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苦難輝煌讀後感精選

2023-10-14 20:42:41 2

  範文一

  《苦難輝煌》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錯綜複雜、恢宏壯闊的歷史進程;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清晰地再現了一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引導中國革命歷經磨難挫折,最終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畫卷。翻閱了這本書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近百年來中國人民苦難中掙扎、覺醒中抗爭、自立中圖強的道路是如何走過的,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是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堅實邁向民族偉大復興。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對長徵的一番評價:「講到長徵,請問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說,長徵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

  「先有真人,後有真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使我一定要寫出這批真人。他們不愛財,不為官,不怕死,就為這個事業,為心中的主義。要立足本職,為地稅事業再上新臺階儘自己的一份力。《苦難輝煌》一書引導人們在風雲變幻的當今世界保持內心的平靜,在追求物質豐富的同時堅持對理想信仰的守望。我想這種理想信念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認識層面,更應當體現在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當中。作為成長於和平時期的青年地稅工作者,我們必須立足本職,進一步弘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苟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與困難,這些雖然跟前輩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所經歷的艱難險阻沒法比,但也需要拿出那份百折不撓、英勇無畏的精神去克服、去戰勝。新時期,地稅工作面臨著歷史性的機遇,作為年輕地稅人我們要抓住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牢固樹立「真實可信、科學嚴謹、創新進取、服務奉獻」的地稅核心價值觀,勇於肩挑重任,用我們自己的行動共同開闢地稅事業美好的未來。

  範文二

  打開沉甸甸的書本,一個個偉大的時代畫卷便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了---歷史烽煙中、崢嶸歲月裡,無數革命先輩、共產黨人在探求救國救民、民族獨立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捨生忘死。在經歷了無數的困苦和磨難、挫折與失敗後依然勇往直前、百折不饒、永不放棄……合上書卷,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從苦難到輝煌,中國歷史經歷了百年曆程。歷史告訴我們,革命道路不是從輝煌走向輝煌,從勝利走向勝利,它是一個從失敗走向勝利,更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一個歷程。歷史經驗證明,發展的道路從來不是光明坦途,而一定充滿坎坷,這就要求需要我們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摸索,前進,再摸索,再前進。真正的強者是從不會因為困難而放棄自己所追求的事業的。

  《苦難輝煌》詳細、生動、真實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前後的歷史。記錄了眾多我們敬仰和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朱德、陳毅、李立三、張國燾、蔣介石等等。同時也描寫了許許多多迄今默默無聞的英雄們。作者以真實的筆觸,生動地描繪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偉人其實也是凡人,他們也不會天生正確,也會犯錯誤,也會打敗仗。儘管在革命道路上,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他們卻永不言棄,最終走向勝利!因為他們始終相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

  尤其是書中金一南教授所提到的「當一個民族走向強大的時候,絕不僅僅是物質的強大,絕不僅僅是腰包裡塞滿了錢,你就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信仰珍貴的年代,有什麼能讓我們感動?有什麼值得我們崇敬?有什麼能讓我們追隨?」「是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再沒有拋頭顱灑熱血的機會,但是我們同樣可以在平凡的工作當中,做平凡的英雄。在現在這個信息科技的時代,什麼都可以複製,連成功都是可以複製的,唯獨革命先輩的精神是永遠不可能複製的。

  掩卷而思,不禁感嘆:如今的我們,出生在和平年代裡,生長在改革開放環境中,工作穩定,衣食無憂。口袋富足了,精神卻匱乏了,房子變大了,靈魂卻渺小了,我們讀著歷史,卻在忘記過去。我們缺乏的是什麼?就是信仰!而信仰是什麼?契科夫說過:當喉嚨發乾時,會有連大海也可以一飲而盡的氣概---這便是信仰。當初無數革命先輩能捨生忘死,拋頭顱灑熱血,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犧牲,就是信仰的無窮力量。而許許多多作為今天的80後90後,就如生長在溫室中的花草,沒有經歷過陽光、風雨的洗禮,相形之下顯得是多麼的脆弱不堪。因此在如今這個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更應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大中國正在世界的東方崛起,在和諧安寧的環境中,在舉世矚目的成就面前,我們更要看到今天所面臨的挑戰,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艱苦奮鬥的精神義無反顧地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於自己的一程,當好歷史的傳承者和創造者。在政治上要積極要求進步;在工作中要敬業愛崗;在學習上要積極進取;在生活中要充滿愛心,要讓信仰成為我們一切前進的動力!

