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國大臣朱大典簡介 朱大典是怎麼死的?
2023-10-14 23:13:29 2
明末清初之時,不管是明朝末年,還是南明時期,為了國家而死的官員數不勝數。大部分人關注的都是那些失節官員,想著如何批判。但是個人認為,相比於如何批判那些失節之人,不如多花些心思來了解那些,為了國家獻上生命之人。
朱大典就是這樣一個人,儘管名字普通,沒有出將入相之能,但是在亂世之中,卻堅持了大義,為國家奉獻了自己的最後一絲光芒。
萬曆四十四年,朱大典考中進士,最開始被授任為章邱知縣。雖然外放為官,但是他依然盡職盡責,後來因為政績優秀,被提為兵科給事中。
天啟年間,大太監魏忠賢專權擅政,把控內外大權。當時許多官員,都不敢與魏忠賢爭鬥。甚至還有些官員,為了個人的利益,為了能夠更快的升官發財,依附於魏忠賢,成為魏忠賢的爪牙。
當時朱大典的官職雖然不高,但是卻勇敢的站出來,上疏阻止魏忠賢、王體乾等人,請求以功蔭封錦衣世襲之議。
天啟五年,朱大典升任福建按察使,後來因為抵禦外族侵擾有功,升福建布政司右參政。後來朱大典招到閹黨的排擠和打壓,正好父親又去世,於是辭去官職,回到家中為父親守孝。在守孝期間,隱居北山鹿天寺,潛心讀書。
崇禎帝繼位之後,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遭到清算。崇禎帝起用了許多,當初受到魏忠賢排擠,而不得不離開朝廷的大臣,朱大典也在其列。
崇禎三年,朱大典復位福建布政司右參政,兩年後升任右僉都御史、山東巡撫。崇禎年間,農民起義進入大成熟時期。大股農民軍兼併小股農民軍,起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大,政府對其壓製作用也越來越小。
朱大典在擔任山東巡撫之時,曾督軍與起義軍作戰。因為在戰爭中立下功勞,所以升為右副都御使。
不久之後,登鎮參將孔有德率兵發動兵變。雖然最開始只有八百人,但卻全都是精銳,因此得以橫掃全魯,攻陷登州堅城,殺三巡撫數總兵。勢力越來越大,朝廷調魯軍、浙軍、遼軍。
在官兵局勢低迷之時,朱大典臨危受命,集結五千遼軍騎兵並其他各路軍隊,共三萬大軍,前往鎮壓叛軍。叛軍輕敵,朱大典獲得壓倒性勝利,殺叛將陳有時。後趁勢圍攻登州,不僅殺敵將李九成,而且還全殲敵軍。
朱大典大獲全勝,因功升任右侍郎,仍為山東巡撫。需要額外指出的是,後世聞名的吳三桂、劉良佐等人此時都在朱大典麾下為偏將。
崇禎八年,朱大典奉命總督漕運兼巡撫廬、鳳、淮、揚四府。十四年,總督江北及河南湖廣軍務,仍坐鎮鳳陽。十六年東陽郡旭都聚眾叛亂,朱大典帶兵擊退。但是東林黨官員,卻有人上書彈劾朱大典兒子與賊人相交。所以儘管朱大典有功,卻反被治罪抄家。
北京淪陷之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朱大典復位兵部左侍郎,不久進兵部尚書,總督上江軍務。
在為官期間,多次抵禦清軍入侵。魯王監國時,朱大典為文華殿大學士,建行臺督師,轄金華、蘭溪、湯溪、浦江四縣。唐王登基之後,為東閣大學士。
隆武二年,清軍攻克浙東,兵臨浙西,阮大鋮寫信招降。朱大典接到招降書之後,斬來使,撕招降書,誓死固守金華。
清軍勢大,儘管朱大典想盡辦法堅守,最終還是被清軍攻陷。城破之日,朱大典先讓家中婦女投井殉國,後帶著火繩與子孫和賓客聚集在火藥庫中,引爆火藥,自殺殉國。
而因為朱大典的堅守,清軍攻陷金華之後,屠城三日,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