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4:08:04 2
專利名稱: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以鈦合金板材製作的高爾夫球棒頭。
目前市場上所見的用鈦合金製造的中空高爾夫球棒頭大多是以澆注工藝成型的,即用造型臘製成模型,在真空澆注模內澆注而成,由於澆注設備昂貴,澆注條件苛刻,廢品率高,出現的氣孔、砂眼等嚴重影響了球棒頭的強度和彈性,故拼裝焊接型球棒頭逐漸興起,已受到高爾夫行家們的看好。但目前拼裝焊接型的球棒頭有下列缺陷①配重塊是焊接在下底內壁的,由於對高爾夫球棒頭的重量有嚴格的要求,本來可以通過修正配重塊來達到重量要求的因配重塊被封閉在內腔而無法修磨,只好通過磨削表面來達到,然而修磨表面的結果卻影響了整個球棒頭的強度、彈性,無法為後道工序的打磨、拋光、塗裝提供可靠的質量保證;②無合適的排砂孔,使在製作過程中滯留在內腔的砂粒、雜屑無法排除;③由於製作球棒頭的鈦合金選用不同厚度的板材,焊接時存在著焊道中焊料滲透不勻現象,影響了各部位的支撐與抱合質量,經不起承受衝擊力。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就在於避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合理的排砂孔和配重塊設計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
選擇合理的焊接間隙,以增加球棒頭的強度和彈性,為以後的打磨、拋光、塗裝提供可靠的質量保證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方案實現由鈦合金板材壓製成的上蓋、下底、擊球面、球柄插座互相焊接成中空的帶有配重塊的球棒頭,其發明在於球棒頭的下底後裙部中心設有排砂孔,呈螺孔狀配重塊設在排砂孔內,與排砂孔螺接。
。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各接合處的配合特徵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4為圖3的B處放大圖。
圖5為圖3的C處旋轉90°放大圖。
圖6為圖3的D處放大圖。
按上述附圖實施例再作進一步洋細描述。
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參見圖1-6)利用其外形結構特性對已設計完成的實心銅頭經CAD/CAM電腦模擬設計所得之高爾夫球頭模型進行分解,確定各配合尺寸,由鈦合金板材(TA2、TC4、1/2TC4)厚度為1.0~3.3毫米壓製成上蓋(3)、下底(6)、擊球面(5)以及管狀球柄插座(4)經消除應力、清洗等工序後進行互相焊接,焊接時置於夾具中定位,採用帶拖罩的特殊焊槍,在氬氣充分保護下進行焊接,焊成一中空的整體球棒頭,再經時效應力消除處理,即可轉入打磨、拋光、塗裝等工序。
為了排除球棒頭內腔存在的砂粒、雜屑,特別是打磨時飛濺進去的砂粒,本實用新型在球棒頭的下底(6)後裙部中心開設一排砂孔(2),呈螺孔狀,並將配重塊(1)作為蓋板與排砂孔螺接,既起蓋板作用,又起配重塊作用,以調整重心,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配重塊在長度上放足餘量,以便根據球棒頭的重量標準進行修磨。
為了提高各部分的支撐與抱合,提高強度和彈性,必須設計合理的焊接間隙,本實用新型根據不同厚度的板材,對焊接間隙作了限定,其中上蓋(3)與擊球面(5)的焊接間隙為E=1.5~1.8毫米,並在擊球面的上端面向內倒角α=45°,該倒角的起始位置在相當於上蓋厚度a處,上蓋厚度取a=1.0~1.6毫米。
下底(6)與擊球面(5)的焊接間隙為F=0.8~1.0毫米,並在擊球面的下端面向內倒角β=30~35°,該倒角的起始位置在相當於下底厚度b處,下底厚度取b=2.0~2.2毫米。
上蓋與下底之間的焊接間隙為G=1.2~1.5毫米,焊接高低間隙為H=0~0.2毫米。
球柄插座(4)與上蓋(3)兩個方向的焊接間隙分別為K1=1~1.2毫米和K2=0.5~0.8毫米。
球柄插座(4)與擊球面(5)兩個方向的焊接間隙分別為M1=1~1.2毫米和M2=0.2~0.3毫米。
球柄插座(4)與下底(6)的焊接間隙為N=1~1.2毫米。
以上述焊接間隙焊接後即形成下底抱合上蓋、擊球面由上蓋、下底、球柄插座支撐、配重塊置於下底後裙部中心的一種高強度、高彈性的高爾夫球棒頭。
本實用新型與公知技術相比,配重塊與排砂孔的合理沒計,不僅為排砂創造了條件,還為以後的打磨、拋光、塗裝提供了可靠的質量保證,有利於提高球棒頭的強度和彈性選擇了合理的焊接間隙,保正了各部位的支撐與抱合質量,提高了承受衝擊力性能。
權利要求1.一種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由鈦合金板材壓製成的上蓋(3)、下底(6)、擊球面(5)、球柄插座(4)互相焊接成中空的帶有配重塊的球棒頭,其特徵在於a.球棒頭的下底後裙部中心設有排砂孔(2),呈螺孔狀b.配重塊(1)設在排砂孔內,與排砂孔螺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其特徵在於鈦合金板材之厚度按需要由1.0~3.3毫米之間選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其特徵在於上蓋(3)與擊球面(5)的焊接間隙為E=1.5~1.8毫米,並在擊球面的上端面向內倒角α=45°,該倒角的起始位置在相當於上蓋厚度a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其特徵在於下底(6)與擊球面(5)的焊接間隙為F=0.8~1.0毫米,並在擊球面的下端面向內倒角β=30~35°,該倒角的起始位置在相當於下底厚度b處。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其特徵在於上蓋(3)厚度a=1.0~1.6毫米。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其特徵在於下底(6)厚度b=2.0~2.2毫米。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其特徵在於上蓋(3)與下底(6)之間的焊接間隙為G=1.2~1.5毫米,焊接高低間隙為H=0~0.2毫米。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其特徵在於球柄插座(4)與上蓋(3)兩個方向的焊接間隙分別為K1=1~1.2毫米和K2=0.5~0.8毫米。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其特徵在於球柄插座(4)與擊球面(5)兩個方向的焊接間隙分別為M1=1~1.2毫米和M2=0.2~0.3毫米。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其特徵在於球柄插座(4)與下底(6)的焊接間隙為N=1~1.2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鈦合金高爾夫球棒頭,由鈦合金板材壓製成的上蓋、下底、擊球面、球柄插座互相焊接而成,並設計了排砂孔和與其螺接的配重塊,作為調整重心的措施,為了提高各部位的支撐與抱合,本案對各零件之間的焊接間隙作了合理設計,使焊接後形成下底抱合上蓋、擊球面由上蓋、下底、球柄插座支撐、配重塊置於下底後裙部中心的一種高強度、高彈性的高爾夫球棒頭。排砂孔與配重塊的合理設計為後道工序提供了可靠的質量保證。
文檔編號A63B53/04GK2257493SQ9522704
公開日1997年7月9日 申請日期1995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1995年11月16日
發明者楊逸民 申請人:寧波大榭開發區高爾夫製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