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16:38:54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壓開關櫃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工業生產中,電氣五防是指:防止誤分、誤合斷路器、負荷開關、接觸器;防止帶負荷分、合隔離開關;防止在帶電時誤合接地開關;防止接地開關處於閉合位置時關合斷路器、負荷開關;防止誤入帶電室。電氣五防要求高壓開關櫃在高壓帶電的情況下是不能打開櫃門,高壓開關櫃必須安裝閉鎖裝置。
為了滿足上述要求,現有的常規設計是在櫃門上安裝普通的掛鎖裝置,例如,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在櫃門上安裝的掛鎖裝置中,U形鎖杆1的連接端具有卡位凹進,聯動擋塊2遠離卡位端一側設置有復位杆3,該復位杆3用於將聯動件4的卡位端推進卡位凹進,然而聯動件4的卡位端與U形鎖杆1卡位凹進的配合併不牢固,在外力作用下鎖體振動很容易導致鎖體意外打開,造成安全隱患。現有技術中還有的掛鎖裝置由電磁鐵驅動器驅動,在閉鎖時,聯動組件受彈簧支撐,在外力作用下鎖體振動也很容易導致鎖體意外打開。另外,現有技術中在閉鎖狀態下,電磁鐵驅動器或其他形式驅動件常帶電源工作,以保持閉鎖,這樣就功耗比較大,維護成本高。
因此,針對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種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以解決現有掛鎖存在的鎖體容易意外打開造成安全隱患及有源工作、功耗大、維護成本高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其包括卡接件、鎖體和設置在鎖體內的鎖止叉、槓桿段、驅動組件及控制單元,鎖體上部具有延伸的掛鈎段,卡接件鉸接在鎖體上,卡接件的卡接部位於鎖體外,且與掛鈎段的自由端卡接,卡接件的承接部位於鎖體內;所述鎖止叉彈性迴轉地鉸接在鎖體內部,所述鎖止叉的驅動叉端支撐在所述卡接件的承接部下部,所述鎖止叉的扣接叉端與所述槓桿段的扣接端扣接,所述槓桿段鉸接在鎖體內部,所述槓桿段的連接端與驅動組件連接,所述驅動組件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
其中,所述驅動組件包括上下滑動的滑塊和驅動所述滑塊上下滑動的驅動件。
其中,所述滑塊內部具有空腔,所述滑塊空腔內設置有螺旋狀導軌,所述驅動件包括驅動軸套,所述驅動軸套的側部凸出有驅動塊,所述驅動塊與所述螺旋狀導軌配合。
其中,所述驅動件還包括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轉軸與所述驅動軸套連接。
其中,所述螺旋狀導軌為兩端固定在滑塊空腔內的螺旋狀彈簧,所述驅動塊限位在所述螺旋狀彈簧中,且在驅動軸套轉動時,所述驅動塊沿著所述螺旋狀彈簧的彈簧絲螺旋運動。
其中,所述螺旋狀導軌為開設在所述滑塊空腔內壁上的螺旋狀凹槽,所述驅動塊與所述螺旋狀凹槽相配合,在驅動軸套轉動時,所述驅動塊在螺旋狀凹槽內螺旋運動。
其中,所述槓桿段的扣接端為卡口結構,所述鎖止叉的扣接叉端深入所述卡口結構中。
其中,所述鎖止叉的鉸接軸上設置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固定在鎖體內,另一端支撐在所述驅動叉端的下部,以對所述驅動叉端施加向上的彈性力。
