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組合樓板的製作方法
2023-10-31 17:02:1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裝配式建築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裝配式組合樓板。
背景技術: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建築行業蓬勃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但傳統的住房建造技術生產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設周期長、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勞動強度大,面對現今土地出讓費用的增加、勞動人工價格的不斷上升、人們對節能環保要求意識的逐步提高等這一系列狀況,傳統的住房建造技術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住宅的剛性需求。
裝配式建築是將建築的部分或全部構件在工廠預製完成,然後運輸到施工現場將構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組裝而建成的房屋。裝配式建築具有設計多樣化(可以根據住房要求進行設計)、功能現代化(可以採用多種節能環保等新型材料)、製造工廠化(可以使得建築構配件統一工廠化生產,一氣呵成)、施工裝配化(可以大大減少勞動力,減少材料浪費)、時間最優化(使施工周期明顯加快)等優點。因此,面對越來越大的住房需求,裝配式建築是實現建築工業化的必然選擇。
並且裝配式建築注重對環境、資源的保護,其施工過程中有效減少了建築汙水、有害氣體、粉塵的排放和建築噪音的汙染,降低了建築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各種影響,有利於提高建築的勞動生產率,促進設計、建築的精細化,提升建築的整體質量和節能減排水率,促進了我國建築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符合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
在裝配式建築建造過程中,樓板的建造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施工量較大的一種工序。現有的裝配式樓板絕大多數採用裝配式混凝土空心樓板、裝配式輕鋼梁-面板組合樓板、全鋼結構樓板。然而,裝配式混凝土空心樓板存在重量大、抗震性能差、施工作業梁大、不綠色環保、不便於模塊化快速施工等確定,裝配式輕鋼梁-面板組合樓板存在振動性能、隔音效果差等缺點,全鋼結構樓板存在成本較高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配式組合樓板,具有重量輕、強度高、抗震性能好、成本低、安裝速度快等優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裝配式組合樓板,所述裝配式組合樓板包括樓板框架、固定在所述樓板框架內的壓型鋼板、固定鋪設在所述壓型鋼板上的鋼筋網和設置在所述壓型鋼板上的澆築面層,所述鋼筋網位於在所述澆築面層內,所述澆築面層與所述壓型鋼板貼合,所述樓板框架包括主梁、次梁和用於連接所述主梁的榫頭,所述主梁和所述榫頭連接成框架結構,所述次梁固定連接在兩根主梁上,所述壓型鋼板壓在所述次梁上,所述榫頭的上端和/或下端伸出所述樓板框架,所述榫頭為空心管狀結構,在榫頭的兩端均開設有多個鉚接孔,所述主梁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具有用於卡接牆板的凹槽。
優選地,所述榫頭的兩端縮口形成榫尖。
優選地,所述榫頭包括方頭、固定在所述方頭上的連接板和固定在所述連接板上的加勁板,所述方頭採用方鋼管制作,所述連接板呈一側敞口的矩形,所述加勁板固定在所述連接板內,所述主梁的端部插入所述連接板內,並固定連接在所述連接板與加勁板上。
優選地,所述榫頭還包括吊裝件,所述吊裝件固定連接在所述方頭上。
優選地,所述主梁包括上弦梁、位於所述上弦梁下側的下弦梁、以及固定連接所述上弦梁和所述下弦梁的腹杆。
優選地,所述腹杆包括豎腹杆和斜腹杆,相鄰的所述斜腹杆呈八字形布置,所述豎腹杆沿著所述上弦梁的長度方向均布,每個所述豎腹杆的兩側均具有斜腹杆。
優選地,所述斜腹杆採用C型鋼製作,所述豎腹杆採用幾字型鋼製作。
優選地,所述上弦梁和所述下弦梁均為採用U型鋼,所述上弦梁鄰近所述壓型鋼板的一側具有向外的卷邊,所述壓型鋼板搭接在所述卷邊上。
優選地,所述澆築面層採用改性水泥砂漿、輕集料混凝土、發泡混凝土或者輕質煤矸石澆築形成。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的不同之處在於,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配式組合樓板通過在樓板框架上固定壓型鋼板,並在壓型鋼板上設置澆築面層,澆築面層內具有鋼筋網,由於壓型鋼板固定連接在樓板框架的主梁上,並且下部通過次梁支撐,而壓型鋼板和其上的鋼筋網可以很好的固定和加強澆築面層,因此組合樓板具有重量輕、強度高、抗震性能好、成本低的特點;並且所述樓板框架包括榫頭,榫頭為空心管狀結構,在兩端均開設鉚接孔,當裝配式組合樓板在用於組裝裝配式建築時,可以快速的插接並通過鉚接孔固定在立柱上,因此具有安裝速度快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裝配式組合樓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裝配式組合樓板的分