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秋石斛花期調控方法與流程
2023-10-18 02:25:49 2
本發明屬植物栽培領域,涉及一種植物花期調控方法,具體是一種秋石斛花期調控方法。
背景技術:
石斛蘭(Dendrobiumspp.)又稱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為蘭科(Orchidaceae)石斛屬(Dendrobium Swartz,縮寫Den.)植物的總稱,與蝴蝶蘭、卡特蘭、大花蕙蘭合稱為「四大洋蘭」。
生產生活上,人們習慣性地根據石斛的開花時節進行命名,從而將不同的石斛進行區分,如春季開花的石斛稱為春石斛,而相對花期集中在秋季的稱為秋石斛。不同種類的石斛不僅在花序著生部位上區別明顯,而且對溫度的要求也存在差異,如春石斛喜冷涼,秋冬季溫度達到5℃左右的低溫誘導才能形成花芽,其花序在假鱗莖兩側的莖節抽生,而秋石斛喜高溫、溼潤的環境,營養生長達到一定程度和滿足一定的積溫才能開花,冬季溫度低於12~15℃則容易遭受凍害甚至死亡,是典型的熱帶蘭花,其花序只抽生在假鱗莖的頂端。
秋石斛為常綠石斛,主要是指蝴蝶石斛組、羚羊石斛組及這兩組的組間雜交種。秋石斛的花序由莖頂抽出,每序著花10~20朵,花期大多集中在秋季,自然花期在8~11月,以9~10月相對集中。因其花形俏麗,種類繁多,切花瓶插期長,不僅是蘭科中重要的切花品種,也是重要的觀賞盆花,被認為是續蝴蝶蘭、大花蕙蘭之後,最有希望的洋蘭商業品種,但由於秋石斛的自然花期與市場需求旺季如國慶、元旦、春節等重要節慶日不重合,再加上開花不整齊,導致有市無花或有花無市的情況出現,市場價格波動很大,嚴重製約秋石斛生產的發展。
一般秋石斛從小苗到商品成花狀態需要將近10~12個月的生長周期,經過苗期階段的充分營養生長,到大苗階段(4個假鱗莖以上、株高20cm以上)植株逐漸趨向成熟,在溫度、光照和水分等適宜條件下,秋石斛新抽生的假鱗莖會抽生花芽,但開花時間不是太集中,往往同一批種植的秋石斛會因個體的不同會在1~2個月內陸續開放,開花一致性不是很強。
秋石斛的成花機理一直不是太明確,利用光周期和溫度調控的措施不但成本高而且沒有太明顯的效果,所以花期調控在秋石斛上一直是一個技術難點。現今生產者只能是依靠銷售花圃裡自然開花的植株,而不能根據特定時間的需要批量化的生產銷售,無法實現周年的供應,因此,秋石斛的花期調控是生產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秋石斛的花期調控主要是通過安排秋石斛小苗的生產期來調控花期,例如預計在國慶前出花,則小苗的定植是安排在上一年的10~11月份。同時在肥料的管理上,小苗和中苗階段以氮磷鉀均衡肥為主,而到了大苗期則適當增施高磷肥以促進假鱗莖的成熟,以利於花芽抽生。此外,光照強度要滿足6~8萬lux,促進其光合產物的積累,使假鱗莖增粗。上述花期調控方式只是單純地通過調節秋石斛的生產時間和強化肥料管理來實現其在目標花期開花,其本質上還是讓秋石斛成熟後自主開花。但即使是同一批秋石斛,由於很多個體在發育上存在差異,導致到了目標花期仍有大量的植株不能開花或是已經提前開放,一般能滿足正常出貨的植株只有40~50%。而國內節假日後往往會出現需求量的滑坡,因此在目標花期後開放的植株不能及時銷售,生產者往往只能把花芽剪除再次進行4~6個月的栽培後重新抽花以期再次出售,造成了產品在流通環節上不必要的囤積,同時佔用了大量的生產空間,增加生產成本,生產的發展受到影響。況且,在自然條件下,秋石斛自然花的花序,每序花苞數在8個以下的佔有較大比例(一般花序上有12朵花苞以上視為商品性優),質量不能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秋石斛花期調控方法,採用肥料管理結合植物生長調節劑催花,能夠解決秋石斛開花不一致的技術問題,使同一批秋石斛能統一抽生花芽、實現批量生產,具有簡便、低成本、催花一致性率高、易於操作等特點。
