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介紹)
2023-10-06 02:01:42 1
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
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農諺:「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幹金。」
春分也是傳統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
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是較早確立的一個。一般來說,它通常特指太陽真正位於黃經0°的日期,即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關於春分的由來還有個傳說故事。四千年前,羲仲受堯帝派遣,來到文登界石鎮暘裡村一代,經過大量的調研分析,根據晝夜相平、黃昏時鳥星見於南方的天象,確定了春分的時間,為四季的確定和二十四節氣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羲仲到暘谷山不是傳說,《尚書·堯典》記載「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
事實上春分這個節氣誕生於黃河流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們看立春和春分之間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驚蟄」。這兩個名字描寫了春季上半季的氣象或生物的特徵。
要開始下雨了,藏在地下過冬的小生命聽見太陽的召喚要開始甦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間插入的是「清明」和「穀雨」。
從「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們可以知道清明節氣時的氣候情況。從穀雨的字面可以知道這是莊稼需要雨水促長的季節。立夏與夏至之間插入「小滿」和「芒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