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瓶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2:08:29 3
專利名稱:藥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藥瓶,特別涉及一種旋蓋式藥瓶。
背景技術:
目前,醫藥用藥瓶通常採用旋蓋式藥瓶,由於這種藥瓶製造簡單、使用 方便,因此被推廣使用。然而,普通的旋蓋式藥瓶,兒童也能輕易開啟,容 易造成兒童誤食,有可能損害兒童的身體健康,甚至危機生命,另外,因為 現有的旋蓋式藥瓶使用時只需輕輕旋轉瓶蓋即可打開,因而,攜帶於包內或 放置於可移動的環境內(如汽車內)時,瓶蓋可能會因摩擦而移動,甚至脫 落而使得藥物掉出,致使藥物受到灰塵、細菌汙染而無法食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藥瓶,其需要通過按壓並逆時針旋轉方可 開啟,可有效的避免了藥物掉出,並可避免兒童誤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藥瓶,包括瓶體及與瓶體配合 設置的瓶蓋,瓶蓋由外蓋及套合在外蓋中的內蓋組成;外蓋的下端面的周邊 環繞設置數個凸肋,內蓋的上端面的周邊對應該數個凸肋設有數個凹槽; 且,外蓋的下端面與內蓋的上端面之間留有間隙;外蓋被下壓時,外蓋的凸 肋卡置於內蓋的凹槽中,逆時針擰動外蓋可帶動內蓋旋轉,以打開瓶蓋。
所述瓶體上方設置瓶口,瓶口的外側壁上設有螺紋,內蓋的內側壁上設 有與瓶口的螺紋相配合的齒紋;瓶口的開口處封裝有密封圈。
所述外蓋的外側壁上設有數條豎直凸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瓶蓋需經過按壓並逆時針旋轉方可開啟,可有 效的避免藥物掉出導致的藥物汙損,並可避免兒童自行開啟後的誤食,另 外,瓶蓋的外蓋上設有豎直凸稜,方便使用。
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 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 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詳細描述,將使本實 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顯而易見。 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藥瓶的示意圖;及 圖2為
圖1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其裝飾效果,以下結合 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藥瓶,包括瓶體l及與瓶體l配合設置的瓶蓋 2,瓶蓋2由外蓋3及套合在外蓋3中的內蓋5組成。
瓶體1上方設置瓶口12,瓶口12的外側壁上設有螺紋14;在內蓋5的內側 壁上設有與瓶口12的螺紋14相配合的齒紋54。且為了增加密封效果,可於瓶 口 12的開口 15處封裝密封圈6。
參閱圖2,外蓋3的下端面的周邊環繞設置數個凸肋31,在內蓋5的上端面 的周邊對應該數個凸肋31設置數個凹槽51;且,未受外力時,外蓋3的下端面 與內蓋5的上端面之間留有間隙4,下壓外蓋3時,外蓋3的凸肋31卡置於內蓋5 的凹槽51中。另外,外蓋3的外側壁上設有數條豎直凸稜32,以增加操作時手 指與瓶蓋之間的摩擦力而使旋轉更為方便。
瓶蓋2旋緊時,與普通的旋轉瓶蓋相同,順時針方向旋轉,瓶口12的螺紋 14與內蓋5的齒紋54相配合,瓶蓋3安裝於瓶體1上。旋開時,則必須下壓外蓋 3,使得外蓋3的凸肋31卡置於內蓋5的凹槽51中,同時逆時針擰動外蓋3,才 能帶動內蓋5,從而打開瓶蓋2。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瓶蓋需經過按壓並逆時針旋轉方可開啟,可有 效的避免藥物掉出導致的藥物汙損,並可避免兒童自行開啟後的誤食,另 外,瓶蓋的外蓋上設有豎直凸稜,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 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後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藥瓶,其特徵在於,包括瓶體及與瓶體配合設置的瓶蓋,瓶蓋由外蓋及套合在外蓋中的內蓋組成;外蓋的下端面的周邊環繞設置數個凸肋,內蓋的上端面的周邊對應該數個凸肋設有數個凹槽;且,外蓋的下端面與內蓋的上端面之間留有間隙。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藥瓶,其特徵在於,所述外蓋被下壓時,外蓋的 凸肋卡置於內蓋的凹槽中,逆時針擰動外蓋可帶動內蓋旋轉,以打開瓶蓋。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藥瓶,其特徵在於,所述瓶體上方設置瓶口,瓶 口的外側壁上設有螺紋,內蓋的內側壁上設有與瓶口的螺紋相配合的齒紋。
4、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瓶,其特徵在於,所述瓶口的開口處封裝有密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藥瓶,其特徵在於,所述外蓋的外側壁上設有數 條豎直凸稜。
專利摘要一種藥瓶,包括瓶體及與瓶體配合設置的瓶蓋,瓶蓋由外蓋及套合在外蓋中的內蓋組成;外蓋的下端面的周邊環繞設置數個凸肋,內蓋的上端面的周邊對應該數個凸肋設有數個凹槽;且,外蓋的下端面與內蓋的上端面之間留有間隙;所述外蓋被下壓時,外蓋的凸肋卡置於內蓋的凹槽中,逆時針擰動外蓋可帶動內蓋旋轉,以打開瓶蓋。本實用新型的藥瓶的瓶蓋需經過按壓並逆時針旋轉方可開啟,可有效的避免藥物掉出導致的藥物汙損,並可避免兒童自行開啟後的誤食。
文檔編號A61J1/14GK201194921SQ20082009291
公開日2009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25日
發明者何勇軍, 葉運壽 申請人:東莞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