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雎是否是趙國的奸細?他為什麼要幫助趙國?
2023-10-11 10:59:49 3
秦國丞相範雎,化名張祿,深受秦昭王的器重和信任,在秦國掌管著極大的權力,可謂是秦昭王之下的第一人,和白起的地位差不多。可是,也就是這個人幫助了趙國,說服秦昭王同意趙國的割地議和,害得秦國錯失了攻佔趙國都城邯鄲的好機會,還讓秦軍在之後的邯鄲之戰中損兵折將高達幾十萬之多。範雎有沒有可能已經背叛了秦國,成為了趙國安插在秦國的奸細呢?如果範雎不是奸細,他為什麼做這樣的事謀害自己信奉的君主?
範雎原本是魏國人,因為出使齊國的時候受到了齊襄王的重視而遭到須賈的嫉妒,被須賈以通敵賣國之名上報給了魏相魏齊。魏齊命人將範雎處死,誰知範雎以假死逃過一劫,並且遇到了秦國使者王稽,被王稽帶到了秦國。範雎人生中的巔峰時刻就是在秦國的這段日子,他憑藉自己的實力和智慧受到了秦昭王的召見,說服了秦昭王任用他。秦昭王聽取了範雎的「遠交近攻」的對外政策,制定了秦國東出先攻魏,再攻韓,最後攻趙的方略。
看起來範雎這個人實在是能幹,明明是魏國的一介「罪人」,還能見到秦國使者王稽,能說服王稽將自己帶回秦國,能說服秦昭王任用自己,平常人是走不到他這一步的。他恩怨分明,但也睚眥必報,王稽和鄭安平兩個人都曾對範雎施以援手,所以範雎發達以後也向秦昭王為他們請封了官職,而且都是重要的官職。須賈和魏齊都曾傷害過範雎,所以範雎侮辱了須賈,還逼死了魏齊。從範雎的這些經歷中,我們會發現,他成為有權有勢的秦國丞相,靠的是自己的實力,他能夠報仇,靠的也是自己的實力。按理說他不應該害怕自己不受重視的,是金子無論到哪裡都會發光的。可是,他卻因為沒有自信,害怕失寵,做了一件錯事。
秦國根據範雎「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正在抓緊時機攻打韓國,韓國不敵,向秦國投降,並且願意交出秦國想要的上黨之地。韓王給上黨郡的郡守馮亭下了命令,讓馮亭做好上黨郡的交接工作。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意將上黨交給秦國,他們經過商議,決定用上黨的十七座城池,換來趙國幫助韓國,讓趙國和秦國兩個狗咬狗。
趙國此時是趙孝成王統治,他接受了平原君趙勝的建議接受了上黨。秦國聽說上黨被奪,秦昭王極為憤怒,下令攻打趙國。趙國不敵秦國,在長平之戰中失敗了,趙國的四十萬降軍全部葬身在長平。趙國的青壯年全部都死在了這場戰爭中,國家的實力一損再損。趙孝成王害怕趙國就此覆滅,召集群臣想對策。趙國大夫樓緩提出,想要解決趙國面臨的困局,唯有去跟秦昭王講和,而且必須大王親自去。這樣趙國才有機會喘息,才能重整旗鼓,回到往日的風採。趙孝成王接受了樓緩的建議,帶著使者團趕赴秦國。
此時,秦國的白起已經攻打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城下,只要秦昭王一聲令下,秦國的士兵們馬上就能攻進邯鄲城,滅了趙國。到了秦國的趙孝成王始終沒能見到秦昭王,秦昭王不願意和趙國講和。於是,趙國大夫樓緩帶著重金來拜訪範雎。樓緩遊說範雎,如果白起攻破了邯鄲城,再加上之前長平之戰的戰功,那麼白起在秦國的地位將會水漲船高,到時候就會威脅到範雎的丞相地位。所以,樓緩認為範雎應該幫助趙王勸說秦昭王,讓秦昭王同意秦國和趙國議和,這樣白起就沒有機會立下這赫赫戰功。
範雎為了一己私利,答應了樓緩幫趙孝成王說服秦昭王。在範雎的勸說下,秦昭王以秦兵暴師日久,應當讓士兵休整為由,命令白起撤軍。範雎就做了這件事,針對白起的事,可是也正是因為他針對白起,才讓趙國有機可乘,後來也是範雎反覆蠱惑秦昭王殺掉白起,還冤枉白起有不滿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