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牛郎織女

2023-10-24 11:02:22 2

八百裡太行山中段有一座高山,鳥飛不到,猴爬不上,整天雲遮霧罩的。當地人說,那是上天的橋,就起了個名兒叫「天河梁」。天河梁再往上,就是天庭,風清夜靜的時候,碰巧還能聽到好聽的仙樂哩!

  

天河梁腳下,有兩個小山村。一南一北,相距八裡地,靠北的那個村也沒個正經名兒,因為坐落在一條淺溝裡,就隨便叫成「峪裡」,有十幾戶人家;靠南邊的那個村有二十幾戶,因為村南有個水池子,村名兒就叫「南天池」。

  峪裡村有個小夥子,十七八歲,爹娘早死了,跟著哥嫂過日子,他從十二三歲上就給全村各家各戶放牛,大伙兒就叫他「牛郎」。

  牛郎這孩子有點傻,整天話不多,光知道幹活兒。嫂子叫他吃賴的,他也不吭氣兒,就是飯量有點兒大,一個頂倆。嫂子罵他「傻吃」,總也看不上他。

  每天一早,牛郎吃罷飯,帶上兩個糠菜糰子,一個水布袋,把放牛鞭往肩膀頭兒一搭,站在村口石頭上,朝村裡一吆喝:「嗬嗬……」各家各戶的老牛小牛就踢踢踏踏走出來,到牛郎跟前集合。牛郎就趕著這群牛到天河梁下吃草。

  牛郎對牛可好了,哪道坡上的草嫩他往哪道坡趕;哪條溝的水清他往哪條溝趕。夏天給牛趕牛虻,冬天讓牛曬太陽。他還給牛都起了大號,「大黃」、「二黃」、「白鼻」、「花臉」……好像牛就是他的孩子。牛對他也很親熱,常常對他搖尾巴,舔他的手。牛郎把牛放得腚大腰圓、油光鋥亮的,村裡鄉親都誇牛郎是個好小夥兒。

  牛郎放牛一放就是一天,也沒個人說話,孤孤單單的。他常想,要是牛能說話,那該有多好呀!

  這一天的晌午,牛郎又飢又餓,正靠在一塊石頭上打盹兒,他家的老牛忽然開口說話:「快回家吧,你嫂子在家偷嘴吃哩!」牛郎又驚又喜,把牛安置好,一溜兒小跑回家,嫂子正烙白麵餅哩!見牛郎回來,她沒好氣地嘟囔著:「傻吃鬼,真會趕飯!」牛郎這算吃了頓好飯。

  老牛是牛,咋能說人話哩?原來,這頭老牛本是天上的金牛星,它見人間乾旱,田苗都死光了,不忍百姓受苦,就偷了天庭糧倉裡的五穀種,撒到人間,犯了天條,被打落凡間,投胎轉生成牛,在人間受苦。

  過了幾天,剛過半晌,老牛又對牛郎說:「快回去吧,你嫂子又做好吃的哩!」牛郎跑回家,他嫂子一愣:「不在山上放牛,你咋半道裡回來啦?」牛郎說:「水布袋漏了,回來換個布袋。」嫂子白了他幾眼,沒啥話說,又叫他碰上一頓好飯,飽飽吃了兩碗貓耳朵。

  經過這幾齣事,嫂子越發看不上牛郎了,三天兩頭指桑罵槐,還在牛郎哥哥跟前說牛郎,攛掇他跟牛郎分家。

  牛郎哥哥挺老實,心裡舍不下兄弟,可又惹不起自己的厲害老婆,沒辦法,只好去請舅舅分家。

  舅舅一來,嫂子就哭天抹淚地數落牛郎:「這份家業都叫他吃光啦,家裡沒有他的份兒啦!」

  舅舅說:「天要陰,雨要下,爹要死,娘要嫁。哥嫂要分家,二外甥你要啥?」

  牛郎想:嫂子整天要治我,待在這家裡也沒意思啦。房子和地都給哥哥吧,就老牛跟我親,我舍不下,就要牛吧。他就跟舅舅說:「牛吧!」

  嫂子一聽高興了,心想這回可把小牛郎除了,以後再也沒人管她偷嘴啦。舅舅可有點心疼:「二小啊,往後你在哪兒住呢?」牛郎說:「山裡吧。」說罷,牽著老牛離開了家,舅舅喊也喊不住。

