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弟子規讀後感30篇

2023-10-22 15:32:02

  弟子規讀後感(1):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從上學期開始,我們一遍遍誦讀著琅琅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著《弟子規》給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規》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給了我很多收穫,很多啟發。

  《弟子規》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親切教導,下頭,我就來談談讓我體會最深刻的一條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時候,你應當及時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時,你不能夠拖拉;父母教育你時,你應當靜靜地聽,即使父母錯了,也不能責怪他們。但對照我的行為卻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吃飯,我一向沒有應聲,直到媽媽走過來,我才及不耐煩地答應了。可是,自從我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就再也沒有這樣過了,因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規就像一位無聲的教師,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默默地開導著我們,讓我們健康的成長著。讀了《弟子規》,讓我獲得了打開成功之門的密鑰,指引著我們的人生道路,豐富我的知識,充實我的生活,讓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這些,《弟子規》中的許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感悟、體會的,只要同學們認真體會,必須會悟出其中蘊藏的許多「瑰寶」!

  同學們,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弟子規》吧,他會教導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人,它就是我們身邊的良師益友,是我們的學校沉浸在《弟子規》的洗禮中!

  弟子規讀後感(2):

  《弟子規》這本書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當學的。《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仔細閱讀《弟子規》就會發現從中得到的東西會使我們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則孝」,那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我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悌」,它是教我們怎樣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所以更歡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貼合自我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當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歡樂。

  「信」即誠信待人,答應他人的事情,必須要遵守承諾,沒有本事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另外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本事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我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我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

  「泛愛眾」即眾人平等,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當他人有困難時,應儘自我的全力去幫忙他,不要自私自利。另外要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親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此刻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我應做的,至於別人怎樣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最終是「餘力學文」,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值得我們全心全力去研讀,讀書的時候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不恥下問,要心平氣和,要溫故知新,如此才能讀好書並從中取得最大收益。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我的品行,確實有必須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我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當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我,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厭惡他們,那多不應當啊!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我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本事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此刻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所以,《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必須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提高,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當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日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裡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弟子規讀後感(4):

  晚上,伴著習習涼風,我翻開了《弟子規》,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樣一句話。細看底下的注釋,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思: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猛然間我想了「君子憂道不憂貧」這句古話。

  躺在床上,思緒隨著涼風飛呀飛,飛到了西晉這個時期,我看到了年輕時的阮鹹。雖然他家裡並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錢人面前卻泰然自若,一點也不自卑。六月六日這一天,每一個都把自我的衣服拿到太陽下頭曬。阮鹹也不例外,他根據當時的風俗,也把自我的衣服晾起來,路上看見阮鹹晾曬自我的舊衣服,都來觀看。但阮鹹一點也不在意,他認為:富貴不是能夠誇耀的資本,貧寒也不是恥辱,人活著是否有尊嚴關鍵在於他的德行和學識。

  思緒不再飄飛,回到了此刻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個幼兒園門口,一個小女孩竟然對他的同伴說送自我上學的父親是她們家的司機!可笑可悲的背後是深深地思考:我們的社會怎樣啦我們的孩子怎樣啦講究物質的奢糜與攀比竟讓純真的孩童至此!試想一下,假如都以此刻的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麼10年後,20年後,甚至100年後的今日,我們的子孫後代將變成怎樣樣的人呢到時候吃穿的攀比又將如何呢無數的問號在我腦海中迴蕩,久久不能散去……

  多虧了這本《弟子規》,他提醒了我們,他喚醒了我們,他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了我們將怎樣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它備受古今中外學者的推崇,內涵廣傅精深,很值得一學。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接人待事方面給我們以指導。兒童對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張白紙,以後怎樣定,起筆很重要。在那裡,弟子規也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於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當然《弟子規》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對它的資料和文字的理解具有必須的難度。可是「書讀千遍,其意自見」經過教師、家長的指導,再加上自身不斷的背誦,不斷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讀水平、記憶力、行為品德等多有較大的提高。

  我讀完弟子規後,覺得自我受益不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愛,什麼叫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回想以前媽媽關心我,教導我的情景;同學們幫忙我,鼓勵我的情景;教師輔導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陣激動。是啊!他們對我多好!我以後,不,我此刻就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比如每一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來回報教師,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忙……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們和睦相處,自我的心境也就好多了。同時,我也要時刻地提醒自我,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教師,孝順自我的父母,遇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讓我們用自我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們的成績會蒸蒸日上的。

