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盜印賊
2023-10-09 01:16:15
明朝景泰年間,朝內發生了一件奇事。兵部機密屢屢失竊,可又查不出原因。明景宗朱祁鈺一怒,罷免了兵部尚書,選用德高望重的于謙出任新尚書,並命令限期抓住小偷。于謙接了聖旨,笑呵呵地到尚書衙門上任來了。尚書衙門的官吏們想,這回好了,於大人上任,可有小偷好看的。於是,大家都拭目以待,等著小偷落網。
誰知于謙上任後,整天無事人一樣,並沒把抓小偷的事放在心上。甚至公然對大家說:「偌大的尚書衙門,丟失點東西,何必大驚小怪?」說完,回到辦公室喝茶去了,把皇帝的聖旨全沒當回事。
于謙公幹之餘,沒事時還愛弄幾個小菜,坐在自己的辦公室內,熱上一壺酒,找幾個同事小飲幾盅,一塊兒樂呵樂呵。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加強同事間的關係嘛。
那天是個下雪天氣,鵝毛大雪一白千裡,映著房內也一片虛白。于謙長長地打了個哈欠,感到實在無事可做,就讓跟班的王二去買幾個小菜回來,又整治了一壺小酒,然後燒紅炭火,把尚書衙門的同事都請來。
大家一聽,都高興地來了,圍著桌子坐下,于謙仍然樂呵呵地給大家倒上酒,舉杯道:「各位大人,正值雪天,辛苦了,我敬大家一杯。」
大家都拿起杯子幹了,其中一個下屬想起捉拿小偷的事情,借著喝酒,就順便詢問道:「於大人,捉拿小偷不知有線索沒有?」話還沒說完,就被于謙擋住了,說:「今天喝酒,不談讓人掃興的事。再說了,最近不是不見小偷活動了嗎?」
大家一聽,白了一眼那個不識相的同事,都打著哈哈道:「尚書大人德高望重,一定是小偷聽了大人威名,早已逃得沒有蹤影了。」于謙聽了這話,高興地捋著鬍鬚大笑,很是得意。
這兒還沒有笑結束,王二就走進來告訴於大人,外面有人求見。于謙拿著酒杯問王二道:「誰找本官?」王二告訴他,來人說是看護尚書大印的官吏李美。于謙一聽,忙讓請進道:「大冷天的,讓李大人進來喝兩杯。」
李美聽到于謙傳喚,忙踉踉蹌蹌地跑進來,還沒有張嘴,于謙已經拿起杯子,讓李美喝兩杯酒驅驅寒。李美這會兒哪用得著驅寒啊?臉上汗珠滾滾落下。他接過酒杯,放在桌上,「撲通」一聲跪下來,連連叩頭。于謙一驚,忙要扶他起來,說:「有話好說,李大人這是怎麼啦?」
李美跪在地上不起來,說:「尚書大人如果饒恕了下官的罪責,下官才敢起來回話,不然的話,就跪在這兒,請尚書大人處罰。」
于謙樂呵呵地道:「李大人,有我呢,天塌不下來,起來說話。」說著扶起李美,問究竟怎麼啦。李美這才告訴于謙,剛才自己去了趟廁所,回來時發現尚書大印不見了!
所有喝酒的官員都「啊」了一聲,有一個人甚至手一顫,酒杯落在地上,打得粉碎。丟失別的東西還說得過去,尚書大印丟失,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可真是要掉腦袋的!這小偷也太膽大妄為了,過去失竊,尚書被免;這次看來大家怕集體難逃罪責了!
房內一時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說話,大家都望著于謙。
于謙問李美,丟失相印的事別人知道嗎?李美說,相印丟失後,自己就急忙到這兒來報信了,想請大人提前想一周全辦法,怎麼還敢告訴別人呢?
