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工藝及其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7:05:29 2
專利名稱: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工藝及其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全工廠化水產養殖技術,尤其是一種能收集魚糞、清潔生產、提高水產品產量和降低生產成本且環保、設備維修便捷和全年滿負荷連續生產的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工藝及其設備。
背景技術:
工廠化養魚是現代設施漁業的具體體現之一,是當今最先進的養魚方式,具有佔地少,單產高,受自然環境影響小,可持續生產,經濟效益高,操作自動化等優點。例如中國專利94111927.0中公布的環渠式工廠化水產養殖工藝及其設備,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效率,但其佔地面積大,所使用的配套設備體積大,建設生產成本高,不利於維修;其系統水質處理裝置處理效果差,限制了養魚密度,從魚苗到成魚這個時間段,常有魚因為水質而病死,其產魚量具有局限性。綜上所述,現有技術的工廠化養魚工藝及其設備產魚量低,生產成本高,維修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收集魚糞、清潔生產、提高水產品產量和降低生產成本且環保、設備維修便捷和全年滿負荷連續生產的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工藝及其設備。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工藝,包括在溫室中將魚苗直接飼養至成魚,期間將飼養池的水循環不斷的進行水質處理和循環使用, 涉及到建立水循環設施、對水進行控溫、增氧、調節P H值、去除沉渣和懸浮物、去除氨氮、 去除溶解鐵和錳等重金屬、去除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水質處理;
其中養殖工藝如下
首先在溫室中的獨立幼苗魚池內對魚苗進行飼養,將魚苗飼養到魚種; 再將魚种放入溫室中的長槽飼養池內進行飼養,該長槽飼養池由遞推網板分隔成若干移動式飼養區;首先魚種由長槽飼養池的一端即養殖起始端放入,養殖一段時間重量增加後,在長槽飼養池的養殖起始端放入一個遞推網板將首次投放並養殖的魚向長槽飼養池另一端即成魚收穫端方向推移,然後在養殖起始端與第一個遞推網板之間建立的飼養區中再放入魚種,當第二次投放的魚種長到一定重量的時候,再在養殖起始端放入另一個遞推網板,連同之前放入的遞推網板一起同時向成魚收穫端方向推移,這樣通過遞推網板的逐步推移使每個飼養區內飼養的魚由養殖起始端的魚種的重量逐漸增加到成魚的重量時,即移動到成魚收穫端銷售;
兩遞推網板之間建立的移動式飼養區的寬度的大小隨魚長大而加寬,使養殖區保持在水質處理允許的最大負荷養殖密度,並保持這樣的養殖負荷密度,通過遞推網板在長槽飼養池內遞推而形成滿負荷養殖遞推生產線;
4水處理工藝如下
長槽飼養池的兩個長槽壁為條形孔牆結構,循環水經生物過濾池由一孔牆垂直於養殖遞推生產線方向流入長槽飼養池內進行新鮮水補充的同時,養殖池內的水帶著飼料殘渣及排洩物由另一孔牆流出,進入沉澱區與過濾區中,沉澱過濾的清水通過設置在長槽飼養池底部的魚池回水管道流回長槽飼養池另一側設置的泵水處理區,進行懸浮物及蛋白質泡沫的去除、C02、S&以及溶解狗和Mn等重金屬的去除及增氧處理後泵入生物過濾區去除水中的氨氮,處理後的水流又由孔牆流入長槽飼養池。本工藝中,在所述長槽飼養池的成魚收穫端設置有銷售池,通過遞推網板將最後達到規格的成魚遞推到隔離出的獨立的銷售池。上述所述保溫室設置為恆溫室。本工藝在所述長槽飼養池的池底或/和池壁上設置有照明燈。與上述工藝配套的設施設備如下
一種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設備,包括保溫室,設置在保溫室內的一元化養魚池、排糞水溝,一元化養魚池包括長槽飼養池、魚糞沉澱區、懸浮物過濾區、生物過濾區、泵水處理區以及魚苗飼養池和成魚銷售池;其中
