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紅色故事讀後感(通用21篇)

2023-10-23 18:03:22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色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1

  我今日要給大家介紹一本革命書籍《紅巖》。

  《紅巖》描述的是解放戰爭時期,在山城重慶,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特務機關的殘酷鎮壓和迫害,可是他們不畏艱難,在牢獄中與之進行不懈的鬥爭。雖然他們大部分的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激勵著剩下的革命同志,最終堅持到了革命勝利。

  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女性:江姐。她應對老虎凳、竹籤,不但沒有嚇倒,而是大聲呵斥了敵人的卑鄙行徑,深深激勵了牢獄中的革命志士。

  我還認識了可憐的「小蘿蔔頭」,他長著大而有神的眼睛,因為營養不良而顯得又瘦又高。被獄友們憐愛地叫做「小蘿蔔頭」,然而,「小蘿蔔頭」並不懼怕敵人,他擔負著為獄友們送信的任務。

  同志們在獄中相互鼓勵,互相支持,堅信勝利必須會屬於人民,屬於共產黨。他們甚至在獄中悄悄縫了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時刻準備著慶祝勝利。然而惡魔般的國民黨軍統,就在革命勝利前夕,殘酷地殺害了飽受酷刑的革命志士,甚至也沒放過可憐的「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的眼睛一向晃在我面前,江姐的聲音時時迴蕩在我耳邊,我深深地被他們的英雄氣概折服了。在他們面前,我顯得渺小而慚愧,他們為革命,為國家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與之相比,我們此刻在學習與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2

  在這個星期我讀了叫做《紅色故事》的書,書裡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其中最讓我感嘆不已的是「方志敏大義滅親」這個故事。

  方志明的生命雖然短暫,卻從不屬於自我。他心裡裝的僅有黨的事業,全是勞苦大眾。如果有誰危害了人民的利益,方志敏第一個不答應,哪怕這個人是他的親叔叔……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年,方志敏的家鄉一連數月滴雨未下,地裡的莊稼收成極差。到了秋天,許多貧苦的農民都為交不起租子,還不了地主的債犯愁。方志敏便號召大家反抗,展開了鬥爭。然而,他的五叔——地主方天雨跳出來,對抗農民運動,震撼了不少地主,沒有一個敢跟他一齊收債的。之後,農民和志敏勝利了,民心大振,大家紛紛起來反抗壓迫,農民運動也迅速在戈陽蓬勃開展起來。

  這本《紅色故事》讓我認識了以前戰爭時期的許多英雄,還教會了我要勇敢、堅強。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3

  偉大的人物劉胡蘭的故事,小時候就聽爸爸媽媽講過。劉胡蘭這光輝的名字早就銘記在我的心裡,我盼望早一天能讀到這樣一本關於劉胡蘭的書。

  今日我最終有幸地讀到了這本書,我被書中的劉胡蘭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了,心靈震撼很大。

  劉胡蘭,一個僅有15歲的小女孩,表現出來的是對黨的事業赤膽忠心,對人民、對其他革命同志忠心愛戴,應對敵人的屠刀臉不改色心不跳,最終獻出了自已年輕的生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嘔心瀝血,死而後已。

  我最受感動的是:劉胡蘭在就義前兩眼閃著光,並且瞪得圓圓的。似乎在向人們訴說:她要親眼看到敵軍的滅亡;看到自已的隊伍勝利歸來。這是多麼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啊。

  15歲,是一個花樣年華。15歲,我們還在父母身邊享受著天倫之樂!無憂無慮地學習著、生活著!可是,劉胡蘭,卻被敵人屠殺,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在紀念劉胡蘭時寫道:「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是對劉胡蘭英雄事跡的高度概括。

  雖然劉胡蘭犧牲了,可是她的愛國愛民的光輝形象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一向在傳頌著,正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人民的富裕、國家的昌盛,為實現共產主義英勇奮鬥!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一個道理:我生長在和平年代,沒有了銷煙,沒有戰爭,這樣的環境是千千萬萬個像劉胡蘭姐姐一樣的革命英雄經過拋頭臚、灑熱血換來的。此時此刻我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啊!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我決心從小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煉就過硬的本領,正確樹立世界觀和人生觀,不斷磨鍊自我的意志,嚴格要求自我,身體力行,使自我向一個正確的目標邁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4

