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04:34:22 1
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屬於太陽能應用領域,包括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關斷電路、充電切換電路、第一電壓檢測模塊、升壓控制電路、穩壓電路、第二電壓檢測模塊和電量檢測電路,當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大於蓄電池電壓時,太陽能電池板直接向蓄電池供電,當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小於蓄電池電壓時,充電切換電路將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源經過升壓控制電路進行升壓後再向蓄電池充電,以此實現了縮短充電時間,提高太陽能電池板向蓄電池充電的效率。同時,在蓄電池充滿電後,電量檢測電路輸出控制信號給關斷電路斷開太陽能電池板和充電切換電路之間的連接,增加了充電器的壽命,降低了充電器的故障率。
【專利說明】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太陽能應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光生伏特效應簡稱「光伏效應」,指光照使不均勻半導體或半導體與金屬結合的不同部位之間產生電位差的現象。它首先是由光子(光波)轉化為電子、光能量轉化為電能量的過程;其次,是形成電壓過程。有了電壓,就像築高了大壩,如果兩者之間連通,就會形成電流的迴路。光伏發電的優點是較少受地域限制,因為陽光普照大地,光伏系統還具有無噪聲、低汙染、無需消耗燃料和架設輸電線路即可就地發電供電及建設同期短的優點。
[0003]利用太陽能發電系統向蓄電池進行蓄能充電是常用技術,傳統的太陽能經過光能到電能的轉換後,經過太陽能控制器向蓄電池進行充電,或者電能經過太陽能控制器和逆變器後向交流負載供電,或者太陽能電池板直接向直流負載供電,目前市面上在使用的太陽能向蓄電池充電在蓄電池電量充足後只要用戶沒有切斷充電器輸入電源,充電器將會一直向電池充電,這樣會縮短充電器的壽命,增加了充電器的故障率,容易引發其他不安全事故,停止太陽能對蓄電池充電時,應該先斷開充電控制器與太陽能電池板之間的連接,後斷開充電控制器與蓄電池之間的連接,否則容易引發充電器故障。現有技術中還存在浪費電能的缺點。
[0004]同時,太陽能電池板的電壓一旦低於蓄電池電壓,充電過程將停止,直到太陽能電池板的電源恢復,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光照不停變化,因此對蓄電池的充電也是極不穩定,如果對蓄電池的充電過於頻繁,容易減少蓄電池壽命,並且極大的降低了充電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鑑於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充電效率更高,並且能夠延長蓄電池使用壽命的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和蓄電池;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通過關斷電路連接充電切換電路的第一輸入端,所述關斷電路與所述充電切換電路之間並聯有第一電壓檢測模塊,所述第一電壓檢測模塊用於檢測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所述第一電壓檢測模塊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充電切換電路的第二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的第一電源輸出端連接升壓控制電路的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的第二電源輸出端連接所述蓄電池的充電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的第三電源輸出端連接穩壓電路的輸入端,所述穩壓電路分別連接所述關斷電路的電源輸入端和升壓控制電路的第一電源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升壓控制電路的信號輸入端;所述升壓控制電路的輸出端連接蓄電池的充電輸入端,所述蓄電池並聯有第二電壓檢測模塊,所述第二電壓檢測模塊用於檢測蓄電池兩端電壓,所述第二電壓檢測模塊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充電切換電路的第三輸入端;所述蓄電池連接有電量檢測電路,所述電量檢測電路用於檢測所述蓄電池的電量,所述電量檢測電路的控制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關斷電路的控制信號輸入端。
[0007]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電源輸出端通過所述關斷電路的第一電磁繼電器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充電切換電路;所述關斷電路還包括第一隔離二極體;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的負極連接穩壓二極體的負極;所述穩壓二極體的正極通過第一電容連接第一 NPN型三極體的發射極;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的集電極通過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的電磁線圈連接第二隔離二極體的負極;所述第二隔離二極體的正極連接有第一電阻;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的電磁線圈之間並聯有洩放二極體;所述洩放二極體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的集電極;所述洩放二極體的負極通過第二電容接地;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的基極通過第二電阻連接PNP型三極體的集電極;所述PNP型三極體的發射極連接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的負極;所述第一NPN型三極體的基極連接第第三隔離二極體的負極;所述第第三隔離二極體的正極連接第二 NPN型三極體的發射極;所述第二 NPN型三極體的集電極通過第三電阻連接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的正極;所述PNP型三極體的基極通過第四電阻連接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的正極;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的正極連接所述穩壓電路的第二輸出端;所述第二隔離二極體通過第一電阻連接所述穩壓電路的第二輸出端;所述第二 NPN型三極體的基極連接所述電量檢測電路的輸出端。
