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走基層徵文範文

2023-10-28 00:19:22 1

  範文一

  農曆臘月二十八,我收拾好行囊,懷著興奮的心情,第一次乘坐高鐵回家過年。

  我的家鄉在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唐縣歷史悠久,為古唐侯堯之封地,其名肇於上古,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著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就坐落在縣城北2公裡處的鐘鳴山下。這裡的人們,都以生活在唐堯故裡,身為唐堯兒女而自豪。

  2005年8月,我第一次離開家鄉,到北京開始了長達7年的求學生涯。離開之前的那些年,家鄉一直是老樣子,絕大部分樓宇不會超過8層,道路狹窄,塵土風揚,人們渴望物質精神更加富足的生活,可因為種種原因,還是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而這些年,尤其是我在外求學的這些年,家鄉可以說是發生了飛速的變化。

  先說說城鎮面貌的變化。今年回家,我特地圍繞整個縣城中心走了走,令我吃驚的是,居民小區的建設速度可謂是如雨後春筍一般。「中央公館」、「中山新城」、「方舟小區」、「孟唐花園」、「北城楓景」,這些在三四年前可能只會在城市裡聽到的小區名字,如今,在一個小小的縣城內,幾乎隨處可見。更讓我想不到的是,以前的居民樓多以4—8層為主,而今年,我第一次看到了高達27層的居民樓,恍惚之間,我以為自己又回到了北京,可是,當我得知樓房的均價在2300元/平方米時,我又一下子從夢幻般的北京回到了現實。從北京到唐縣短短3個小時的車程,房價居然會相差10到20倍。在我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小村莊,雖然沒有被開發商改造成居民小區,但村民們也都自己蓋上了2—3層的小樓房,有的家庭還在樓頂開闢了自家的小菜園、小花園,生活得悠哉樂哉。

  再說說人的變化。毋庸置疑,城鎮面貌巨變的背後,其實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那些年,走在縣城的街道上,看到的多是自行車、三輪車和拖拉機。而這些年,汽車一下子多了起來,且不乏各種名車。有錢人開上了奧迪、寶馬、奔馳,中等收入的家庭則開上了大眾、比亞迪等。物質生活豐富之外,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變得更加多姿多彩。現在,縣城裡的家庭幾乎每家都安裝了電腦,通過上網,與生活在大城市裡的人們同步感受著這個時代的節奏。縣裡新建了電影院,諸如《人再囧途之泰囧》這樣的電影也成了人們爭相談論的對象。到了晚上,政府廣場上燈火輝煌,音樂聲四起,來自周圍小區的人們競相到這裡唱歌、跳舞,好不熱鬧。以前過年回家,同學聚會吃完飯後沒去處,而這幾年,大家聚完後都一窩蜂地湧向縣城東邊的KTV,盡情地唱上好幾個小時。

  那些年,我只能穿姐姐小姨們穿剩下來的衣服,只有在過新年的時候才能穿上一次媽媽買的新衣;那些年,一家人春夏秋冬只可以吃時令菜,只有在春節時才能吃上一次雞鴨魚肉;那些年,我和家人一起住在帶有院落的平房裡,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小偷翻過院牆偷走了院子裡的3輛自行車;那些年,我隨父母去一趟姥姥家要騎自行車1個多小時。而這些年,只要喜歡,我和家人可以每月都為自己填上一件新衣服,而不必等到過年;這些年,我們一家人可以一年四季都吃到各種各樣新鮮的瓜果蔬菜,不必再擔心會營養不良;這些年,我們全家搬進了新建的小區,有了車庫和攝像頭,不用再擔心車子被偷;這些年,縣城裡有了公交車,去姥姥家最多只需要30分鐘。

  那些年,這些年,這種種巨變,正是我們整個國家經濟社會大發展的縮影。只有國家的穩定向前發展,才有普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當然,這些變化目前也僅限於縣城最中心,縣城周圍的多數鄉鎮,變化依然不是很大,有錢人在縣城買上了房子,而經濟情況一般的人,依然還是守著「一畝三分地」,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然而,也正是這種不變,孕育著新型城鎮化向前發展的希望。