  戰火紛飛的年代已經過去,如今的我們生活在幸福歡樂的時光中。然而,我們卻要銘記那些為了祖國未來而犧牲的烈士們,當我翻開《紅色少年的故事》時,我感受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氣概,更是深深地被他們捨生取義的愛國情懷所打動。

  書中記錄著許多年紀不一樣的少年,經歷不一樣的愛國英雄。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劉胡蘭。劉胡蘭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從小就因為對萬惡的舊社會不滿,而對革命事業充滿了熱情與嚮往。當因判徒的背判而被抓時,她雖是被捕人員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但她卻用弱小的身體,強大的精神力量從容不迫地去承受敵人殘酷的刑罰,寧願犧牲自我也不願意出賣革命。最終,年僅十五歲的劉胡蘭為了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需要多麼大的精神力量!我們在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時,不能忘記這是無數位像劉胡蘭一樣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應當珍惜生活,用更好的精神風貌去應對未來。

  現代社會的建設需要大家同甘共苦、團結奮鬥的精神,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有那麼一群為了革命事業同甘共苦,浴血奮戰的英雄。在土地革命時期,黃土高原上有一支神出鬼沒的少年武裝——紅色少年先鋒隊。他們都是由窮人家的孩子姐成,能吃苦、膽子大也十分地團結,他們平時每一天進行操練,當敵人進攻時,他們總是團結一心、奮勇抵抗,真是人小志氣大。如今的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需要應對敵人的槍林彈雨,但我們需要做的是,努力學習知識,團結在一齊共同為祖國的發展而努力。

  書中還有少年英烈—歐陽立安,抗日小英雄—楊來西,鐵骨錚錚的黨員—王華等英雄。在他們那一段段已經逝去的光輝歲月中,是中國少年對歷史的吶喊與對未來的期望,我們應當在這最美麗的時代中,繼承少年英雄們的遺志,做一個積極向上,不斷開拓的好少年,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5

  我被《紅色少年的故事》書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視死如歸的劉胡蘭,大義凜然的李氏姐妹,機智勇敢的王二小——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奉獻了自我年輕的生命;「獄中小烈士」宋振中,「神奇女交通」潘香風,「紅色小歌仙」張錦輝——他們死守黨的秘密,笑對敵人的酷刑,視死如歸;保護牛草的何運剛,英雄之花努爾古麗,護林英雄賴寧——他們寧可犧牲自我的生命,也要保護團體的財產……

  「有志不在年高」是我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觸。紅色少年們雖然年紀小,但戰爭的洗禮,災難的襲擊已經讓他們有了大人的成穩,勇敢和機智。在敵人面前,他們利用自身的優勢——人小,不會受到敵人的懷疑,一次又一次地躲過了敵人的追捕;而在災難面前,他們並不因為自我年少而膽怯,相反他們勇敢的挺身而出——看到這些紅色少年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以林浩為代表的少年英雄們的事跡,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少年英雄的代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在被一個個,一代代的少年們英雄感動的同時,我更為他們而驕傲。我驕傲我們華夏子孫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少年英雄輩出;我驕傲我是華夏的子孫,我是少年的一分子。誰說我們是溫室裡的花朵?誰說我們是被寵壞了的一代?想想自我在各方面的努力,看看周圍同學的'執著認真;想想夥伴們在賽場的揮汗如雨,看看同學們在苦難面前的齊心協力,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我們此刻生活在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們不用為衣食發愁,我們不必提心弔膽地生活,我們是幸福的,無疑也是幸運的。但我們有我們的職責和義務,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有時間緊迫感,行動起來,在有限的時間裡,像紅色少年一樣,腳踏實地,肩負使命,為祖國燦爛輝煌的明天做出自我的努力和貢獻!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6