解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的裝配式組合樓板的榫頭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榫頭;101-方頭;102-連接板;103-加勁板;104-吊裝件;105-鉚接孔;2-主梁;201-上弦梁;202-斜腹杆;203-豎腹杆;204-下弦梁;3-澆築面層;4-鋼筋網;5-壓型鋼板;6-次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但這些例舉性實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僅用來例舉本實用新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實際保護範圍構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將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局限於此。
在本實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詞,在未作出相反說明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是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配式組合樓板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定義的,並與附圖1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內、外」是指相對於各零部件本身輪廓的內外。這些方位詞是為了便於理解而採用的,因而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中,當零部件被稱為「固定」在另一個零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當一個零部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零部件。當一個零部件被認為是「設置」在另一個零部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設置在另一個零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零部件。
適當參考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實施方式的裝配式組合樓板包括樓板框架、固定在所述樓板框架內的壓型鋼板5、固定鋪設在所述壓型鋼板5上的鋼筋網4和設置在所述壓型鋼板5上的澆築面層3。其中所述樓板框架的形狀一般為如圖1所示的矩形,但根據具體需要,所述樓板框架的形狀也可以設置為三角形或者五邊形等。所述壓型鋼板5固定安裝在樓板框架內,因此壓型鋼板5的邊框形狀應當與樓板框架的形狀大致相同,例如,圖1、圖2中示出了矩形的壓型鋼板5。
所述壓型鋼板5是薄鋼板經冷壓或冷軋成型的鋼材,其上可以壓制形成各種型面,從而可以更加牢固地與澆築面層3連接。
所述鋼筋網4位於在所述澆築面層3內,所述澆築面層3與所述壓型鋼板5貼合。所述鋼筋網4是縱向鋼筋和橫向鋼筋分別以一定的間距排列且互成直角、全部交叉點均焊接在一起的網片。具體地,所述鋼筋網4為在工廠生產線上用相互垂直的直徑為4-8mm的鋼筋焊接而成。通過在澆築面層3中設置鋼筋網4,可以提高澆築面層3的強度。
所述樓板框架包括主梁2、次梁6和用於連接所述主梁2的榫頭1,所述主梁2和所述榫頭1連接成框架結構,所述次梁6固定連接在兩根主梁2上,所述壓型鋼板5壓在所述次梁6上,所述榫頭1的上端和/或下端伸出所述樓板框架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根據實際需要,當裝配式組合樓板的上端不連接支柱、下端連接支柱時,所述榫頭1的下端伸出所述樓板框架的下端面,上端可以不伸出所述樓板框架的上端面;所述裝配式組合樓板的下端不連接支柱、上端連接支柱時,所述榫頭1的下端可以不伸出所述樓板框架的下端面,上端出所述樓板框架的上端面;當所述裝配式組合樓板的上端和下端均連接支柱時,所述榫頭1的上端和下端分別伸出所述樓板框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主梁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具有用於卡接牆板的凹槽。
所述次梁6為冷彎薄壁形方鋼管,沿三分點處開有圓孔。所述榫頭1為空心管狀結構,如圖3所示,在榫頭1的兩端均開設有多個鉚接孔105。通過在榫頭1的兩端設置鉚接孔105,可以方便快速地將榫頭1插入並固定在支柱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裝配式組合樓板也可以包括支柱。所述支柱包括兩端敞口的管狀的立柱和設置在所述立柱的兩端的柱端板,所述柱端板固定在所述立柱的內部,並且每個所述柱端板均與立柱的端部存在間距以形成榫頭安裝空間。在所述立柱位於所述榫頭安裝空間的部分上開設有多個鉚接孔,所述榫頭1的端部插入所述支柱的榫頭安裝空間內。所述榫頭1的端部的形狀與榫頭安裝空間的形狀相適應,即,所述榫頭安裝空間的形狀和大小與榫頭1的端部的形狀和大小基本相同,以使得榫頭1的端部能夠插入並固定在榫頭安裝空間內。並且所述榫頭1的端部與柱端板接觸,所述榫頭1上的鉚接孔與所述支柱上的鉚接孔通過拉鉚釘固定連接,從而實現裝配式組合樓板可以快速牢固的組裝。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配式組合樓板在使用時,首先將支柱固定,然後通過吊車將樓板框架吊起,並使樓板框架的榫頭1的下端與對應的支柱對齊,再放下樓板框架,通過重力使得榫頭1插入立柱的安裝空間內,榫頭1支撐在相應的支柱的柱端板上,然後通過拉鉚釘將榫頭1所述支柱連接,然後在樓板框架的榫頭1的上端固定相應的支柱,支柱套裝在榫頭1上端,榫頭1上端定在支柱的柱端板上,然後通過拉鉚釘固定支柱和榫頭1,再將樓板框架安裝在支柱上即可。因此,上述實施方式提供的裝配式組合樓板可以方便快速的安裝。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方便榫頭1插入支柱中,參考圖1、圖2所示,所述榫頭1的兩端縮口形成榫尖。
