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回顧從影60年落淚(成龍的命運因一部電影徹底改變)
2023-10-28 14:22:07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1976年,羅維導演成立「羅維影業",力捧成龍,推出多部動作電影,卻皆以失敗告終。
羅維影業賠得揭不開鍋,成龍也成了羅維的累贅,趕走不是,留著也不是。
此時思遠影業的吳思遠和袁和平向羅維借將,要去拍《蛇形刁手》,羅維正愁沒錢發工資,欣然答應,5萬港元成交,電影拍出來,卻讓吳思遠掙了271萬。
這也成了成龍事業的第一個高峰。
成龍揚眉吐氣,深知跟著羅維是沒有前途的,又跟吳思遠合計拍《醉拳》。
吳思遠思量羅維肯定不肯再借,便聯合臺灣片商林榮豐來跟他談,承諾只要羅維肯再借成龍,羅維影業未來上映的幾部電影,林榮豐都可以一起買下發行。
羅維面對這個大蛋糕當然沒辦法拒絕,因此《醉拳》得以順利開拍。
與《蛇形刁手》相比,《醉拳》從故事劇本到動作編排各方面都更加優秀。
電影1978年上映,香港本土創下676萬港元票房佳績,成為年度票房亞軍,也令成龍徹底翻身,一夜爆紅。
成龍或許都沒想到,他事業的第二個高峰會來的這麼快,而這一切也絕不是偶然。
《醉拳》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在香港功夫片泛濫之時一枝獨秀,令成龍名聲大振,這離不開導演袁和平在這三方面的匠心。
一、劇情設計打破了常規故事取材於黃飛鴻拜師修習「醉八仙拳」的民間故事。
傳言醉八仙拳由清末兩廣拳師、廣東十虎之一的蘇燦所創。蘇燦外號蘇乞兒,為人放蕩不羈,視錢財名利如糞土。在遭遇家門不幸之後,流落江湖行乞,自創醉八仙拳,後成為丐幫第五十二代幫主。
而黃飛鴻則是家喻戶曉的一代宗師。
根據專家考證,黃飛鴻一生在武學方面造詣甚高,曾為廣州水師武術教練及廣東民團總教練,擅長洪拳、鐵線拳及飛鉈絕技。
民間有蘇乞兒曾將醉拳傳於黃飛鴻的說法,電影的故事正是基於這一傳說。
在40年代的《黃飛鴻》電影中,關德興塑造的黃飛鴻都是武功高強的宗師形象,到了《醉拳》中,卻被成龍完全顛覆。
成龍版的黃飛鴻獨樹一幟,形象上他捨去了清朝時期的長辮子,換成了一身民國風唐裝;性格上聰明伶俐又頑皮好動,喜歡到處惹是生非;武功上雖一點就會,卻不肯用功,只是稀鬆平常,教訓小流氓綽綽有餘,遇到真對手就招架無力。
正是這樣一個頑童形象,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師對其進行規勸和調教,電影的故事核心正是圍繞這對師徒展開。
這種故事設計在現在看早已司空見慣,在當時卻極具開創性。
影片圍繞著一個人的努力和成長主題展開,這樣的故事顯得非常親民,成龍的幽默演繹,也為這個老的民間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醉拳》袁和平啟用父親袁小田出演蘇乞兒,與成龍一老一少的組合非常出彩。
早在《蛇形刁手》時,袁和平就啟用他的父親袁小田飾演片中男主角簡福(也是成龍飾演)的師父白長天,拍攝《醉拳》時,袁小田又再飾演蘇乞兒。
袁小田原是北京人,北派武術家,於1937年赴港,在粵劇中設計武打場面。兩年後進入電影圈發展,1960年為《鐵臂金剛》設計武打動作,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出現的第一位武術指導。
出演《蛇形刁手》和《醉拳》時,袁小田原本只是玩玩而已,沒想到隨著兩部電影的成功,他的功夫導師形象竟深入人心。
《醉拳》之後,袁小田又出演了多部功夫片,不僅在香港和內地廣受追捧,在周邊國家也大受歡迎。
我們熟悉的日本格鬥遊戲《拳皇》系列,其中有一個叫鎮元齋的中國人,就是以他為原型進行設計的。