  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地道,並且一向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應對兇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鐘,就在鐘聲迴蕩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鬼子一出炮樓就會被藏在地道裡的民兵發現,他們連忙告訴村裡的老百姓,趕快下地道,敵人進村後,什麼也發現不了,可是,民兵連長高傳寶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戰鬥準備,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明我暗,戰術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從地下向神兵一樣殺出,打得鬼子潰不成軍。最終,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隊長。高傳寶揪著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僅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蹟,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有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明白了以前的人民是怎樣打敗日本人的,明白了他們的辛苦。六十幾年後的今日,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裡,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蹟,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蹟!他們發揮自我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我的生命捍衛了自我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如果說,生命如花,歲月如歌,那麼歷史呢?歷史就能夠說是激蕩生命、貫穿歲月、蜿蜒曲折、奔流不息的浩浩長河。

  在這浩浩長河中,中國共產黨集合了一大批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中夏、向警予、蔡和森、張太雷、羅亦農等等,他們猶如璀璨群星,光華奪目。

  讀完《紅色經典故事》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紅軍長徵。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徵。其間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芫人煙的草地,行程約25000裡,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這使我想了毛澤東寫的一首詩,叫《七律·長徵》:「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共產黨大渡橋橫鐵索寒……三軍過後盡開顏。

  紅軍的崇高品質使我敬佩,他們剛毅勇敢,熱愛祖國,堅貞不屈,扶危濟困。我要學習紅軍的精神,將來報效祖國。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7

  我想《小兵張嘎》這個電視劇或書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看過。

  我異常羨慕裡面的小嘎子,他為了救奶奶和老鍾叔他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救老鍾叔,他異常喜歡老鍾叔給他做的那把木頭槍,可是此刻老鍾叔受難了,你說小嘎子能袖手旁觀嗎?當老鍾叔被槍斃的那一刻,小嘎子的心不知已經自責了多長時間。可是再自責也沒用,從此小嘎子為了給奶奶和老鍾叔報仇,他不知進行了多大的努力,最終有一天,小嘎子告別了隊長,自我提著心,抱著膽走進了鬼子的司令部,我想他當時就在想,我必須要給奶奶和老鍾叔報仇。

  記得一次在剿滅敵人的戰爭上小嘎子奪下了一支槍,他很喜歡這隻槍,可是在繳槍的時候,他故意的把槍留下了,可是到最終他還是戀戀不捨的把槍交給了隊長,仁慈的隊長決定把槍送給他,當小嘎子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裡好像都樂開了花,最終隊長決定讓小嘎子成為正式的八路通信員。

  在戰勝日本人的時候小嘎子在奶奶和老鍾叔的墳前說了這樣一句話:「奶奶,老鍾叔,我給你們報仇了!

  看著小嘎子遠去的背影,我由衷的要向他說一句,嘎子你最棒!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8

  暑假裡我看了一些紅色經典,其中在書香閔行網站上看到的紅色經典連環畫「趙一曼」尤其令我感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鬥爭,與日軍展開遊擊戰爭。1935年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應對兇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景。之後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與女護士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1936年6月,在他們的幫忙下,趙一曼逃出了日軍得魔掌,但在準備奔往抗日遊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潑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日軍明白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趙一曼向押

  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職責,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日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期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

  此刻我生活在一個平安的年代,我能夠無憂無慮的上學學本領,寒暑假能夠外出旅遊,這一切是千千萬萬的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將紅色經典發揚光大,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9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抗戰時期,年僅13歲的張嘎為了替被日軍殺死的奶奶報仇,加入了八路軍。結果他在多次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幫忙八路軍擊退日本鬼子。

  讀完這本書,我相當佩服主人公張嘎,他在奶奶死後,不僅僅沒有一撅不振,反而想著該如何為奶奶報仇。於是,他加入了八路軍。我想:他僅有13歲,可盡願意在戰場上「拋頭顱,撒鮮血」,這中精神是我們這些同齡人所沒有的。然而,在戰場上張嘎靠的不止有勇氣,更加有智慧。在「鬼不靈」(一個村莊名)戰鬥中,八路軍預判失誤敵人的計劃。全靠張嘎憑藉智慧,用鞭炮攪亂了敵人,從而促成戰鬥順利發展,最終將敵人一舉擊潰!有一些人正是有勇無謀,只會向前不顧一切地衝,有利的局勢反到化為烏有。所以:張嘎在最終成為了優秀戰士。

