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巖石錨杆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22:12:14 1
一種巖石錨杆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巖石錨杆,包括杆體、端頭,端頭固定於杆體底端,端頭直徑比杆體大,所述端頭、杆體外側包裹有聚合體層,所述聚合體層外側為毛刺狀,所述端頭連接有鑽頭。本實用新型一種巖石錨杆,該錨杆在圍巖大變形的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一定的抗力,對圍巖具有較好的支護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巖石描杆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一種巖石錨杆,涉及地下巖土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地下巖土工程施工領域,巖石錨杆是圍巖支護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高應力圍巖支護過程中,圍巖變形較大。普通錨杆由於延伸率的限制,在圍巖變形較大的條件下,容易被拉斷或被拉出,從而失去支護能力。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巖石錨杆,該錨杆在圍巖大變形的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一定的抗力,對圍巖具有較好的支護作用。
[0004]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巖石錨杆,包括杆體、端頭,端頭固定於杆體底端,端頭直徑比杆體大,所述端頭、杆體外側包裹有聚合體層,所述聚合體層外側為毛刺狀,所述端頭連接有鑽頭。
[0005]所述端頭設有絲口,麻花鑽頭通過絲口與端頭活動連接。
[0006]為了施加預拉力,所述杆體漏出鑽孔的部分設有墊板、螺母。
[0007]所述聚合體層為氯丁橡膠層。
[0008]所述糹而頭為鋼製圓柱體。
[0009]端頭通過絲口固定於杆體底端,便於拆卸取下。
[0010]本實用新型一種巖石錨杆,聚合體層外部為毛刺狀,有助於與錨固劑的結合。端頭通過絲口連接有麻花鑽頭,用於攪拌混合錨固劑中的樹脂和固化劑。使用過程中,通過所述端頭對聚合體層材料的剪切來適應圍巖的大變形。該錨杆在圍巖大變形的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一定的抗力,對圍巖具有較好的支護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所示,一種巖石錨杆,包括位於鑽孔5內的杆體4、端頭9,端頭9通過絲口固定於杆體4底端,端頭9直徑比杆體4大,所述端頭9、杆體4外側包裹有聚合體層7,所述聚合體層7外側為毛刺狀,所述端頭9連接有鑽頭。所述端頭9設有絲口,麻花鑽頭8通過絲口與端頭9活動連接。用於攪拌混合錨固劑中的樹脂和固化劑。在使用過程中,選用注漿等其它錨固方式時,麻花鑽頭8可以卸掉。
[0013]為了施加預拉力,杆體4漏出鑽孔5的部分設有墊板2、螺母I。
[0014]所述聚合體層7為氯丁橡膠層,所述端頭9為鋼製圓柱體。
[0015]實施步驟:
[0016]鑽孔5完成後,首先在鑽孔5放入鋪固劑卷材,然後將麻花鑽頭8裝在端頭9上,放入鑽孔5,並將錨固劑送入鑽孔5底部。利用風動設備帶動杆體4旋轉,麻花鑽頭8在鑽進過程中,攪拌混合錨固劑中的樹脂6和固化劑,最後安裝墊板2及螺母I。在後期圍巖3變形過程中,杆體4向外帶動端頭9,端頭9對聚合物層7材料不斷剪切,從而使錨杆能夠適應圍巖3的大變形並保持一定的抗力。
【權利要求】
1.一種巖石錨杆,包括杆體(4)、端頭(9),其特徵在於,端頭(9)固定於杆體(4)底端,端頭(9)直徑比杆體(4)大,所述端頭(9)、杆體(4)外側包裹有聚合體層(7),所述聚合體層(7)外側為毛刺狀,所述端頭(9)連接有鑽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巖石錨杆,其特徵在於,所述端頭(9)設有絲口,麻花鑽頭(8)通過絲口與端頭(9)活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巖石錨杆,其特徵在於,所述杆體(4)設有墊板(2)、螺母(I)。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巖石錨杆,其特徵在於,所述聚合體層(7)為氯丁橡膠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巖石錨杆,其特徵在於,所述端頭(9)為鋼製圓柱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巖石錨杆,其特徵在於,端頭(9)通過絲口固定於杆體(4)底端。
【文檔編號】E21D21/00GK204060746SQ201420322055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7日
【發明者】李漢濤, 朱利春, 宋金波 申請人:葛洲壩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