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名為啥好多數字(安徽合肥合肥數字地名)
2023-10-19 14:38:12 2
作者:束文杰
編者按 關於合肥的地名文化,筆者在此前的拙作中多有提及。諸如《義倉巷》的「油坊巷」和「倉巷」系列,《難讀地名》的「撮」、「柘」、「郢」、「疃」系列,《古井》的「井」系列,《古城門圖鑑》的「門」系列,《龍城》的「龍」系列,等等。這些地名也許有歷史因素,或是同一類型,又或是偶然巧合,逐漸形成了顯見的規律,構成奇妙的組合。就像人們熟悉的合肥數字民謠,過去有一個版本,隨著時光的流逝,民謠裡的地名大多消失,如今又出現一些新版本。不妨在這個時候,我們來挖一挖,看看合肥地名還有什麼秘密?
數字篇壹 「一人巷,難過車轎」。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就想到三河古鎮那條。也許是楊振寧名人故事緣故,「一人巷」成為了古鎮的重要標籤,自然二者形成直接的關聯。事實上,「一人巷」不是三河古鎮的首創,包括合肥在內諸多城市都有,只是如今所剩無幾罷了。關於其位置,可謂是眾說紛紜,其中具有代表性是後大街(今花園街西)、東大街(今西蝴蝶巷)和三坊廟巷等三說。
三河古鎮一人巷(攝影 | 束文杰)
「一」字科:一人巷、一心巷(今飛鳳街)、一條廠巷(花園巷)、一善堂、一裡井等。
一條廠巷(今花園東巷,攝影 | 束文杰)
貳 「二郎廟,無人把香燒」。北含山路,年齡稍大的人們可能知道她的舊名——向陽二巷或者壽春二巷,因過去的向陽路(今壽春路)得名。她還有一個更早的名字——二郎廟巷,在與壽春路交叉口東北角的地方,曾有一座供奉二郎神的廟宇得名。「無人燒香」主要原因還是戰爭,在炮火面前神祗終究回歸至木訥的塑像,再多的祈福也換不回往日家園……
二郎廟巷(今北含山路,攝影 | 束文杰)
「二」字科:二郎廟、二郎廟巷(今北含山路)、二條廠巷(今魯班廟巷)、二山門巷(今南含山路)、二程祠、二裡街、二裡河、二十鋪、二十埠、二十埠河等。
二條廠巷(今魯班廟巷,攝影 | 束文杰)
叄 「三孝口,三子盡孝」。大家一定聽說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這是千年中華孝文化的結晶和重要精髓。歷史上的合肥也有著諸多孝子的故事,其中以張氏三兄弟(梅、柷、松)、湯鼎和朱世藩等為代表。張氏三兄弟因「鄰火」殃及其母棺材,於是「伏棺上,誓與俱焚」,三人慘遭燒死而「棺獨完」。朱世藩七歲失去父親,長大後贍養母親,其母逝世時,嚎啕大哭,雙目出血以致失明。古早時,在三孝口附近,還有三孝子街(一說西大街舊名)和三孝子祠,以表紀念。
三孝口(攝影 | 束文杰)
「三」字科:三孝口、三坊廟巷、三元巷、三條廠巷(意誠巷)、三育學校巷、三皇廟、三教庵、三義庵、三牌樓、三賢書院、三裡街(坎)、三裡庵、三裡井、三裡崗、三叉(汊)河、三十崗、三十廟、三十埠、三十鋪等。
三坊廟巷(攝影 | 束文杰)
肆 「四牌樓,範家修造」。關於合肥四牌樓,筆者曾在《真假四牌樓》一文做了具體的闡述。合肥範氏家族世居四牌樓附近,有「範大房」,老四牌樓以西的地方曾被稱為「範巷(塘)口」。上世紀二十年代,四牌樓曾遭大火焚毀,後由範家捐款、商會及多家商戶集資,進行了重建。不知何時,範巷口成為了新「四牌樓」所在地,而「樓」亦由昔日的魁星樓變作路口四個拐角處的現代大樓。
四牌樓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四牌樓今貌(攝影 | 束文杰)
「四」字科:四牌樓、四彎街(巷)、四衙巷、四古巷、四條廠巷(正心巷)、四裡河、四十鋪、四十井等。
四裡河(攝影 | 王牌)
伍 「五星寺,和尚不走正道」。「不走正道」終究還是因沒有「脫俗」,出家修行依然留戀世俗的花花世界,既成為了人們的飯後茶資,也讓「五星寺」背了個大黑鍋。五星寺,其址在今阜陽路市政協原辦公樓北側,始建於「宋淳熙(1174—1189)中」,「明永樂間(1403—1424)修」,寺裡曾置有元代餘闕「普光蘭若」匾額和明代廬州知府葉逢春「天水雲瓶」匾額。
五星寺遺址(攝影 | 束文杰)
「五」字科:五星寺、五星寺巷、五聖樓巷(今五星巷)、五條廠巷(同春巷,今壽春路中段)、五鳳樓、五聖樓、五裡井、五裡墩、五裡衝、五裡廟、五裡崗、五裡窪、五裡拐、五十鋪、五十墩等。
五聖樓巷(今五星巷,攝影 | 束文杰)
陸 「六穀祠,遺址難找(何處去找)」。我們常常聽到的是「五穀」,南方地區是指稻、黍、稷、麥、菽,北方地區則指麻、黍、稷、麥、菽,而「六穀」去掉了「菽」,又加上了「粱」和「苽」。對於農業為主的古代社會而言,糧食收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狀況,百姓的「飯碗」,在人們信仰中故而有著「六穀之神」的存在。關於六穀祠位置,「遺址難找」亦有爭議,城內一般認為在今金寨路九州大廈附近,城外則有雙崗、道士崗和南七等三說。不光地址,消失時間也有不同說法,有說毀於明末張獻忠攻打合肥,還有說毀於太平軍戰火,可謂是撲朔迷離……