[0008]所述充電切換電路包括比較器,所述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壓檢測模塊的輸出端,所述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壓檢測模塊的輸出端,所述比較器的輸出端連接反向器的輸入端,所述反向器的輸出端連接第一場效應電晶體的柵極,所述第一場效應電晶體的源極通過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正極,所述第一場效應電晶體的漏極通過第一防反二極體連接所述升壓控制電路的第二電源輸人端;所述比較器的輸出端還連接第二場效應電晶體的柵極,所述第二場效應電晶體的源極通過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正極,所述第二場效應電晶體的漏極通過第二防反二極體連接所述蓄電池的電源輸入端;所述比較器的輸出端還連接所述升壓控制電路的信號輸入端;當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大於蓄電池兩端的電壓時,比較器輸出電平信號控制第二場效應電晶體導通,太陽能電池板直接向蓄電池充電,當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低於蓄電池兩端的電壓時,比較器輸出的電平信號經反向器反向後輸出到第一場效應電晶體,使其導通,太陽能電池板輸出的電能進行升壓後再向蓄電池充電。
[0009]所述升壓控制電路包括處理器、第一電感和第三電容,所述處理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比較器的輸出端,所述穩壓電路還向所述處理器供電;所述第一場效應電晶體的漏極通過第一防反二極體連接所述第一電感的一端,所述第一電感的另一端依次通過第二電感和第一二極體連接所述蓄電池的正極;所述第二電感和第一二極體並聯有第三電感和第二二極體;所述第三電感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電感與第二電感之間的電路上,所述第三電感的另一端通過第二二極體連接在所述第一二極體與蓄電池之間的電路上,所述第二電感與所述第一二極體之間的電路通過第二電磁繼電器連接太陽能電池板的負極,所述處理器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電磁繼電器的控制信號輸入端;所述第三電感和第二二極體之間的電路通過第三電磁繼電器連接太陽能電池板的負極,所述處理器的第二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繼電器的控制信號輸入端;所述第三電容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二極體與蓄電池正極之間的電路上,所述第三電容的另一端連接太陽能電池板的負極並通過所述第三電磁繼電器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第三電感和第二二極體之間的電路;所述第三電容兩端並聯有電阻;所述蓄電池的負極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負極。
[0010]採用以上技術方案,充電切換電路採集第一電壓檢測模塊和第二電壓檢測模塊輸出的電壓信號,並根據比較兩個接收到的電壓信號,輸出電平信號來控制電源線路的導通,使得當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大於蓄電池電壓時,太陽能電池板直接向蓄電池供電,當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小於蓄電池電壓時,充電切換電路將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源經過升壓控制電路進行升壓後再向蓄電池充電,以此實現了縮短充電時間,提高太陽能電池板向蓄電池充電的效率。同時,在蓄電池充滿電後,電量檢測電路輸出控制信號給關斷電路斷開太陽能電池板和充電切換電路之間的連接,增加了充電器的壽命,降低了充電器的故障率,同時節約電能,環保且經濟。
[0011]為了進一步的提高充電效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設置在相變蓄能調溫材料板上,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背光面與所述相變蓄能調溫材料板貼合。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當光照溫度較高時相變蓄能調溫材料板可將光能吸收並存儲起來,一旦當光照溫度下降低於太陽能電池板光電轉換溫度時,會釋放儲存的能量保證太陽能電池板正常進行光電轉換,大大提高了太陽能電池板的光電轉換效率,從而促進了太陽能電池板向蓄電池充電的效率。
[0012]進一步的,為了顯示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的電壓情況,以及向本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發送控制指令,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觸控螢幕,所述處理器與所述觸控螢幕雙向連接。