  弟子規讀後感(6):

  讀《弟子規》有感

  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許多至理名言。在《弟子規》中寫到對父母要: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意思是:照顧父母時要冬天問一下是否住的溫暖,夏天問是否涼爽,早上要向父母問好,晚上也要向父母問好,出門要告訴父母,回家要面見父母。讓父母明白你的習慣,做事不要了變化,要讓父母明白你幹什麼。

  如果你連上頭的事情都做不好的話,你就不算是一個好兒女,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母親十月懷胎生出來了你,父親在外面打拼掙錢養活一家,母親在家中給你餵飯,侍候你。父親每一天在外面上班後累的精疲力盡,而你長大了卻煩你的父母,你想過你的父母多悲痛嗎?

  假如有一天你老了,你生病了。而你的兒女像這樣對待你,你難道不悲痛嗎?所以我奉勸天下兒女善待父母,多關心父母,也不往父母養你一場。最終我祝天下父母一生平安!

  弟子規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弟子規》被稱為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十分流行的一種啟蒙課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認真地聽個明白;父母的責備、批評,應當虛心、順從地理解。此刻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同齡孩子學習不肯用功,十分貪玩,教師布置的作業不及時完成,甚至不聽教師和父母的話,學習成績就不能提高。

  「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話,下流不乾淨的話,千萬不要說。粗俗無賴的不良習氣,要堅決戒除掉。經常有許多小朋友喜歡說髒話,既不禮貌也不禮貌,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要是老說髒話,長大了就改不了這個壞習慣。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麼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小學生不管成績好壞、家庭條件如何,從小就要養成謙虛謹慎、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秀品格,團結一致,長大了才能為國家做貢獻。

  《弟子規》這本書上的好句很多,意義也十分深刻,值得我學習一輩子。

  弟子規讀後感(8):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孔子的生活規範編寫的,那裡面提出要做到友愛兄弟姐妹和孝順父母、做到言行細心謹慎和誠實無欺;父母呼喚要及時回答、父母吩咐的事情要立刻去做不要拖延、父母教導應當恭敬的聽從、父母批評應當順從的理解;要學會做到用心去體貼父母、做任何事情要有規矩,即便是小事也不要不告訴父母自我擅自做主;不要私藏公物,那樣品德就有了汙點,父母明白了也會很悲痛。父母愛我我孝敬父母,這並不是件難事,父母不愛我我也要孝敬父母、愛父母,即便父母有了過失,我們也要做到和顏悅色的勸告。

  經過背《弟子規》我懂得了很多事情、也教會我很多好的生活規範,原先我在看電視時媽媽和我說話我沒有回應,此刻我能夠做到立刻回答;原先我有些挑食,此刻我什麼都吃了;原先我和誰都不主動問好,此刻我能做到主動打招呼了;原先我很任性,憑著自我的性子做事情,此刻我學會了聽從父母的教誨。此刻媽媽說我長大了,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9):

  我看了《弟子規》裡面的「護生愛物篇」裡面有一句話叫:「放生不殺生,愛護小生命。生態保平衡,美化好環境。」給我感觸很深。下頭我就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真實的故事。

  記得有一次,我去郊外的爺爺家做客,正在外邊玩的時候,我忽然看見有個爺爺在拉網,我跑過去問爺爺:「這是什麼啊」那個爺爺得意地說:「不懂了吧,這是粘網,是專門粘小鳥用的,一天能逮十多隻呢!」這時,我看見粘網上已經有三隻小鳥了,他們在痛苦的掙扎著,卻一動也不能動。那幾隻小鳥好像在無助的看著我,乞求我的幫忙,我真想立刻就把它們放了,可這事還得經過爺爺的同意,我忽然想起了《弟子規》所講的「愛護生物篇」,便委婉的對爺爺說:「爺爺,您明白弟子規這本書嗎那裡呀,都是你們這些老一輩對我們的教育和忠告,裡面有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有培養我們小學生優良品質的,還有一篇講:『人若愛惜生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呢。』你看,讓我們也來做一回善事吧!」他聽完以後,半天沒有吱聲,他不情願的把小鳥一個一個的從網上摘了下來,放飛了。做完這些事後,他說:「我還有事,我先走了。」說完,他便急匆匆地離開了。

  過了幾天,聽爺爺說,他的粘網已經被車=撤走了,我心中的一塊石頭最終落了地。

  同學們,那個爺爺有實際行動改正了他的過錯,成了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我們是不是也有破壞環境和生態平衡的行為呢讓我們共同從自我做起,做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的小衛士吧!