  出了村兒,牛郎對老牛說:「咱往哪兒走呀?」老牛說:「往南走吧,南邊有山、有水、有草、有樹,到南邊去安家吧。」

  牛郎跟著老牛走啊走啊,繞過天河梁,翻過吊板橋,下了白格疊,順著山坡來到了山清水秀的清溪溝,這裡溪水譁譁地流著,溪邊的草又青又嫩,最稀奇的是山當間兒還有一塊平地,正好種莊稼。老牛說:「就在這兒安家吧!」牛郎說:「中。」砍了柴草,搭了個窩棚,牛郎和老牛就在這裡住下了。

  第二天,牛郎正琢磨開荒種地的事,忽然一隻白鴿「咕咕」叫著飛過來,慌慌張張飛到牛郎身邊,後邊緊緊跟著一隻兇惡的老雕。眼看就要追上了,牛郎拿出牛鞭,「嗖」地向老雕抽去,把老雕趕跑了。白鴿得救了,衝著牛郎把頭點了三點,用翅膀扇了三扇,繞牛郎飛了三圈,才依依不捨地飛走了。

  住了沒幾天,牛郎跟老牛叨咕開啦:「老牛大哥,你說這地方四周都是高山,孤孤單單就我一個人,除了跟你說說話,連個做伴的也沒有,多悶得慌啊!」

  老牛說:「你是想娶個媳婦吧?」

  「是啊!」

  「好說,趕明兒就是七月七,後半晌天仙女就要到下邊的池子裡洗澡。你把那套紅衣裳偷來,如果有個仙女追你,她就是你媳婦。她叫織女,不過你還她衣裳的時候,千萬別還白綾裙!」

  「好吧。」傻牛郎記下了。

  第二天吃了晌午飯,牛郎早早就藏到滴水崖下石頭後邊,等著天仙女來。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心說老牛可哄我傻小子哩!他正胡思亂想,只見東北角半天空裡有一串小白點在晃動,越來越近,越來越大,原來是九隻白鴿在飛。說話間那群鴿子已飛到池子邊,落在北岸石頭上,撲閃了幾下翅膀,就地一轉,變成了九個女子!牛郎驚呆了,他躲在大石頭後邊,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牛郎偷偷數了看,一共九個仙女,個個長得都挺好看。天仙女有穿紅的,有穿綠的,有穿藍的,有穿紫的……腰裡都圍著白綾裙,花花綠綠的,可鮮亮哩!只見那個穿綠衣裳的喊叫:「姐妹們,快脫衣裳啊!」九個仙女嘰嘰喳喳跳進池裡,玩起水仗來。

  牛郎從小到大,只見過老牛大山石頭樹,哪見過這個呀!仙女那胳膊腿嫩生生的,就像那剛從水裡撈出的藕一樣,水靈靈的;那皮膚白得像雪、光滑得像白玉石;仙女們披散開頭髮,長長的像瀑布,油光光的。傻牛郎躡手躡腳溜到北岸,抓起那套紅衣裳就跑!跑動聲驚動了仙女,慌忙上岸穿衣裳,就地一轉身又變成白鴿飛上了天。

  織女上岸晚了一步,一看自己的衣裳沒了,又見牛郎抱著衣裳正跑,大聲喊:「還我衣裳,還我衣裳,你咋偷我衣裳哩?」

  牛郎一轉身,織女趕緊蹲進水裡,說:「快給我衣裳!」

  「給你衣裳?那好說,你得給我做媳婦!你要同意,我才給你衣裳!」

  織女仔細一打量,咦?好面熟,再仔細一看,原來是救過她的小夥子。原來,她就是牛郎那天救的白鴿。那天她獨自飛出南天門,在清溪溝玩耍,被老雕追趕,幸虧這小夥子打跑老雕,她還沒報恩哩。她見牛郎挺老誠,挺和氣,就說:「好吧,我答應你。你給我衣裳吧!」

  牛郎把紅衣裳給織女,按照老牛囑咐的,沒有給她白綾裙,把白綾裙偷偷藏到房後一條山縫裡,外邊還堵了塊長石頭。白綾裙是白鴿的翅膀,沒有翅膀就飛不上天。

  織女跟牛郎回到窩棚,牛郎把老牛指給織女看,說它就是從小到大相依為命的伴兒。織女拍拍老牛的背,算是行個見面禮。老牛眉開眼笑地朝她看,好像說:「就是這個新媳婦。」

  織女見窩棚挺小,又沒什麼家當,就扯下一塊衣襟,吹了口仙氣,窩棚變成了大瓦房!又過幾天,牛郎領著織女到西溝、北溝到處轉,那叫不上名的花草遍地都是,織女覺得比天上還新鮮;她見北溝長著大片的桑樹林,就捎話給天上的姐妹,帶回很多天蠶籽,撒在林子裡。天蠶吃了桑葉不久就變成白白胖胖的蠶寶寶。織女就教當地人養蠶,繅絲、拐絲、織綢。慢慢地太行山一帶農村除了摘果子、刨藥材,也都會養蠶織綢了。大夥都誇牛郎娶了個好媳婦。兩口子男耕女織,和和善善,織女為牛郎生下兩個孩子。