所述長槽飼養池通過至少一個活動遞推網板隔斷分成至少兩個鮮魚養殖區;所述長槽飼養池的兩個長槽壁為孔牆結構,長槽飼養池通過兩個孔牆分別與生物過濾區和魚糞沉澱區連通;所述魚糞沉澱區與懸浮物過濾區連通,懸浮物過濾區上方設置有旋轉過濾網袋,旋轉過濾網袋底部設置有伸至排糞收集水溝中的帶閥的魚糞排汙管;
所述魚糞沉澱區設置在魚苗飼養池和長槽飼養池的一側,其錐型底部低於魚苗飼養池和長槽飼養池的底部;懸浮物過濾區通過設置在一元化養魚池底部的回水管道與泵水處理區連通;
所述泵水處理區中設置有多功能水質處理器,泵水處理區中的水由多功能水質處理器上部的進水端進入,多功能水質處理器的出水端向上延伸至接近生物過濾區擋牆的最高處,讓輸出的經過處理的水翻過所述擋牆進入生物過濾區; 所述生物過濾區中設置有浸在水中的輻射絲狀生物球。本發明由於上述工藝和結構而具有的優點是採用上述工藝及其設備,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能耗和水耗,節約了建築造價,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發明的設備可以通過附圖給出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 —A向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的B — B向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設備多功能水質處理器的結構示意圖。圖5旋轉過濾網袋的結構示意圖。圖6活動遞推網板的結構示意圖。圖7輻射絲狀生物球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魚苗飼養池;II、鮮魚養殖池;1、保溫室;2、魚池牆體;3、魚糞沉澱區;4、泵水處理區;5、魚池回水管道;6、多功能水質處理器;7、生物過濾區;8、長槽飼養區;9、 旋轉過濾網袋;901、懸浮物過濾區;10、成魚銷售池;11、排糞閥;12、排糞收集水溝;13、活動遞推網板;14、蛋白質分離箱;15、增氧主泵箱;16、主泵箱微氣泡噴管組;17、噴口 ;18、蛋白質分離箱微氣泡噴管組;19、蛋白質泡沫收集罩;20、導流筒;21、轉動軸;22、旋轉筒;23、 過濾網罩;24、集汙筒;25、網板框架;26、隔魚網;27、滑輪;28、網格狀球體;29、醛化尼龍絲。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工藝,包括在溫室中將魚苗直接飼養至成魚,期間將飼養池的水循環不斷的進行水質處理和循環使用,涉及到建立水循環設施、對水進行控溫、增氧、調節P H值、去除沉渣和懸浮物、去除氨氮、去除溶解鐵和錳等重金屬、去除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水質處理;其中
首先在溫室中的獨立幼苗魚池內對魚苗進行飼養,將魚苗飼養到魚種; 再將魚种放入溫室中的長槽飼養池內進行飼養,該長槽飼養池由遞推網板分隔成若干移動式飼養區;首先魚種由長槽飼養池的一端即養殖起始端放入,養殖一段時間重量增加後,在長槽飼養池的養殖起始端放入一個遞推網板將首次投放並養殖的魚向長槽飼養池另一端即成魚收穫端方向推移,然後在養殖起始端與第一個遞推網板之間建立的飼養區中再放入魚種,當第二次投放的魚種長到一定重量的時候,再在養殖起始端放入另一個遞推網板,連同之前放入的遞推網板一起同時向成魚收穫端方向推移,像這樣通過遞推網板的逐步推移使每個飼養區內飼養的魚由養殖起始端的魚種的重量逐漸增加到成魚的重量時即移動到成魚收穫端銷售;
兩遞推網板之間建立的移動式飼養區的寬度的大小隨魚長大而加寬,使養殖區保持在水質處理允許的最大負荷養殖密度,並保持這樣的養殖負荷密度通過遞推網板在長槽飼養池內遞推而形成滿負荷養殖遞推生產線;
長槽飼養池的兩個長槽壁為條形孔牆結構,循環水經生物過濾池由一孔牆垂直於養殖遞推生產線方向流入長槽飼養池內進行新鮮水補充的同時,養殖池內的水帶著飼料殘渣及排洩物由另一孔牆流出,進入沉澱區與過濾區中,沉澱過濾的清水通過設置在長槽飼養池底部的魚池回水管道流回長槽飼養池另一側設置的泵水處理區,進行懸浮物及蛋白質泡沫的去除、C02、S&以及溶解狗和Mn等重金屬的去除及增氧處理後泵入生物過濾區去除水中的氨氮,處理後的水流又由孔牆流入長槽飼養池。本工藝中,在所述長槽飼養池的成魚收穫端設置有銷售池,通過遞推網板將最後達到規格的成魚遞推到隔離出的獨立的銷售池。上述所述保溫室設置為恆溫室。本工藝在所述長槽飼養池的池底或/和池壁上設置有照明燈。上述工藝所述的獨立幼苗魚池的魚苗每1 5天左右更換一次,以保證工廠常年不間斷的產魚。配合上述養殖工藝的循環水處理設備及其工作過程如下