  其實,像張嘎這樣的英雄還有很多,比如雨來、趙一曼、黃繼光等等。這些英雄都是為了祖國獻出自我的生命,他們都值的我們去敬佩,去學習。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10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小兵張嘎》的紅色經典讀物。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抗戰時期的冀中平原一位名叫張嘎的少年英雄的感人故事。張嘎和他的奶奶住在白洋澱邊的一個名叫「鬼不靈」的村子裡。張嘎和奶奶的家住的地方比較偏僻,奶奶又很熱愛八路軍,常常幫忙八路軍做事。他們經常掩護八路軍幹部轉移,也常有八路軍的傷員躲在他們家裡養傷,時間長了,張嘎也喜歡上了八路軍,常常和奶奶一齊照顧八路軍。他渴望自我也能擁有一把槍,也想早日能當上八路軍戰士。

  有一天,一位在他們家養傷的名叫鍾亮的八路軍做了一把木頭槍,並且說要送給一位抗日小英雄。這下嘎子要當八路軍的決心就更強烈了。之後張奶奶被一個叫肥田的日本鬼子殺害了,鍾叔叔也被鬼子抓走了,他懷著對日本鬼子的仇恨,抱著為奶奶和鍾叔報仇的決心,經過種種考驗,加入了八路軍。張嘎參了軍後,用他的機智勇敢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獲得了勝利!並經過「挑簾戰」繳了一隻偽軍槍。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戰鬥是:區隊長安排張嘎去引敵人到埋伏區。張嘎化裝成村民,帶著雞蛋去哄騙日本鬼子,把日本鬼子引入了埋伏區,自我還順利的脫了身。隨著「轟」的一聲雷響,敵人的部隊被炸,大個李拿著機槍掩護戰友們前進,在20分鐘內就把日本鬼子給打敗了。

  《小兵張嘎》的故事告訴我今日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我們應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完美生活。

  這個故事還使我認識到我們應當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從嘎子身上我還看到了勇敢機智和堅強,我要向嘎子那樣,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11

  我看過很多英雄故事書,也了解了很多英雄的事跡,可是讓我影象最深的就是《小兵張嘎》這本書了。尤其是被裡面的主人公——嘎子那熱愛祖國,寧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動。

  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叫鬼不靈的村子裡,有一位姓張的老奶奶,她為了保護村子裡的一個八路軍,被日本鬼子給殺了。老奶奶的孫子張嘎從小就沒有父親和母親,一向和奶奶相依為命。奶奶死後,嘎子從此就成了一個孤兒,他覺得這幫日本鬼子真是太可惡了,就立下了重誓:必須要為奶奶報仇。在摩雲渡村口張嘎巧遇偵察員羅金保,羅叔叔就帶嘎子去見錢隊長,當上了部隊裡的小偵察員,他跟著部隊到許多地方打伏擊戰,最終張嘎依靠八路軍和自我的信心,殺了殺害張奶奶的偽軍,報了仇,又經過上級的批准,得到了一把駁殼槍,使他一下子成了村子裡的小英雄。

  看過《小兵張嘎》後,使我受益匪淺。我從中感悟到我們要學習小兵張嘎的精神,勇敢的應對一切,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低頭。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處處以嘎子為榜樣,學習他的勇敢和才智,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12

  舊中國,一頭巨獅,一頭沉睡的巨獅,為喚醒她,無數中華英雄豪傑為之付出寶貴生命,潑灑鮮紅烈血。

  歲月在她身上無情划過一道道疤痕,可因為中華兒女,她甦醒了。點困難又何懼這點傷疤又何畏她的吼聲震天地,中國,站起來了!

