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鬧公堂
2023-10-09 17:54:54 3
「打虎將」李忠
清朝剛剛入主中原時,古黃縣北部的芒山山窩裡,活躍著一股嘯聚山林的響馬,為首的五個漢子人稱「芒山五虎」。鑲白旗的親王爺親率八旗勁卒圍剿,一番激戰,攻破山寨,只見寨中「聚義廳」的大梁上高掛著五個黑絲巾蒙面的漢子,不用說,他們就是芒山五虎了!大喜之下,親王爺將此捷報奏告朝廷。不承想當時已是遊擊參將的李忠不識時務:「王爺,恐怕是芒山五虎他們找了五個小嘍囉當替死鬼吧?」
親王爺勃然大怒,就地讓李忠做古黃的縣尉,何時抓到芒山五虎,何時官復原職。然而李忠明察暗訪二十年,卻仍舊一無所獲。惟一對李忠另眼相看的是老縣丞尹一鶴,他當初也是孤身一人,手持官牒來到縣衙就任縣丞之職,經常請李忠喝酒解悶。
這年春,古黃來了一個新知縣,姓於,本是省提刑司的巡檢使,卻自願從繁華的省城金陵來到這偏僻之地當個七品芝麻官。於知縣相貌清瘦,有嚴重的心疾,幸好有年輕貌美的於夫人對他照顧周全。於知縣上任的當晚,便單獨將李忠請到衙內密室,擺了一桌酒菜,連敬他三杯酒,並允諾將全力追查芒山五虎。李忠心頭一熱,將自己對芒山五虎的了解兜底道來:
芒山五虎除了老大無影虎自稱叫牛人和外,其餘四虎世人概莫知其姓名。五虎中無影虎最是神秘,從不拋頭露面;老二性情急躁,勇猛善戰,故名出林虎;老三謹慎小心,頗習水戰,故名跳澗虎;老四輕功極高,來去如風,故名追風虎;老五本是個書生,喜歡用手指作畫,尤其畫得一手好老虎,故名神爪虎。他們平時常用黑絲巾蒙面,無人識其真面目。只是據一個曾被擄上山當了兩年押寨夫人的妓女所言,無影虎的手肘處有一蜘蛛大的網狀紅痣,而另外四虎的右腳底心都文有一枚黃色虎爪。李忠當年就是根據這一點懷疑芒山五虎金蟬脫殼的,可急於邀功請賞的親王爺卻不願意相信。
客棧虎影
於知縣以了解民風民情為由,由李忠作陪,來到鄉野村落、河岸碼頭,微服出訪,暗中調查。接觸稍久,李忠發現於知縣有一僻好,特別喜歡石頭,每到一處,總要拾幾塊細細品鑑。破石頭有什麼好看的?李忠大惑不解。
這天下午,扮作皮貨商人的於知縣和李忠來到古黃最南端的駱河口鎮,住宿於鎮東頭的悅來酒樓。悅來酒樓門樓高大,客房雅致,矮矮胖胖的酒樓掌柜顧金生,面帶笑容,一團和氣。於知縣和李忠辦好入住手續,來到店堂吃晚飯。此時剛好進來一個耍猴人,他手裡牽著一隻金毛猴。耍猴人正在一旁收拾東西時,金毛猴十分調皮,跳到顧掌柜的總櫃檯上,撂帳本、撥拉算盤、扔籌碼……顧掌柜趕它不走,便用手醮了茶水,手腕一抖,手背一屈,五根手指在光潔的檯面上點點頓頓。金毛猴扭身一瞧,臉色大變,「吱吱」地直叫,沒命似的逃向主人。於知縣上前要了兩盅酒,當他的餘光掃過櫃檯面時突然皺起了眉頭。
吃過晚飯,於知縣和李忠在酒樓各處散步閒逛,不知不覺來到酒樓的後花園。一低頭,於知縣發現尚未完工的假山旁有堆碎石,突然兩眼放光,蹲下身子撿拾起來,還從衣袋裡掏出一塊石頭,反覆比較。李忠被晾在了一邊,忽見水榭的花蔓間有個人影窺探,煞是奇怪,便急忙奔了過去。那人影聽得動靜,正想急步就跑,卻被李忠截住了,竟是掌柜顧金生!顧掌柜臉上堆起尷尬的笑:「我找那兩個偷懶的夥計。」言畢,匆匆離去。於知縣聽得動靜,趕了過來,聽李忠這麼一說,冷汗「刷」地流了下來:「顧金生居心不善,此地不可久留!」
