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6:18:04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尤其是能讓不熟練針線活的人手工縫紉時所縫製出的鎖邊針腳不會歪歪扭扭和長短不一,而是針腳均勻整齊美觀。
背景技術:
現在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會熟練針線活的人很少,有時想親自手工縫製小物件需要鎖邊時,而鎖邊針腳會縫的歪歪扭扭,長短不一。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在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會熟練針線活的人很少,有時想親自手工縫製小物件需要鎖邊時,而鎖邊針腳會縫的歪歪扭扭,長短不一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尤其是能讓不熟練針線活的人手工縫紉時所縫製出的鎖邊針腳不會歪歪扭扭和長短不一的,而是針腳均勻整齊美觀。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由上軌道板和下軌道板組成,在上軌道板上設有分別在上下平行的兩直線上且間距相等的上刺針孔,在一直線上的上刺針孔位於另一直線上的相鄰的兩上刺針孔間線段的中垂線上,在上方一直線上的每個上刺針孔與下方另一直線上右邊最近的上刺針孔由上落線縫連通著,在下軌道板上設有分別在上下平行的兩直線上且間距相等的下刺針孔,在一直線上的下刺針孔位於另一直線上的相鄰的兩下刺針孔間線段的中垂線上,在上方一直線上的每個下刺針孔與下方另一直線上左邊最近的下刺針孔由下落線縫連通著,上刺針孔的間距和下刺針孔的間距相等,上落線縫和下落線縫的長度相等,在上軌道板或下軌道板上的下方的上刺針孔或下刺針孔位於軌道板邊緣上成缺口狀,左右相鄰兩刺針孔的距離為5mm至15mm,上下相鄰兩刺針孔的距離為5mm至20mm,刺針孔直徑為1mm至3mm,落線縫寬為1mm至2mm,當上軌道板和下軌道板貼合在一起時,上軌道板上的上刺針孔和下軌道板的下刺針孔重合在一起,而上落線縫和下落線縫錯開成「人」字形。在下軌道板上設有定針,在上軌道板上設有當上軌道板與下軌道板貼合時定針需對應插入的定針孔。使用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時,先將要被縫製物放上下軌道板上用定針定住,被縫製物要鎖邊的邊緣放在下軌道板邊緣上缺口狀的下刺針孔上,再把上軌道板放在被縫製物的上面使下軌道板上的定針插入上軌道板上對應的定針孔內,被縫製物被緊緊的夾在上軌道板和下軌道板中間。用穿好縫紉線的縫線針從下軌道板其中一端的下刺針孔由下向上刺入從對應的上刺針孔抽出,再從與其由上落線縫連通在一起的另一個上刺針孔刺入從對應的下刺針孔抽出,縫製成鎖邊針腳,再從與其由下落線縫連通在一起的另一個下刺針孔刺入從對應的上刺針孔抽出,收緊縫紉線,縫紉線就勒過下落線縫貼到被縫製物的表面上,成為下軌道鎖邊針腳,如此反覆縫紉到下軌道板的另一端就能完成鎖邊針腳的縫製了。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能讓不熟練針線活的人手工縫紉時所縫製出的鎖邊針腳不會歪歪扭扭和長短不一,而是針腳均勻整齊美觀。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的整體俯視結構圖。
圖2是: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和被縫製物的擺放層次結構圖。
圖3是: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夾被縫製物時的縱剖結構圖。
圖4是:鎖邊針腳縫製過程中的縫紉線穿行的透視結構圖。
圖5是:用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縫製出的鎖邊針腳的效果圖。
在圖中,1.上軌道板,2.下軌道板,3.上刺針孔,4.上落線縫,5.定針孔,6.定針,7.下刺針孔,8.下落線縫,9.被縫製物,10.鎖邊針腳,11.下軌道鎖邊針腳,12.箭頭,13.縫線針,14.縫紉線。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圖3中,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由上軌道板(1)和下軌道板(2)組成,在上軌道板(1)上設有分別在上下平行的兩直線上且間距相等的上刺針孔(3),在一直線上的上刺針孔(3)位於另一直線上的相鄰的兩上刺針孔(3)間線段的中垂線上,在上方一直線上的每個上刺針孔(3)與下方另一直線上右邊最近的上刺針孔(3)由上落線縫(4)連通著,在下軌道板(2)上設有分別在上下平行的兩直線上且間距相等的下刺針孔(7),在一直線上的下刺針孔(7)位於另一直線上的相鄰的兩下刺針孔(7)間線段的中垂線上,在上方一直線上的每個下刺針孔(7)與下方另一直線上左邊最近的下刺針孔(7)由下落線縫(8)連通著,上刺針孔(3)的間距和下刺針孔(7)的間距相等,上落線縫(4)和下落線縫(8)的長度相等,在上軌道板(1)或下軌道板(2)上的下方的上刺針孔(3)或下刺針孔(7)位於軌道板邊緣上成缺口狀,左右相鄰兩刺針孔(3)的距離為5mm至15mm,上下相鄰兩刺針孔(3)的距離為5mm至20mm,刺針孔(3)直徑為1mm至3mm,落線縫(4)寬為1mm至2mm,當上軌道板(1)和下軌道板(2)貼合在一起時,上軌道板(1)上的上刺針孔(3)和下軌道板(2)的下刺針孔(7)重合在一起,而上落線縫(4)和下落線縫(8)錯開成「人」字形。在下軌道板(2)上設有定針(6),在上軌道板(1)上設有當上軌道板(1)與下軌道板(2)貼合時定針(6)需對應插入的定針孔(5)。
在圖2,圖3中,使用手工縫紉鎖邊針腳軌道時,先將要被縫製物(9)放上下軌道板(2)上用定針(5)定住,被縫製物(9)要鎖邊的邊緣放在下軌道板(2)邊緣上缺口狀的下刺針孔(7)上,再把上軌道板(1)放在被縫製物(9)的上面使下軌道板(2)上的定針(6)插入上軌道板(1)上對應的定針孔(5)內,被縫製物(9)被緊緊的夾在上軌道板(1)和下軌道板(2)中間。
在圖4,圖5中,用穿好縫紉線(14)的縫線針(13)從下軌道板(2)其中一端的下刺針孔(7)由下向上刺入從對應的上刺針孔(3)抽出,再從與其由上落線縫(4)連通在一起的另一個上刺針孔(3)刺入從對應的下刺針孔(7)抽出,縫製成鎖邊針腳(10),再從與其由下落線縫(8)連通在一起的另一個下刺針孔(7)刺入從對應的上刺針孔(3)抽出,收緊縫紉線(14),縫紉線(14)就勒過下落線縫(8)貼到被縫製物(9)的表面上,成為下軌道鎖邊針腳(11),如此反覆縫紉到下軌道板(2)的另一端就能完成鎖邊針腳(10)的縫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