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2023-10-22 14:24:33 2
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一、二十四節氣的來歷據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天為夏至,最長的!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到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24節氣的概念,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
一、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據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天為夏至,最長的!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到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24節氣的概念。
從天文上講,二十四節氣就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與季節、溫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聯繫,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廣泛的影響,無論是文人還是民間百姓,多有通過詩詞歌賦來反映二十四個節氣的變化和習俗的,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二十四個節氣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便於人們記憶和傳誦,人們還把二十四個節氣編成一首歌謠在民間傳唱: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這首詩前四句是二十四個節氣縮略的集成,依次稱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後四句為各節氣的時間。通過「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這兩句對仗巧妙,指出了如果以陽曆來推算節氣的日期,那麼7月份以前,每月兩個節氣的日期,多在陽曆6日或21日,下半年每月的兩個節氣多在陽曆的8日或23日。有時也相差一兩天。所以口訣中又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一句。
此詩的巧妙之處在於把二十四個節氣取其中的一個字貫穿起來,組成一首七言律詩,同時指出了節氣之間的間隔規律,簡單易記,朗朗上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