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產混紡紗的原料混和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11:07:04 2
專利名稱:一種生產混紡紗的原料混和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紡織機械技術領域,涉及紡紗輔助設備,具體說是一種生產混紡紗的原料混和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兩種或兩種以上化纖與化纖混紡、棉與化纖混紡及毛與化纖混紡的混棉方法都採用棉條混棉。也有一些廠在化纖混紡時採用抓棉機混和的方法。在採用抓棉機混和原料的方法時,如若原料的數量較少,且為達到紡制高品質紗線的目的需進行多次混和時,可先開啟抓棉機和開棉機,通過人工將開棉機中經過一次混和的原料再次回運至抓棉機從而進行原料的二次混和,但若需進行二次混和的原料的數量龐大,如此操作過程勢必耗時耗力,而且原料混和效果也不很理想,導致混紡紗出現紗段混和不勻,並且當進行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時不僅會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也會影響產品質量的提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生產混紡紗的原料混和設備,通過本實用新型原料混合設備可以大批量進行初次或二次混和原料,解決在採用抓棉機混和方法生產混紡紗線時,需多次混和由人工操作耗時、耗力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生產混紡紗的原料混和設備,包括抓棉機、輸棉管道和吸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抓棉機配置第一原料混合倉和第二原料混棉倉,所述的輸棉管道包括一端與抓棉機連接到主輸棉管道和與主輸棉管道連接的三條支輸棉管道,所述三條支輸棉管道包括第一輸棉管道、第二輸棉管道和第三輸棉管道,所述的主輸棉管道末端連接第一輸棉管道和第二輸棉管道,在第一、第二輸棉管道結合部的內壁上設置第一閥門,所述吸風機的吸風口與第一、第二輸棉管道結合部連接,第一輸棉管道和第二輸棉管道的出口端分別伸入對應的第一原料混合倉和第二原料混棉倉,所述第三輸棉管道入口端與主輸棉管道中部連接,並第三輸棉管道入口端設置第二閥門,第一原料混合倉內設置第一地下通道,第二原料混合倉內設置第二地下通道,第一、第二地下通道的地道入口與所述第三輸棉管道的出口端連接,在第一、第二地下道的地道入口處分別設置蓋板。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的第一閥門為一活動擋板,活動擋板一邊與第一、第二輸棉管道結合部的內壁鉸接,轉動活動擋板選擇封閉第一或第二輸棉管道的入口。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第二閥門為一活動擋板,活動擋板一邊與主輸棉管道的內壁鉸接,轉動活動擋板選擇封閉主輸棉管道或第三輸棉管道的入口。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不僅實現了生產混紡紗時原料的充分均勻混和,而且在進行多批量多品種混紡紗生產時減少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在產品的初始加工階段就確保了其良好品質。結構簡單、製作容易、成本較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產混紡紗的原料混和設備連接結構圖;圖2是第一閥門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第二閥門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抓棉機,2、主輸棉管道,3、第三輸棉管道,4、吸風機,5、第一輸棉管道,6、 第二輸棉管道,7、第一地下通道,8、第一原料混合倉,9、第二地下通道,10、第二原料混合倉,11、活動擋板,12、活動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產混紡紗的原料混和設備的實施例,包括抓棉機1、 輸棉管道和吸風機4,所述的抓棉機1配置第一原料混合倉8和第二原料混棉倉10,所述的輸棉管道包括一端與抓棉機1連接到主輸棉管道2和與主輸棉管道2連接的三條支輸棉管道,所述三條支輸棉管道包括第一輸棉管道5、第二輸棉管道6和第三輸棉管道3,所述的主輸棉管道2末端連接第一輸棉管道5和第二輸棉管道6。在第一與第二輸棉管道5、6結合部的內壁上設置第一閥門,所述的第一閥門為一活動擋板12,活動擋板12—邊與第一、第二輸棉管道5、6結合部的內壁鉸接,轉動活動擋板12可以選擇封閉第一輸棉管道5或第二輸棉管道6的入口。所述吸風機4的吸風口與第一、第二輸棉管道5、6的結合部連接。