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還未上映就飽受爭議(這片被罵得好慘)
2023-10-09 00:42:22 1
好的電影,讓人看了一遍,還想二刷、三刷。
比如在《流浪地球》大火的2019年,唯一能與它抗衡的美國電影《綠皮書》。
該片講述一個黑人和一個白人搭夥,跨越美國的公路。
過程中,性格、性取向、階層天差地別的兩人,鬧了許多笑話,看得影院裡笑聲都沒停過。
該片上映不到三天,票房過億,豆瓣上超150萬人打出8.9分。
衝這成績,誰不嘆一句「牛逼」。
萬萬沒想到的是,時隔3年,拍出這部片子的導演又出手了——
《有史以來最棒的啤酒運送》
從片名就能看出,該片和《綠皮書》是相同的配方。
節奏輕快,情節有趣,同時又不失深度。
整個故事用一句話概括——
一個二傻子的前線三日遊。
說來挺離譜,起因是來自周圍的起鬨。
奇基,一個被所有人嫌棄的男子。
他年紀不小,卻一事無成。
在酒吧,他被哥們嘲笑,生活潦倒到沒錢喝啤酒,甚至,因為連賒三個月的帳被老闆拉進黑名單。
在家裡,他睡覺的時候被吼:
吃飯的時候被嘮叨:
屬實是爹不疼媽不愛。
就連妹妹也看不起他,拿上前線而死去的朋友,「道德綁架」用吐沫星子淹死他。
我怎麼這麼慘?!
這生活還有什麼意思。
奇基耳朵聽出繭子,內心怒火滾滾,終於,有一天忍無可忍,爆發了出來。
我沒出息?
我沒膽子?
好,我就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你們看。
奇基說罷,便扛著一麻袋罐裝啤酒,就去越南。
表面上,他說是慰問前線的幾個好基友;
實際上,他是為了證明的膽量。
咱就說,這電影設定離譜不?
離不離譜,先暫且不說,反正是真逗,真精彩。
和《綠皮書》一樣,男主也開始了公路之旅,影片用大篇幅展現了旅途當中他的所見所感。
其用四個字概括就是,不可思議!
確實,奇基作為一個沒證明,沒軍銜,沒身份的三無人員,你敢信?他竟然能順利直闖美軍重地,還受到熱情的款待。
奇基到達越南後,在港口,他看到美國的軍車就往上撲。
上來就問:你們是第127軍警連嗎?
在得到對方肯定的回答後,奇基立馬興奮,開始問怎麼找到好朋友xxx。
這把兩個軍人小哥弄得一愣一愣的,接著,他們將奇基帶到了指揮部。
哈?
這就進到重地了?
是的,小哥只告訴門衛,奇基沒問題,大門便打開了。
就這樣,奇基送貨第一站,OK。
當天晚上,他和好朋友就在營地開了個啤酒party。
儘管中途,有上層領導來視察,看到這般熱鬧的場景訓斥了幾句,但他把奇基當成是來越南旅遊的公民,便沒再追究。
過後,奇基的好朋友開始為奇基規劃之後的旅途,將其他幾個好朋友的駐地在地圖上為他標註出來。
於是,奇基開始了送貨第二站。
講真,奇基真是個樂天派,貌似就沒他不敢走的路,不敢接觸的人。
他扛著包,走在越南的街道裡,和警衛聊天,在餐廳和戰地記者激辯。
他找好朋友的方式,依然是街上攔美軍的車。
可就是這麼玄乎,每個人都接受了他的要求。
這次,他直接被帶去見某連隊的上尉,面對詢問「你是平民?」,他果斷回答,「對,你當我是就可以」。
不知是否是奇基的理直氣壯震住了上尉,上尉立馬允許放行,讓他乘軍機前往前線,去見他要見的人。
就這樣,奇基再次送貨成功。
能看出,故事充滿了荒謬和離譜,讓看的人覺得可笑,覺得《綠皮書》的導演這次發揮失常,怎麼拍了如此不靠譜的片子。
然而,諷刺的是,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並非是胡編亂造。
它實際是一部披著喜劇外皮的反戰電影。
導演重複了《綠皮書》裡將深意融入公路片的手法,通過男主慰問前線的好友,帶觀眾看到了國家的虛偽,戰爭的殘酷,以及同輩人的犧牲。
確實,奇基切實感受了一把什麼叫戰爭。
在前線,他的頭差點兒被子彈穿過;
他親眼目睹了上一秒還和他趕緊跑的士兵,下一秒就被炮彈襲擊,炸掉一隻胳膊。
有震撼,也有感動。
當他和一個戰地記者拼命從槍聲炮火中逃出來,他讓對方和他一起離開這裡,結果對方嚴肅說,這是他的工作和責任。
此時此刻,影片開場時,眾人對戰爭的戲謔,對戰死沙場的士兵的褻瀆,對前線的無視,都變得不可理喻。
前後鮮明的對比,使得本片的意義不言而喻......
但,即便導演在電影裡說得這麼清楚,現實中依然有不少人,說了些負面的言論。
有人覺得本片老套,拍了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有人覺得美國人拍反戰片很可笑;
對此,廠長不禁想起片中的一句臺詞——
真相不會傷害我們,謊言才會。扭曲事實的謊言和陰謀論才是傷害這個國家的東西......
是的,電影猶如一粒石子,投入到一個社會,或者國家,然後激起輕小而範圍廣的漣漪。
電影是歷史的見證,警醒著世人。
正如一位網友說的——
當戰爭還在繼續,這樣的電影就該繼續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