[0013]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語音晶片;所述處理器的第三輸出端連接所述語音晶片的輸入端,所述語音晶片的輸出端通過濾波電路連接喇叭的信號輸入端。採用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能夠根據檢測電壓值的不同發出語音提示。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縮短了充電時間,提高太陽能電池板向蓄電池充電的效率,同時,增加了充電器的壽命,降低了充電器的故障率,同時節約電能,環保且經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的電路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8]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包括太陽能電池板I和蓄電池2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通過關斷電路3連接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一輸入端,所述關斷電路3與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之間並聯有第一電壓檢測模塊5,所述第一電壓檢測模塊5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二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一電源輸出端連接升壓控制電路6的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二電源輸出端連接所述蓄電池2的充電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三電源輸出端連接穩壓電路7的輸入端,所述穩壓電路7分別連接所述關斷電路3的電源輸入端和升壓控制電路6的第一電源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升壓控制電路6的信號輸入端;所述升壓控制電路6的輸出端連接蓄電池2的充電輸入端,所述蓄電池2並聯有第二電壓檢測模塊8,所述第二電壓檢測模塊8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三輸入端;所述蓄電池2連接有電量檢測電路9,所述電量檢測電路9用於檢測所述蓄電池2的電量,所述電量檢測電路9的控制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關斷電路3的控制信號輸入端。
[0019]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的電源輸出端通過所述關斷電路3的第一電磁繼電器10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 ;所述關斷電路3還包括第一隔離二極體Dl ;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Dl的負極連接穩壓二極體D2的負極;所述穩壓二極體D2的正極通過第一電容Cl連接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發射極;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
一NPN型三極體Ql的集電極通過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10的電磁線圈連接第二隔離二極體D3的負極;所述第二隔離二極體D3的正極連接有第一電阻Rl ;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10的電磁線圈之間並聯有洩放二極體D4 ;所述洩放二極體D4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集電極;所述洩放二極體D4的負極通過第二電容C2接地;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基極通過第二電阻R2連接PNP型三極體Q2的集電極;所述PNP型三極體Q2的發射極連接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Dl的負極;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基極連接第第三隔離二極體D5的負極;所述第第三隔離二極體D5的正極連接第二 NPN型三極體Q3的發射極;所述第二 NPN型三極體Q3的集電極通過第三電阻R3連接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Dl的正極;所述PNP型三極體Q2的基極通過第四電阻R4連接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Dl的正極;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Dl的正極連接所述穩壓電路7的第二輸出端;所述第二隔離二極體D3通過第一電阻Rl連接所述穩壓電路7的第二輸出端;所述第
二NPN型三極體Q3的基極連接所述電量檢測電路9的輸出端。
[0020]由於在剛開機時,三極體的各極都會產生微小的電流,如果此時關斷電路的三極體處在放大狀態,那麼關斷電路將會進行關機動作,導致充電器無法正常工作,本實用新型中,穩壓電路輸出穩壓電源到關斷電路,第二 NPN型三極體Q3的集電極馬上得到一個不為零的電壓,但此時第二 NPN型三極體Q3的基極電壓為零,Q3是NPN型三極體,其基極電壓為零,則第二 NPN型三極體Q3的基極電流為零,因此第二 NPN型三極體Q3處於截止狀態,不會向第一 NPN型三極體Ql基極提供電流;同時,穩壓電路輸出的穩壓電源通過第四電阻R4加到PNP型三極體Q2的基極,但此時穩壓電路輸出的穩壓電源通過第一隔離二極體Dl將穩壓二極體D2擊穿向第一電容Cl充電,此時PNP型三極體Q2發射極的電壓低於穩壓電路輸出電源的電壓,由於Q2是PNP型三極體,其發射極的電壓低於基極電壓,因此PNP型三極體Q2處於截止狀態,各極電流為零,也不會向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基極提供電流;因此PNP型三極體Q2和第二 NPN型三極體Q3在開機時都處於截止狀態,第一 NPN型三極體Ql也處於截止狀態,因此在沒有接收到電量檢測電路的關機信號時,關斷電路中沒有電流流過電磁繼電器的電磁線圈,從而確保開機時關斷電路不會出現錯誤關機動作。當關斷電路接收到電量檢測電路發出關機的電壓信號後,即第二 NPN型三極體Q3的基極接收到所述電量檢測電路發出的信號後,第一 NPN型三極體Ql和第二 NPN型三極體Q3組成的複合管飽和導通,穩壓電路輸出的穩壓電源電流通過第一電阻R1、第二隔離二極體D3、電磁繼電器的電磁線圈流向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集電極,電流流過第一電磁繼電器的電磁線圈時產生的磁場吸引銜鐵將自鎖開關斷開,從而實現切斷充電器的輸入電壓。