參見附圖1、2、3、4、5、6和7,圖中的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設備,包括保溫室1,設置在保溫室1內的一元化養魚池、排糞水溝12,一元化養魚池包括長槽飼養池II、魚糞沉澱區3、懸浮物過濾區901、生物過濾區7、泵水處理區4以及魚苗飼養池I和成魚銷售區10 ;所述長槽飼養池通過至少一個活動遞推網板13隔斷分成至少兩個鮮魚養殖區8 ; 所述長槽飼養池的兩個長槽壁為孔牆結構,長槽飼養池通過兩個孔牆分別與生物過濾區7 和魚糞沉澱區3連通;所述魚糞沉澱區3與懸浮物過濾區901連通,懸浮物過濾區901上方設置有旋轉過濾網袋9,旋轉過濾網袋9底部設置有伸至排糞收集水溝12中的帶閥的排汙管;所述魚糞沉澱區3設置在魚苗飼養池I和長槽飼養池II的一側,其錐型底部低於魚苗飼養池I和長槽飼養池II的底部;在錐形沉澱區底部設置的虹吸管通過排糞閥11將魚糞排入排糞收集水溝,最後收集處理成魚糞肥銷售。清水經旋轉過濾網袋9過濾進入懸浮物過濾區901後通過設置在一元化養魚池底部的回水管道5又回流到泵水處理區4 ;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的進水端連接回水管道5的出端,泵水處理區4中的水由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上部的進水端進入,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的出水端向上延伸至接近生物過濾區7擋牆的最高處,讓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處理後的水泵過所述擋牆進入生物過濾區7 ;所述生物過濾區7中設置有浸在水中的輻射絲狀生物球。上述設備所述的泵水處理區4與生物過濾區之間相隔一道隔水牆,泵水處理區設置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工作時的泵水功能將水翻越隔水牆進入生物過濾區7的高水位,然後依次穿過孔牆的長槽飼養區8、魚糞沉澱區3、旋轉過濾網袋9、進入懸浮物過濾區901、 通過魚池回水管道5,最後又回到泵水處理區4,完成整個水處理循環。本設備所述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包括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包括增氧主泵箱15、與增氧主泵箱15底部連通的蛋白質分離箱14、增氧主泵箱15底部設置有與增氧壓力氣源連通的主泵箱微氣泡噴管組9,所述增氧主泵箱15的頂部設置有噴口 17 ;所述蛋白質分離箱 14的底部設置有與壓力氣源連通的蛋白質分離箱微氣泡噴管組18,壓力氣源的氣量小於增氧壓力氣源的氣量;所述蛋白質分離箱14的頂部設有蛋白質泡沫收集罩19。本設備的蛋白質泡沫收集罩19連接有蛋白質泡沫溢出管,頂部出口處設置有浮塊,並通過收集罩定位棒固定在蛋白質分離箱14頂部;主泵箱微氣泡噴管組16與增氧壓力源通過主進氣管連通;蛋白質分離箱微氣泡噴管組18與壓力源通過副進氣管連通。上述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具體工作過程是一將本結構置於待處理水池中,增氧主泵箱14的彎曲處擱置在隔水牆上,蛋白質泡沫溢出管穿出水池壁;打開增氧壓力氣源和壓力氣源,使其分別對增氧主泵箱15和蛋白質分離箱14供給壓力空氣,在主泵箱微氣泡噴管組16和蛋白質分離箱微氣泡噴管組18的作用下,壓力空氣在增氧主泵箱15和蛋白質分離箱14分別變成不同流速的空氣泡。使增氧主泵箱15和蛋白質分離箱14之間氣泡密度形成的壓力差,能夠將低水位線內的水泵入高水位線內,達到泵水的目的。同時水流由蛋白質分離箱14進入箱中,向下通過與增氧主泵箱15的底部連通口,再向上行由噴口 17噴出, 加長的路徑延長了氣水接觸的時間,使空氣泡的氧氣和表面張力達到了增氧、去除懸浮物和蛋白質、去除(X)2和等多重水質淨化的目的。