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退燒方法如下(家庭自助退燒驗方)
2023-10-07 16:02:39 1
發燒專題7
兜兜、小可愛、豆子: 顏帥早上好!
顏帥: 孩子們早上好!昨天布置的思考題,你們思考得怎麼樣了?
豆子: 我先來說!我懂得不多,得笨鳥先飛……
我知道發燒可以喝烏梅冰糖水。很多人對烏梅冰糖水的了解可能都在可以治上火的功效上,其實它還可以退燒,當然主要是針對虛火不降的輕症。做法是:在藥店購買藥用的烏梅---媽媽特意告誡我,藥用烏梅和零食烏梅是不一樣的,不能圖方便用超市的零食烏梅來代替藥用烏梅---每次放30-60克,用1000到1500毫升水煲,水開後30分鐘放冰糖約30克,冰糖融化後關火。放涼到40度左右,盛入玻璃內膽的保溫瓶中,然後分次頻服。
顏帥:對!烏梅性平,不是用涼性去打壓或削減身體的熱性,而是引火下行歸元。平時用來下火也好,退燒也好,都是這個原理,所以對人體的陽氣沒有損害,反而是一種保護。這和很多人經常喝的涼茶或清熱解毒的藥物有著本質的區別,屬於老少皆宜的好藥。只是經期和孕產婦產前產後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對症服用,其他情況下可以作為日常飲料,不用擔心副作用。
小可愛: 該我說了!對於感冒發燒喉嚨痛,用五虎湯加烏梅30~60克效果更好,因為除了可以幫助退燒以外,還可以徹底把寒氣趕出身體。組方如下:
「【新鮮生薑】45g(就平時家裡炒菜用的那種,可不去皮);
【大棗】 45g(紅棗,掰開不用去核);
【蔥白】1-2根(東北大蔥,即京蔥,取白色那段,去須,每根切成4段,最後15分鐘下)
【核桃】6個(個小的用10-12個,打碎帶殼入藥);
【黑豆】30g(黑皮黃心的為佳),加或不加冰糖適量以調味」。
在上面這個五虎湯的基礎上,再加入30~60克烏梅,烏梅數量和發燒溫度相對應,低燒30克,高燒就60克!
顏帥: 對,五虎湯加烏梅方也是我們長期推薦的好方法,對輕淺感冒、喉嚨發炎引起的發燒效果特別好,見效快,沒有副作用,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那種舌苔黃厚膩、口氣很重、口渴拼命喝水、大便乾結不通等典型的實熱證是不能喝的。有時候還可以結合五虎湯衝泡小柴胡衝劑,來對抗渾身酸痛無力的相對較重的感冒發燒。
兜兜:到我了,到我了!對於寒邪直中,傷到了脾胃導致的急性胃腸炎型發燒,用烏梅水送服參桂理中丸效果最好。這種情況,往往會發燒伴隨腹痛、拉肚子、沒胃口、噁心嘔吐等。烏梅水要用溫熱的,不然冷的進去就會傷了本來就虛弱的脾胃了。
顏帥: 是的,參桂理中丸是經方附子理中湯和通脈四逆湯的一個合方,可以推動中土的運行,對脾胃受寒或運化不足導致的很多症狀都有很好的效果,不單純針對胃腸炎的發燒。當然偏溼氣重的胃腸炎用藿香正氣丸效果更好,偏寒氣重的參桂理中丸效果更佳。另外還要注意,積食也會導致發燒,單純積食程度較輕可嘗試服用保和丸,或者用三仁湯合上酒大黃或焦三仙,如積食加外感風寒可試用五虎湯(生薑量減少至20-30克)加烏梅、炒麥芽、炒山楂、炒萊服子。
豆子: 還有,我發燒的時候,媽媽試過給我艾灸或吹風筒熱風吹肚臍,再用臍貼貼一塊浸透藿香正氣液的棉球敷在肚臍上,也可以退燒。
顏帥: 對,肚臍眼就是神闕穴,是人體中軸最重要的穴位,溫暖這個穴位,並輔助以一些藥物,可以輔助治療相關的疾病,當然程度一般較輕。很多幼兒用的臍貼藥都是這個理念也的確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當脾土中軸正常運行後,一氣周流的圓運動的「車輪」開始運行順暢,自然「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了。
兜兜: 那什麼是「正氣」呢?
顏帥: 何為「正氣」?簡單來講,就是正常運轉的生命之氣,符合天地人自然之道運行的生命能量。當氣的運轉出現滯塞、淤堵,就給病邪肆虐留下可趁之機。而當氣的運轉恢復順暢,自然也就將病邪排除在外。這聽起來似乎很「玄」,但在實際用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就是這麼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豆子: 我覺得就這幾個方法,可以用於很多常見問題的處理了。
小可愛: 是你不知道其他的解決辦法了吧?
豆子: 確實,我是新來的嘛!不懂的太多了,等著顏帥給點「乾貨」呢!
