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煲及其控制方法
2023-10-07 16:49:49 3
飯煲及其控制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家用電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飯煲,包括外殼及設於所述外殼內的內膽及信號處理電路,所述內膽與外殼間設有加熱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內膽外側壁設有採集側壁溫度信號的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內膽外底壁設有採集底壁溫度信號的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信號處理電路處理所述側壁溫度信號和底壁溫度信號並向外發送。通過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進行設計「中火連續煮飯」及「消沫防溢」兩個控制階段,最終達到防溢效果的同時儘量減少米飯烹飪過程中不同位置(鍋底、鍋中、鍋上層、鍋側壁)米飯因內膽傳導加熱所帶來的溫度差異,儘可能使米粒都受熱均勻,達到最佳烹飪條件,最終米粒膨脹效果等一致性較好。
【專利說明】 飯煲及其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家用電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飯煲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各種各樣的IH電飯煲出現在市場上,該種飯煲內部的加熱裝置由發熱盤變為電磁線圈。電磁線圈產生強磁場,該磁場使得飯煲的內膽發熱,進而加熱內膽內的食材。現有飯煲通常通過檢測底殼內的溫度以判斷烹飪狀態,並調整加熱方式。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內膽側壁設有溫度傳感器的飯煲及其控制方法,使得烹飪出的米飯口感更好。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飯煲,包括外殼及設於所述外殼內的內膽及信號處理電路,所述內膽與外殼間設有加熱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內膽外側壁設有採集側壁溫度信號的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內膽外底壁設有採集底壁溫度信號的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信號處理電路處理所述側壁溫度信號和底壁溫度信號並向外發送。
[0005]本發明的第一優選方案為:所述飯煲外殼側壁上設有把手,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及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的信號處理電路設於所述把手內。
[0006]本發明的第二優選方案為:所述信號處理電路通過無線信號與外部控制器通信。
[0007]本發明的第三優選方案為:一種飯煲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一)充分吸水:在5至15分鐘內,控制內膽內水的溫度處於40至70度範圍;
(二)大火煮飯:當設於飯煲內膽側壁的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溫度低於50至60度時,飯煲的加熱線圈的工作功率為800至1200W ;當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於50至60度時或設於飯煲內膽底壁的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為75至85度時,加熱線圈的工作功率為500至700W ;
(三)消沫防溢:當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溫度高於60到70度時,加熱線圈以功率300至400W間隙性加熱;
(四)烘乾燜飯:當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於9(T95°C時,加熱線圈以功率250至350W間隙性加熱;
(五)高溫燜飯:當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於100至105度時,加熱線圈以功率150至250W間歇性加熱;
(六)幹燒保護:當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於115至125度時,加熱線圈以功率100至180W間歇性加熱;
(七)煮飯完成後,飯煲停止工作或進入保溫流程。
[0008]本發明的第四優選方案為:所述步驟(三)的加熱線圈工作13至18秒,停7至11秒。
[0009]本發明的第五優選方案為:所述步驟(四)的加熱線圈工作10至16秒,停10至13秒。
[0010]本發明的第六優選方案為:所述步驟(五)的加熱線圈工作8至12秒,停13至17秒。
[0011]本發明的第七優選方案為,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六)的加熱線圈工作10至14秒,停20至25秒。
[0012]本發明的技術優勢在於:通過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進行設計「中火連續煮飯」及「消沫防溢」兩個控制階段,最終達到防溢效果的同時儘量減少米飯烹飪過程中不同位置(鍋底、鍋中、鍋上層、鍋側壁)米飯因內膽傳導加熱所帶來的溫度差異,儘可能使米粒都受熱均勻,達到最佳烹飪條件,最終米粒膨脹效果等一致性較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亦可根據下述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圖1為實施例1飯煲及電磁爐爆炸圖。
[0015]圖2為實施例1飯煲剖視圖。
[0016]附圖標記:101-蓋體,102-桶體,103-把手,104-第一電路板,105-第一溫度傳感器,106-線圈架,107-加熱線圈,108-第二電路板,109-柱體,110-底座,111-面板,112-供電線圈,113-底殼,201-內膽。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8]實施例1。
[0019]一種飯煲,包括蓋體101、底座110及桶體102,桶體102與底座110形成外殼,底座110上設有用於安裝線圈架106的多個柱體109,線圈架106頂部為一槽,該槽呈部分球形。線圈架106底壁上繞設線凹形的加熱線圈107。內膽201設於桶體102內,內膽201底壁貼合於線圈架106頂部的槽內。
[0020]上述桶體102頂部設有一開口,該開口處設第一溫度傳感器105,第一溫度傳感器105與第一電路板104連接。一把手103設於該開口處,與內膽201形成一腔體,第一電路板104和第一溫度傳感器105。第一電路板104上設有第一信號處理電路,該第一信號處理電路處理第一溫度傳感器105採集內膽201的側壁溫度信號並通過無線方式傳遞給飯煲下側電磁爐內的控制器。
[0021]上述內膽201底壁還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採集的底壁溫度信號經第二電路板108上的第二信號處理電路傳遞給下部電磁爐內的控制器。
[0022]電磁爐包括面板111及底殼113,面板111與底殼113間形成一個空腔,該空腔內設帶控制器的第三電路板及供電線圈112。該控制器根據上述側壁溫度信號和底壁溫度信號來判斷內膽內食材的加熱狀態,進而改變供電線圈112的工作功率以改變加熱線圈107的工作功率。
[0023]上述第一電路板104和第二電路板108上電路的供電皆通過一小線圈取電而得。
[0024]實施例2。
[0025]一種飯煲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充分吸水:在5至15分鐘內,控制內膽201內水的溫度處於40至70度範圍;力口熱線圈107工作功率為150W至250W,加熱10秒,停15秒