  嘎子,一位中國少年,在被日本人抓住之後,誓死不低頭,不向敵人透漏關於半點機密。應對威逼利誘,毫不動容,最終機智逃脫。他用生命作抵押,譜寫倔強青春。

  老鍾叔,團結村民,齊心抗日,發明地道戰,名動一時。一次,鬼子夜襲,被老鍾叔發現,他毫不猶豫地走到村頭,敲響警鐘,卻暴露自我,不幸犧牲。他用性命,譜寫絢麗人生,充實人生。

  最令我感動的是那倔強的劉胡蘭。劉胡蘭是一名黨員,因被叛徒出賣,不幸被捕。日本人急切想明白其他黨員的下落,便想從她嘴裡套出些消息。劉胡蘭始終我行我素,大義凜然。應對鬼子一次次的詢問,劉胡蘭始終說不明白。鬼子急了,老虎凳,辣椒水,點擊,鞭子抽,可始終撬不開劉胡蘭的嘴,撬不開劉胡蘭那顆堅定地心。他們見硬的不行就來軟的,金錢,權利……可她始終冰清如水,不為所動。

  無奈,鬼子只好當眾把她殺害,試圖引誘出其他共產黨。當將她要被害時的時候,劉胡蘭面無懼色,從容勸慰父老鄉親們。

  劉胡蘭是多麼偉大啊!為了親人,為了戰友,為了祖國,不惜犧牲自我,換來他們的安定。

  劉胡蘭是多麼堅強啊!為了心中永恆的諾言,她始終守口如瓶,嚴於律己,不屈於淫威,不屈於富貴。

  劉胡蘭是多麼鎮定啊!應對自我的死亡,她非但不害怕,還若無其事地勸慰別人,使他們的心安定下來。

  新中國來了,可劉胡蘭卻永遠的去了。舊中國正是由於這些革命烈士才會步進富強,才會邁入輝煌,踏入期望。

  僅有祖國富了,人民才會過上安穩的生活。僅有我們好好學習,將來建設祖國,祖國才能安穩。我們要學習這些烈士甘於奉獻的無私精神,以自我的實際行動實現人生夢想,回報給我們親愛的祖國母親!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13

  在冀南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有一個叫鐵頭的男孩。他有個雙眼皮、大眼睛、圓臉盤,薄嘴唇,年紀才十四五歲。他天天盼望著加入八路軍當騎兵,拿著馬刀,騎著大馬,在戰場上與騎兵一齊拼殺日本鬼子。在一次送情報的過程中,憑自我的智慧與勇敢,小鐵頭赤手空拳奪過了日軍中隊長的大洋馬,參加了八路軍,加入騎兵;在李指導員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為一名英勇的八路軍騎兵戰士。

  鐵頭和其他戰士一齊抓漢奸、殺鬼子、攻城池,屢立戰功,使他在戰火中、馬背上迅速成長。趕走日本鬼子以後,他又騎著大洋馬隨著浩浩蕩蕩的解放大軍一齊夜渡黃河,向南挺進,繼續為解放事業做貢獻。

  這是紅色經典《小鐵頭奪馬南徵記》描述的精彩故事。看完這本書,我被小鐵頭大智大勇徹底徵服了,仿佛回到了那硝煙瀰漫的戰爭年代,看見許許多多像鐵頭的一樣擁有強烈愛國之心的革命先輩;為了趕走侵略者,建立新中國,無論多少困難擺在眼前,他們都毫無畏懼勇往直前,用自我的青春與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他們對敵人充滿著仇恨,但對自我的親人同胞都充滿熱愛。如機智勇敢的小嘎子,臨危不懼的王二小,英勇善戰的小飛虎隊……他們都跟鐵頭一樣小小年紀,在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戰爭年代勇敢地打擊敵人,保衛國家。正是他們的奮鬥和犧牲才換來了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幸福的陽光下成長;雖然不能體驗當時的情境,但就應多閱讀一些像《小鐵頭奪馬南徵記》的「紅色經典」了解歷史,親近英雄,思考職責,真正了解胸前的紅領巾是紅旗一角的含義,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代代相傳;更就應珍惜此刻的大好時光,排除萬難努力學習,長大了為國家多做貢獻。「咱鐵頭能行!」我堅信新時代的中國少年都能行!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14

