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部少年犯電影(導演大膽啟用在押少年犯拍電影)
2023-10-29 20:02:10 1
今天,我們有規定,「劣跡藝人」一律不準出鏡。
因為他們有廣泛的群效果作用,會影響大眾價值風向。
但這個規定,並不是從來就有的。
而且,三十多年前,有部電影的主演,甚至全用「劣跡藝人」。
當然,也不能叫「劣跡藝人」,因為他們都不是專業演員。
或者叫「失足少年」更準確。
這部電影,就叫《少年犯》。在當年的知名度,甚至可與《少林寺》相比。
其教育意義,也是出奇之大。
導演大膽啟用少年犯,來演少年犯。
拍攝過程,和演完之後,這些人的人生命運,都發生重大改變。
三十多年過後,人們早已忘了這部電影,也忘了那些特殊的演員。
這部電影是如何拍出來的?那些少年犯後來怎樣了?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01、源起這部電影的導演叫張良。
單說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
他曾經也是演員,演過一個著名的英雄,叫董存瑞。
1955年,話劇演員出身的張良,因主演「董存瑞」而聞名。
受到很多人的崇拜和追捧,而有個叫王靜珠的蘇州女孩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指出他在表演上的很多不足。
王靜珠畢業於蘇州美校電影卡通專業,是新中國首批從事該行業的技術人員。
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首批職工之一,年齡最小。
她批評張良,是希望張良不要自滿。
也正是這次批評,讓他們二人走到一起,從此開啟了相扶相攜的電影生涯。
70年代以後,張良轉而當導演,王靜珠當編劇。
夫妻二人於1980年合作的電影《梅花巾》,榮獲馬尼拉第一屆國際電影節金鷹榮譽獎,開羅第七屆國際電影節金像榮譽獎。
一舉成名,為國爭光。
他們那代電影人,都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981年,二人去北京少管所參觀,深受震撼。
裡邊關押了1000多名少年犯,都處在十六七歲的花季,卻有意無意間走上了犯罪道路。
這些孩子懵懂不知法,如今都想要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他們也是父母,很是心疼這些孩子。
回來後,王靜珠就說要寫一部關於少年犯的電影。
然後又去廣州、濟南、瀋陽等十幾個城市深入採訪,去了解這些孩子違法犯罪的成因。
夫妻合作,七易其稿,終於寫成劇本。
但是由於涉及少青年,題材敏感,一直沒能拍成。
1985年,配合當時的形勢,有關部門希望能拍一部普法片,用以教育社會上的年輕孩子。
他們終於等到了合適的機會。
02、拍攝1985年,由上海勞改局投資60萬,與深圳影業公司聯合攝影這部電影。
但問題是,深影作為特區新廠,剛剛成立,連創作團隊都沒有。
張良王靜珠只好自己想辦法。
他們從全國二十多家單位,「借」來五十多名工作人員,組成《少年犯》的攝製團隊。
而更大的問題還在後面。
那就是演員。
由於人物身份比較特殊,在各個劇團裡都找不到合適人選。
有人建議他們去學校找,可是他們不敢。
學生們沒有犯罪經歷,演不出少年犯的狀態,硬要教他們,反而更不好。
想來想去,他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那就是去少管所實景拍攝,主要演員也全部選用在押少年犯。
這樣,不僅增加真實感,而且還符合影片挽救人性的初衷。
最終他們在上海的少管所,共選擇了18名在押少年參演,其中三名主演。
這個大膽舉動,可謂空前絕後,至少到今天,都沒有人再敢嘗試。
《少年犯》裡的故事情節,大都取材這些孩子自身,所以哪怕沒有表演經驗,也不成問題。
本色出演就可以。
他們犯了錯,判了刑,通過改造,已然悔過。
他們也想要通過這部電影,現身說法,警示後來人。
這部電影貴在真實,但也有不真實的地方。
比如囚服。
導演張良覺得原本的囚服樣式色彩不甚理想,就根據角色年齡特點找人重新設計了一套灰白條相間的。
結果,電影上映後,這款戲服樣式竟被多家監獄採用了 。
無形之中,又是功德一件。
裡邊一段孩子們向家長匯報表演的情節,是全劇高潮,需要主題曲。
原本,是請電影廠的作曲家寫的,結果也是因為缺少靈感而一直寫不出來。
導演張良直接把這任務交給了那些少年犯們。