第一輸棉管道5的出口端伸入對應的第一原料混合倉8,第二輸棉管道6的出口端伸入對應的第二原料混棉倉10。所述第三輸棉管道3入口端與主輸棉管道2中部連接,並第三輸棉管道3入口端設置第二閥門。所述的第二閥門為一活動擋板11,活動擋板11 一邊與主輸棉管道2的內壁鉸接,轉動活動擋板11選擇封閉主輸棉管道2或第三輸棉管道3的入口。在第一原料混合倉8內設置第一地下通道7,在第二原料混合倉10內設置第二地下通道9,第一、第二地下通道7、9的地道入口與所述第三輸棉管道3的出口端連接,在第一、第二地下道7、9的地道入口處設置地道入口蓋板,地道入口處放上或打開地道入口蓋板選擇封閉或打開地道入口。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開通抓包機電源,並啟動吸風機4使管道內產生空氣回流。一次混合時,包括以下兩種選擇(1)第二閥門關閉第三輸棉管道3、第一閥門關閉第二輸棉管道6、關閉第一、第二地下通道7、9的地道入口的蓋板,主輸棉管道2及第一輸棉管道5開通,原料順管道進入第一原料混合倉8。(2)第二閥門關閉第三輸棉管道3、第一閥門關閉第一輸棉管道5、關閉第一、第二地下通道7、9的地道入口的蓋板,主輸棉管道2及第二輸棉管道6開通,原料順管道進入第二原料混合倉10。原料需要兩遍混合時,包括以下兩種選擇(1)第二閥門關閉第三輸棉管道3、第一閥門關閉第二輸棉管道6、關閉第一、第二地下通道7、9的地道入口蓋板,主輸棉管道2及第一輸棉管道5開通,原料順管道進入第一原料混合倉8;之後,第二閥門關閉主輸棉管道2,第一閥門關閉第一輸棉管道5,使第三輸棉管道3開通,第二輸棉管道6開通,使第一地下通道7開通,原料分別通過地道和輸棉管道進入第二原料混合倉10進行二次混合。(2)第二閥門關閉第三輸棉管道3、第一閥門關閉第一輸棉管道5、關閉第一、第二地下通道7、9的地道入口蓋板,主輸棉管道2及第二輸棉管道6開通,原料進入第二原料混合倉10進行一次混合;之後,第二閥門關閉主輸棉管道2,第一閥門關閉第二輸棉管道6,第二閥門開通第三輸棉管道3、第一閥門開通第一輸棉管道5、打開第二地下通道9的地道入口的蓋板,原料分別通過地道和梳棉管道進入第一原料混合倉8進行二次混合。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生產混紡紗的原料混和設備,包括抓棉機、輸棉管道和吸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抓棉機配置第一原料混合倉和第二原料混棉倉,所述的輸棉管道包括一端與抓棉機連接到主輸棉管道和與主輸棉管道連接的三條支輸棉管道,所述三條支輸棉管道包括第一輸棉管道、第二輸棉管道和第三輸棉管道,所述的主輸棉管道末端連接第一輸棉管道和第二輸棉管道,在第一、第二輸棉管道結合部的內壁上設置第一閥門,所述吸風機的吸風口與第一、第二輸棉管道結合部連接,第一輸棉管道和第二輸棉管道的出口端分別伸入對應的第一原料混合倉和第二原料混棉倉,所述第三輸棉管道入口端與主輸棉管道中部連接,並第三輸棉管道入口端設置第二閥門,第一原料混合倉內設置第一地下通道,第二原料混合倉內設置第二地下通道,第一、第二地下通道的地道入口與所述第三輸棉管道的出口端連接, 在第一、第二地下道的地道入口處分別設置蓋板。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混紡紗的原料混和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閥門為一活動擋板,活動擋板一邊與第一、第二輸棉管道結合部的內壁鉸接,轉動活動擋板選擇封閉第一或第二輸棉管道的入口。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生產混紡紗的原料混和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閥門為一活動擋板,活動擋板一邊與主輸棉管道的內壁鉸接,轉動活動擋板選擇封閉主輸棉管道或第三輸棉管道的入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產混紡紗的原料混和設備,包括抓棉機、輸棉管道和吸風機,其特點是輸棉管道包括主輸棉管道和三條支輸棉管道,有兩條支輸棉管道與主輸棉管道末端連接,在第一、第二輸棉管道結合部的內壁上設置第一閥門,所述吸風機與第一、第二輸棉管道結合部連接,兩條支輸棉管道的出口端分別伸入第一和第二原料混棉倉,第三條支輸棉管道與主輸棉管道中部連接,並在其入口端設置第二閥門,第一、第二原料混合倉內分別設置地下通道,第三條支輸棉管道的出口端連接地道入口,在第一、第二原料混棉倉內的地道入口處分別設置蓋板。可以大批量進行初次或二次混和原料,減輕勞動強度。同時,在產品的初始加工階段就確保了其良好品質。
文檔編號D01G13/00GK202220225SQ201120288310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0日
發明者朱克千, 王偉, 鞠彥軍 申請人:青島紡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