小可愛: 我知道還有小兒推拿對退燒效果也很好,不用打針吃藥,越小的朋友越有效。
顏帥: 是的,針對嬰幼兒的感冒發燒,可嘗試用推拿來處理,因為他們的經絡垃圾少,是很通暢的,容易通過推拿影響氣的運行。可選用推攢竹、揉太陽、清天河水三種手法進行按摩治療。風寒感冒者加推三關;風熱感冒者加推脊柱。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熱;推攢竹、揉太陽可疏風解表,發散外邪;風寒者加推三關發汗解表,驅散風寒;風熱者加推脊柱以清熱解表。
具體手法操作是:
1、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自掌後腕橫紋中點至肘窩成一直線。
【操作】患兒坐位或仰臥位,家長用一手握住患兒四指,使患兒掌面與前臂掌側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羅紋面併攏,蘸水自手掌內勞宮穴經掌後腕橫紋中點至肘窩止,呈單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清天河水
2、推攢竹 ,又叫開天門
【位置】兩眉中間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操作】患兒坐位或仰臥位,家長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開天門
3、揉太陽
【位置】眉後凹陷處。
【操作】患兒坐位或仰臥位,家長兩拇指外側自前向後直推,推30~50次。再用中指端向耳方向揉該穴,揉30~50次。
揉太陽
4、推三關與退六腑
【位置】前臂外側緣(小指側),由腕橫紋至肘橫紋一直線。
【操作】患兒坐位或仰臥位,家長一手握持手,另一手以拇指外側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為推三關;反方向,自肘推向腕部,為退六腑。
次數:100~300次。
退六腑與推三關為大涼大熱之法,可單用,亦可合用。若患兒氣虛體弱,畏寒怕冷,可單用推三關,如高熱煩渴,可單用退六腑。而兩穴合用能平衡陰陽,防止大涼大熱,傷其正氣。如寒熱夾雜,以熱為主,退則可以退六腑與推三關之比為3:1;若以寒為重,則可以推三關與退六腑之比為3:1。
退六腑,反之則為推三關
5、推脊柱
【位置】在後正中線上,自第1胸椎至尾椎端成一直線。
【操作】以食指、中指羅紋面著力,自上而下在脊柱穴上作直推法約100~300次左右。
豆子: 哇!推這麼多次,手指還有感覺嗎?
小可愛: 我以前發燒,媽媽就給我清天河水,現在她的手勁特別大,都是那時候練出來的……
顏帥: 是啊!為了讓孩子少受罪,早日恢復健康,其實家長什麼都願意做。所以我非常希望能推廣這些安全有效的退燒方式,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兜兜:我記得之前顏帥說過一個受寒引起敗血症的患者,也是一開始認為自己是普通感冒發燒,結果入院經過醫生「望聞問切」才發現屬於重症。當時我們就討論過,辨證和治病是複雜的問題。發燒一定要注意觀察患者的情況,當精神狀態良好的時候可以在家休息,嘗試自行處理。當反覆發燒不退且精神萎靡的,就不能諱疾忌醫了,趕緊去醫院吧!
顏帥: 的確,疾病的發展有不同的階段,每個人也有其個體差異。同樣是發燒,每個人的中醫病機可能各有不同;同樣的病機,對藥物的吸收利用率也不盡相同。所以持續發燒、反覆發燒,都需要面診準確判斷,還可能需要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方,很難一方治萬病,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沒有所謂的「驗方」的。上面這些方法可以在家嘗試,但對於複雜的沒把握的情況還是只有儘快面診,準確判斷用方才是正途!
小可愛:我同意,明明病情複雜嚴重,卻希望在網上諮詢就能解決問題,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啊!
豆子: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預防大於治療,只有注重平日的養生,早做體質調理,才是維護健康、少發燒或不發燒的上上策!
顏帥: 非常好!看來這段時間大家都有用心學習,也學到了不少實用靠譜的知識,我很欣慰啊!
兜兜、小可愛、豆子: 都是顏帥您教得好!感謝您的教導!
顏帥: 不客氣!那「發燒」專題就講到這裡!下課!
兜兜、小可愛、豆子: 顏帥再見!
顏帥: 下周見!
(本專題結束)
****************************
專家簡介
【顏芳】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醫院首批「青年名中醫」,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師承山西省名中醫李可(已故)。全國扶陽流派委員會秘書長,廣東省養生康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3年率先開設了科室「經典中醫守護健康」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中醫養生科普資訊,目前關注量高達近30000人;2015年開設「經典有愛」系列微信群,受到患者的熱捧,僅一年時間已發展到「經典有愛—快樂學中醫」9個子群,所有群瞬間滿員,目前共有經粉4500人。微信群交流活躍,分享積極,正能量滿溢,培養了大批熱愛中醫的「經粉」;在此基礎上開設的「經典有愛守護健康」養生健康大講堂,每月進行一次健康講座,也受到患者的熱捧,參與人數每次都近2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