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模塊框體連接橋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4:22:54 5

本發明涉及建築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EPS模塊框體連接橋。
背景技術:
EPS模塊技術在建築工程應用中,空腔結構作為EPS模塊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通過連接橋在EPS模塊之間形成空腔結構也是一種重要方法。目前,連接橋的形式與種類多樣,如山東省《EPS模塊外保溫系統技術規程》DB37/T000-2014中的有標準Ⅰ型、標準Ⅱ型、自由Ⅰ型和自由Ⅱ型四種以及鴻盛房屋節能體系中的普通型(PL)和加強型(JL)兩種等,這些連接橋與EPS模塊形成空腔結構,裝配時,需要先在EPS模塊上打孔(對拉螺栓孔),接著在EPS模塊兩側支護木模,最後用對拉螺栓鎖緊固定,接下來先想辦法把鋼筋定位捆綁好,再澆灌混凝土,施工工序多,工序複雜,過程繁瑣,需要消耗過多的人力物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EPS模塊框體連接橋,簡化牆體施工工藝流程,節省人力物力和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EPS模塊框體連接橋,包括支撐件,所述支撐件設置在外設的相鄰的兩個EPS模塊之間,所述支撐件的頂面和/或底面設有厚度方向上貫通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面設有圓弧凹槽,所述圓弧凹槽的直徑與鋼筋的直徑適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支撐件設置在外設的兩個EPS模塊之間,支撐件對EPS模塊起到有效的支撐連接作用,支撐件為框體結構,結構牢固,支撐件的左右側面均連接有EPS模塊支撐件的頂面和/或底面設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底面設有圓弧凹槽,通過圓弧凹槽限位鋼筋,對鋼筋進行定位和支撐,便於鋼筋的快速定位安裝,節省安裝工時,節約勞動力,提高建築物現場施工的速度和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EPS模塊框體連接橋的斷面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EPS模塊框體連接橋的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墊板的左視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支撐件的正視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圖4的A-A斷面剖視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圖4的B-B斷面剖視圖。
標號說明:
1、支撐件;2、螺釘;3、墊板;4、EPS模塊;5、混凝土;
11、矩形凹槽;12、圓弧凹槽;13、斜面;14、側板;15、薄板件;
151、燕尾槽;16、固定安裝部;17、螺紋孔;18、減重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發明最關鍵的構思在於:在兩個EPS模塊之間連接有框體結構的支撐件,支撐件上設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底部設有圓弧凹槽用來安放鋼筋,使鋼筋定位快速便捷,節省工時,提高建築物現場施工的速度和效率。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提供了一種EPS模塊框體連接橋,包括支撐件1,所述支撐件1設置在外設的相鄰的兩個EPS模塊4之間,所述支撐件1的頂面和/或底面設有厚度方向上貫通的矩形凹槽11,所述矩形凹槽11的底面設有圓弧凹槽12,所述圓弧凹槽12的直徑與鋼筋的直徑適配。
優選地,所述圓弧凹槽12的形狀為半圓弧。
由上述描述可知,圓弧凹槽12的形狀為半圓弧,與鋼筋接觸面積大,定位準確。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件1的頂面和底面上對稱設有所述矩形凹槽11和圓弧凹槽12。
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撐件1上的矩形凹槽11和圓弧凹槽12對稱設置,使支撐件1結構對稱,外形美觀。
優選地,兩個對稱設置的矩形凹槽11之間的距離與相鄰的鋼筋之間的距離相同。
由上述描述可知,矩形凹槽11之間的距離與相鄰的鋼筋之間的距離相同,使支撐件1的上端和下端均可以對鋼筋進行定位;根據牆壁的厚度和放置鋼筋的數量來設置圓弧凹槽12的數量,一個矩形凹槽11的底部設有一個或者兩個圓弧凹槽12,圓弧凹槽12的數量與鋼筋的數量一一對應。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件1的矩形凹槽11中設有斜面13,所述矩形凹槽11的側面底部通過所述斜面13與圓弧凹槽12的靠近該側面的邊緣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矩形凹槽11的側面底部通過斜面13與圓弧凹槽12連接,便於將鋼筋快速準確放置在圓弧凹槽12中。