第二天一早,於知縣升堂後一甩令籤,命李忠傳齊縣衙兵勇,同他一塊兒去駱河口鎮抓捕顧金生!一行人來到駱河口鎮,卻見悅來酒樓正鬧得沸反盈天,原來是酒樓中有兩個房客夜裡被殺!於知縣和李忠來到現場,正是昨晚他們倆入住的那個房間,只見同房的那兩個小貨郎已頭斷在床,血汙滿地,而自己和李忠的床鋪上,枕頭也都已一刀兩斷。待他們轉頭衝進顧金生的房間,卻見顧金生舌頭伸得老長,在房梁上吊著。
於知縣開口道:「顧金生應該是神爪虎!」「神爪虎?」李忠驚得直咋舌,急忙上前解下顧金生的屍首,脫掉他的鞋子,只見右腳心赫然有一枚黃色虎爪印。頓時,李忠對於知縣佩服得五體投地:「於大人,您是如何判斷出顧金生就是神爪虎的?」於知縣捻須一笑:「昨晚那隻金毛猴太調皮,擾得顧金生無法算帳,他便用手指醮了茶水在櫃檯上畫了一隻老虎來嚇它,我上前買酒時無意中看到的。顧金生之所以上吊自殺,只怕是在以死掩護另外四虎,斷了我們尋找他們的線索!」
老虎闖進縣大堂
就在這節骨眼上,芒山腳下的幾個村子的裡正不約而同來到縣衙,報告說芒山山中近日出現了一隻黃斑白額虎,害得山民們不敢進山耕作,於知縣只好派李忠帶了一隊捕快隨他們去芒山調查虎情。
第二天於知縣一上堂,正要審訊悅來酒樓的夥計時,卻見一個身材高大的人一聲不響地進了大堂。這人面色蠟黃,表情呆滯,腳下飄悠悠的似乎腳不沾地,感覺陰森森的。只聽那人一聲冷笑,尖著嗓子道:「吾乃城隍廟中城隍老爺手下的典吏,傳我家老爺話,那芒山老虎是閻羅王派來吃人的,第一個被吃的就是你們的知縣大人!」說完,腳下「啪啪」兩聲響亮,騰起一股煙霧,瀰漫大堂。待煙霧散去,那「陰間典吏」已不見了蹤影!尹一鶴上前拱手道:「於大人,在下倒有一計,可破那妖人之言。」「何計?」尹一鶴道:「記得本縣有兩名獵戶趙二和錢三,不如讓他倆去芒山殺除老虎。」見於知縣仍是兩眼直眨,尹一鶴悄聲道,「於大人,如果趙、錢二人除掉了老虎,則大人性命無憂;如果趙、錢二人被老虎所吃,則大人就不是被老虎所吃的第一人。如此,那『陰間典吏』的妖言豈不是不攻自破?」於知縣眉開眼笑:「好計好計!」
幾天後,終於傳來好消息,趙二和錢三居然在芒山窩中用陷阱將老虎獵殺了!於知縣聞知大喜,當即升堂理事,尹一鶴又向他提了個建議:讓趙二和錢三披紅掛彩,把老虎抬進縣城,像打虎英雄武松那樣威武榮光!於知縣一口答應。第二天中午,趙二和錢三「吭哧吭哧」將那頭上中了藥箭的老虎抬進公堂,解開了繩索。於知縣喜滋滋地走下案臺,看著死虎捋須笑道:「老虎啊老虎,你不是要吃本縣嗎?今天我要扒你的皮,抽你的筋……」不料一語未絕,那老虎突然睜開了眼睛,翻了個身子,大吼一聲,震得大堂上梁塵土直落!於知縣嚇得當即癱軟在地,老虎一躍,尖尖的利爪撲向於知縣。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屏風後一聲嬌叱,於夫人手持一把短刀衝了出來,身形一晃擋在了於知縣面前,並用一招弱柳擎天,刀刃向老虎的眼睛戳去。老虎一驚,急忙甩頭,於夫人卻又飛起一腳,踹在老虎肋上,竟將老虎踹得悶哼一聲。廊下的李忠最先反應過來,衝進大堂一棍打在老虎的屁股上。老虎吃疼,也顧不上吃人了,突然一個人立,站直了身子,「噌」地直往前飛奔,轉眼間逃之夭夭。饒是李忠再笨,此時也恍然大悟:老虎是人裝扮的!隨之腦袋又一轉,急轉身返回大堂,果然趙二和錢三也不見了蹤影。大堂上,只有於夫人抱著雙目緊閉的於知縣哀聲痛哭:原來,於知縣因為驚嚇,心疾發作,竟被老虎嚇死了!