  範文二

  我在三個地方長期生活過,一個是我的出生地河北望都一個叫太和莊的小村子,一個是河北清苑縣城,一個是北京。三個地方,分別藏有我的童年記憶、求學時代和青春理想。

  20xx年,我正式步入而立之年,來北京也有8年時間。8年裡,我很少回到那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的村子裡。一個原因,自從爺爺奶奶去世後,太和莊村便好像不再是我的家;另一個原因,不忍心看到一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長輩們依然過著量入為出的清苦生活。

  2012年,叔叔家的小女兒新婚,我家兒子也誕生了。借著雙喜臨門的喜慶,叔叔組織起了全家三十幾口人,又聚在一起。回老家之前,我和媳婦做了充足準備,把兒子裹得像個粽子一樣,動都動不了,奶粉、尿不溼,甚至連衛生紙都帶上了。50公裡的路程,以往回家都要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顛簸,去年村裡修了一條外環路,直接通到了高速路口,半個小時就到家了。剛進家門,迎面撲來的熱氣讓我很容易發現了叔叔家裡各個屋裡的暖氣,還是壁掛式的。我趕緊給兒子鬆綁,讓他涼快涼快。叔叔告訴我,今年他把每間臥室和客廳都安上了暖氣,光買煤就花了3000塊錢。

  上一次的相聚已不知是哪一年,那時候過年燉上幾隻雞,炒個蒜薹肉片,都是美味,孩子們們總會趁著大人不注意偷偷嘗上幾口。吃完飯後,妯娌幾個還要抽出1個小時來刷碗。現在飯菜很快上桌,一次性筷子、紙杯、餐巾紙、可樂雪碧,還有堂哥掌勺做的魚香肉絲、剁椒魚頭、油燜大蝦、可樂雞翅……比下館子都給力。

  「過年嘍!」斟滿幸福的美酒,暢聊著這一年來的開心事。多年患有哮喘的大大參加了新農合,每年上萬的藥費現在只需兩千;堂弟新買了一輛悅達K2,坐進去比我的標緻207寬敞多了;姑父家新蓋的大房子,臥室、廚房、浴室一應俱全,與城市的單元房相比,還要多出一個可以放風箏的大院子。也就是我很少回家這幾年,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917元左右,比2003年增加5000多元,九年間年均名義增長13%。特別是2009年以來,農民收入增速持續超過城鎮居民,城鄉收入相對差距逐漸縮小。這些數字絕不是憑空捏造,回想起九年前,爸爸總會把我們淘汰的東西送給叔叔,彩電、摩託、衣櫃,叔叔也會高興地接受。現在,他們家裡全是最現代的東西。我的堂兄弟並不是暴發戶,他們都在保定打工,每個人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一年下來,夫妻二人能攢下三四萬。

  幸福不經意地來了,但堂兄弟們還有一些遺憾,就是到城裡打工,不能與父母兒女在一起。保定的房價現在五六千一平方米,買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也要四五十萬,對於他們來說還有些吃力。堂弟說:「眼瞅著爸媽都老了,如果我在保定買不到房,怎麼照顧他們?回來種地,農產品收益又低,都是麻煩事兒。」因為戶籍等因素,農民工很難融入城市,城市只能是打工場所,家還要安在農村。正尋思著,大大和他的兒子進來了,大大說:「中央一號文件不是提了個家庭農場概念嗎?到時候你們都去城裡,帶著父母孩子,地裡活兒全部交給我。家庭農場,不就是先從家族開始嗎?」

  20xx年1月底,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次鎖定「三農」工作,提出要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著力發展多元服務主體。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很可能會解決堂兄弟的後顧之憂。

  家鄉的變化,不能用翻天覆地來形容,而是一點一點幸福累積後的質變;是黨和國家政策一步一步實施後效果的顯現。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保定阜平縣看望困難群眾時指出,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無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我們這些農村裡出來的孩子倍感溫暖,真心希望家鄉奔向小康的日子裡,會有更多閃光點。

  範文三

  春節回老家前,父親打電話千叮嚀萬囑咐地一定讓我把照相機帶上。我很納悶父親的這一要求,因為他平時不愛照相,但懼於父親的一貫嚴厲和沉默寡言,我又不敢問他,只能照辦。

  臘月二十八上午,我回到位於魯西南的家中,父親立刻給我升起了一個火盆取暖,母親高興地在廚房裡忙上忙下準備午飯。過了一會兒,父親說:「讓你娘先做著飯,你跟我出去轉轉,帶上照相機。」