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秋石斛花期調控方法,由營養期管理、水分肥料管理、溫度光照控制、生長調節劑催花等措施構成,其具體步驟如下:
1、小苗管理階段
從苗圃中選取長勢良好、健壯的組培幼苗於10月份移栽到花盆中,定植後6個月內(一般為10月份定植開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為小苗管理階段,植株指標:株高小於10cm、具有1~2個假鱗莖;小苗管理階段每月施肥3~4次,濃度為0.1%,pH6.5~7.0,施肥方式為葉面噴施並結合灌根,灌根的施肥量以肥液滲透栽培基質、剛好可從底部滴出為宜。肥料為氮磷鉀均衡肥,即肥料中的氮、磷、鉀的比例為N:P2O5:K2O=20:20:20。定植2~3月待小苗恢復長勢後每月增施1次高鉀肥,即肥料中的氮、磷、鉀的比例為N:P2O5:K2O=15:10:30。水分管理視天氣情況每1~2天噴霧1次,施肥當天可不再需要噴霧;熱帶地區3月份以後氣候回升,噴霧量要適當增加。溫度儘量控制在28~32℃以利其迅速生長,冬季需要利用保溫措施使溫度不能低於15℃,防止受到冷害。由於苗期植株弱小光照太強易灼傷葉片,用可調節的遮陽網進行遮陽,光強度控制在6~8萬lux。
2、中苗管理階段,
待小苗定植至7~8個月(即第二年的5~6月份),植株生長至株高15cm以上、具有3~4個假鱗莖,即可進行中苗管理階段(熱帶地區氣溫較高,植株生長迅速),期間,每月施肥4次,濃度為0.02%,pH6.5~7.0,施肥方式與小苗管理階段的施肥方式相同。肥料為氮磷鉀均衡肥,即肥料中的氮、磷、鉀的比例為N:P2O5:K2O=20:20:20,每月施用3次;另外每月施用1次高鉀肥,即肥料中的氮、磷、鉀的比例為N:P2O5:K2O=15:10:30。水分管理為每天早晚噴霧1次。光照強度控制在7~9萬lux。
3、大苗管理階段
待小苗定植至9~10個月(即第二年的7~8月份),植株生長至株高20cm以上、具有4個以上的假鱗莖,即可進入大苗管理階段(此時仍然是高溫季節,非常適合秋石斛的生長,這個階段從基部新抽生的假鱗莖為開花莖),期間,每月施肥4次,濃度為0.02%,PH6.5~7.0,施肥方式與小苗管理階段的施肥方式相同。肥料為氮磷鉀均衡肥,即肥料中的氮、磷、鉀的比例為N:P2O5:K2O=20:20:20,每月施用3次;另外每月施用1次高磷肥,即肥料中的氮、磷、鉀的比例為N:P2O5:K2O=9:45:15,以促進秋石斛假鱗莖的成熟。水分管理為每天早晚噴霧1次。光照強度控制在7~9萬lux。
4、催花階段
在秋石斛目標花期前60天,採用植物生長調節劑6-苄氨基嘌呤(6-BA)對秋石斛大苗進行葉面噴施和灌根處理。處理頻度為7天1次,使用總次數為4次,採用濃度梯度施用的模式,即第1次使用濃度為200mg/L、第2次使用濃度為150mg/L、第3次使用濃度為100mg/L、第4次使用濃度為50mg/L。每次每株葉面噴施10ml和灌根20ml,合計每株施用30ml。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必須在植株達到一定生長量和滿足一定環境條件。其中植株生長量要達到至少有3~4個以上的假鱗莖,植株高度不低於20cm,新抽生的假鱗莖高度在10~15cm左右。環境條件要求溫度達到28~35℃的最適溫度,光照條件達到6~8萬lux。滿足以上條件,花期調控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6-BA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屬於細胞分裂素,對秋石斛的花芽誘導有較為明顯的作用。其它植物細胞分裂素如KT、TDZ也具有類似的效果,只是它們的控花效果不是不明顯就是過於強烈,效果不穩定。6-BA控花效果較為溫和、穩定,使用成本較低。
6-BA在露天場地和大棚內使用濃度不一樣,露天場地由於會遇到雨天可適當提高使用濃度,有避雨設施的場地可使用較低濃度,兩者可以達到相同效果。