血濺船頭
於知縣的靈柩暫厝在大佛寺。這天傍晚,李忠來到了大佛寺,跪倒在於知縣的棺前,點燃一堆紙錢,撫棺大放悲聲。
「李縣尉,早知只有你才會來的,本縣等你多時了!」寺房柱後閃出一個人來,不是別人,正是於知縣!「於……於大人,您……您不曾死?」此時此刻,李忠心頭說不出是驚奇還是驚喜。於知縣略帶得意地點點頭:「敝夫人乃武林世家出身,輕易三五個大漢也近不得她身,有她為我作後盾,本官豈能被一個人扮的假老虎嚇死?李縣尉,難道你現在還不明白剩下的芒山四虎是哪幾個人了嗎?」李忠道:「從武功身法上看,那個假扮陰間典吏和老虎的傢伙同是一個人,定是追風虎無疑;而趙二和錢三也都是芒山五虎中人,只不知他倆哪一個是出林虎,哪一個是跳澗虎。至於無影虎,到現在仍無蹤影……」於知縣又笑了:「無影虎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誰提出讓趙二和錢三堂上獻虎,誰就是無影虎!」「尹一鶴!」李忠終於叫出了名字。「實不相瞞,本官從省城來古黃之前,暗中核對了他當年的官牒籤名以及他後來向省布政使寫的文告,發現其字跡全不一致,定是他殺了真正的尹一鶴而冒名頂替的!」
一個月後,尹一鶴突然寫了一封辭呈,執意要回老家養老。兩天後的凌晨時分,一艘吃水極深的大船來到了三岔口運河關卡正要出關。「慢!」忽地一聲大喝,兩岸邊蘆葦叢中十幾支火把齊明,衝出幾艘小船,小船上全是搭箭上弦的縣衙兵勇,而為首指揮的,正是縣尉李忠!
火光下,從大船艙中走出的尹一鶴,尷尬不已地對李忠和大鬍子把總連連拱手:「李縣尉,老把總,這是怎麼了?」於知縣摺扇一指:「別再演戲了!你並非什麼尹一鶴,而是自稱叫牛人和的無影虎!牛人和就是朱和——『牛人』二字合起來就是個『朱』字。你本是前明恆王府『和』字輩的庶王子,而追風虎他們都是恆王府的虎賁佐騎尉,根據就是他們右腳底烙上去的黃虎爪印。」
尹一鶴,不,無影虎面如死灰。於知縣覷得清楚,卻轉過頭來對大鬍子把總和李忠道:「二位,看到了吧,他們並非一般的盜賊,而是貨真價實、本朝皇上最忌恨的前明皇室餘孽。我們一定要活捉這個朱和,然後撬開他嘴巴,挖出他的家眷和族人,押他們上京城!」
無影虎面色蒼白,一撩長衫,掏出一把短刃,往心窩扎去,頓時血濺屍倒。追風虎三人隨之齊舉鋼刀,抹向了脖頸。轉瞬間,四具血屍橫臥船頭,於知縣卻捋須笑了,一步跳上了大船,逕入艙中,見到艙中堆滿米袋,解開米袋口,裡面竟是一錠錠烙有官府大印的細絲大銀。忽聽身後有動靜,於知縣回頭一看,原來是李忠跟了過來。於知縣眨了眨眼,飛快地紮緊米袋口,悄聲對李忠道:「李縣尉,此事不可聲張。今晚你且來縣衙內院,本縣會把這一切告訴你的。」
一壺酒盡真相白