  弟子規讀後感(10):

  《弟子規》改變了我

  《弟子規》是一門國學,已經開課一個學期了,學了它後我也有了很多的體會,然而,在眾多的體會中最大的就是我變了。

  以前的我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著。而如今學了《弟子規》後的我,變的勤勞懂事了。早晨不再讓媽媽叫著起床了;一些該做的事我也不會不做而讓媽媽做了;此刻每一天晚飯後都由我來刷碗、擦地,也經常給父母洗腳,替他們分憂。

  此刻的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們的辛苦。所以我此刻變的十分的節儉。在飯桌上時,我都會細心翼翼地吃飯,怕把飯粒掉到外邊來。浪費了農民們用辛勤汗水澆灌而出的果實。並且每當吃飯前我都會在心中默背"感恩詞".

  我不光懂得了珍惜事物也懂得了珍惜時間。以前我總是說一句話:"還有時間呢!不著急!"往往也都是因為這句話使我總是在最終一分鐘才開始著急,而前面的大好時光也都白白地浪費掉了。此刻可不一樣了,有事我不會再拖時間做了,總是很進取地做著,很快就會做完,剩餘的時間我也不浪費掉,用它來幹一些有意義的事,讓我的生活中沒有空白的部分。

  除了珍惜我還懂得了愛惜和環保。我不再亂仍垃圾了,反而開始遇到垃圾就撿起來仍進垃圾箱裡。鄰居家的叔叔總是喜歡在草坪裡遛狗,小狗也經常把糞便排到草坪裡,造成了環境影響,我也開始經常到他家做客,總是給他和他的家人講一些環保知識,勸告他們不要帶狗到草坪中去,讓他們好好保護環境。

  我最大的變化就是言行舉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氣。此刻的我十分的有禮貌,在學校遇到教師就問"教師好!"並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熱情問候,在家中我不再那麼刁蠻了,懂得了關心父母,不再和父母發脾氣了。媽媽他們都說我長大了,懂事了。在外邊我更是做的講禮貌了。串門時受到親人們的讚賞,在路上時也會受到路人的好評,此時此刻我真的覺得自我長大了。《弟子規》使我徹徹底底地變了,變的成熟了,變的懂事了,變的越來越好了!相信我以後會繼續的變,變的更好!

  弟子規讀後感(11):

  讀《弟子規》有感

  今日,教師給我們讀了一本書《弟子規》,其中的一部分。"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意思就是兒女不管多忙的時候,也要孝順自我的父母。

  同學們都喜歡過春節吧,因為能夠收到親戚和家人的壓歲錢,可是在高興的前提之下,千萬不要忘記了一件事情哦,那就是在新一年的鐘聲敲響之後,我們要給父母和家人拜年,讓父母明白你是個孝順的好孩子啊。今年我就犯了十分大的錯誤,因為祖母提前給了我壓歲錢。我就光顧玩了。只想著錢,並沒有注意我們的風俗_小孩要給長輩拜年。

  大年初一,我看再看電視節目的時候想起來了,就立刻給長輩一一拜年了,爸爸媽媽一年辛苦了。我們如果連這一點小事都做不到。怎樣能好好孝敬父母呢?同學們你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吧,那就必須要及時改過來。

  弟子規讀後感(12):

  讀《弟子規》有感

  讀過《弟子規》的"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後我明白了做人首先要講一個"孝"字。我們要好好陷阱我們父母。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要隨時查看父母的衣、食、住、行是否合理,不能讓父母擔心。既然古人都懂得,以"孝"為先,說什麼也不讓自我父母受罪,如果看到自我的父母受罪,而幫不上忙的話,就會十分心痛。我們也應當向他們學習,畢竟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最親的人,不論他們對我們多不好,我們也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我們的父母。我們英愛像古人一樣關心父母、愛護父母、孝敬父母、照顧父母。

  我們應當孝敬父母,感激父母從心底裡感激,一輩子為了子女幸福的每位父母。是他們給予我們一生的光明,我們應當孝敬他們,尊重他們啊!

