霧水採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17:14:54 1
專利名稱:霧水採集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採樣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霧水採集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對霧水化學成分、酸緩衝等相關科學研究,需要收集相應霧水量。目前,還沒有一種能在短時間內收集相應霧水量,且操作簡單便捷的霧水採集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高效收集霧水、操作簡單便捷的霧水採集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霧水採集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底壁設有霧水導出口、頂壁設有出氣口、下部的側壁設有進氣口,所述出氣口的上部設有防雨水幹擾蓋,所述殼體內進氣口的上方設有聚丙烯尼龍網,所述殼體內正對出氣口的位置設有風機。由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霧水採集裝置,由於殼體的底壁設有霧水導出口、頂壁設有出氣口、下部的側壁設有進氣口,出氣口的上部設有防雨水幹擾蓋,殼體內進氣口的上方設有聚丙烯尼龍網,殼體內正對出氣口的位置設有風機。能在短時間內收集相應霧水量,提高了霧水收集效率;並內置溫控開關,有效排除了水分蒸發對其產生的影響;且操作簡單便捷,為霧水化學成分、酸緩衝等相關科學研究提供水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霧水採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聚丙烯尼龍網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防雨水幹擾蓋;2、風機;3、支架;4、出氣口 ;5、輸出軸;6、溫控開關;7、用於固定電線的管線;8、電動機;9、聚丙烯尼龍網;10、進氣口 ;11、霧水導出口 ;12、卡槽;
13、支腳;14、聚丙烯瓶;15、電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霧水採集裝置,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底壁設有霧水導出口、頂壁設有出氣口、下部的側壁設有進氣口,所述出氣口的上部設有防雨水幹擾蓋,所述殼體內進氣口的上方設有聚丙烯尼龍網,所述殼體內正對出氣口的位置設有風機。所述殼體內聚丙烯尼龍網的上方設有卡槽,所述卡槽內設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上端的輸出軸與所述風機連接。[0015]所述電機設有溫控開關。溫度達到60°C時電源自動斷開,防止溫度過高霧水蒸發。如圖2所示,所述聚丙烯尼龍網為倒錐形,所述倒錐形的上口的邊緣連接於所述殼體內進氣口上方的側壁上。可拆卸,方便更換。所述霧水導出口的下部設有聚丙烯瓶。所述殼體的下部設有支腳。本實用新型的霧水採集裝置,能高效快捷的採集霧水,該裝置主要由防幹擾部分、電動部分、攔擋部分和採集霧水部分組成,即防雨水幹擾蓋、電動機和風機、聚丙烯尼龍網、導管和聚丙烯瓶;其基本原理為電動機帶動風機轉動,使得進氣口到出氣口之間產生一定氣流,從而使霧水隨氣流進入裝置內並被聚丙烯尼龍網阻隔下來,並最終匯集在裝置底部經導管流入聚丙烯瓶中。本實用新型能在短時間內收集相應霧水量,提高了霧水收集效率;並內置溫控開關,有效排除了水分蒸發對其產生的影響;且操作簡單便捷,為霧水化學成分、酸緩衝等相關科學研究提供水量。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披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範 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霧水採集裝置,包括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的底壁設有霧水導出口、頂壁設有出氣口、下部的側壁設有進氣口,所述出氣口的上部設有防雨水幹擾蓋,所述殼體內進氣口的上方設有聚丙烯尼龍網,所述殼體內正對出氣口的位置設有風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水採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內聚丙烯尼龍網的上方設有卡槽,所述卡槽內設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上端的輸出軸與所述風機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霧水採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機設有溫控開關。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霧水採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聚丙烯尼龍網為倒錐形,所述倒錐形的上口的邊緣連接於所述殼體內進氣口上方的側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霧水採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霧水導出口的下部設有聚丙稀瓶。
6.根據權利要求 5所述的霧水釆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的下部設有支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霧水採集裝置,包括殼體,殼體的底壁設有霧水導出口、頂壁設有出氣口、下部的側壁設有進氣口,出氣口的上部設有防雨水幹擾蓋,殼體內進氣口的上方設有聚丙烯尼龍網,殼體內正對出氣口的位置設有風機。能在短時間內收集相應霧水量,提高了霧水收集效率;並內置溫控開關,有效排除了水分蒸發對其產生的影響;且操作簡單便捷,為霧水化學成分、酸緩衝等相關科學研究提供水量。
文檔編號G01N1/20GK203132879SQ201320043560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5日
發明者王雲琦, 郭平, 王玉傑, 王冉 申請人: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