  日子過得真快。這天老牛病倒了,臨死它對牛郎說:「我罰期到了,就要升天了。我死後,你把我的皮剝下來,緊急時候用得上!」說完就死了。

  常言說: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一晃織女落在凡間已經是第九個年頭了。當年,牛郎救她時她頭點三點,翅扇三扇,繞飛三圈就是要報九年恩。她雖然喜歡牛郎,但她終究是天上的星宿,用雲彩打扮天空是自己的職責,眼看下凡的期限就要到了,她不能為了男女私情誤了天堂的大事,得趕緊想法兒回去。

  這天,織女把家裡的衣服被褥都拿出來曬,趁機對牛郎說:「俺那件白綾裙你放哪裡啦?快找出來曬曬吧。」牛郎心說織女跟自己都過八九年了,還能飛了?於是轉到房後頭,搬開長石頭,從山縫裡掏出那件白綾裙,回來遞給了織女。織女的白綾裙是仙衣,又在石縫裡悶了九年,潮溼不好曬,一曬就是三七二十一天。七月初一這天,牛郎去香爐山砍荊柴,織女連忙換上紅衣白裙,變成一隻白鴿子,撲閃著翅膀飛上了天!

  牛郎砍完柴回到家,見倆孩子正在山梁上哭,邊哭邊喊媽。牛郎想起老牛的話,找倆架筐,把孩子裝進去,一頭一個,披上牛皮,兩腳騰空飛上了天!

  織女在前頭飛,牛郎在後頭追,孩子在筐裡喊,弄得織女一步三回頭,越飛越慢,眼看就快攆上啦!

  孩子的喊聲驚動了天庭,王母娘娘也正在南天門等著織女回天。她見牛郎就要追上織女了,連忙從頭上拔下一支銀簪,在兩人中間一划,就出現了一條銀河,越來越寬,河裡波浪滾滾,煙霧騰騰,牛郎飛不過去了。

  就這樣,牛郎織女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孩子在河西哭,織女在河東哭,從初一到初七,一直哭了七天七夜,直哭得昏天黑地!

  他們的哭聲感動了王母娘娘,她叫青鳥派喜鵲去傳信兒,允許牛郎織女逢七相會。喜鵲得了令,怕忘了,一邊飛一邊嘰嘰喳喳地念「七七七七……」,傳信兒的時候傳錯了,把「逢七相會」傳成了「七七相會」,把見面的日子定死了。

  王母娘娘聽說喜鵲傳錯了信兒,害得自己的外孫女受苦,就罰天下的喜鵲每年七月七都去天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踩著它們的頭來見面,並且允許二人多待幾天,一直到七月十六才分開。牛郎追織女的時候披著牛皮,只會上天,不會下天,沒法兒,只好留在天河西邊,變成了天上的星星,兩個孩子也變成兩顆小星星。

  因為牛郎織女的故事發生在太行山天河梁一帶,這一帶的人就把牛郎老家峪裡叫「牛郎峪」,把牛郎織女住的地方叫「牛郎莊」,把牛郎常放牛的地方叫「牛郎峽」。還有人編了一個「落」,又叫《牛郎織女竹枝詞》,唱道——

  溪水清清溪水彎,

  清溪溝邊山連山。

  每條山溝藏故事,

  每條崖縫出清泉,出清泉。

  溪水清清溪水平,

  清溪溝邊照影影。

  郎耕田來姐織布,

  生兒育女過光景,過光景。

  溪水清清溪水長,

  清溪溝邊說牛郎。

  牛郎織女天河配,

  奇巧姻緣傳四方,傳四方。

同类文章

奇人王剃頭

 清朝末年,安州最大的袍哥組織當屬博雲堂,博雲堂的龍頭老大是名震江湖的飛刀尚義。   尚義據說原本是個武師,因為善使飛刀,被當時的川戲紅衣班聘請去,專門在連臺大戲《目蓮救母》中表演飛叉和飛刀絕技。尚義身懷絕技,哪裡肯與戲子為伍,暗地裡發誓,不管採用什麼手段,一定要出人頭地。   有一年,尚