  「中。我給你照幾張。」我一邊拿相機一邊說。

  「不是給我照,你照照咱莊吧」。父親點燃了手裡的香菸低頭猛吸一口,說:「鄉裡蓋了『新農村』(指建樓房),過了年咱莊搬完就要拆了,你多照幾張,我好留個『念想』。」

  原來,城鎮化的東風吹到了我的家鄉,地方政府將我們附近的6個自然村5000多人合併成一個社區,集中一處蓋起了8戶一排的二層小樓。農民搬入新樓後,這些村的老宅基地全部平掉統一復墾,聽說可以節約出2000多畝的土地。

  按說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親,好不容易趕上了建設新農村的政策,政府將我們的瓦房變成樓房,他應該高興才對,但是「住樓」要以拆掉整個村莊為代價時,父親心裡卻多了一種莫名的傷感和失落,甚至是不舍。

  在爺爺生前留下的老院前,在村裡早已坍塌的戲臺前,在「文革」年間刷在牆上的標語前……父親讓我為他留下一張張影像,我知道在那裡一定有他最難忘的回憶。村子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與生活在那裡的父親息息相通,而今這些東西即將不在了,情感就像被狠狠地閃了一下,沒著沒落的。

  在街心空場上,我們遇見了幾位曬太陽的老人,噓寒問暖後,話題自然轉到了「新農村」。八十多歲的二爺爺握著我的手忽然掉起了眼淚,哭著說:「小啊,你說建新農村咱莊要是扒(拆的意思)了,那不是連祖墳也得刨,等二爺爺老了(去世的意思),還有地方埋嗎?以後咱莊上的後代還知道他們是哪裡的人嗎?」

  面對老淚縱橫的二爺爺,我只能勸他「大過年的不想這些」、「您老能活到一百歲」,但憂傷的氣氛卻瀰漫開來,不經意間襲上了每個人的心頭。坐在一旁的堂大爺說:「咱也不是不想住那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新樓房,可就怕住不起啊!」他嘴角咧了咧,似是一絲苦笑,「聽說住樓房得交不少物業費、煤氣費,連喝口涼水都得花錢(指自來水費),咱又沒工作,地裡那點收入也就夠填飽肚皮的。再說咱那鋤鐮鍁钁、犁鏵耮耙往哪裡放?乾草秸柴火棒往哪裡堆?樓上能養豬狗牛羊嗎?……咱莊稼人就是土命,就像莊稼棵兒,根得扎在土裡,吊在樓上,和土隔開了,還能過好嗎?」

  「是啊。要是搬到那邊去,以後下地也不方便了,光走路就多了六七裡。(地)不在家門口,地裡長個草、莊稼生個蟲也不能立時知道。」老莊稼把式兆泉大爺也憂心忡忡地說。

  回來的路上,村裡一個個的大紅「拆」字又尖利地扎進眼窩,疼得我受不了。我扭過頭,不看它們,我厭惡它們,是它們宣判了這個村莊的死刑,是它們奪走了人們年節的歡樂。可這些「拆」字卻老在我眼前晃悠,飄飄忽忽,鋪天蓋地。快到家門口時,父親望著廚房裡升起的炊煙,若有所思地說:「要是煙囪不冒煙了,那還是農村嗎?」

  中國人常說:窮家難捨,故土難離。拆掉一個村子,就是拆掉一處鄉思,就是拆掉一群人心中的根。但農村的城鎮化進程是大勢所趨,誰想阻擋都是徒勞甚至愚蠢的,這個道理我懂。可從小養育我們的農村家園即將消失時,父親那抑於心底的鄉愁又叫我無比痛惜。我無力挽回什麼,更談不上拯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手裡的相機儘量為父親也是為我多留下一些影像的「念想」。但是相機裡一幅幅行將湮滅的故鄉場景似乎一直在糾纏著我,過年的興味早已跑得無影無蹤了……