生物過濾區高水位線內的水通過孔牆立體穿流入一元化養魚池各養魚區內、魚糞沉澱區3內以及懸浮物過濾區901,再通過魚池回水管道5回流至泵水處理區4。這樣本設備通過一臺氣泵就實現了對魚池進行泵水、增氧、 去除懸浮物和蛋白質、去除CO2和SO2、去除溶解!^e和Mn等重金屬,實現了對水質的多重處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泵水的微小高度就達到水質不斷循環處理的目的,也達到了節能的效果。上述設備所述的輻射絲狀生物球包括殼體以及填充在殼體內的吸附材料,所述殼體為網格狀球體觀,在網格狀球體觀中填充有醛化尼龍絲四,醛化尼龍絲四由網格狀球體28的中心向四周呈輻射絲狀。本設備所述輻射絲狀生物球的網格狀球體28包括上球體和下球體,上球體與下球體卡扣為一體,上球體的下邊緣上設置有連接孔,下球體的上邊緣上設置有能穿過連接孔的凸釘,連接孔與與凸釘緊配合,凸釘的頂端具有錐形段;網格狀球體觀中設置有連接柱,連接柱上設置有安裝醛化尼龍絲四的安裝盒。本結構在本設備中使用是將本結構置於需要處理的水中,由於醛化尼龍絲四由網格狀球體觀的中心向四周呈輻射絲狀,其表面積就最大化。所述生物過濾區7中設置有能夠使浸在水中的輻射絲狀生物球翻滾的充氣管。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在水底通上空氣,所述輻射絲狀生物球就在生物過濾區不斷翻滾。在生物球的輻射狀醛化尼龍絲四的面積上,提供了硝化桿菌與亞硝化桿菌寄宿生長,在富氧條件下,他們將氨氮nh+4轉化為無毒的硝酸鹽,淨化了水質。而他們又在不斷翻滾中,生長的生物膜不易附著而產生堵塞,故本生物球能持續有效的工作,最大程度的連續進行水質處理。上述設備所述的旋轉過濾網袋9包括供水流過的導流筒20、通過轉動軸21與導流筒20連接的旋轉筒22、連接在旋轉筒22下端的過濾網罩23、過濾網罩23的下端連接有集汙筒M ;所述旋轉筒22在水流作用下沿導流筒20旋轉;所述集汙筒M為漏鬥型,且在集汙筒M內設有縱向隔板。本設備所述旋轉過濾網袋9的集汙筒M為漏鬥型,集汙筒M底部連接有排汙管, 排汙管與集汙筒對通過水密封套連接,排汙管上設置有排糞閥;轉動軸21的頂端連接在導流筒20上,底端連接在集汙筒M底部上;導流筒20的側壁上設置有具有弧度的引流片;旋轉筒22的側壁上設置有具有弧度的導流片;導流筒20的旁邊設置有與高壓水源連通的衝洗管;衝洗管的底部設置有定位喇叭口。上述旋轉過濾網袋9是這樣在本設備中應用的一將旋轉過濾網袋9通過支撐蓋板連接在魚池牆體2和隔水牆上,並使導流筒20處於待處理水水位線內,待處理水水位線內的水就能夠流進導流筒20內,在引流片的作用,水高速的衝擊導流片,衝擊導流片的能量帶動旋轉筒22旋轉,水流進入過濾網罩23過濾,懸浮物滯留在過濾網罩23內壁上,清水從過濾網罩23溢出,也有部分水將滯留的懸浮物衝向集汙筒M內,定期打開排糞閥,將懸浮物排出;少量的懸浮物需要導流筒20的旁邊設置的與高壓水源連通的衝洗管來進行衝洗,由於過濾網是旋轉的,衝洗管衝洗面為圓桶面,達到最優過濾淨化水質的作用,此時淨化後的水流入積水區回水通道;本結構不但有效的淨化了水質,還大大減小了水質處理裝置的結構所佔面積,本結構可以連續不斷的使用。過濾淨化的水,通過水泵回水管又將水送流回泵水處理區4的水池中,循環使用過濾後的水能使水的透明度達到1. 5米左右,充分達到魚池用水透明度要求。上述設備所述的活動遞推網板13包括固接在網板框架25內的隔魚網26,隔魚網 26與網板框架25 —體形成網板;所述網板的頂部兩端各設有至少一個滑輪27組成的滾動件,滾動件能沿魚池邊沿移動;所述網板框架25兩邊各有一彈性撐管帶動魚網將池壁封住,下端設有網腳將池底封住。
本設備所述的活動遞推網板13使用時,在長方形魚池的一組對邊的池沿上安裝軌道,在軌道上放置多個活動遞推網板,其中,網板上滑輪與軌道接觸並可在軌道上移動; 封管經撐棒穿過套筒,附在網板框架上,由於拉簧的反撐作用,緊貼在魚池的池壁上;在網的下端,網腳與池底密封接觸;多塊網板同時使用,使整個遞推網板在池內起到分割養殖空間來隔絕魚群的作用。同時起到調配養殖密度,達到滿負荷生產線式養殖,在本工藝和設備中起到遞推生產線的作用,提高生產效率。本發明同時採用包括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輻射絲狀生物球、旋轉過濾網袋9和一元化養魚池組成一套整體的系統水處理設施設備,具備了大流量高效率的水處理能力,能將水處理的養殖能力,養殖密度由現在的40 kg /m3提高到80 kg /m3,提高了 2倍。又由於本發明採用的是全年生產線式滿負荷遞推養殖的養殖方式,相比現有一年一茬式生產工藝提高效率2. 5倍,生產總體提高效率(2X 2. 5)達5倍。本發明由於採用上述工藝及其設備養殖,經示範廠驗證,其效果如下