順天府尹豔畫風波

 明武宗朱厚照是個貪玩的皇上,太監劉瑾便投其所好,想盡了辦法找出新鮮好玩的來吸引他,贏得了朱厚照的寵愛。劉瑾便藉機把持朝政,網羅黨羽,權勢燻天。但他心裡最明白,他這權力卻也是危如累卵,要是有哪個正直的大臣奏上他一本,再趕上皇帝不高興了,他就得玩完。所以,他就費盡心力,剪除異己。   順天府

善對的先生娘子

  從前有個年輕的鄉下女子,人長得很漂亮,又讀了很多書,能吟詩作對。    後來她嫁個丈夫姓馮,是個教書多年的先生。人們便稱她為先生娘子。馮先生秉性憨厚,為人正直,卻有點迂腐。他在刁姓蒙館教書,當地經常有些一知半解卻自以為很有才學的讀書人或落第秀才,來蒙館出難題考他,有時就是有意戲弄他,他

雪域奇緣

 傳說飛將軍李廣在守衛邊疆的軍旅生涯中,曾有過一段奇緣——   那天,李廣和手下騎馬狩獵,忽然看見一隻白狐狸在遼闊的雪域上奔跑,這隻狐狸太可愛了,渾身上下雪白雪白的,不見一根雜毛。李廣當即下令不準放箭……可就在眾人散開隊形,正準備圍過去的時候,突然有兩隻蒼鷹從空中俯衝下來,用鋼鉤似的利爪,

一幅壯錦

1.從前,在一座大山山腳下的茅屋裡,住著一位壯族老媽媽,她和自己的三個兒子一起生活。老媽媽的壯錦織得可好了,一家人全靠她織壯錦賣錢過活。   2.這一天,老媽媽在圩上賣完了壯錦,看到了一幅非常好看的畫。畫上面房屋高大、牛羊成群,還有花園、果園、池塘……老媽媽拿著畫愛不釋手,當即就買下了它。

狗吃屎的傳說

黃狗是書香子弟黃太直的書童,事事都替太直張羅,與太直感情深厚。太直得道成仙后,改號為太直真人,於天南山紫霞洞修煉,黃狗則隨主到紫霞洞陪侍左右。一日,真人在黃狗陪同下巡遊山中,見一男子對一女孩施暴,便喝住男子,男子大怒:「何方野人,敢管大仙閒事?」黃狗說:「光天化日之下,強暴民女,該當何罪?

奇緣

劉旺是山東人,從小隨父親學打鐵,十六歲開始接手父親的生意。看到兒子已經長大,劉老鐵匠對劉旺說,出去闖闖吧。聽了父親的話,劉旺就帶上打鐵的傢伙和幾個夥計到河北來了。當時河北北部還算太平,飽嘗戰爭之苦的人們需要休養生息,雖然大宋國已經將很多土地劃給了遼國。   劉旺在遼國打了三年的鐵,有一天,

胤嗣泉與張仙射天狗的傳說

濟南環城公園黑虎泉西側,有眼很不惹人注目的小泉子,叫胤嗣泉。清乾隆間管世銘的《城南諸泉記》中曾介紹道:「越南門橋而東,泉從石罅側出,碣曰『胤嗣泉』,然甚微。」   該泉為何稱為「胤嗣」?原來,建國前在該泉的上面曾有一小廟,廟中供奉的乃是身穿藍袍、五綹長鬚、挾弓持箭給人送子的張仙。該泉在張仙

話說端午「艾」和「粽」

 說的是很久以前,在下邳的西北方有座大山,山南有個依山傍水的村子,村子裡有三四十戶人家。   這天天剛蒙蒙亮,從村子裡走出個二十多歲、手裡提著個竹籃的姑娘。姑娘來到山下四處張望,看到懸崖峭壁上的青稞蒿子,急忙往山上爬。一連幾天,姑娘把這座大山找了個遍,也沒找到她想要的東西。到了第六天,姑娘

端午看望新嫁女

 在浙江富陽的石梯村,有個姑娘叫陳蘭花,不但長得像仙女一樣漂亮,還勤勞善良,鄉親們沒有一個不誇她的。   這年冬天,陳蘭花到山上砍柴。天寒地凍,山坡很滑,她一不小心跌倒了,滾下山去。再往下就是懸崖絕壁,跌落下去還不粉身碎骨。知道自己沒有救了,她絕望地閉上了眼睛。就在這緊要關頭,突然跑過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