本發明採用肥料管理結合植物生長調節劑催花,具有簡便、低成本、易於操作、催花一致性率高等特點。該發明解決了秋石斛在自然花期中個體開花時間不一致,無法達到整齊一致地產生花芽,在目標花期前無法大批量出貨、規模化上市按時供應市場的難題,有利於推動熱帶蘭花中的秋石斛規模化的生產,促進我國熱帶地區花卉企業對秋石斛生產的投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並促進花卉品質的提升,這對於熱帶蘭花產業以及科研工作的發展都具有可持續性發展意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範圍。下列實施例中未註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
實施例一
選定目標花期為國慶節,即以十月一日為目標花期。選取長勢良好、健壯的秋石斛品種「三亞陽光」(Den.『Sanya Sunshine』)的組培幼苗共300株,於上年度10月份定植於花盆中,設5個管理區,每個管理區各60株,其中處理區3個,分別為處理區A、處理區B、處理區C,對照區2個,分別為對照區Ⅰ、對照區Ⅱ。營養期管理,處理區A、B、C和對照區Ⅰ的植株的生產管理方式一致。對照區Ⅱ均採用氮磷鉀均衡肥,不施用高鉀肥或高磷肥。
營養期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小苗管理階段
處理區A、B、C和對照區Ⅰ的植株在定植後6個月內(一般為10月份定植開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每月施肥3次,濃度為0.1%,pH6.5~7.0,施肥方式為葉面噴施並結合灌根,灌根的施肥量以肥液滲透栽培基質、剛好可從底部滴出為宜。肥料為氮磷鉀均衡肥(N:P2O5:K2O=20:20:20)。定植2~3月待小苗恢復長勢後,每月增施1次高鉀肥(N:P2O5:K2O=15:10:30)。對照區Ⅱ均採用氮磷鉀均衡肥,不施用高鉀肥。水分管理視天氣情況每1~2天噴霧1次,施肥當天可不再需要噴霧;熱帶地區3月份以後氣候回升,噴霧量要適當增加。溫度儘量控制在28~32℃以利其迅速生長,冬季需要利用保溫措施使溫度不能低於15℃,防止受到冷害。由於苗期植株弱小光照太強易灼傷葉片,用可調節的遮陽網進行遮陽,光強度控制在7萬lux左右。
2、中苗管理階段,
待小苗定植至7~8個月(即目標花期當年的5~6月份),植株生長至株高15cm以上、具有3~4個假鱗莖。每月施肥4次,濃度為0.02%,pH6.5~7.0,施肥方式與小苗管理階段的施肥方式相同。肥料為氮磷鉀均衡肥(N:P2O5:K2O=20:20:20),每月施用3次,另每月施用1次高鉀肥(N:P2O5:K2O=15:10:30)。對照區Ⅱ均採用氮磷鉀均衡肥,不施用高鉀肥。水分管理為每天早晚噴霧1次。光照強度控制在9萬lux左右。
3、大苗管理階段
待小苗定植至9~10個月(即目標花期當年的7~8月份),植株生長至株高20cm以上、具有4個以上的假鱗莖,此時仍然是高溫季節,非常適合秋石斛的生長,這個階段從基部新抽生的假鱗莖為開花莖。每月施肥4次,濃度為0.02%,PH6.5~7.0,施肥方式與小苗管理階段的施肥方式相同。肥料為氮磷鉀均衡肥(N:P2O5:K2O=20:20:20),每月施用3次,另每月施用1次高磷肥(N:P2O5:K2O=9:45:15),以促進秋石斛假鱗莖的成熟。對照區Ⅱ均採用氮磷鉀均衡肥,不施用高磷肥。水分管理為每天早晚噴霧1次。光照強度控制在8萬lux左右。
催花處理的具體措施如下:
處理區A:在目標花期前60天對「三亞陽光」進行催花處理。採用6-BA對秋石斛進行葉片噴施和灌根,每株用10ml進行葉片噴施、20ml用於灌根。灌根在基質基本幹的時候進行,讓藥液充分滲透栽培基質、以藥液剛好從營養杯底部滴出為宜。處理後當天不能噴水,以免藥液流失。處理每7天進行一次,一共進行4次,第1次使用濃度為200mg/L、第2次使用濃度為150mg/L、第3次使用濃度為100mg/L、第4次使用濃度為50mg/L。
水分管理,每天早晚噴霧各1次,在催花處理前一天減少噴霧量,讓栽培基質適當幹一點,好讓藥液滲透,處理後當天不能再噴霧。溫度保持在28~35℃,光照強度控制在6~8萬lux。