[0021 ] 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包括比較器11,所述比較器11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壓檢測模塊5的輸出端,所述比較器11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壓檢測模塊8的輸出端,所述比較器11的輸出端連接反向器12的輸入端,所述反向器12的輸出端連接第一場效應電晶體13的柵極,所述第一場效應電晶體13的源極通過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10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的正極,所述第一場效應電晶體13的漏極通過第一防反二極體14連接所述升壓控制電路6的第二輸人端;所述比較器11的輸出端還連接第二場效應電晶體15的柵極,所述第二場效應電晶體15的源極通過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10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的正極,所述第二場效應電晶體15的漏極通過第二防反二極體16連接所述蓄電池2的電源輸入端;所述比較器11的輸出端還連接所述升壓控制電路6的信號輸入端。
[0022]所述升壓控制電路6包括處理器23、第一電感17和第三電容25,所述處理器23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比較器11的輸出端,所述穩壓電路7還向所述處理器23供電;所述第一場效應電晶體13的漏極通過第一防反二極體14連接所述第一電感17的一端,所述第一電感17的另一端依次通過第二電感18和第一二極體19連接所述蓄電池2的正極;所述第二電感18和第一二極體19並聯有第三電感20和第二二極體21 ;所述第三電感20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電感17與第二電感18之間的電路上,所述第三電感20的另一端通過第二二極體21連接在所述第一二極體19與蓄電池2之間的電路上,所述第二電感18與所述第一二極體19之間的電路通過第二電磁繼電器22連接太陽能電池板I的負極,所述處理器23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電磁繼電器22的控制信號輸入端;所述第三電感20和第二二極體21之間的電路通過第三電磁繼電器24連接太陽能電池板I的負極,所述處理器23的第二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繼電器24的控制信號輸入端;所述第三電容25 —端連接在所述第一二極體19與蓄電池2正極之間的電路上,所述第三電容25的另一端連接太陽能電池板I的負極並通過所述第三電磁繼電器24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第三電感20和第二二極體21之間的電路;所述第三電容25兩端並聯有電阻26 ;所述蓄電池2的負極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的負極。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設置在相變蓄能調溫材料板27上,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的背光面與所述相變蓄能調溫材料板27貼合。本實施例還包括觸控螢幕28和語音晶片29,所述處理器23與所述觸控螢幕28雙向連接,所述處理器23的第三輸出端連接所述語音晶片29的輸入端,所述語音晶片29的輸出端通過濾波電路31連接喇叭30的信號輸入端。
[0023]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包括太陽能電池板(I)和蓄電池(2);其特徵在於: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通過關斷電路(3)連接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一輸入端,所述關斷電路(3)與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之間並聯有第一電壓檢測模塊(5),所述第一電壓檢測模塊(5)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二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一電源輸出端連接升壓控制電路(6)的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二電源輸出端連接所述蓄電池(2)的充電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三電源輸出端連接穩壓電路(7 )的輸入端,所述穩壓電路(7 )分別連接所述關斷電路(3 )的電源輸入端和升壓控制電路(6 )的第一電源輸入端,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 )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升壓控制電路(6 )的信號輸入端;所述升壓控制電路(6 )的輸出端連接蓄電池(2 )的充電輸入端,所述蓄電池(2)並聯有第二電壓檢測模塊(8),所述第二電壓檢測模塊(8)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的第三輸入端;所述蓄電池(2)連接有電量檢測電路(9),所述電量檢測電路(9 )用於檢測所述蓄電池(2 )的電量,所述電量檢測電路(9 )的控制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關斷電路(3)的控制信號輸入端;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的電源輸出端通過所述關斷電路(3 )的第一電磁繼電器(10 )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所述關斷電路(3)還包括第一隔離二極體(Dl);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Dl)的負極連接穩壓二極體(D2)的負極;所述穩壓二極體(D2)的正極通過第一電容(Cl)連接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發射極;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一NPN型三極體(Ql)的集電極通過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10)的電磁線圈連接第二隔離二極體(D3)的負極;所述第二隔離二極體(D3)的正極連接有第一電阻(Rl);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 (Ql)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10)的電磁線圈之間並聯有洩放二極體(D4);所述洩放二極體(D4)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集電極;所述洩放二極體(D4)的負極通過第二電容(C2)接地;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基極通過第二電阻(R2)連接PNP型三極體(Q2)的集電極;所述PNP型三極體(Q2)的發射極連接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Dl)的負極;所述第一 NPN型三極體(Ql)的基極連接第第三隔離二極體(D5)的負極;所述第第三隔離二極體(D5)的正極連接第二 NPN型三極體(Q3)的發射極;所述第二 NPN型三極體(Q3)的集電極通過第三電阻(R3)連接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Dl)的正極;所述PNP型三極體(Q2)的基極通過第四電阻(R4)連接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Dl)的正極;所述第一隔離二極體(Dl)的正極連接所述穩壓電路(7)的第二輸出端;所述第二隔離二極體(D3)通過第一電阻(Rl)連接所述穩壓電路(7)的第二輸出端;所述第二NPN型三極體(Q3)的基極連接所述電量檢測電路(9)的輸出端; 所述充電切換電路(4)包括比較器(11),所述比較器(11)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壓檢測模塊(5)的信號輸出端,所述比較器(11)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壓檢測模塊(8)的信號輸出端,所述比較器(11)的輸出端連接反向器(12)的輸入端,所述反向器(12)的輸出端連接第一場效應電晶體(13)的柵極,所述第一場效應電晶體(13)的源極通過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10)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的正極,所述第一場效應電晶體(13)的漏極通過第一防反二極體(14)連接所述升壓控制電路(6)的第二電源輸人端;所述比較器(11)的輸出端還連接第二場效應電晶體(15)的柵極,所述第二場效應電晶體(15)的源極通過所述第一電磁繼電器(10)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的正極,所述第二場效應電晶體(15)的漏極通過第二防反二極體(16)連接所述蓄電池(2)的電源輸入端;所述比較器(11)的輸出端還連接所述升壓控制電路(6)的信號輸入端; 所述升壓控制電路(6)包括處理器(23)、第一電感(17)和第三電容,所述處理器(23)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比較器(11)的輸出端,所述穩壓電路(7)還向所述處理器(23)供電;所述第一場效應電晶體(13)的漏極通過第一防反二極體(14)連接所述第一電感(17)的一端,所述第一電感(17)的另一端依次通過第二電感(18)和第一二極體(19)連接所述蓄電池(2)的正極;所述第二電感(18)和第一二極體(19)並聯有第三電感(20)和第二二極體(21);所述第三電感(20)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電感(17)與第二電感(18)之間的電路上,所述第三電感(20)的另一端通過第二二極體(21)連接在所述第一二極體(19)與蓄電池(2 )之間的電路上,所述第二電感(18 )與所述第一二極體(19 )之間的電路通過第二電磁繼電器(22)連接太陽能電池板(I)的負極,所述處理器(23)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電磁繼電器(22)的控制信號輸入端;所述第三電感(20)和第二二極體(21)之間的電路通過第三電磁繼電器(24)的開關末端連接太陽能電池板(I)的負極,所述處理器(23)的第二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繼電器(24)的控制信號輸入端;所述第三電容(25) —端連接在所述第一二極體(19)與蓄電池(2)正極之間的電路上,所述第三電容(25)的另一端連接太陽能電池板(I)的負極並通過所述第三電磁繼電器(24)的開關末端連接所述第三電感(20)和第二二極體(21)之間的電路;所述第三電容電容(25)兩端並聯有電阻(26);所述蓄電池(2)的負極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的負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設置在相變蓄能調溫材料板(27)上,所述太陽能電池板(I)的背光面與所述相變蓄能調溫材料板(27)貼合。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其特徵是:還包括觸控螢幕(28),所述處理器(23 )與所述觸控螢幕(28 )雙向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充電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語音晶片(29);所述處理器(23)的第三輸出端連接所述語音晶片(29)的輸入端,所述語音晶片(29)的輸出端通過濾波電路(31)連接喇叭(30)的信號輸入端。
【文檔編號】H02J7/00GK203690977SQ201320828335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5日
【發明者】沈正華 申請人:重慶輝騰光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