自己寫完歌詞之後,讓他們譜曲,他們演唱。
裡邊的舞蹈表演,同樣也是由這些人來完成。
據張良後來回憶說,他們練得十分刻苦。
有幾名女孩,膝蓋都摔出了血,仍然不顧一切堅持練習。
也許,他們一輩子都不會想到,自己在這種地方,還能做這樣的事。
順便說一下,這首主題曲《心聲》在當年非常之火。
很多人都爭相翻唱。
其中較為出名的是含笑,也就是《狂飆》裡那個鐘阿四。
還有一個是遲志強。
尤其遲志強,很多人都將他說成原唱。
其實並不是。
03、影響1985年11月23日,《少年犯》在上海大光明影院舉行首映式。
無數觀眾看了,淚如雨下。
隨後,迅速在全國範圍內掀起觀影熱潮。
據說,當年還產生了一句流行語:多帶一塊手絹。
留著擦眼淚用。
然而,這部電影並非刻意煽情。
真實的故事,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物表演,都讓觀眾極生極大共情。
裡邊講了一位叫謝潔心的記者,為了寫報導而深入少管所,與孩子們同吃同住。
臨走時,所長的一番話,讓人深思。
他說:我既不能把所有犯了罪的孩子都改好,也不能防止沒有犯罪的孩子不會犯罪。
這一巨大的社會話題,一定會讓觀眾深刻反思。
而當謝潔心採訪完成回到家時,卻發現,他的兒子由於長期疏於管教,此刻也變成了少年犯。
這一巨大的現實問題,又同時深深警醒著每一位觀影的人。
在那幾年裡,《少年犯》幾乎是所有學校的必看電影。
如此浩大的觀影場面,直到後來的《媽媽再愛我一次》才得以重現。
這部電影,曾先後獲得:
1985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第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新時期十年電影獎最佳故事片獎
第七屆伊朗曙光旬國際電影節少兒影片最佳演員獎
第六屆伊朗發吉爾國際電影節蝴蝶獎
04、現狀在《少年犯》的首映式上,參加該片拍攝的18名少年犯因有立功表現,獲得減刑、釋放等寬大獎勵。
三位主演以及為主題歌作曲的李春生獲得當庭釋放。
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又都怎麼樣了呢?
主演男一號方剛的陸斌原本是個電影迷。
在少管所期間裡,他當過影視小組組長,還和另一位學員編輯著一份《影視導報》。
影片上映後,他得以釋放,被安排到華東電焊機廠當學徒。
不少人覺得,他形象不錯,應該繼續當演員才是。
影片中,他所扮演的角色衝動易怒暴躁,但也頗講義氣,因打架傷人而入獄。
現實生活中,他也有類似的性格。
據說出來之後,幫朋友出氣打架,又進去一次。
再後來,開了個飯店,安安穩穩結婚生子。
扮演男二號蕭佛的蔣健,也與劇中遭遇類似,父母離異,無人管無人要。
後來,他和陸斌一起到華東電焊機廠當學徒。
再後來,他開了一家五金店,當起小老闆。
扮演男三號沈金明的王劼,同時也是主題曲的演唱者。
他算是發展比較好的一個。
出來後進入歌舞團當了一名歌手,還曾去中戲進修。
2018年,這部電影又被打造成網劇《少年犯·青春防火牆》。
發布會上,王劼現身。
他向劇組贈送了珍貴劇照,還現場演唱了電影主題曲《心聲》。
不過可惜的是,這部網劇後來沒有了消息。
不管怎麼說,這些人的命運都因《少年犯》而改變了。
雖然並沒有大富大貴,成名成腕。
但與普通的浪子回頭,一定是不同的。
05、導演《少年犯》的成功,讓導演張良王靜珠夫婦名聲大噪。
後來他們又一起拍了《特殊打工妹》《白粉妹》(算是少年犯姊妹篇)。
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5年,張良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2010年,張良榮獲首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
2021年,王靜珠榮獲第三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
2022年,張良入選「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獲獎名單。
真是影壇伉儷、文藝雙傑、神仙眷侶。
願老人家健康長壽!
明星、名人、名利場;
獵奇、八卦、說書坊。
關注「蒙羽其藝」,給你新鮮好看!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