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圈式濾油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21:28:09
專利名稱:壓圈式濾油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液壓濾設備。
目前,國內普遍用於榨油設備配套使用的濾油設備是由四川綿陽生產的YLB31×14板框壓濾機。此機不但體積大、造價高,由於濾油時無法排出濾室內的稠油(即雜質),清除稠油,清洗濾布都需要經過拆機和裝機工序,不但使生產工序脫節,而且增加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由於濾油時稠油無法排出,使稠油形成積少成多,給稠油再加工造成極大的困難。而且使用壓濾機必須配有專用液壓泵,還大量的易損件濾布,使壓濾機不但造價、使用消耗也高。另外,用於非榨油行業使用的濾油器如線隙式、燒結式、紙芯式濾油器,均不具有吸油和排洩雜質功能,不適合用於含雜量的液體過濾。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吸油、壓濾、排洩雜質功能的壓圈式濾油器。主要用於榨油設備裝配使用。使濾油器濾油時能及時排出稠油,便於榨油設備對稠油的及時再加工。同時大量降低造價和使用消耗。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一種壓圈式濾油器包括進油口(20)、清油壓出管(17)、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油封壓蓋(2)、稠油壓出管(14)、壓圈蓋(4)、濾體(5)、壓腔管(11)、單向閥(13)、壓圈(8)、O型橡膠圈(9)、中軸(1)、出油孔(6)、出油孔(7)、壓油管(12)、活塞(18)、單向閥(16)、單向閥(10)、單向閥(19);油封壓蓋(2)裝有稠油壓出管(14)與壓圈蓋(4)連接,壓圈蓋(4)與濾體(5)連接,濾體(5)裝有清油壓出管(17)與壓腔管(11)連接,單向閥(13)裝在壓腔管(11)的底部,濾體(5)內裝有若干個壓圈(8),壓圈(8)與壓圈的溝槽相壓形成的空間內裝有O型橡膠圈(9),中軸(1)設有出油孔(6),出油孔(7)與壓油管(12)連接,連接部位裝有活塞(18),壓油管(12)內裝有單向閥(16)單向閥(10)、單向閥(19)。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以下措施來實現中軸(1)與油封壓蓋(2)的溝槽部位,形成稠油容腔(3),中軸(1)與壓圈(8)形成濾腔(15)。
本實用新型與YLB31×14板框壓濾機相比,可降低造價90%,降低消耗60%。壓濾出的清油、稠油具有壓力。可達遠距輸送。
說明書附圖
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下面結合圖進一步詳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根據說明書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油封壓蓋(2)、稠油壓出管(14)、壓圈蓋(4)、濾體(5)、清油壓出管(17)、壓腔管(11)、單向閥(13)、壓圈(8)、O型橡膠圈(9)、中軸(1)、出油孔(6)、出油孔(7)、稠油容腔(3)、濾腔(15)、壓油管(12)、活塞(18)、單向閥(16)、(10)、(19)。油封壓蓋(2)裝有稠油壓出管(14)與壓圈蓋(4)連接,壓圈蓋(4)與濾體(5)連接,濾體(5)裝有清油壓出管(17)與壓腔管(11)連接,單向閥(13)裝在壓腔管(11)的底部,濾體(5)內裝有若干個壓圈(8),壓圈(8)與壓圈的溝槽相壓形成的空間裝有O型橡膠圈(9),中軸(1)與油封壓蓋(2)的溝槽部位形成稠油容腔(3)與壓圈(8)形成濾腔(15)並設有出油孔(6),出油孔(7)與壓油管(12)連接,連接部位裝有活塞(18),壓油管(12)內裝有單向閥(16)、(10)、(19)。