  範文三

  歷史,縱然已逝,但卻永遠魅力無窮。《苦難輝煌》從非凡事件和非凡人入手,聯繫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共產國際活動以及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等國際背景,從有重大影響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以兩萬五千裡長徵為主線,審視了人民軍隊的領袖們在歷史重大關頭突出重圍、最終奪取勝利的歷史足跡。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小小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長徵的疲弱不堪的隊伍,正背負著這個世界上最大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正如書中說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天賜良機,而是來自千千萬萬的人的英勇獻身。書中從平凡人的角度審視開國領導人,正視他們取得的榮譽犯過的錯誤,毛澤東一生打過四次敗仗,但獨獨在赤水就吃了兩次敗仗,中國革命不是憑一紙宣言、一個綱領、一個領袖就能夠成功的。歷史給中國共產黨人的磨難,超過了給所有其他政治團體和黨派。外部的圍追堵截,內部的爭論與妥協,以及不盡的跋涉、驚人的犧牲、大量的叛變,中國共產黨人正是經歷了如此的地獄之火,最終完成了中國歷史富有史詩意義的壯舉。




更多熱門讀後感文章推薦:

  歷史記載的非完全客觀性決定了歷史是相對的。從啟蒙時代的法國到德國歷史哲學都探討過歷史認識的客觀性問題。笛卡爾曾指出即使是最真誠的歷史,即使它們沒有完全歪曲事實,也總是非常普遍的做出一些刪減,這樣字面上的東西就往往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但是歷史是人類自己創造的,因此對於人類來說,歷史是可以認識和理解的,同時人類在認識和理解並不能完全保證歷史認識的真實性,因為人們在認識歷史時有時候會落入一些由於人類自身的偏見而造成的陷阱。所以,在真正辯證理性的反思中,無論歷史認識運動過程,還是歷史認識運動結果,都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辯證統一體,二者從不分離開哪怕一秒鐘。總的來說人類智能歷史的理解存在,因為人們的心智是隨著時代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

  我們在學習當時革命史的時候要置身於歷史,研究分析社會現狀。為什麼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在軍閥割據戰亂不斷,各種救國理論爭論不休,社會各階層群起攢動,廣大人民生活水深火熱,社會各階層風起雲湧的夾縫中生存並壯大。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解決中國問題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為中國共產黨解決中國問題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但要真正解決中國問題,還必須善於運用這個科學的理論武器,找到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方法。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方法,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其具體的內容和要求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本前提。第二,解決中國問題是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目的所在。我們為什麼要把馬克思主義運用於中國?其目的不是別的,正是為了解決中國的問題。毛澤東同志形象地用「有的放矢」的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他說:「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這種態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態度。『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所以要找這根『矢』,就是為了要射中國革命和東方革命這個『的』的。」 第三,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基本要求。:「只有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所以,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第四,實事求是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方法。實際上就是研究中國的實際情況,探索其內在關係和發展規律,並根據這些客觀規律指導我們的行動。

  中國共產黨吸取了先進的理論,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實踐,並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找到一條中國革命成功的道路。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苦難」與「輝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但回顧我黨的歷史,你會發現正是在經歷無數的苦難中,一步步孕育成功,一步步走向了輝煌。黨的成長過程就是浴火重生,每經歷一次苦難都成熟、發展一點,直到走向輝煌。海明威曾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曾經的苦難或許正孕育著未來的希望;過去的創傷或許正是我們應對生存危機的力量。正因為苦難的積澱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方法,大革命失敗後,中共從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出發,探索到了一條符合中國革命特點的「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實現了由城市向農村的道路轉變;「八七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為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解開了序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在此理論指導下,農村革命根據地紛紛建立,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正是因為先輩們的探索和實踐為後人積累了大量的可借鑑的寶貴實踐財富,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創造了一個有一個的輝煌,雖然其中有不少彎路,但是共產黨人能夠果斷的認識自己的錯誤,修正路線,撥亂反正,恢復國民生產建設,使中國走上了民族復興之路,中國巍然屹立與世界名族之林。

  作為一名共產黨人要勇於承擔歷史賦予的重任,敢於在創造歷史的進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新的時代,我們共產黨人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放到歷史的長河與世界的範圍看,新的挑戰也許不亞於二三十年代共產黨人面臨的挑戰,這不是單個共產黨人身死存亡的問題,而是關係到我們整個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共產黨人的先進性責任心是與時俱進的,不是一勞永逸的,其具體內涵是隨著時間、地點和歷史使命而不斷變化的。現時代主要體現在創造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的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種先進性的與時俱進,要求共產黨員不能夠居功自傲,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要有憂患意識,知道自己使命在肩,就沒有一絲懈怠的理由。面對困難迎接挑戰,狠抓機遇,在工作中發揮黨員的模範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繼承先人的光榮傳統,從先人的苦難輝煌實踐中汲取營養,建設高尚的精神家園,唯有承受新的苦難,才能創造新的輝煌!



更多熱門讀後感推薦參考: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