1.產量高、成本低,例如本發明的一個規範設計年產100T的養殖工廠,車間佔地總面積為800 m2,養殖水域面積為175 m2,可同時蓄養1. 2萬千克魚,年產100T鮮魚。相比現有的池塘養魚年產1T,其產量是池塘養魚的80倍以上。2.能耗小、設備效率高,統計本發明生產1千克魚耗電1.5度電,比公布的 CN87104165專利系統(其統計生產1千克魚耗電1. 75度電,參考資料1992年第5期公開的參考資料《漁業機械儀器》中「工業化養魚工程設計淺談」)還省電。3.本發明所述設置使用壽命更長,易於維修、清理和更換,使用連續性強,生產高效和安全。4.本發明養殖大眾化的羅非魚,已能達到商業化的盈利標準(全國食品行業平均利潤16%),最高可達到利潤50%,解決了現有工廠化養魚技術養殖大眾化常規魚虧本的難題。上述工藝及其設備不局限於養魚,還可以應用於其它水產業中。綜上所述,本發明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降低了生產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工藝,包括在溫室中將魚苗直接飼養至成魚,期間將飼養池的水循環不斷的進行水質處理和循環使用,涉及到建立水循環設施、對水進行控溫、 增氧、調節P H值、去除沉渣和懸浮物、去除氨氮、去除溶解鐵和錳等重金屬、去除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水質處理;其特徵是首先在溫室中的獨立幼苗魚池內對魚苗進行飼養,將魚苗飼養到魚種;再將魚种放入溫室中的長槽飼養池內進行飼養,該長槽飼養池由遞推網板分隔成若干移動式飼養區;首先魚種由長槽飼養池的一端即養殖起始端放入,養殖一段時間重量增加後,在長槽飼養池的養殖起始端放入一個遞推網板將首次投放並養殖的魚向長槽飼養池另一端即成魚收穫端方向推移,然後在養殖起始端與第一個遞推網板之間建立的飼養區中再放入魚種,當第二次投放的魚種長到一定重量的時候,再在養殖起始端放入另一個遞推網板,連同之前放入的遞推網板一起同時向成魚收穫端方向推移,這樣通過遞推網板的逐步推移使每個飼養區內飼養的魚由養殖起始端的魚種的重量逐漸增加到成魚的重量時,即移動到成魚收穫端銷售;兩遞推網板之間建立的移動式飼養區的寬度的大小隨魚長大而加寬,使養殖區保持在水質處理允許的最大負荷養殖密度,並保持這樣的養殖負荷密度,通過遞推網板在長槽飼養池內遞推而形成滿負荷養殖遞推生產線;長槽飼養池的兩個長槽壁為條形孔牆結構,循環水經生物過濾池由一孔牆垂直於養殖遞推生產線方向流入長槽飼養池內進行新鮮水補充的同時,養殖池內的水帶著飼料殘渣及排洩物由另一孔牆流出,進入沉澱區與過濾區中,沉澱過濾的清水通過設置在長槽飼養池底部的魚池回水管道流回長槽飼養池另一側設置的泵水處理區,進行懸浮物及蛋白質泡沫的去除、CO2, SO2以及溶解!^e和Mn的去除及增氧處理後泵入生物過濾區去除水中的氨氮, 處理後的水流又由孔牆流入長槽飼養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工藝,其特徵是在所述長槽飼養池的成魚收穫端設置有銷售池,通過遞推網板將最後達到規格的成魚遞推到隔離出的獨立的銷售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工藝,其特徵是所述保溫室為恆溫室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工藝,其特徵是在所述長槽飼養池的池底或/和池壁上設置有照明燈。