工作時當中軸(1)由外界動力,帶動上升時,使與中軸(1)連接的壓油管(12)以及安裝活塞(18)單向閥(16)、(10)、(19)同時上升,上升時單向閥(16)、(19)呈關閉狀,壓圈(8)與壓圈的溝槽相壓形成的空間內裝有的O型橡膠圈(9)將壓圈(8)與壓圈之間的紋隙封閉,毛油由進油口(20)通過單向閥(13)吸進壓腔管(11)內,同時又通過單向閥(10)吸進活塞(18)以下濾腔(15),當中軸(1)下壓時,單向閥(13)呈關閉狀,壓腔管(11)內的毛油在壓油管(12)下壓時,通過單向閥(16)經出油孔(6)、(7)壓進活塞(18)以上濾腔(15),當由壓腔管(11)壓上的毛油大於濾腔(15)容油量時,產生供油壓力,當供油壓力大於活塞(18)以下濾腔(15)已經容油壓力時,單向閥(10)啟開,將活塞(18)以下濾腔(15)補進壓力油,清油由活塞(18)上下壓圈(8)與壓圈相壓接觸面由金屬加工表面微觀峰谷形成的紋隙壓出,壓圈(8)與壓圈的溝槽相壓形成的空間大於O型橡膠圈(9)的橡膠橫截面,由壓圈(8)與壓圈之間紋隙壓出的清油克服O型橡膠圈(9)的內向壓力,由O型橡膠圈(9)的兩側壓出,經壓圈(8)溝槽內的通孔,由清油壓出管(17)下方的外觸面開口壓圈(8)進入清油壓出管(17)完成清油壓出工序。存留在活塞(18)以下濾腔(15)內的容油,隨活塞(18)壓縮到濾腔(15)底部,濾腔(15)內的容油壓力將大於供油壓力,這時單向閥(10)受壓力關閉,單向閥(19)受壓力啟開,活塞(18)以下濾腔(15)內的稠油通過單向閥(19)壓進單向閥(16)的上端,即中軸(1)空心部位。中軸(1)上升時單向閥(16)、(19)受壓力關閉,在達到吸油的同時,活塞(18)將濾腔(15)內的毛油壓縮接近濾腔(15)頂部時,中軸(1)上的出油孔(6)已進入稠油容腔(3)內,濾腔(15)內的稠油由出油孔(7)通過中軸(1)的空心部位,由出油孔(6)壓進稠油容腔(3)又通過稠油壓出管(14)將稠油壓出。依此往復運動完成吸油、壓濾、排壓工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用於螺旋榨油機的裝配和稠油加工方法,可參考《多功能榨油機》專利申請說明,申請號[96201735.3]。
權利要求1.一種壓圈式濾油器包括進油口(20)、清油壓出管(17)、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油封壓蓋(2)、稠油壓出管(14)、壓圈蓋(4)、濾體(5)、壓腔管(11)、單向閥(13)、壓圈(8)、O型橡膠圈(9)、中軸(1)、出油孔(6)、出油孔(7)、壓油管(12)、活塞(18)、單向閥(16)、單向閥(10)、單向閥(19);油封壓蓋(2)裝有稠油壓出管(14)與壓圈蓋(4)連接,壓圈蓋(4)與濾體(5)連接,濾體(5)裝有清油壓出管(17)與壓腔管(11)連接,單向閥(13)裝在壓腔管(11)的底部,濾體(5)內裝有若干個壓圈(8),壓圈(8)與壓圈的溝槽相壓形成的空間內裝有O型橡膠圈(9),中軸(1)設有出油孔(6),出油孔(7)與壓油管(12)連接,連接部位裝有活塞(18),壓油管(12)內裝有單向閥(16)單向閥(10)、單向閥(19)。
2.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一種壓圈式濾油器,其特徵在於中軸(1)與油封壓蓋(2)的溝槽部位,形成稠油容腔(3),中軸(1)與壓圈(8)形成濾腔(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壓圈式濾油器設備,其主要結構有進油口(20)、清油壓出管(17)、油封壓蓋(2)、稠油壓出管(14)、壓圈蓋(4)、濾體(5)、壓圈(8)、O型橡膠圈(9)、壓腔管(11)、單向閥(13)、中軸(1)、壓油管(12)、活塞(18)、單向閥(16)、(10)、(19),其目的解決現有技術中濾油時無法排出稠油,使稠油無法做到及時再加工,同時與現有技術相比,可降低造價90%,降低消耗60%。
文檔編號B01D25/12GK2269889SQ96210999
公開日1997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1996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1996年5月15日
發明者侯明玉 申請人:侯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