經歷過《蛇形刁手》的合作之後,袁小田和成龍在表演上已經非常默契。
片中一場吃飯的戲,足以傳達兩人的師徒情誼——
黃飛鴻練武練到雙手無力,提起筷子卻夾不了菜,蘇乞兒替他夾菜,眼神和動作皆流露出關愛之情,令人頓覺暖心。
蘇乞兒教黃飛鴻飲酒,三杯下肚之後詩興大發,兩人便你一句我一句對詩,那段戲從臺詞到表演都幾近完美,也盡顯編劇的功底。
一開始是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然後是出自王維《少年行》的詩句:「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再來是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還有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
本來黃飛鴻應該對:「古來徵戰幾人回?」此時他卻已經醉得不省人事了。
這一老一少相映成趣,令人不覺捧腹大笑。
一段戲引用了5首古詩,相當考驗編劇功力。
而上世紀香港電影編劇的文化底蘊,也由此可見一斑。
三、動作設計妙趣橫生如果說羅維是成龍的領路人,那袁和平無疑是成龍在電影方面的恩師,其開創的功夫喜劇電影風格,擺脫了李小龍時期功夫電影的條條框框,走出了一條新路。
袁和平苦心設計的武打套路和動作,是電影最精彩的部分。
其中最讓人稱道的,就是蘇乞兒在訓練黃飛鴻過程中用到的種種方法和道具——
在水缸上練平衡感、用竹子穿上繩子套在手腕上練手力、倒吊起來和杯子勺水來練腹肌、捏核桃練指力……
這些方法用現在專業的眼光來看未必科學,在電影中卻很有喜劇效果。
蘇乞兒教黃飛鴻的拳法,正是一套《醉八仙拳》,是南派武術中較為有名的拳種。
但根據成龍所說,那些武打動作都是他和袁和平兩人編排出來的。
片中用大量篇幅來展現這種拳法,按照八仙的形象特點共分八式,每一式還都有一首小詩。
動作上還是以硬橋硬馬的套路為主,打鬥過程中我們可以聽到黃飛鴻自帶的BGM《將軍令》,據說本片是第一次使用。
後來黃霑在此基礎上重新編曲填詞,寫出了《男兒當自強》,竟成了徐克版《黃飛鴻》的經典主題曲。
袁和平的動作設計,一向擅長用精心編排的動作戲來推動故事,展現人物性格。
《醉拳》的結尾大戰,因黃麒英被仇人買通的兇手閻鐵心襲擊,黃飛鴻為救父親挺身而出。
他使出渾身解數,都未能佔據上風,最後自創「何仙姑」一式,竟收到奇效,讓閻鐵心無所適從,終於敗下陣來。
這種亂拳打死老師父的情節,盡顯袁和平的幽默與智慧,也為成龍的前路指明了方向:擺脫李小龍嚴肅風格的喜劇功夫片,就得這麼拍!
其時剛剛二十出頭的成龍,雖然誠實厚道,卻也不傻,能夠看出這是他真正翻身的一個絕佳機會,因此他倍加珍惜的同時也更為努力。
如拍攝期間被飾演反派的黃正利不小心踢掉了門牙,漱漱口就上;踢爆了眼角,也是縫兩針就上。
據說他的雙眼皮,就是在做縫眼角手術時,在醫生的提議及吳思遠的勸說下做的,也是「因禍得福」,從此顏值提升!
黃飛鴻的成長經歷,正是影射我們的人生。
從一開始的頑皮懶惰性格下缺乏耐心和自制力的被逼式學習,到遭遇真正高手後被吊打,尊嚴也被踐踏,自此開始自省並主動學習,終有所成。
這種成長過程的展現,很熱血!很勵志!很給力!觀眾能夠從中照見自己,並找到共鳴,大家都喜歡《醉拳》,就是這個原因。
本片的成功也彰顯了袁和平作為導演的才華橫溢,圈內人稱「袁八爺」,也實至名歸。
同時電影也讓成龍在電影圈徹底翻身並站穩了腳跟,他亦慢慢成熟起來,不再是捧不紅的「弱雞」,開始有能力掌控一部電影,也慢慢脫離羅維控制。
雖然羅維使盡全力想要將成龍變成自己的搖錢樹,無奈羽翼漸豐的成龍根本無法阻擋,在為羅維拍攝了幾部電影之後,成龍終於和陳自強一起轉投嘉禾。
成了嘉禾的招牌後,屬于成龍的時代也正式開啟,一代巨星隨之冉冉升起。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