當晚,於知縣擺好了一桌豐盛的酒菜,又拿出一個精美的白瓷酒壺,為李忠滿斟一杯酒。李忠一飲而盡。於知縣笑吟吟道:「李縣尉,今天你也看到了,無影虎船上堆的全是朝廷的餉銀,整整二十萬兩呢!」李忠雖有所料,但還是吃了一驚:「於大人,您是說三年前那樁轟動全國的餉銀變石案竟然是芒山五虎他們幹的?」
「不錯,」於知縣道,「三年前,吳三桂反叛,朝廷急調二十萬兩餉銀,由京師秘密運抵金陵餉軍。不料到了金陵後一解開餉銀袋,銀子卻早已被人偷梁換柱,袋袋都變成了石頭。總督大怒,立斬押餉官,又命省提刑速速破案。可省提刑無力破案,便向朝廷奏報說餉銀在前線被叛軍黨羽所劫。天高皇帝遠,此案不了了之……」
「於大人,那您今天奉何人命令再查此案?」李忠大惑不解。於知縣並沒回答,而是自顧自地道:「本縣當時是提刑府中的巡檢,有一癖好,就是天性嗜好石頭,識出餉銀袋中的石頭屬於蘇北芒山一帶的石頭,此案定發源於古黃。再者,押運官餉銀本是官府秘密,所過州縣只有州縣最高長官才知曉,而恰巧當時古黃知縣無人上任,尹一鶴暫代知縣之職,他參與打劫官餉銀的嫌疑最大。於某便自告奮勇來此做知縣。而那天你我住宿悅來酒樓,本縣先是從顧金生以水畫虎判斷出他是神爪虎,又無意中在其後花園假山下認出那片碎石與官餉銀袋中的石頭一模一樣,卻不料打草驚蛇,顧金生發現本縣對那片石頭大感興趣,這才起了殺心!」
「大人,您為何要用激將法激死無影虎他們?」李忠猶有不解。「實不相瞞,芒山五虎不死,二十萬兩銀子豈能落到我手裡?」於知縣拍著酒壺獰笑道,「這是一把轉心酒壺,內外兩層各有兩種酒。不過,你喝的外層的酒裡已被本縣下了斷腸散,此散呈淡粉色,飲之無味,一炷香後方覺腹疼」「你……你要將我滅口啊!」李忠駭極,不覺捂起肚子。於知縣哈哈大笑,飲盡杯中酒,待他放下酒杯,卻發現李忠仍端正地坐著,神情並無異常,不由大詫。
這時,只聽珍珠簾內一陣佩環叮噹,於夫人娉娉婷婷走了出來。她流著淚說:「夫君,對不起,是我上酒前把這把酒壺轉了個向,將內外兩層酒互換了。」這下輪到於知縣驚駭莫名了!「夫君,」於夫人珠淚盈盈,「其實我一直沒有告訴你,當年丟失二十萬兩官餉並慘遭砍頭的押餉官是我的父親。本以為我父親將冤沉海底,可那天我見你反覆比較那幾塊官銀袋中的碎石,還將案卷抱回家細細翻閱,我以為你是個有所作為的好官,所以故意接近你,同時盼你能早日為父雪沉冤。沒想到……」於夫人腮上熱淚滾滾,於知縣面色已變得青紫,緊揪了幾下胸口,「撲通」一聲栽倒在地,只掙扎了幾下便不動了。於夫人倒出壺中殘酒,一飲而盡。
「於夫人,不可……」李忠欲去阻攔,於夫人慘然一笑:「其實,那包斷腸散早已被我倒掉了,壺中放的是胭脂粉而已。我丈夫他本有心疾,又心中有鬼,這回他真的是被嚇死的!李縣尉,麻煩你向省提刑寫封文告,為我夫君作個見證,就說他為捉拿芒山五虎、追繳官餉銀操勞過度,突發心疾而死。未亡人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