進一步的,還包括螺釘2,所述支撐件1的側面設有螺紋孔17,所述螺釘2與所述支撐件1上的螺紋孔17螺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撐件1的側面設有螺紋孔17,EPS模塊4位於支撐件1的側面,螺釘2穿過EPS模塊4與支撐件1螺接,相比於對拉螺栓,安裝快速便捷,節省現場施工工時。
進一步的,還包括墊板3,所述墊板3上設有通孔,所述螺釘2穿過所述墊板3與所述支撐件1上的螺紋孔17螺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EPS模塊4位於墊板3與支撐件1之間,EPS模塊4上也設有通孔,螺釘2依次穿過所述墊板3上的通孔、EPS模塊4上的通孔與所述支撐件1上的螺紋孔17螺接,通過墊板3減少EPS模塊4的應力集中現象,增大受力面積,提高EPS模塊4的抗側壓能力。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件1在垂直於所述矩形凹槽11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狀為工字形,包括位於左右兩端的側板14和用於連接兩個側板14的薄板件15,所述矩形凹槽11設置在所述薄板件15的端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如果支撐件1豎直放置,則矩形凹槽11位於上端和下端,支撐件1的俯視投影形狀為工字形,如果支撐件1水平放置,則矩形凹槽11位於前端和後端,支撐件1的正面投影形狀為工字形;支撐件1的左右兩端為側板14,使支撐件1與EPS模塊4的接觸面積大,起到有效的支撐定位作用,兩個側板14通過薄板件15連接,在保證支撐件1的框體結構強度和剛度的情況下,可節省材料,節約成本;薄板件15的左右側面分別連接一個側板14,矩形凹槽11設置在薄板件15的端部,結構合理,便於放置鋼筋。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件1還包括固定安裝部16,所述固定安裝部16設置在所述薄板件15所在位置處,所述固定安裝部16的厚度大於所述薄板件15的厚度,所述支撐件1上設有螺紋孔17,所述螺紋孔17從所述側板14的外側面延伸至所述固定安裝部16。
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撐件1上的螺紋孔17設置在固定安裝部16上,固定安裝部16位於薄板件15所在位置的一部分,固定安裝部16的厚度大於薄板件15的厚度,使可以在固定安裝部16上加工通孔和螺紋孔17,便於支撐件1通過螺釘2與EPS模塊4穩固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安裝部16位於所述矩形凹槽11的側面。
由上述描述可知,固定安裝部16位於矩形凹槽11的側面,使固定安裝部16位於薄板件15的端部,使支撐件1結構簡單,支撐件1採用ABS塑料製作,使節省支撐件1的模具開發成本;優選地,矩形凹槽11有兩個,分別位於支撐件1的上端和下端,固定安裝部16也位於支撐件1的上端和下端,使支撐件1的上端和下端均通過螺釘2與EPS模塊4連接,根據需要通過螺釘2控制連接橋與EPS接觸塊的EPS初始壓力,防止EPS模塊4發生歪斜導致混凝土5厚度不均,也使混凝土5通過兩個矩形凹槽11從支撐件1的一側到達另一側,使混凝土5澆灌速度快,結構牢固。
進一步的,所述薄板件15的兩個側面並排設有多個上下貫通的燕尾槽151。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過燕尾槽151增加連接橋與混凝土5的接觸面積,以及混凝土5與連接橋的機械咬合力,結構穩定性更強,避免牆體溫度作用使混凝土5與連接橋接觸面產生裂縫。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件1的中部設有減重孔18。
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撐件1的中部設有減重孔18,一方面可減少支撐件1的用料,節約成本,另一方面便於混凝土5通過減重孔18從支撐件1的一面到達另一面,便於快速澆灌混凝土5,提高支撐件1兩側的混凝土5的接觸面積和牆體的整體性,防止因溫度變化使混凝土5內部出現裂痕。
優選地,所述減重孔18位於所述薄板件15的中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減重孔18位於薄板件15的中部,結構合理。
進一步的,所述減重孔18的外形為矩形,且四個角落均設有倒角。
由上述描述可知,減重孔18的外形為矩形,四個角落均設有倒角,使減少減重孔18處的應力集中現象,使支撐件1結構穩固。
優選地,所述支撐件1的外形為矩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撐件1的外形為矩形,優選地,使支撐件1的高度與EPS模塊4的高度相同,使對EPS模塊4起到良好的支撐定位作用,結構合理穩固。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一為:
一種EPS模塊框體連接橋,包括支撐件1,所述支撐件1設置在外設的相鄰的兩個EPS模塊4之間,所述支撐件1頂面和/或底面設有厚度方向上貫通的矩形凹槽11,所述矩形凹槽11的底面設有圓弧凹槽12,所述圓弧凹槽12的直徑與鋼筋的直徑適配。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二為:
一種EPS模塊框體連接橋,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優選地,所述圓弧凹槽12的形狀為半圓弧,所述支撐件1的頂面和底面上對稱設有所述矩形凹槽11和圓弧凹槽12,兩個對稱設置的矩形凹槽11之間的距離與相鄰的鋼筋之間的距離相同;所述支撐件1的矩形凹槽11中設有斜面13,所述矩形凹槽11的側面底部通過所述斜面13與圓弧凹槽12的靠近該側面的邊緣連接。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三為:
一種EPS模塊框體連接橋,在實施例一或二的基礎上,還包括螺釘2、墊板3,所述支撐件1的側面設有螺紋孔17,所述螺釘2與所述支撐件1上的螺紋孔17螺接,所述墊板3上設有通孔,所述螺釘2穿過所述墊板3與所述支撐件1上的螺紋孔17螺接。
使用時,EPS模塊4位於墊板3與支撐件1之間,EPS模塊4上也設有通孔,螺釘2依次穿過所述墊板3上的通孔、EPS模塊4上的通孔與所述支撐件1上的螺紋孔17螺接。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四為:
一種EPS模塊框體連接橋,在實施例一、二或三的基礎上,所述支撐件1在垂直於所述矩形凹槽11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狀為工字形,包括位於左右兩端的側板14和用於連接兩個側板14的薄板件15,所述矩形凹槽11設置在所述薄板件15的端部;所述支撐件1還包括固定安裝部16,所述固定安裝部16設置在所述薄板件15所在位置處,所述固定安裝部16的厚度大於所述薄板件15的厚度,所述支撐件1上設有螺紋孔17,所述螺紋孔17從所述側板14的外側面延伸至所述固定安裝部16,所述薄板件15的兩個側面並排設有多個上下貫通的燕尾槽151;優選地,所述固定安裝部16位於所述矩形凹槽11的側面。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五為:
一種EPS模塊框體連接橋,在實施例四的基礎上,所述支撐件1的中部設有減重孔18,優選地,所述減重孔18位於所述薄板件15的中部,所述減重孔18的外形為矩形,且四個角落均設有倒角;所述支撐件1的外形為平行四邊形或者矩形。
施工前,EPS模塊4上預先打孔,現場安裝時,將支撐件1放置在兩個EPS模塊4之間,在兩個EPS模塊4的外側各放置一塊墊板3,然後用螺釘2穿過墊板3、EPS模塊4與支撐件1上的螺紋孔17螺接,實現框體連接橋與EPS模塊4的連接固定,在兩個EPS模塊4之間形成了空腔結構。施工時,將鋼筋放置在支撐件1的圓弧凹槽12中,最後在兩個EPS模塊4之間澆灌混凝土5,或者將鋼筋放置在支撐件1的圓弧凹槽12中,然後將鋼筋快速捆綁之後,在兩個EPS模塊4之間澆灌混凝土5,混凝土5通過矩形凹槽11和減重孔18從支撐件1的一個側面流向另一個側面,大大減少對混凝土5的定位安裝時間,減少現場施工所用的工序和工時,減少人力,降低建築物的建設成本。在牆體達到一定強度時,薄板件15中獨特燕尾槽151設計與混凝土5形成整體,增強支撐件1與混凝土5間摩擦力與機械咬合力,減少牆體的變形量,保證牆體整體穩定性。等待混凝土5達到拆模條件後,相比於對拉螺栓,還可快速將EPS模塊4拆下,實現EPS模塊4的重複利用,如果該房屋需要滿足保溫、隔熱需求,則可根據需要將牆體一側或兩側EPS模塊4拆除。該種結構也便於外牆鋪裝時,通過螺釘2對使用的網格布進行固定。
上述EPS模塊框體連接橋的主要優點為:1、通過圓弧凹槽12提供鋼筋的安放空間,實現對鋼筋的快速定位與安裝,圓弧凹槽12的位置和數量可以根據鋼筋的位置和數量進行設定;2、通過矩形凹槽11和減重孔18澆灌混凝土5,保證混凝土5澆灌的速度,以及支撐件1左右兩側的混凝土5的連接面積和連接強度;3、通過支撐件1側面的燕尾槽151增強連接橋與混凝土5之間的機械咬合力,有效防止在支撐件1與混凝土5之間出現裂痕;4、通過螺釘2和墊板3便於EPS模塊4的安裝與拆卸,也對EPS模塊4起到保護的作用。使用時,連接橋上的支撐件1可以豎直放置,也可以水平放置,EPS模塊4與連接橋組合使用,形成混凝土5澆灌的腔室,應用廣泛。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EPS模塊框體連接橋,支撐件1和墊板3均可採用塑料注塑成型,支撐件1由側板14、薄板件15和固定安裝部16組成框體結構,截面形狀為工字形,結構牢固,穩定性好,螺紋孔17設置在支撐件1的側面,支撐件1的薄板件15的端部設有矩形凹槽11和圓弧凹槽12,通過圓弧凹槽12實現對鋼筋的定位,通過矩形凹槽11和減重孔18實現混凝土5的快速澆灌,通過燕尾槽151增加連接橋與混凝土5之間的機械咬合力,結構合理穩固,減少工序和工時,簡化施工過程,降低建造建築物的現場施工的人力和時間,降低建造建築物的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