  弟子規讀後感(13):

  讀《入則孝》有感——感激父母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當感激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說。那我們應當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意思就是冬天要讓父母親穿的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涼爽。早上要問安,晚上要向父母親請安.出門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必須的秩序,事業不隨便改變.同學們你做到了嗎?

  感恩父母從此刻做起,吃飯時候給父母夾肉,幫父母捶背,給父母端洗腳水。感激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感激把我們養育成人——父母,大喊一聲父母我愛你們!

  弟子規讀後感(14):

  「弟子規聖人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

  《弟子規》一共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八部分。總敘就是總的概括一下後面的七個部分。入則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裡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出則弟就就是在社會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奉事兄長。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泛愛眾就是與朋友在一齊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恆愛之。親仁就是親近仁者,以師是之,要跟他學習。仁者無敵。餘力學文就是除了以上六個部分所學習的之外,如果有剩餘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的每一部分都教給了我一個道理,入則孝告訴了我要孝順,出則弟告訴了我要奉事兄長,謹告訴要謹慎做事。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必須要嚴格遵守《弟子規》中的知識,《弟子規》必須會讓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規》適合所有學校與各種年齡的人誦讀他能夠幫忙人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養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對家庭的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第子規》對我十分有益,在學習與生活中我也必須回按照《第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15):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為在此刻禮貌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貼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能夠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日能夠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能夠說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眾、親仁、有餘力"在看完弟子規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善了。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當等著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明白,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此刻社會它的動亂,我們能夠說源於家庭不健全。如果說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當要從我們的學習中著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你明白嗎?在古時候,他們十分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了解應當如何把兒童教好。為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為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汙染,他們很純潔。如果你惡他就惡,你善,他就善。

  弟子規讀後感(16):

  假期教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背誦《弟子規》,讀了這本書以後,我體會十分深刻,同時也學習到了許多新知識。

  在這本書裡講了許多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細地看;口到,專心地讀.仔細想想這句話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結合我平時的日常學習去體會這句話確實也是如此,就比如說我在學習電子琴的時候,真的需要用心記譜,用眼睛仔細的看樂譜,手彈的同時又要大聲讀譜,這樣練提高是十分大的。又比如說背單詞需要我先看書,反覆聽磁帶,同時大聲朗讀,這樣才能真正地把單詞記在心裡。

  其次,這本書講述了日常起居的行為規範。比如,"衣貴潔,不貴華",穿的衣服乾淨整潔就能夠了,不需要高檔、華麗,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誰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貴重,這都是不正確的行為。"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是說吃飯時不能挑食,這不吃,那不吃,造成營養不良。更不能夠愛吃的就暴飲暴食,這樣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改掉了挑食的壞習慣,爸爸媽媽都誇我長大了,懂事了!

  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為,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我,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歡樂的成長。

  弟子規讀後感(17):

  讀《弟子規》有感

  在寒假裡,教師讓我們通讀《弟子規》,開始我覺得沒什麼意思也看不懂,之後,媽媽讓我上網看了《弟子規》電腦版說明,讓我讀一句看一句註解,慢慢得我最終明白了。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是約束兒童的行為,明確道理的規範讀本。這本書無論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為等方面都給予了正確的解說。主要是讓我們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為。

  第一部分"守孝悌".這三個字看似很簡單,其實資料很豐富。那裡包含了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師長"那裡指"長輩""教師"及"兄長".一個人首先要孝順父母,烏鴉尚知反哺,作為人更應當對養育自我的父母加以報答。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不熱愛自我的家人,長大以後就談不上熱愛故鄉,熱愛祖國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結合我的生活,我發覺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夠,當媽媽爸爸批評我的時候,有時我明明白不對也要反駁;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時我會對他們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經過了解此句的真正含義,我明白這是對父母的不尊不敬。

