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南明首輔馬士英?馬士英到底是不是奸臣?
2023-10-14 21:15:10 1
馬士英是明朝末年和南明大臣,萬曆年間中進士,在明朝末年做到鳳陽總督的位置。後來他擁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建立弘光小朝廷,在弘光朝坐到內閣首輔的位置,仍然總督鳳陽。
馬士英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高,很多人都將其打入奸臣一列,對他的評價總是抱著批判性的。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在弘光朝建立不久,就被清廷覆滅。而且這個小政權,是個不作為的政權。
明朝覆滅之後,弘光政權作為明朝的繼承和延續政權,不思如何勵精圖治,復興明朝,反而繼承了明朝末年朝政的大部分缺點。黨爭嚴重,自私自利,內鬥消耗了國家大部分的實力,最終被清廷輕而易舉的攻破。
馬士英當時是弘光朝的內閣首輔,作為執政者,對於弘光朝的覆滅,自然要擔負大部分責任。所以在後世,特別是清朝,對於馬士英的評價十分之低,甚至將其打入奸臣傳之中。
有人曾說:「士英一庸才,不過大鋮之傀儡耳!以為執政,猶沐猴而冠也。」這句話中,還有另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阮大鋮。
阮大鋮是明朝末年,以魏忠賢為首的奸黨的重要成員。在崇禎帝時期,閹黨受到清算之時,被罷官去職,閒居在家。弘光朝建立之後,阮大鋮在馬士英的幫助下,回到朝廷,並且擔任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的重要職務。
阮大鋮回朝之後,對復社和東林黨成員大加報復。於是弘光朝陷入內鬥之中,各方爭鬥此起彼伏,嚴重的影響了新建的統治秩序,讓清廷有機可乘。
阮大鋮是被馬士英起用的,所以阮大鋮的所作所為,自然也要算在馬士英的頭上。許多人認為馬士英是個無作為的內閣首輔,朝堂大權都掌控在阮大鋮的手中,他其實就是阮大鋮掌控的傀儡而已。
這個觀點其實並不正確,因為馬士英雖然沒有力挽狂瀾的大才,但是也是一個能臣。因為報恩的關係,馬士英將阮大鋮重新召入朝堂。但是卻並不意味著他縱容和助長阮大鋮殘害大臣的氣焰,相反他給予阮大鋮很多的限制。
老實說弘光朝的內鬥,不僅僅在於阮大鋮一方的原因。實際上一直以清流正直著稱的東林黨,在明朝末年和南明之時,已經變了味道。東林黨很多成員,甚至因為意氣之爭而忘記民族大義。弘光朝的覆滅,與東林黨也大有干係。
馬士英一直都在調和其中的關係,希望能夠穩定朝政。就算後來弘光覆滅,不為新建的政權所接受,這位被稱為「奸臣」的人,卻並沒有選擇降清。雖然在野,但是馬士英卻一直參與各抗清勢力,積極組織抗清活動。最後被清軍擒獲之後,慷慨就義,誓死不降。
在清軍一路勢如破竹,明朝大臣紛紛開城受降之時,個人在城門書寫「大明禮部儀制司主事黃端伯不降」的黃端伯被清軍俘虜後,曾與多鐸有過一段對話。
多鐸說馬士英是奸臣,黃端伯卻說馬士英是忠臣。多鐸言馬士英如何忠了!黃端伯表示,馬士英誓死不降,如何不忠!然後指著一邊,已經剃髮易服的前明大臣說:「這些才是不忠之人!」
老實說,這樣一個擁有民族氣節,始終將國家大義放置個人私利之上的人物,怎麼也不該入奸臣之列。對於馬士英的評價,最公正的應該是陳垣在《明季滇黔佛教考》所作的評價。
《明季滇黔佛教考》:「惟士英實為弘光朝最後奮戰之一人,與阮大鋮之先附閹黨,後復降清,究大有別。」
也許馬士英的確沒有拯救弘光朝,但是卻也並不能將其打入奸臣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