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實驗室汙泥回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30 07:02:33 2

本發明涉及一種實驗室汙泥回流裝置,屬於汙水處理領域。
背景技術:
在實驗室中,基於蠕動泵的傳統汙泥回流體系,沉澱池底部往往設計成倒錐體,汙泥由於受到上方水的壓力而貼附在回流管口周圍,僅僅留下一個小孔,回流的是水而不是泥水混合物。大量汙泥滯留在沉澱池中,而且很多汙泥掛在倒錐體側壁,蠕動泵抽吸不到,汙泥回流量往往達不到實驗預設水平,必須手動回流汙泥,造成汙水處理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在處理汙水的過程中,汙泥回流不暢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實驗室汙泥回流裝置,通過設置汙泥回流棒,改變汙泥回流棒的位置,將汙泥回流棒與蠕動泵相連,大大改善汙泥回流狀況,減少汙泥在沉澱池中的堆積,而且回流棒可以抽吸到池底每個部分。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實驗室汙泥回流裝置,包括反應池、沉澱池、汙泥回流棒、回流管道、蠕動泵、排泥管及閥門,反應池與沉澱池上部通過管道連接,反應池底部連接回流管道一端,回流管道另一端連接汙泥回流棒,回流管道上安裝蠕動泵;所述汙泥回流棒斜插入沉澱池內部,末端置於沉澱池底部,沉澱池底部安裝有排泥管,排泥管上安裝閥門。
進一步,汙泥回流棒包括PVC透明管、U-PVC套管及固定節;PVC透明管穿插在U-PVC套管內部,末端突出於U-PVC套管,在U-PVC套管頂部安裝固定節固定PVC透明管與U-PVC套管。
進一步,PVC透明管末端沿圓周方向開有至少兩個吸汙口。
進一步,蠕動泵安裝的高度低於沉澱池底部。
進一步,汙泥回流棒材質的密度大於水。
進一步,反應池可以是厭氧池、缺氧池或者好氧池。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優點:
1.本發明沉澱池底部的沉積汙泥通過吸汙口進入汙泥回流棒,大大改善汙泥回流狀況,減少汙泥在沉澱池中的堆積。
2.本發明將蠕動泵與汙泥回流棒通過回流管道連接,蠕動泵抽吸作用使汙泥回流。
3.本發明的汙泥回流棒為可移動的,可以抽吸到池底每個部分,減少汙泥在沉澱池中的堆積,回流效果顯著。
3.本發明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效率特別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汙泥回流棒末端詳圖。
圖中:1.PVC透明管,2.U-PVC套管,3.汙泥回流棒,4.蠕動泵,5.沉澱池,6.閥門,7.固定節,8.排泥管,9.吸汙口,10.反應池,11.回流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更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實驗室汙泥回流裝置,包括反應池10、沉澱池5、汙泥回流棒3、回流管道11、蠕動泵4、排泥管8及閥門6,反應池可以是厭氧池、缺氧池或者好氧池,反應池10底部連接回流管道11一端,回流管道11另一端連接汙泥回流棒3,回流管道11上安裝蠕動泵4;汙泥回流棒3斜插入沉澱池5內部,末端置於沉澱池5底部,沉澱池5底部安裝有排泥管8,排泥管8上安裝閥門6,防止汙泥堆積沉澱池5底部;汙泥回流棒3包括PVC透明管1、U-PVC套管2及固定節7;PVC透明管1穿插在U-PVC套管2內部,末端突出於U-PVC套管2,在U-PVC套2管頂部安裝固定節7固定PVC透明管1與U-PVC套管2。
圖2所述PVC透明管1末端沿圓周方向均勻開有大小相同的吸汙口9,至少兩個吸汙口9。
本發明在工作過程中,開動蠕動泵4,沉澱池5底部的沉積汙泥通過蠕動泵4抽吸作用使沉澱的汙泥通過吸汙口9進入汙泥回流棒3,沉澱的汙泥通過回流管道11回流,大大改善汙泥回流狀況,減少汙泥在沉澱池中堆積。
所述蠕動泵4的工作高度低於沉澱池5池底,便於PVC透明管1內形成虹吸;蠕動泵4與汙泥回流棒3直接相連提高了汙泥回流效果,減少汙泥在沉澱池5底部側壁的堆積;汙泥回流棒3還可以抽吸到沉澱池底部的每個部分,解決了傳統汙泥回流過程中造成的沉澱池底部側壁汙泥堆積的問題,而節省能源,結構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