  其次,這本書還講述了日常起居的行為規範。比如"衣貴潔,不貴華"穿的衣服乾淨整潔就能夠了,無需高檔、華麗,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誰的衣服及用具貴重、奢華,這都是不正確的行為。這也是我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的,學生要以學習為主,互相攀比對我們的成長是無意義的,僅有害而無利。犯錯誤是難免的,有了錯誤要勇於承認,即使遭到斥責或打罵,也應當拿出勇氣應對。"過能改,歸於無",僅有知錯,才能改錯。不能因為掩飾犯下的錯誤,就撒謊,而犯下另一個錯誤。我從小媽媽就教育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長大以後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牢記媽媽的教誨,牢記古人的尊尊教導。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這本書還在道德方面教育我們明辨是非的觀念。別人的東西不能佔為己有,不能私動,私動是可恥的行為。我記得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以往說過: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因為那不是自我的,如果喜歡回家跟媽媽爸爸說,我們給你買。至今這句話還印在我的腦海裡,永遠不會忘記。"不如人,當自勵"、"見人善,即思齊",如果思想、學習上有不如別人的地方,應當努力下功夫趕上,以好的榜樣激勵自我。上學期我的數學因為不認真、馬虎,成績不夢想,得100分的時候很少,於是我暗暗下決心經過努力我必須要得到提高。

  這本書產生的時代畢竟是封建社會。有它的歷史局限性,我們要站在現今時代的高度評判學習這本書。有繼承,有摒棄,傳承健康的歷史文化精髓,維護民族文化遺產,使中華民族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弟子規讀後感(18):

  我學《弟子規》了

  寒假生活結束了,我覺得我的假期過的很有意義,因為老留的作業是背誦並理解《弟子規》。這跟我們平時的家庭作業不一樣,因為不僅僅鍛鍊了我們背誦課文,理解課文的本事,更主要的是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尊敬師長和父母,怎樣和兄弟姐妹融洽相處,怎樣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主要告訴我們對於父母的召喚,回答不能遲緩,對於父母的命令不能遲遲不去行動。可我以前不是這樣父母叫我做事時,我總是假裝聽不見,學了《弟子規》後,我意識到我錯了。

  《弟子規》中還有"置冠服,有定位。"這一句,是告訴我們自我的物品擺放要有明確的位置,不要太隨意,而一向以來,我的物品經常隨處擺放,需要用時,經常找不到,所以在這個假期裡,我養成了很多好習慣,其中就有打掃屋子,自我整理自我的物品擺放位置,此刻我的房間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媽媽眼裡的"小豬窩"了,我自《弟子規》中還有很多很多的收穫,比如說,在學習上,不要拖拉,愛護書籍上要做到,尊敬師長上等等,很多很多。

  《弟子規》對我的幫忙很大很大,今後我必須把他背的熟熟的,作為我以後行為的量尺,相信在這個好朋友的監督下,在我自我的努力下,我必須會成為一個十分優秀的小學生!

  成功要不斷積累——讀"孟母斷機"有感瀋陽市南京十校二年一班郭萬達指導教師姜崇豔

  今日,我背了《弟子規》中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具體意思是:父母的教誨,必須要恭恭敬敬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必須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理解。"孟母斷機"是關於這四句話來源的故事:孟子小的時候讀了一些很深奧的書。有一天,他讀書厭倦了,就跑回家裡。這時孟母看見了他,立刻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了地上。母親說:"織布要一寸寸地織,才能織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實際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一樣意讓我補習英語,可是我還是堅持學了。因為我想:成功源於不斷積累。僅有學習的外語知識多,接觸外語知識的面廣,我才會比別人積累更多的東西,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還有很多例子,在那裡就不一一道來了。

  經過讀這個典故,我悟出了一條道理:成功=1+1……+1!

  弟子規讀後感(19):

  我讀了弟子規明白了,在家我們首先要孝敬父母,父母花了無數心血撫育我們成長,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要永遠記住父母的恩情,對父母要有禮貌,關心體貼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在學校要尊敬教師,團結同學,做一個禮貌的小天使。

  首先是「入則孝」,那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我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樣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所以更歡樂的。

  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貼合自我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當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歡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此刻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我應做的,至於別人怎樣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明白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樣才能做呢學知識。怎樣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必須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忙,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我的。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我的品行,確實有必須的差距。

  在孝方面,此刻想起自我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我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當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我,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厭惡他們,那多不應當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此刻自我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我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我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布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終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並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最終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頭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我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後感(20):