  紅旗是什麼?紅旗是中國的標誌它是用革命鮮血染成的,代表著無數的革命先輩曾經為國捐軀。看了《永安市紅色故事學習資料》後,讓我對國旗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那時為了讓國家人民不受傷害,有成千上萬的革命烈士,不怕犧牲,誓死保家衛國,保護人民群眾;而今,沒有敵人進城殺害百姓,沒有地主欺負農民,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上課,我們更應該珍惜當前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紅軍來到洪田鎮,正在牆上寫標語時,15歲的賴金女整天跟在他們後面,當賴之女得知,小戰士們是來弄革命的,便一起跟他們寫標語,。戰士們走了,白狗子(日本軍)便回村剷除標語。而村民們為了保護標語,和敵人鬥智鬥勇,在牆上塗抹泥巴,在牆外堆柴火,在牆上掛年畫等用各種方式保護神聖般的標語。就這樣,洪田鎮馬洪村被列為「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一幅幅標語就像是一顆革命的火種,不斷的喚起人們對那段用血與火洗禮的革命徵程的紅色記憶。

  這本「紅色故事」我越看越感動,還有「三代守望者」,朱光啟,朱光書,朱昌義以及村裡的老老少少,他們守望著矮嶺戰鬥遺址,守望著紅軍烈士英魂,守望著用鮮血換來的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這本書中最讓人感動的是《「土地委員」張騰輝》和《「乞丐牯」笑對生死》。張騰輝帶領大家打土豪分田地,號召大家鬧革命,可不幸的是,一天晚上,張騰輝被喪盡天良的地主吳汝祝及「紅帶會」綁到一棵樹上,用鋼刀破開她的肚子,用刀割出它的腸子,堅貞不屈的張騰輝就這樣英勇犧牲。窮兇惡疾的吳汝祝又把他年邁的母親和毫無還手之力的妻子以同樣的方式殘忍的殺害了,就這樣,張騰輝一家三口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不怕犧牲、寧死不屈的鬥爭,用殷紅的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張騰輝的兄弟羅瑞珍面對匪徒們的審訊和嚴刑拷打,受盡百般折磨,卻始終守口如瓶,不透露半字秘密。「英雄就義驚天地,仰天長嘯震山谷」,「乞丐牯」羅瑞珍用23歲的青春宣誓對紅色信仰的忠誠。

  通過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永安有許多地方都有個英雄故事,這些故事裡的紅軍戰士們跋山涉水,拋頭顱灑熱血,許多革命烈士被關入監牢,折磨而死,而他們的革命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去銘記呀。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們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依然要了解革命歷史,了解革命英雄,了解革命信念,緬懷與致敬革命先輩,砥礪而行。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15

  在暑假我讀了《劉胡蘭》的故事,觀看了抗日電影,學習了唱紅歌,一個個經典的紅色故事銘記在我的內心深處。

  在媽媽的幫助下,第一次用手機記錄下我講「紅色故事」的視頻。我不是專業的講解員,也沒有優良的聲音條件,但我還是通過反覆的練習,讓自己更有情感的講出故事。跟平時拿著書講故事完全不一樣,面對手機鏡頭我不由自主的開始緊張,一緊張就忘詞。反覆聽到媽媽說:「再來一次」,「哎呀!錯了重來」的聲音,心裡開始責怪自己怎麼一直都做不好,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拍攝,我感覺慢慢地進入到了角色,感覺自己就是海娃,漸漸地自信許多,也讓我體驗了一把「主角」的光環。

  通過觀看和演講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我深深的被他的精神感動著,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克服一切困難,長大後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16

  在假期中,我閱讀了一本叫《風展紅旗如畫》的紅色讀物。裡面講述了許許多多的紅色事跡。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讀完以後我明白了今天我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逛商場;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快樂的玩耍;可以在明亮、乾淨的教室讀書,都是用革命先輩的鮮血換來的。所以,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書中吧!