其中,所述鎖體還包括側蓋,所述側蓋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鎖體的側部。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中,控制單元控制驅動組件工作,驅動組件帶動槓桿段的連接端上下移動,槓桿段的連接端向上移動時,扣接端向下移動,由於扣接端與鎖止叉的扣接叉端配合扣接,鎖止叉的扣接叉端下移,而鎖止叉7的驅動叉端上移,並支撐卡接件的承接部下部,卡接件的卡接部則與掛鈎段的自由端卡接,從而實現鎖體的閉鎖,閉鎖可靠牢固;槓桿段的連接端向下移動時,扣接端向上移動,扣接端釋放了鎖止叉的扣接叉端,鎖止叉可彈性迴轉,此時,外力推動卡接件,卡接件的承接端不受鎖止叉的驅動叉端固定限位,從而卡接件可轉動,卡接部可與掛鈎段的自由端分離,實現開鎖,同時鎖止叉彈性迴轉,鎖止叉的承接部下移,扣接叉端上移,開閉鎖過程中,各個部件配合緊密可靠,在外力作用下鎖體無論如何振動也不會出現意外打開的現象,安全性好。
在閉鎖後,控制單元可斷電不工作,掛鎖裝置不用持續供電,此時也不需要電磁鐵驅動器工作,具有節能、功耗低、維護方便的優點。
當槓桿段、鎖止叉及卡接件的聯動配合出現意外(如卡死)而導致滑塊不能移動時,由於螺旋狀彈簧形成的螺旋狀導軌具有彈性,驅動塊和螺旋狀彈簧之間會有緩衝,從而避免對驅動軸套和驅動電機造成損害,提高了掛鎖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掛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的去掉側蓋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中驅動軸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中驅動軸套的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中滑塊的一種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中滑塊的另一種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中滑塊的前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中的滑塊帶有彈簧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U形鎖杆;2:聯動擋塊;3:復位杆;4:聯動件;5:掛鈎段;6:卡接件;7:鎖止叉;8:鎖體;9:控制單元;10:槓桿段;11:滑塊;12:驅動電機;13:驅動軸套;14:螺旋狀彈簧;111:接頭;112:通孔;131:驅動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氣五防用掛鎖裝置包括卡接件6、鎖體8和設置在鎖體8內的鎖止叉7、槓桿段10、驅動組件及控制單元9,鎖體8上部具有延伸的掛鈎段5,卡接件6鉸接在鎖體8上,卡接件6的卡接部位於鎖體8外,且與掛鈎段5的自由端卡接,卡接件6的承接部位於鎖體8內;所述鎖止叉7彈性迴轉地鉸接在鎖體8內部,所述鎖止叉7的驅動叉端支撐在所述卡接件6的承接部下部,所述鎖止叉7的扣接叉端與所述槓桿段10的扣接端扣接,所述槓桿段10鉸接在鎖體8內部,所述槓桿段10的連接端與驅動組件連接,所述驅動組件與所述控制單元9連接,當然該控制單元9在外部供電時控制驅動組件工作,進而實現開閉鎖。
上述技術方案中,控制單元9控制驅動組件工作,驅動組件帶動槓桿段10的連接端上下移動,槓桿段10的連接端向上移動時,扣接端向下移動,由於扣接端與鎖止叉7的扣接叉端配合扣接,鎖止叉7的扣接叉端下移,而鎖止叉7的驅動叉端上移,並支撐卡接件6的承接部下部,卡接件6的卡接部則與掛鈎段5的自由端卡接,從而實現鎖體8的閉鎖,其中槓桿段10、鎖止叉7及卡接件6相互緊密配合,閉鎖可靠牢固,且在閉鎖後,控制單元9可斷電不工作,本實用新型掛鎖不用持續供電,具有節能的優點;槓桿段10的連接端向下移動時,扣接端向上移動,扣接端釋放了鎖止叉7的扣接叉端,鎖止叉7可彈性迴轉,此時,外力推動卡接件6,卡接件6的承接端不受鎖止叉7的驅動叉端固定限位,從而卡接件6可轉動,卡接部可與掛鈎段5的自由端分離,實現開鎖,同時鎖止叉7彈性迴轉,鎖止叉7的承接部下移,扣接叉端上移。
