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渣機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6:18:19 1
專利名稱:翻渣機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處理鍋爐渣滓的設備,尤其是處理大渣量時冷卻的翻渣機裝置。
背景技術:
電廠大型鍋爐的渣滓排出後,需經過乾式排渣機輸送帶在輸送過程中散熱冷卻, 如實用新型ZL00209485. 1所述的乾式排渣機。但是由於鍋爐煤質變化或因燃燒過程的不 均衡,有時排渣量過大出現在一段時間內爐渣在輸送帶上堆積的問題。該工況下仍靠自然 散熱就不能達到要求,因此需要增加機械翻渣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翻渣機裝置。當乾式排渣機輸送帶上出現過量的爐 渣時通過本裝置的翻動增加散熱效果,保證爐渣在輸送帶長度不變情況下仍能達到原來的 的冷卻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翻渣機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機架和安裝於機架上的驅動裝置和傳動方軸組件;驅動裝置由驅動電機減速器提供動力,驅動電機減速器的輸出端安裝小鏈輪,小 鏈輪通過鏈條將動力傳遞給大鏈輪;傳動方軸組件,由方軸、方型座軸承組成;方軸的一端與大鏈輪固定連接,方軸通 過左、右方型座軸承安裝在機架上;臂杆組件由臂杆和安裝於臂杆端頭的耐磨塊組成,臂杆均按一定的距離固定安裝 於方軸上,並且兩兩之間成十字交叉安裝;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下述技術方案實現驅動電機減速器的啟動、停止、故障 信號送入程控系統,通過上位機畫面顯示並進行遠程控制。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1)當出現排渣超量的情況或者渣滓堆積的情 況時,通過翻渣機將大於一定厚度的渣層進行翻動,提高渣滓的冷卻效果。2)機械結構設計 合理,便於維護,工作過程採用遠程控制,操作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傳動方軸及臂杆組件主視圖。圖3是傳動方軸及臂杆組件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中各部位標號如下[0016]機架1,驅動電機減速器2,小鏈輪3,鏈條4,大鏈輪5,方軸6,方型座軸承7,臂杆8,耐磨塊9,乾式排渣機機架10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機架1,它固定在乾式排渣機機架10上,由型鋼連接而 成,用於固定各個裝置。驅動裝置是翻渣機裝置的動力部分,為翻渣機裝置提供足夠的動力,保證其正常 工作。驅動裝置的驅動電機減速器2通過螺栓聯接在機架1的上部。驅動裝置由驅動電機 減速器2提供動力,驅動電機減速器2的輸出端安裝小鏈輪3,小鏈輪3通過鏈條4將動力 傳遞給大鏈輪5。傳動方軸組件,由方軸6,方型座軸承7組成,用螺栓聯接在機架1上,這樣的結構 便於安裝和檢修。臂杆組件是由臂杆8、耐磨塊9組成,見圖2和圖3。這種結構便於耐磨塊磨損後 的更換,且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降低了使用費用。驅動電機減速器2的啟動、停止、故障信號送入程控系統,在上位機畫面顯示,操 作人員可通過遠方操作對電機下達指令。本實用新型可有效的提高渣滓的冷卻處理效果,結構簡單,維護方便,並可遠程控 制操作,提高設備的環境適用性。工作過程當乾式排渣機的輸送帶上渣層大於一定厚度,或者渣層厚度不均勻出現堆積時, 通過遠程控制系統啟動驅動電機減速器,驅動電機減速器通過大、小鏈輪傳遞動力,驅動方 軸上的臂杆組件不停翻轉,不斷地將渣滓底層裡的熱渣翻動出來與空氣進行熱交換,爐渣 在翻轉與冷空氣接觸的過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冷卻,滿足後續工序的要求。
權利要求一種翻渣機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機架(1)和安裝於機架(1)上的驅動裝置和傳動方軸組件;驅動裝置由驅動電機減速器(2)提供動力,驅動電機減速器(2)的輸出端安裝小鏈輪(3),小鏈輪(3)通過鏈條(4)將動力傳遞給大鏈輪(5);傳動方軸組件,由方軸(6)、方型座軸承(7)組成;方軸(6)的一端與大鏈輪(5)固定連接,方軸(6)通過左、右方型座軸承(7)安裝在機架(1)上;臂杆組件由臂杆(8)和安裝於臂杆端頭的耐磨塊(9)組成,臂杆(8)均按一定的距離固定安裝於方軸上,並且兩兩之間成十字交叉安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渣機裝置,其特徵在於驅動電機減速器(2)的啟動、停 止、故障信號送入程控系統,通過上位機畫面顯示並進行遠程控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處理鍋爐渣滓的設備,尤其是處理大渣量時冷卻的翻渣機裝置。其主要特徵是,機架和安裝於機架上的驅動裝置和傳動方軸組件;驅動裝置由驅動電機減速器提供動力,驅動電機減速器的輸出端安裝小鏈輪,小鏈輪通過鏈條將動力傳遞給大鏈輪;傳動方軸組件,由方軸、方型座軸承組成;方軸的一端與大鏈輪固定連接,方軸通過左、右方型座軸承安裝在機架上;臂杆組件由臂杆和安裝於臂杆端頭的耐磨塊組成,臂杆均按一定的距離固定安裝於方軸上,並且兩兩之間成十字交叉安裝;驅動電機減速器的啟動、停止、故障信號送入程控系統,通過上位機畫面顯示並進行遠程控制。本實用新型可有效的提高渣滓的冷卻處理效果,結構簡單。
文檔編號F23J1/06GK201561433SQ200920351998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1日
發明者李芝春, 王孔偉, 蘇琪 申請人:李芝春;王孔偉;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