(二)大火煮飯:當設於飯煲內膽201側壁的第一溫度傳感器105檢測到溫度低於50至60度時,飯煲的加熱線圈107的工作功率為800至1200W ;當第一溫度傳感器105檢測到的溫度高於50至60度時或設於飯煲內膽201底壁的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為75至85度時,加熱線圈107的工作功率為500至700W ;
(三)消沫防溢:當第一溫度傳感器105檢測到溫度高於60到70度時,加熱線圈107以功率300至400W間隙性加熱;加熱線圈107工作13至18秒,停7至11秒,優選為加熱16秒,停9秒。
[0026](四)烘乾燜飯:當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於9(T95°C時,加熱線圈107以功率250至350W間隙性加熱;加熱線圈107工作10至16秒,停10至13秒,優選為加熱13秒,停12秒。
[0027](五)高溫燜飯:當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於100至105度時,加熱線圈107以功率150至250W間歇性加熱;加熱線圈107工作8至12秒,停13至17秒,優選為加熱10秒,停15秒。
[0028](六)幹燒保護:當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於115至125度時,加熱線圈107以功率100至180W間歇性加熱;加熱線圈107工作10至14秒,停20至25秒,優選為加熱12秒,停23秒。
[0029](七)煮飯完成後,飯煲停止工作或進入保溫流程。
[0030]實施例3。
[0031]飯煲的熬粥流程:
啟動熬粥功能鍵,電磁爐啟動功率,初始功率設置在100(Tl400W範圍內,為大火煮粥階段;在此階段,若設於內膽201側壁的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溫度T2大於4(T50°C以上時,進入小火熬粥階段;
當設於內膽201底壁的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溫度Tl大於6(T70°C時,程序流程進入平均功率75(T850W範圍內的間歇(加熱7秒,停I秒)中火煮粥階段;在中火煮粥階段,若第一溫度傳感器105檢測到溫度T2大於45飛(TC以上時,進入小火熬粥階段。
[0032]小火熬粥階段為熬粥重點流程:為了達到熬粥效果及防溢鍋目的,在此階段設置了 5檔T2參考溫度點,每一檔溫度提升流程時間間隔為3飛分鐘不等,通過逐步提升溫度點及功率大小的控制,達到精煮慢熬、消沫防溢目的。具體如下:
剛進入小火熬粥階段時,採用40(T500W功率進行連續小火加熱;第一溫度傳感器105檢測到的溫度T2第一檔參考溫度設置為45?50°C,當T2大於45飛(TC時,功率調整為平均10(T200W範圍內間歇(加熱7秒,停17秒),此階段時間為5分鐘,時間到將進入第二檔階段;
第二檔階段,T2參考溫度設置為55?65°C,當T2大於55?65 °C時,功率調整為平均10(T200W範圍內間歇(加熱7秒,停17秒),此階段時間為3分鐘,時間到將進入第三檔階段;當T2小於參考溫度時,恢復40(T500W功率進行連續小火加熱;
第三檔階段,T2參考溫度設置為6(T70°C,當T2大於6(T70°C時,功率調整為平均10(T200W範圍內間歇(加熱7秒,停17秒),此階段時間為3分鐘,時間到將進入第四檔階段;當T2小於參考溫度時,恢復40(T500W功率進行連續小火加熱;
第四檔階段,T2參考溫度設置為65?75°C,當T2大於65?75°C時,功率調整為平均10(T200W範圍內間歇(加熱7秒,停17秒),此階段時間為5分鐘,時間到將進入第五檔階段;當T2小於參考溫度時,恢復40(T500W功率進行連續小火加熱;
第五檔階段,T2參考溫度設置為7(T80°C,當T2大於7(T80°C時,功率調整為平均10(T200W範圍內間歇(加熱7秒,停17秒);當T2小於參考溫度時,恢復40(T500W功率進行連續小火加熱;
烹飪流程結束,自動關閉機器。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飯煲,包括外殼及設於所述外殼內的內膽及信號處理電路,所述內膽與外殼間設有加熱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內膽外側壁設有採集側壁溫度信號的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內膽外底壁設有採集底壁溫度信號的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信號處理電路處理所述側壁溫度信號和底壁溫度信號並向外發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飯煲,其特徵在於:所述飯煲外殼側壁上設有把手,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及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的信號處理電路設於所述把手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飯煲,其特徵在於:所述信號處理電路通過無線信號與外部控制器通信。
4.一種飯煲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一)充分吸水:在5至15分鐘內,控制內膽內水的溫度處於40至70度範圍; (二)大火煮飯:當設於飯煲內膽側壁的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溫度低於50至60度時,飯煲的加熱線圈的工作功率為800至1200W ;當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於50至60度時或設於飯煲內膽底壁的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為75至85度時,加熱線圈的工作功率為500至700W ; (三)消沫防溢:當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溫度高於60到70度時,加熱線圈以功率300至400W間隙性加熱; (四)烘乾燜飯:當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於9(T95°C時,加熱線圈以功率250至350W間隙性加熱; (五)高溫燜飯:當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於100至105度時,加熱線圈以功率150至250W間歇性加熱; (六)幹燒保護:當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於115至125度時,加熱線圈以功率100至180W間歇性加熱; (七)煮飯完成後,飯煲停止工作或進入保溫流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飯煲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三)的加熱線圈工作13至18秒,停7至11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飯煲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四)的加熱線圈工作10至16秒,停10至13秒。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飯煲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五)的加熱線圈工作8至12秒,停13至17秒。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飯煲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六)的加熱線圈工作10至14秒,停20至25秒。
【文檔編號】A47J27/62GK104257268SQ201410445339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3日
【發明者】朱澤春, 王 忠, 管興勇 申請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