  紅軍來到洪田鎮馬洪村,他們發動村民鬧革命、寫標語、打土豪、分田地。你或許和我心中想的一樣,什麼是革命?『農民聯合起來打土豪分田地』、沒收一切地主的土地耕地歸農』,這就是革命!紅軍有來有回,當紅軍小哥哥離開馬洪村後,白狗子要破壞寫好地標語。村民和敵人鬥智鬥勇,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今天,馬洪村的一幅幅標語就像是一顆顆革命的火種,永遠成為了激勵後人奮發有為的精神力量!

  在書中,同樣有著一個另我敬佩的人物,他就是「土地委員」——張騰輝。

  張騰輝和羅瑞珍是一對好兄弟,他們兄弟倆希望老百姓像蘇區一樣,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地種。沒有想到這一天真的來了!1934年3月,安砂鎮迎來了紅軍獨立第七團。紅軍的到來,令方圓百裡的地主、土豪聞風喪膽,個個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當然,這兄弟倆一個敢做敢為的羅瑞珍做了當地的蘇維埃主席,張騰輝當任土地委員。

  不是所有的地主都那麼聽話。一個叫吳妝祝的地主不肯就這樣名落孫山,他想盡一切辦法東山再起。於是,他打起了張騰輝的壞主意。

  趁著張騰輝一人值班,吳妝祝帶著幾個歹徒把張騰輝反綁在大樹上,他先用刀破開張騰輝的肚子,張騰輝的肚子鮮血如泉水般湧出,可張騰輝卻一聲不吭,隨後吳妝祝又讓手下把張騰輝的腸子拖了出來,場面慘不忍睹。張騰輝就這樣壯烈犧牲了。可吳妝祝又帶人把張騰輝那無力還手的老母親和妻子慘忍殺害了。張騰輝一家三口為了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革命先輩用生命和鮮血匯成了我們今天的辛福生活,所以我們更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要以中華民族那些先輩為榜樣。從小學習做人,長大爭做祖國的棟梁之才。報效祖國,為五星紅旗增添新的光榮喲!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17

  我被《紅色少年的故事》書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視死如歸的劉胡蘭,大義凜然的李氏姐妹,機智勇敢的王二小——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獄中小烈士」宋振中,「神奇女交通」潘香風,「紅色小歌仙」張錦輝——他們死守黨的秘密,笑對敵人的酷刑,視死如歸;保護牛草的何運剛,英雄之花努爾古麗,護林英雄賴寧——他們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群眾的財產……

  「有志不在年高」是我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觸。紅色少年們雖然年紀小,但戰爭的洗禮,災難的襲擊已經讓他們有了大人的成穩,勇敢和機智。在敵人面前,他們利用自身的優勢——人小,不會受到敵人的懷疑,一次又一次地躲過了敵人的追捕;而在災難面前,他們並不因為自己年少而膽怯,相反他們勇敢的挺身而出——看到這些紅色少年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以林浩為代表的少年英雄們的事跡,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少年英雄的代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在被一個個,一代代的少年們英雄感動的同時,我更為他們而驕傲。我驕傲我們華夏子孫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少年英雄輩出;我驕傲我是華夏的子孫,我是少年的一分子。誰說我們是溫室裡的花朵?誰說我們是被寵壞了的一代?想想自己在各方面的努力,看看周圍同學的執著認真;想想夥伴們在賽場的揮汗如雨,看看同學們在苦難面前的齊心協力,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古英雄出少年」阿!