在所述樓板框架中,所述榫頭1用於連接主梁2,圖2中示出了通過榫頭1和主梁2連接而成的矩形的樓板框架。其中,榫頭1和主梁2的連接方式可以採用現有的各種適當的連接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地,為了便於連接主梁2,如圖3所示,所述榫頭1包括方頭101、固定在所述方頭101上的連接板102和固定在所述連接板102的加勁板103,所述方頭101採用方鋼管制作,為了便於插入支柱內,方鋼管的兩端通過縮口形成榫尖。所述連接板102呈一側敞口的矩形,即,連接板102的形狀呈門框形。所述加勁板103固定在所述連接板102內,所述主梁2的端部插入所述連接板102內,並固定連接在所述連接板102與加勁板103上。
具體地,所述方頭101可以採用外徑比立柱的內徑小1-2毫米的方鋼管制作,方頭101的壁厚可以為3-6毫米,連接板102與方頭101通過雙面焊接,加勁板103與方頭101和連接板102通過三面焊接。
為了便於樓板框架的吊裝,在所述方頭101上還固定有吊裝件104,所述吊裝件104固定連接在所述方頭101上。具體地,所述吊裝件104與方頭101通過雙面焊接。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主梁2可以採用現有的各種適當的梁結構。為了減小組合樓板的重量,同時提高組合樓板的結構強度,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主梁2包括上弦梁201、位於所述上弦梁201下側的下弦梁204、以及固定連接所述上弦梁201和所述下弦梁204的腹杆。並且通過將主梁2設置為包括上弦梁201和下弦梁204的結構,可以方便所述主梁2固定在榫頭1上,具體地所述上弦梁201和所述下弦梁204的兩端可以插入由加勁板103和連接板102形成的空間內。
進一步地,所述腹杆包括豎腹杆203和斜腹杆202,相鄰的所述斜腹杆202呈八字形布置,所述豎腹杆203沿著所述上弦梁201的長度方向均布,每個所述豎腹杆203的兩側均具有斜腹杆202。所述斜腹杆202採用C型鋼製作,所述豎腹杆203採用幾字型鋼製作。從而進一步提高裝配式組合樓板的結構強度。
所述上弦梁201和所述下弦梁204均為採用U型鋼,所述上弦梁201鄰近所述壓型鋼板5的一側具有向外的卷邊,所述壓型鋼板5搭接在所述卷邊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澆築面層3是通過各種適當的材料澆築形成,例如,所述澆築面層3採用改性水泥砂漿、輕集料混凝土、發泡混凝土或者輕質煤矸石。
與上述技術構思相同,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裝配式組合樓板的安裝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S10、將主梁2的兩端固定連接在榫頭1上,形成框架結構,所述榫頭1的上端和/或下端伸出所述框架結構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所述榫頭1為空心管狀結構,在榫頭1的兩端均開設有多個鉚接孔105。
具體地,將主梁2的上弦梁201和下弦梁204與榫頭1的連接板102通過拉鉚釘連接,形成所述框架結構。
S20、在所述框架結構上間隔布置次梁6,所述次梁6的兩端搭接在兩根所述主梁2上,並且與所述主梁2固定連接。所述次梁6沿著框架結構的長度方向間隔1.2米設置,次梁6的兩端搭接在主梁2上,並與豎腹杆203通過自攻螺釘連接。
S30、在所述框架結構上安裝壓型鋼板5,所述壓型鋼板5固定連接在所述主梁2上,並且所述壓型鋼板5壓在所述次梁6上。所述壓型鋼板5的兩端搭接在上弦梁201的卷邊上,並用自攻螺釘間隔150毫米固定,壓型鋼板5的中部與次梁6用自攻螺釘間隔300毫米固定連接。
S40、將鋼筋網4平鋪在壓型鋼板5上,並鋪設澆築面層3,所述澆築面層3的上表面與所述主梁2的上表面平齊。具體地,所述澆築面層3的上表面與上弦梁201的上表面平齊。
由上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配式組合樓板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模塊化設計、工廠化生產,大大提高組合樓板的預製率,從而更有利於保證其安全和質量,減少了現場作業量,減少施工環境汙染、縮短施工工期、節約成本。
2、通過榫卯原理,將榫頭植入樓板中優化改進樓板與立柱成榫卯插接節點,大大減少了節點處的施工現場作業量,相對於傳統鋼結構提高了裝配化程度。
3、節點處採用拉鉚釘連接代替傳統鋼結構中的自攻螺釘連接及焊接,不但解決了薄鋼板焊接性能差的弊端,而且提高了節點的連接效率及強度。
4、通過採用輕鋼桁架主梁、榫頭、次梁組成樓板的框架,可以極大地提高樓板的抗彎性能,輕鋼桁架主梁間設置次梁,次梁上布置壓型鋼板,壓型鋼板上鋪設鋼筋並澆築輕質面層,可以極大地降低樓板的振動,提高樓板的舒適度。
5、上述模塊化樓板為工廠標準化產品,尺寸精度好、質量可控,可以任意組裝互換性好,是一種現代化的、可更換的、人性化的、舒適度好的建築產品。
以上實施方式的先後順序僅為便於描述,不代表實施方式的優劣。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