進一步地,如圖5,所述驅動組件包括上下滑動的滑塊11和驅動所述滑塊11上下滑動的驅動件,當然上述滑塊11具有相應的滑塊11槽,滑塊11槽設置在鎖體8內側壁,滑塊11限位在滑塊11槽中滑動。
具體地,如圖5、圖6和圖7,滑塊11內部具有空腔,滑塊11空腔內設置有螺旋狀導軌,如圖3和圖4驅動件包括驅動軸套13,驅動軸套13的側部凸出有驅動塊131,驅動塊131與螺旋狀導軌配合。其中,滑塊11的底部開有供驅動軸套13穿過的通孔112,滑塊11上端設置有凸出的接頭111,以與槓桿段10連接;驅動軸套13轉動時,驅動塊131轉動,由於驅動塊131與螺旋狀導軌配合,滑塊11在螺旋狀導軌和驅動塊131的作用下而上下移動,滑塊11的向上或向下移動取決於驅動軸套13的正轉或反轉。
具體地,驅動件還包括驅動電機12,驅動電機12的輸出轉軸與驅動軸套13連接,即驅動軸套13的下端套接在輸出轉軸上。在驅動電機驅動下,驅動軸套13驅動槓桿段,槓桿段的連接端向上移動位於高位,此時掛鎖處於閉鎖狀態,在閉鎖後,控制單元可斷電不工作,此時也不需要電機工作,具有節能、功耗低、維護方便的優點。
具體地,如圖7和圖8所示,螺旋狀導軌為兩端固定在滑塊11空腔內的螺旋狀彈簧14,驅動塊131限位在螺旋狀彈簧14中,且在驅動軸套13轉動時,驅動塊131沿著螺旋狀彈簧14的彈簧絲螺旋運動,從而驅動滑塊11上下移動。同時,當槓桿段10、鎖止叉7及卡接件6的聯動配合出現意外(如卡死)而導致滑塊11不能移動時,由於螺旋狀彈簧14形成的螺旋狀導軌具有彈性,驅動塊131和螺旋狀彈簧14之間會有緩衝,從而避免對驅動軸套13和驅動電機12造成損害,提高了掛鎖的安全性。
當然,螺旋狀導軌也可有另一種形式,如螺旋狀導軌為開設在滑塊11空腔內壁上的螺旋狀凹槽,驅動塊131與螺旋狀凹槽相配合,在驅動軸套13轉動時,驅動塊131在螺旋狀凹槽內螺旋運動,進而驅動滑塊11上下移動。
具體地,槓桿段10的扣接端為卡口結構,鎖止叉7的扣接叉端伸入卡口結構中,當槓桿段10的連接端向下移動時,扣接端向上移動,扣接端即釋放鎖止叉7的扣接叉端。
優選地,鎖止叉7的鉸接軸上設置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的一端固定在鎖體8內,另一端支撐在驅動叉端的下部,以對驅動叉端施加向上的彈性力。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鎖止叉7可彈性迴轉。
具體地,鎖體8還包括側蓋,側蓋可拆卸地安裝在鎖體8的側部,打開側蓋,方便鎖體8內各個零部件的安裝。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掛鎖裝置中,控制單元9控制驅動組件工作,驅動組件帶動槓桿段10的連接端上下移動,槓桿段10的連接端向上移動時,通過槓桿段10、鎖止叉7及卡接件6相互緊密配合,閉鎖可靠牢固;槓桿段10的連接端向下移動時,扣接端向上移動,扣接端釋放了鎖止叉7的扣接叉端,鎖止叉7可彈性迴轉,卡接件6的承接端不受鎖止叉7的驅動叉端固定限位,從而卡接件6可轉動,卡接部可與掛鈎段5的自由端可分離,實現開鎖,整個過程開閉鎖方便可靠,在外力作用下鎖體8無論如何振動也不會出現意外打開的現象,安全性好;閉鎖後,控制單元可斷電不工作,此時也不需要電機工作,具有節能、功耗低、維護方便的優點。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