  讀《弟子規》的體會

  我閱讀和背誦這篇文章後,使我懂得了以下六方面的道理:第一節使我懂得了我們要尊老愛幼,尊敬長輩愛護兒童。努力做到聽教師和家長的話,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二節使我明白了兄弟同學之間應當和睦相處。決不能貪圖錢財。努力做到團結大多數人,做一個平易近人的好學生。

  第三節使我明白了僅有早睡早起才能身體好,使每一天都能精力旺盛地學好每一門功課。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嚴格遵守作息時間。

  第四節使我懂得了做人不能欺騙他人,僅有誠實待人才能使他人相信自已。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可信的好學生。

  第五節使我明白了人們應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好我們生活的環境。

  第六節使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我要必須充分表現自已的才華努力學好每一科功課,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21):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細讀《弟子規》,發現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卻是我們最無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訓誡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關懷朋友,都因為心懷感恩,正因為感恩,所以對人對物多了虔誠的敬仰之心,尊敬發至內心,而後謙虛謹慎的做人。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做人的一些規範和道理。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事勿忙,忙錯多,勿畏難,勿輕略。」這一句。意思是: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則容易出錯,不要怕困難,也不能隨便敷衍了事。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簡簡單單的二十四個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規的資料。第一句話就點明了弟子規是聖人們對我們的教導。後面十八個字把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規本身就講的是做弟子,做學生,做兒女的規矩,於是我們便帶著這樣的想法,開始讀弟子規。

  初讀弟子規,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受,等讀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後,才琢磨出點意思來,我反覆讀,感受越來越深,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麼叫「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講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細心謹慎,要講信用。「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講的是和大眾相處時要相互愛護,並且親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十分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剩餘的時間和精力,就能夠好好的學習對自我有幫忙的知識了。整篇文章都在講應當怎樣做兒女,應當怎樣做學生,應當怎樣做人。

  我在讀弟子規,必須少不了父母的陪同。於是,我們一齊讀弟子規,理解弟子規,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機上看到一條信息,叫養生小專家。裡面說修身養性排行第一的就是寫毛筆字。因為我也寫毛筆字,所以我也深有體會,你在不靜心的情景下是寫不好字的,可是你沉下心來寫一會兒,心就會靜下來。正如「餘力學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說的一樣,你不好好寫字,心靜不下來,沉不住氣,在心理上就會得疾病了。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了。

  在弟子規裡,在家要孝順父母,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我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禮貌,懂得反省自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人在世上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我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強人所難等,這些是我得到的啟發。

  我不明白能夠用什麼樣的語言來稱道這本書,覺得自我粗淺的讚美難以表過這本書資料之精緻、意義之深遠。這是一本從古到今都讓人受益非淺的書,也是一本洗心淨腦的書。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言簡意賅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大愛、濃情、和諧、平實……生活在當今的時代,人們的內心浮躁,逐漸失去了那原始的寧靜和純真。在我看來,《弟子規》就是這樣一本能夠讓人返璞歸真的好書,在此推薦給大家閱讀,期望大家有所收穫。

  讀完弟子規,理解完弟子規後,

  我已經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明白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樣才能做呢學知識。怎樣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必須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忙我發現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會繼續堅持,並發揚光大,不好的我會改正並做到更好!,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我的。

  弟子規讀後感(22):

  《弟子規》讀後感

  最近,拜讀了我們祖先的傑作《弟子規》,這本書全文可是360句,計1080字,其基本資料,是融合古代聖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即據此編寫,先後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範。這本書分為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

  細細品味後茅塞頓開,平時裡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聖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裡行間充滿著人性的真正體現。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明白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職責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職責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裏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幹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終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裡面的資料還有很多很多,需自我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歡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這是弟子規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餘力,則學文".而我們此刻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雖然也有品德課、政治課,卻只是背書、考試,過後水過鴨背,什麼也沒留下,更別提深入骨髓的東西了。這是我們現代教育的最大失誤。

  弟子規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這一段講的是總的原則,後面還會具體事情具體說。總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眾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能夠做好這些,還有精力,才能夠學習知識,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

  這個總的教育原則,到今日也是十分有意義的。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些,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能夠期待的。機器人能夠把全世界的知識放在自我的晶片上,可是他們沒有血肉,沒有靈魂,因為他們無法做到"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我們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機器人呢?還是要教育一群人?