同类文章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今天,我們班特別熱鬧好玩。老師帶我們玩「木頭人」遊戲。老師先跟我們講遊戲的規則:「當「木頭人」的人不能動,也不能說話,更不能笑。而當「逗笑人」的人任務則是要把「木頭人」逗笑。如果木頭人一直分毫未動,堅持最久的就是「超級木頭人」;如果逗笑人可以把所有的人都逗笑了,他就是「逗笑專家」。」說完,老

收貨的季節

  又是一個令人快樂的收穫節,在這一年的收穫節裡農民伯伯收穫了他們自己家種的農作物,而我我吃著無比美味的棒棒糖思緒也回到了收穫的那一天……  那一天,羅老師說:「今天是我們班和同年級的四個班比賽拔河,現在要選吃15個男同學和15個女同學,哪些同學願意為班爭光。」聽到這裡我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

高中敘事作文:一次難忘的演講比賽

  學校舉辦了《永遠的豐碑》演講比賽,由我們班打頭。我們一邊練習演講,一邊盼望著比賽快點到來。今天早上,我們幾個人就要上臺演講了,我心裡卻非常緊張,像打鼓一樣。同班的好朋友鍾雪霞告訴我:「不要緊張,要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才能取得優秀成績。」聽了鍾雪霞講的話,我心裡平靜多了。  到了比賽的時間

成長的煩惱500字

  範文一  現在的我,早已不是童年時那個幼稚的我了,我現在正邁向青春時期,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時期啊!我恨不得時間過得再快些,能讓我立刻步入那個時期。可是,伴隨著成長,各種各樣的煩惱也一個接著一個,接踵而至,似雨點般向我打來。  我剛升上初中時認為,初中生活會想我在小學時一樣沒有煩惱。可是,

高中敘事作文:詩意地生活

  第一篇  思緒從六朝金粉的秦淮河穿越到曉風殘月的西湖,從煙花三月的揚州飛掠到楓橋夜泊的姑蘇,若是讓我選擇一個地方詩意地生活,我一定會搖曳輕舟,最終停泊在煙雨朦朧的江南水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遠離朱自清的槳聲燈影裡得秦淮河,我搖著小船如痴如醉地追尋著青磚瓦房的典雅江南。  

高三敘事作文:藍色的傘

  第一篇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連小小的動物也懂得感恩父母,更何況是我們呢?一顆心靈因為對愛的感恩,所以才使自己擁有了鑽石般的璀璨光芒。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把經歷過無數風雨的藍色雨傘。我清楚地記得剛上四年級時。有一次下起大雨。天不從人願啊!我在校門口等了許久都不見雨停。我用書

高三敘事作文: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2008年浙江省金華市中考作文題: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月下。小路。老槐樹……  氤氳的夜色浸染著紫色的窗枝,夢裡似乎又闖到槐花淡淡的幽香似一道澄清的柔波……  又是一個有月的晚上,風漸起漸落,吹亂了人們的頭髮,吹亂了人們的思緒,只有那顆心顯得格外溫暖。  槐樹在小路的盡頭,樹下有間餛飩

高中敘事作文:梔子花開

  「青春的旋律,我是你最後一個音符。不知道當你柔美的手指滑過黑白的鋼琴鍵時,你會否注意到我的哀傷?」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會遇到那個動人的音符,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音符也終將淡出我們的耳際。  梔子花又開始了燦爛的一季。牆角邊,庭院前,陽臺上,樓道口,到處可以看到粉嫩粉嫩,像蝴蝶一樣微微舒展著雙

高三敘事作文:站在老屋的門口

  站在老屋的門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頂披著一層灰色的瓦,時光侵蝕了老屋的門。而我徘徊在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爺爺守著老屋。他喜歡坐在門口,一口又一口優哉遊哉地抽著自卷的旱菸。而當每次嗆得滿臉通紅時,便急急地招我給他捶背。那場景重複了幾年。而我印象中染紅老屋門口的那一抹殘

我的治牙記

  跟我很熟悉的人一般知道,我有著一口讓人一見了就感慨不好的牙,我的確是靠這個在朋友圈裡出了大名氣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前幾天吧,我早晨吃飯的時候六齡齒隱隱作痛,其實那可顆早就該治的六齡齒已經在好久之前就有感覺了,我只是心驚膽戰的不敢告訴我的家長,我知道只要說了就不能避免去醫院了。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