「六」字科:六穀祠、六裡店、六鬥背、六連塘等。
柒 「七桂塘,金桂飄香」。說到七桂塘,過去「塘」是有的,「張家大園」、「東邊的劉家大園西院」、「劉家大園東院」以及「劉祠堂門前」等四處,而「七桂」據說曾被植於其中一口池塘旁邊。也有人回憶,七桂塘地區過去都是民居,幾乎看不到什麼綠樹,「可能是為了押韻,才望文生義」。
七桂塘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七」字科:七桂塘、七桂巷、七彎巷、七星塘、七裡塘、七裡站、七裡半等。
七桂塘市場(來源 | 資料圖片)
捌 「八蜡祠,鳳凰朝拜(有鳳來朝)」。同六穀,所謂「八蜡」亦與農業生產有關,即先嗇(神農)、司嗇(后稷)、農(田官)、郵表畷(茅棚、地頭、小路)、貓虎、坊(堤)、水庸(溝)、昆蟲等。關於八臘祠位置,縣誌記作「餘公廟橋北……(曾)徙德勝門外」,餘公廟即「餘忠宣公祠」,「在東門外」。曾有人採訪民俗專家牛耘,他說這裡是「橋」指鳳凰橋,而八蜡祠在壩上街一帶,即鳳凰橋小學附近,過去還有一條「八蜡祠巷」。
八蜡祠遺址(攝影 | 董青)
「八」字科:八蜡祠、八蜡祠巷、八卦井巷、八裡崗、八佰(百)戶、八十墩等。
八百戶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玖 「九獅橋,正對三國古廟(蛤蟆呱呱叫)」。「三國古廟」說法還是有瑕疵的,若是說明教寺,始建於南朝,要是說古教弩臺,又與「古廟」無關,可能也是為了押韻吧。關於九獅橋,筆者此前曾有一文《九獅橋街》,這裡補充一點,在《後唐張崇修廬州外羅城記》一文曾記載「造明教橋一所」,明教橋即後來的九獅橋,修建時間在天祐四年至十二年(907—915),距今一千多年。還有一個比較正式的名字,歲豐橋。
古九獅橋(來源 | 資料圖片)
九獅橋曾經復建(來源 | 資料圖片)
「九」字科:九獅橋、九獅橋街、九獅河巷、九獅河、九曲水、九十墩等。
九獅橋街(攝影 | 束文杰)
拾 「十字街,十分熱鬧(人人知道)」。很多城市都有「十字街」,或者是指某個繁華路口,又或是直接一條街道的名字,合肥的十字街是指今天淮河路與宿州路交叉口,四向分別為東大街、鼓樓街、文昌宮街、北大街,自古便是商賈集聚之地,今日亦是淮河路步行街西入口,其繁華不言而喻。
十字街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十字街今貌(攝影 | 束文杰)
「十」字科:十字街、十裡廟、十裡店、十裡頭、十裡墳、十五裡河、十五裡衝、十八崗等。
十五裡河(攝影 | 王牌)
合肥的數字民謠到「十」基本結束了,然而還有一些數字地名也值得一提,我們不妨再來數一數。
佰 百花井,可不是依字面意思「古井周圍盛開百花」,這個「百花」是一位公主的稱號,吳王楊行密的女兒,筆者此前在《千年吳山》一文有所提及。關於古井的位置,同事曾經去尋找過,最終在當地老居民那兒得知,遺址位於市政府機關宿舍一樓梯口處。
「百」字科:百花井、百花井巷等。
百花井(攝影 | 束文杰)
仟 如果覺得到了百也就結束,那就大錯特錯了,合肥的數字地名還在繼續。相傳明末,巷內居住一位趙姓秀才曾與張獻忠相交甚好,在其進攻合肥城時,按之前約定將令旗插在巷中,引來無數民眾避難於此,等到張入城問及此事,趙稱族人有千戶。奇妙的是,歷史上的趙千戶巷東首北側曾有一座趙忠毅公祠,所奉祀的趙之璞在張獻忠破合肥時戰死,而趙的職務是廬州衛指揮同知,從三品,衛的「二把手」,衛下轄千戶所。
「千」字科:趙千戶巷(今群藝巷)等。
趙千戶巷(今群藝巷,攝影 | 束文杰)
萬 古代社會,「萬」往往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即使當時已出現「億」(古時指十萬)、「兆」之類的數詞,但人們還是習慣說「萬歲」、「萬壽無疆」、「萬福金安」之類的語句,由此延伸出了一些地名。
「萬」字科:萬壽寺、萬壽宮、萬福庵、萬緣庵、萬華樓、萬年埠等。
萬年埠(攝影 | 王牌)
上文還提到了更大的「億」、「兆」,似乎傳統地名使用較少,偶爾看見今天的一些住宅小區或者企業單位用以點綴名稱,這裡就不多作提及了。
結語由於地名信息豐富,數據較多,篇幅有限,這裡僅列舉合肥市區的部分地名,歡迎留言講述更多相關地名。本篇是「合肥地名」系列數字篇,未來還將推出更多篇目,敬請期待!筆者水平和所掌資料有限,歡迎大家多多批評,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今日話題:關於合肥的數字地名,你了解多少?
▼ 歡迎讀者粉絲加入頭條圈子「廬州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話題交流和線上下活動等著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