5.一種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設備,包括保溫室(1 ),設置在保溫室(1 )內的一元化養魚池、排糞水溝(1 2),一元化養魚池包括長槽飼養池(II)、魚糞沉澱區(3)、懸浮物過濾區(901)、生物過濾區(7)、泵水處理區(4)以及魚苗飼養池(I )和成魚銷售池(10);所述長槽飼養池通過至少一個活動遞推網板(13)隔斷分成至少兩個鮮魚養殖區(8 ); 所述長槽飼養池的兩個長槽壁為孔牆結構,長槽飼養池通過兩個孔牆分別與生物過濾區 (7)和魚糞沉澱區(3)連通;所述魚糞沉澱區(3)與懸浮物過濾區(901)連通,懸浮物過濾區(901)上方設置有旋轉過濾網袋(9 ),旋轉過濾網袋(9 )底部設置有伸至排糞收集水溝(12)中的帶閥的魚糞排汙管;所述魚糞沉澱區(3 )設置在魚苗飼養池(I )和長槽飼養池(II )的一側,其錐型底部低於魚苗飼養池(I )和長槽飼養池(II)的底部;懸浮物過濾區(901)通過設置在一元化養魚池底部的回水管道(5 )與泵水處理區(4)連通;所述泵水處理區(4)中設置有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泵水處理區(4)中的水由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 )上部的進水端進入,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 )的出水端向上延伸至接近生物過濾區(7 )擋牆的最高處,讓輸出的經過處理的水翻過所述擋牆進入生物過濾區(7 );所述生物過濾區(7 )中設置有浸在水中的輻射絲狀生物球。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功能水質處理器(6 )包括增氧主泵箱(15)、與增氧主泵箱(15)底部連通的蛋白質分離箱(14)、增氧主泵箱(15)底部設置有與增氧壓力氣源連通的主泵箱微氣泡噴管組(9),所述增氧主泵箱(15)的頂部設置有噴口(17);所述蛋白質分離箱(14)的底部設置有與壓力氣源連通的蛋白質分離箱微氣泡噴管組(18),壓力氣源的氣量小於增氧壓力氣源的氣量;所述蛋白質分離箱(14)的頂部設有蛋白質泡沫收集罩(19)。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過濾網袋(9 )包括供水流過的導流筒(20)、通過轉動軸(21)與導流筒(20)連接的旋轉筒(22)、 連接在旋轉筒(22)下端的過濾網罩(23)、過濾網罩(23)的下端連接有集汙筒(24);所述旋轉筒(22)在水流作用下沿導流筒(20)旋轉;所述集汙筒(24)為漏鬥型,且在集汙筒(24) 內設有縱向隔板。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活動遞推網板(13)包括固接在網板框架(25)內的隔魚網(26),隔魚網(26)與網板框架(25)—體形成網板;所述網板的頂部兩端各設有至少一個滑輪(27)組成的滾動件,滾動件能沿魚池邊沿移動;所述網板框架(25)兩邊各有一彈性撐管帶動魚網將池壁封住,下端設有網腳將池底封住。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輻射絲狀生物球包括殼體以及填充在殼體內的吸附材料,所述殼體為網格狀球體(28),在網格狀球體(28)中填充有醛化尼龍絲(29),醛化尼龍絲(29)由網格狀球體(28)的中心向四周呈輻射絲狀。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生物過濾區(7 )中設置有能夠使浸在水中的輻射絲狀生物球翻滾的充氣管。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工廠化水產養殖技術,尤其是一種遞推生產線式工廠化養魚工藝及其設備,其工藝是採用完全在室內將幼魚苗分區間最大密度遞推生產線式養殖至商品魚,降低動物在搬運過程中產生應激以及損傷;其設備是通過在一元化養魚池內設置水質處理系統、排汙系統、成魚銷售池等來降低佔地設備,滿負荷生產線式養殖,實現了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解決了現有工廠化養魚技術養殖大眾化常規魚虧本的難題。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293175SQ20111021523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9日
發明者茆晴生 申請人:茆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