處理區B:在目標花期前60天對「三亞陽光」進行催花處理。採用6-BA對秋石斛進行葉片噴施和灌根,每株用10ml進行葉片噴施、20ml用於灌根。處理每7天進行一次,一共進行4次,第1次使用濃度為200mg/L、第2次使用濃度為200mg/L、第3次使用濃度為200mg/L、第4次使用濃度為200mg/L。水分、溫度和光照管理同處理區A。
處理區C:在目標花期前60天對「三亞陽光」進行催花處理。採用6-BA對秋石斛進行葉片噴施和灌根,每株用10ml進行葉片噴施、20ml用於灌根。處理每7天進行一次,一共進行4次,第1次使用濃度為50mg/L、第2次使用濃度為50mg/L、第3次使用濃度為50mg/L、第4次使用濃度為50mg/L。水分、溫度和光照管理同處理區A。
對照區Ⅰ、對照區Ⅱ:在目標花期前60天對「三亞陽光」進行清水處理。每株用10ml清水進行葉片噴施、20ml清水用於灌根。灌根在基質基本幹的時候進行,讓水分充分滲透栽培基質、以剛好從營養杯底部滴出為宜。清水處理每7天進行一次,一共進行4次。水分管理,每天早晚噴霧各1次。溫度保持在28~35℃,光照強度控制在6~8萬lux。
實施例二
選定目標花期為國慶節,即以十月一日為目標花期。選取長勢良好、健壯的秋石斛品種「紅霞」(Den.『Nopporn pink』)的嫁接苗共300株,於上年度10月份定植於花盆中,設5個管理區,每個管理區各60株,其中處理區3個,分別為處理區A、處理區B、處理區C,對照區2個,分別為對照區Ⅰ、對照區Ⅱ。各管理區的營養期管理、催花處理均同實施例一。
花芽抽出及花朵形態鑑定:
以花芽長度達到1cm確定為花芽抽出;花朵與正常花朵在形態上稍有不同就視為畸花。
觀察上述實施例中各管理區植株在催花後的花芽抽出情況以及花芽開花後的花朵形態,統計花芽抽出數和畸花數,計算花芽抽出率和畸花率,結果如下:
處理區A:
「三亞陽光」在處理20天後開始出現花芽。處理第10天,處理區花芽抽出數為0,第20天花芽抽出數2個,花芽抽出率為3.3%,第30天花芽抽出數46個,花芽抽出率為76.7%,第40天花芽抽出數52個,花芽抽出率為86.7%,第50天花芽抽出數55個,花芽抽出率為91.7%,第60天花芽抽出數56個,花芽抽出率為93.3%。處理後第40天8成以上的植株都出現花芽,50天後,抽花芽率達到91.7%,之後增加量不大。全部花芽開花後,畸花最終統計數為10朵,畸花率為17.8%。
「紅霞」在處理20天後開始出現花芽。處理第10天,處理區平均花芽抽出數為0,第20天花芽抽出數5個,花芽抽出率為8.3%,第30天花芽抽出數46個,花芽抽出率為76.7%,第40天花芽抽出數53個,花芽抽出率為88.3%,第50天花芽抽出數56個,花芽抽出率為93.3%,第60天花芽抽出數58個,花芽抽出率為96.7%。「紅霞」處理後40天接8成以上的植株都出現花芽,之後抽花率在第60天增加到96.7%。全部花芽開花後,畸花最終統計數為9朵,畸花率為15.5%。
處理區B:
「三亞陽光」在處理20天後開始出現花芽。處理第10天,處理區花芽抽出數為0,第20天花芽抽出數2個,花芽抽出率為3.33%,第30天花芽抽出數49個,花芽抽出率為81.7%,第40天花芽抽出數54個,花芽抽出率為90.0%,第50天花芽抽出數55個,花芽抽出率為91.7%,第60天花芽抽出數57個,花芽抽出率為95.0%。處理後第30天後,抽花芽率超過8成,60天後超過9成。全部花芽開花後,畸花最終統計數為17朵,畸花率為29.8%。
「紅霞」在處理20天後開始出現花芽。處理第10天,處理區花芽抽出數為0,第20天花芽抽出數5個,花芽抽出率為8.3%,第30天花芽抽出數47個,花芽抽出率為78.3%,第40天花芽抽出數55個,花芽抽出率為91.7%,第50天花芽抽出數57個,花芽抽出率為95.0%,第60天花芽抽出數58個,花芽抽出率為96.7%。處理後30天接近8成的植株都出現花芽,抽花率在第50天增加到95.0%,之後變化不大。全部花芽開花後,畸花最終統計數為15朵,畸花率為25.8%。
處理區C:
「三亞陽光」在處理20天後開始出現花芽。處理第10天,處理區花芽抽出數為0,第20天花芽抽出數11個,花芽抽出率為18.3%,第30天花芽抽出數43個,花芽抽出率為71.7%,第40天花芽抽出數50個,花芽抽出率為83.3%,第50天花芽抽出數51個,花芽抽出率為84.0%,第60天花芽抽出數51個,花芽抽出率為85.0%。處理第40天後超8成的植株都出現花芽,處理50天後達到84.0%,之後增加量不大。全部花芽開花後,畸花最終統計數為5朵,畸花率為9.8%。
「紅霞」在處理20天後開始出現花芽。處理第10天,處理區花芽抽出數為0,第20天花芽抽出數3個,花芽抽出率為5.0%,第30天花芽抽出數39個,花芽抽出率為65.0%,第40天花芽抽出數47個,花芽抽出率為78.3%,第50天花芽抽出數48個,花芽抽出率為80.0%,第60天花芽抽出數48個,花芽抽出率為80.0%。處理後40天接近8成的植株都出現花芽,抽花率在第50天增加到80.0%,之後變化不大。全部花芽開花後,畸花最終統計數為2朵,畸花率為4.2%。
對照區Ⅰ:
清水處理的「三亞陽光」20天後開始出現花芽。處理第10天,處理區花芽抽出數為0,第20天花芽抽出數4個,花芽抽出率為6.7%,第30天花芽抽出數16個,花芽抽出率26.7%,第40天花芽抽出數17個,花芽抽出率為28.3%,第50天花芽抽出數18個,花芽抽出率為30.0%,第60天花芽抽出數18個,花芽抽出率為30.0%。在清水處理30天後,抽花芽率增加不大,60天的最終結果抽花芽率不到30%。
清水處理的「紅霞」20天後開始出現花芽。處理第10天,處理區花芽抽出數為0,第20天花芽抽出數2個,花芽抽出率為3.3%,第30天花芽抽出數14個,花芽抽出率為23.3%,第40天花芽抽出數25個,花芽抽出率為41.7%,第50天花芽抽出數28個,花芽抽出率為46.7%,第60天花芽抽出數28個,花芽抽出率為46.7%。在清水處理40天後,抽花芽率增加不大,60天的最終結果抽花芽率要比「三亞陽光」高,達到46%。
對照區Ⅱ:
清水處理的「三亞陽光」20天後開始出現花芽。處理第10天,處理區花芽抽出數為0,第20天花芽抽出數3個,花芽抽出率為5.0%,第30天花芽抽出數11個,花芽抽出率為18.3%,第40天花芽抽出數13個,花芽抽出率為21.7%,第50天花芽抽出數16個,花芽抽出率為26.7%,第60天花芽抽出數17個,花芽抽出率為28.3%。在清水處理30天後,抽花芽率增加不大,60天的最終結果抽花芽率不到30%。
清水處理的「紅霞」20天後開始出現花芽。處理第10天,處理區花芽抽出數為0,第20天花芽抽出數2個,花芽抽出率為3.3%,第30天花芽抽出數12個,花芽抽出率為20.0%,第40天花芽抽出數21個,花芽抽出率為35.0%,第50天花芽抽出數25個,花芽抽出率為41.7%,第60天花芽抽出數26個,花芽抽出率為43.3%。在清水處理40天後,抽花芽率增加不大,60天的最終結果抽花芽率要比「三亞陽光」高,達到43%。
結果分析:
清水處理的對照區可視為自然開花的狀況。在目標花期,「三亞陽光」最終抽花芽率不到30%,也就是說有超過70%的秋石斛不能按時開花;而「紅霞」抽花芽率要稍高,達到46%,但也仍舊有超過一半的植株不能按時開花。相對而言,在營養期施用高鉀肥或高磷肥,秋石斛花芽抽出率要高於不施用高鉀肥或高磷肥得植株。
經過6-BA催花處理的秋石斛則抽花芽率較高。在目標花期,雖然處理區B中「三亞陽光」最終抽花芽率94.3%和「紅霞」最終抽花芽率95.7%是所有處理中最高的,但是其畸花率也最高、分別達到29.8%和25.8%;雖然處理區C中「三亞陽光」和「紅霞」畸花率較低,分別是9.8%和4.2%,但其抽花芽率84.0%和80.0%並不是最高的;處理區A中「三亞陽光」和「紅霞」最終抽花芽率分別達到93.2%和95.7%,與處理B的結果無顯著差異,同時其畸花率17.4%和15.2%相對較低,作物商品花市場上是可以接受的。
綜上所述,經過處理區A催花處理的花芽抽出較為整齊,顯著高於清水處理的結果,畸花率相對較低,是市場可以接受的程度,同時達到批量出貨的要求。說明利用本發明方法進行處理,能有效地整齊誘導抽出花芽。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