于謙聽了,笑著拍著他的肩說:「沒說出去就好,沒說出去就好。」
大家也都這麼想,趁皇帝不知道,趕快找吧。於是酒也不喝了,大家一個個站起來,準備分頭去找相印。誰知于謙照舊樂呵呵地攔住大家,包括李美在內,都不讓走。「各位大人,酒還沒喝盡興呢,繼續,繼續來。」他自己說完先拿起杯子「吱吱」喝起來,那個悠閒樣兒簡直沒法說。
有人建議:「大人,喝酒有的是時間,找到尚書大印,我們再找個地方好好慶祝一下,今天就免了吧,不然聖上知道後,吃飯的東西就保不住嘍!」
于謙一點兒也不急,無論如何要讓大家盡興。大家實在走不了,無奈之下,只有坐了下來。
可是李美是無論如何也沒心情喝酒,畢竟職責所在啊。
于謙仍笑呵呵地把他按在椅子上道:「繼續喝酒,不要驚慌,像原先一樣,該飲酒的飲酒,該論詩的論詩,本尚書保證,一個時辰左右,大印回到原位。如果大家不像剛才那樣盡興,本尚書可就不敢保證了。到時本尚書受罰,各位大人可得陪著我啊。」
大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是看於大人如此篤定,一個個也安靜下來,同剛才一樣喝著小酒,談著詩詞。
兩壺酒見底,一個時辰也差不多了,李美站起來,要去看相印。於尚書笑笑放他走了。
其他人也想走,於尚書一伸手,仍然不放,對他們說:「各位大人少安毋躁,李美馬上就來了。」
果然,還沒等大家坐好,李美就急匆匆地跑來了,仍然滿頭大汗,不過這次再不是一臉憂愁了,而是滿臉喜色道:「大人神算,大印回到了印盒中!」大家一聽,又是「啊」的一聲,都敬佩地望著于謙,一個個很是不解,于謙仍然微笑著喝著小酒。大家實在忍不住了,連連請教於大人,為什麼如此淡定,為什麼就能判斷出大印過一會兒一定會放回原處。
于謙捋了一下鬍鬚,告訴他們,大印在辦公室內無緣無故消失,一定不是賊偷去了,「防衛這麼森嚴,賊能偷去嗎?」他分析道。大家一聽,都連連點著頭,這話有道理。可既然不是賊,會是誰呢?
于謙分析,一定是尚書衙門裡的小吏,「這個小吏拿去尚書大印,一定是去幹違法的事,大多是印製公文去了。他既然幹違法的事,就一定不想讓人知道,如果我們得到大印丟失的消息,就組織人力大力搜索,鬧得滿城風雨,那傢伙一害怕,為了消滅證據,就會把大印悄悄扔入水中,或者火中。所以我讓大家留在這兒喝酒,一派從容鎮定,偷印的傢伙一定以為我們還沒有發現丟印的事,這樣一來,他心就安了,自會把大印放還回來。」
大家一聽,又「啊」了一聲,一個個翹起拇指。
于謙仍然笑著問:「大家想知道盜印的人是誰嗎?」
大家都忙忙點頭,當然想看看這個小偷的廬山真面目了。這傢伙最近以來頻頻偷盜,害得大家沒少受皇帝的訓斥,丟盡了顏面。
于謙一聲吩咐,不一會兒,士兵們押進來一人,是相衙一個叫張勝的書吏。原來,于謙聽到尚書大印丟失後,一邊留下大家喝酒,一邊暗暗吩咐自己的跟班王二,讓躲在相衙辦公室旁悄悄地盯著。王二領命去盯了不一會兒,果然就看到一個人悄悄跑來,看看左右無人,把大印放心地放回了印盒,又一轉身悄悄跑了。
抓住張勝後,于謙命令士兵,在他的衣內和辦公室內搜尋,一定還能搜出蓋著尚書大印的文書。士兵們接受命令,按照于謙的話仔細一搜,果然在張勝的辦公室裡找出一份公文,打開來看,竟然是朝廷近期派兵防備瓦剌進攻的計劃,計劃用信封封著,上面蓋著尚書大印。
張勝面對人證物證,「咚」一聲跪在地上,招供了盜印的真相。
張勝這傢伙拿著國家的俸祿,卻做了瓦剌的奸細。瓦剌軍在進攻北京失敗後,想摸清明朝兵力部署,再次發動進攻。於是就派人收買張勝,給了他很多銀兩,讓他打探朝廷機密。張勝得到銀兩,喜出望外,答應了瓦剌首領也先的要求,利用自己的身份,多次盜取機密。這次所送機密特別重大,張勝怕沿途受到盤查,所以就弄成一個公文形式,再蓋上尚書大印,裝進信封中,以為如此可以瞞天過海,做到神不知鬼不覺,不料卻被于謙輕而易舉地識破。
這時大家才知道,于謙表面鬆弛,是為了讓小偷輕視自己,放鬆警惕。請大家喝酒,更是為了給小偷創造一個偷盜東西的機會。
抓住內奸不久,于謙把張勝盜印的事派使者告訴瓦剌首領也先。也先喪了氣,徹底打消了出兵明廷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