  我們此刻生活在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們不用為衣食發愁,我們不必提心弔膽地生活,我們是幸福的,無疑也是幸運的。但我們有我們的職責和義務,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有時間緊迫感,行動起來,在有限的時間裡,像紅色少年一樣,腳踏實地,肩負使命,為祖國燦爛輝煌的明天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18

  看了《紅色故事匯》,深受感動,因為這些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是在歌頌革命先烈,是在教育我們後人。省委組織部拍攝《紅色故事匯》,是獻給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最好的禮物,是最有力、最好的行動。看完《紅色故事匯》,相信包括我在內的廣大黨員幹部對於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識,對於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熱愛江西、建設江西都具有重要好處。

  《紅色故事匯》是江西省黨員教育的精品教材,我們會進一步深入學習黨的光輝歷史,弘揚江西紅色文化,把愛黨愛國愛江西的熱情轉化為實際行動,推動江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的潮流,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引領中國人民,用生命、用鮮血,用智慧,用科學譜寫的振興中華的壯麗史詩;實踐證明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他們是先鋒的標誌,是中國人民的忠實代表,是引導中國人民前進的奪目旗幟。

  看完《紅色故事匯》,我深知: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們用血肉和氣魄一座萬世矚目的豐碑,英雄們的鬥爭精神將永久在後世子孫身上延伸,祖國也將因此繁榮昌盛,奔向完美的未來!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19

  說起紅軍,大家都想到萬裡長徵。是的,今年暑假我讀了《長徵的故事》這本書,裡面講了很多紅軍們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苦歷程的故事。那些都是我們現在這些「小皇帝」們無法想像的。今天,我要講的是這些故事中的一個。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長徵途中,一位女戰士叫王新蘭,才11歲,當時爬雪山時,紅軍戰士們實在是太餓太餓了,又弄不到糧食,整天餓著肚子。雪山上又冷,每個發一個辣椒,怕冷時肚子餓就嚼一口,王新蘭怕辣,沒帶辣椒。她剛爬到半山腰就冷得瑟瑟發抖,隊員們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了」。王新蘭實在又冷又餓,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終於的成功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看完這個故事,王新蘭讓我懂得兩個字,堅持!是啊,她才11歲,應該是在父母的保護下成長,可她卻那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堅持,勇敢。所以,我一定要學習王新蘭的精神。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20

  讀《開國大典》這篇文章,我被那盛況空前的大典震撼了,想了很多。

  《開國大典》一文記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風採。

  在文章最後一句"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讓我感受至深,在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全中國擺脫了黑暗,獲得了光明。

  1949年10月1日,祖國母親的生日,作為她的孩子,我們怎能不為之歡呼,為之歌唱,因為從這一天起,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真正當家做主人過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這一天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所裡我們應加倍珍惜,刻苦學習,同時也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眾多革命先烈打下來的江山,以後我們要接這個接力棒了,一定到肩負起這個重任,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紅色故事讀後感 篇21

  我讀了一本名字叫《紅色少年的故事》的書,這本書講了許多英雄少年隊的事跡。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二小了,因為他的悲慘遭遇和機智勇敢令我非常感動和敬佩。

  王二小因為家裡很窮,很小就給家裡放牛。一次日本鬼子發射的一枚炮彈正好落在了王二小家的茅屋裡,剎那間,一個溫暖的家一下子就沒了,王二小看到了眼前的一切,悲痛萬分。從此王二小心裡更加痛恨日本鬼子了。有一天,王二小放牛時碰到了鬼子,他們在到處搜找八路軍,鬼子叫王二小帶路,王二小故意把鬼子帶進山,讓埋伏好的八路軍將鬼子一網打盡,可是王二小卻被死到臨頭的鬼子小隊長,用刺刀刺破了胸膛,英勇地犧牲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心裡感慨萬分,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和我們同齡的王二小,他吃不飽,穿不暖,而我們現在呢,好吃的東西送到嘴邊還常常挑三揀四的,他們住的是茅屋,甚至無家可歸,而我們住的是各種現代化設施齊全的房子他們的生活動蕩不安,而我們的生活安定和祥。他們那麼小卻機智勇敢,不怕犧牲,英勇地與敵人作鬥爭。而我呢?打針吃藥還要爸爸媽媽哄著。讀了這些紅色少年的故事,對比他們不平凡的經歷和優秀的品質,我為自己卻感到慚愧,我一定要勤學本領,長大以後為世界做貢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寧富強!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