  現代生活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心理壓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難,鄰裡關係緊張,同事之間互相猜忌。應對這些問題,每個人總是想盡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擺脫以上煩惱。可是,最終的結果只是顧此失彼,不能到達真正意義上的歡樂。

  弟子規讀後感(23):

  學校近日舉行了「國學經典朗誦活動」,我有幸閱讀了中國遠祖著作——《弟子規》。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順父母和誠實守信這兩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掀開《弟子規》的扉頁,這短短的二十四個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時,人們已經懂了「百德孝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們卻對父母橫蠻無理,應對父母的熱切呼喚,我們卻不理不睬;應對父母的再三交代,我們只是口頭答應,卻遲遲不肯動身;應對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並非虛心理解,反而強詞奪理……為此,我們應在「孝」上下苦功,儘量做到「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做人不僅僅要孝順父母,還要誠實守信。這在《弟子規》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意思是: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必須要遵守承諾,沒有本事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的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十分講究誠信,所以,我們要時刻牢記著「輕諾必寡信」的忠告;堅持著「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經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僅對《弟子規》有了認識,還樹立了新的人生觀。在以後的歲月裡,我應當嚴以律己,做一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和知書達禮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24):

  讀《弟子規》有感

  今年寒假,學校要求我們背《弟子規》。回到家我問媽媽什麼是《弟子規》,媽媽說《弟子規》主要講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媽媽還說要我對照自我的行為認真閱讀,背誦。我一聽來了興趣,心想自我平常是家裡的乖乖女,應當不會與書中所說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一天詳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我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著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此刻我得好好收拾收拾,堅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可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裡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明白自我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了解了自我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必須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25):

  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僅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弟子規》裡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連自我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又怎樣能去愛別人呢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如果對自我的父母不孝順、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麼他的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有一天他的孩子還會去學習,自我的行為不光會影響自我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記得有一則小笑話是說,有個老人年紀大了,雙手經常哆嗦,他的兒子兒媳嫌棄他,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人打破了一個碗,老人的兒子兒媳十分生氣,對著老人發了一頓火,從此之後,讓老人用木碗吃飯。有一天,這對夫婦發現自我的兒子在玩木頭,就問兒子在幹什麼,兒子說在給他們做碗呢,等到他們老的時候給他們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能夠期待。

  弟子規讀後感(26):

  背誦《弟子規》體會

  假期時,我按照教師的安排,學習背誦了國學文章《弟子規》,文章中雖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自我也按自我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長輩,關心愛護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學習。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聽他們的話,為他們做自我力所能及的事。今後,我會更多的學習《弟子規》中的知識,更好的理解。

  我覺得學習國學,就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能讓我們更禮貌,更有禮貌,更懂事,更有利於我們此刻的小學生成長。所以我以後要多讀書,異常是國學方面的書,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等我長大了,好做一個傳播中國國學的學者。

  弟子規讀後感(27):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以往對電腦遊戲十分著迷,只要一碰到滑鼠,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十分的汗顏,做人是應當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樣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我,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著自我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我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經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讀後感(28):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教人應當怎樣待人處世。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應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教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我。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我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弟子規讀後感(29):

  今日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當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理解,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悲痛。看到那裡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樣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我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我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悲痛,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30):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裡面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麼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我想:做人不正要這樣嗎想到那裡,我就回憶起那件事。在童年時期,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頭在冷冷的鐵桿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錯,爸爸看見我在弄,立刻抱起我,叫我不要,會把舌頭弄流血的。我不聽,趁爸爸媽媽午休的時候又那麼做,我把舌頭的前半部分舔在鐵欄杆上,剎時覺得舌頭萬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剛想縮回舌頭,可辦不到了,舌頭被凍在鐵欄杆上了,這時我急了,在那裡大哭,爸爸聽見了,拿起一杯熱水「噗」的一聲,澆在我舌頭附近的鐵欄杆上,冒出了一股熱氣。我把舌頭「摘」下來,弄得滿嘴是血,媽媽說:「小純,爸爸媽媽說過的話以後就要謹記在心了。」這件事都怪我不聽爸爸的話。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教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