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21:26:47 2
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廊橋建築領域,尤其是一種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讓廊橋具有更優隔震效果的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包括建築單體、左輔助單體、右輔助單體,所述底梁與左底梁和右底梁之間均設置有變形縫,位於底梁左右兩端的變形縫的下方均設置有隔震支撐結構。本發明將廊橋的底梁分為三段,分別為底梁、左底梁和右底梁,並在底梁與左底梁,底梁與右底梁之間增設了變形縫,為廊橋因地震等因素帶來的形變提供了緩衝縫隙,還在變形縫的下方均設置有隔震支撐結構,不僅解決了地質振動對廊橋的衝擊,也讓廊橋的橋上建築部分有很穩固的建設基礎,本發明適用於以廊橋為代表的橋梁建築當中。
【專利說明】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廊橋建築領域,尤其是一種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的橋梁結構多為單層,兩層橋梁結構較為少見,而同時可以滿足行洪、人行、車行,觀景、餐飲、娛樂等多功能一體的現代廊橋,國內外尚無先例。古典廊橋多採用磚木拱橋型式。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廊橋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希望建造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徵,同時可以滿足行洪、人行、車行,觀景、餐飲、娛樂等多功能一體的現代廊橋。但大型綜合性廊橋設計受到地形、行洪等多種條件的制約,結構十分複雜,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同類建築形式。
[0003]特別的是,由於廊橋的跨度一般較大,若過多採用傳統施工方式中的伸縮縫,則難以保證橋上建築的穩定性。若不採用必要的伸縮縫,又不能保證廊橋能吸收地震帶來的衝擊,從而導致廊橋被損壞。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讓廊橋具有更優隔震效果的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
[0005]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包括建築單體和分別設置於建築單體左右兩側的左輔助單體和右輔助單體,其中建築單體的底梁固定設置於建築單體柱墩上,左輔助單體的左底梁固定設置於左輔助單體柱墩上,右輔助單體的右底梁固定設置於右輔助單體柱墩上,所述底梁與左底梁和右底梁之間均設置有變形縫,位於底梁左右兩端的變形縫的下方均設置有隔震支撐結構,所述隔震支撐結構通過隔震支座支撐底梁、左底梁和右底梁。
[0006]進一步的是,所述建築單體、左輔助單體和右輔助單體為全現澆框架結構。
[0007]進一步的是,隔震支撐結構固定設置於地基上。
[0008]進一步的是,所述隔震支座為支撐彈簧。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為了避免傳統廊橋整體過長而帶來的熱應力集中的缺陷,本發明將廊橋的底梁分為三段,分別為底梁、左底梁和右底梁,並在底梁與左底梁,底梁與右底梁之間增設了變形縫,為廊橋因地震等因素帶來的形變提供了緩衝縫隙。與此同時,本發明為了對變形縫處進行穩固的支撐,還在變形縫的下方均設置有隔震支撐結構,隔震支撐結構通過隔震支座支撐底梁、左底梁和右底梁,增設的隔震支座可以提供豎向支撐力,也允許與隔震支座連接的地梁部分有轉角變形、縱向自由位移、橫向位移,大大提高了本發明適應地震等地質變動對廊橋的影響。本發明迴避了傳統伸縮縫對廊橋這一特殊橋梁結構的限制,創造性的將廊橋分為三部分,不僅解決了地質振動對廊橋的衝擊,也讓廊橋的橋上建築部分有很穩固的建設基礎,本發明適用於以廊橋為代表的橋梁建築當中。【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0011]圖中標記為:建築單體1、底梁11、底梁端頭111、觀景閣樓12、建築單體柱墩13、餐廳14、仿古景觀建築15、亭臺16、左輔助單體2、左底梁21、左底梁接縫端211、左底梁固定端212、左輔助單體觀景閣樓22、左輔助單體柱墩23、右輔助單體3、右底梁31、右底梁接縫端311、右底梁固定端312、右輔助單體觀景閣樓32、右輔助單體柱墩33、變形縫4、隔震支撐結構5、隔震支座51、地基6。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3]如圖1所示的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包括建築單體I和分別設置於建築單體I左右兩側的左輔助單體2和右輔助單體3,其中建築單體I的底梁11固定設置於建築單體柱墩13上,左輔助單體2的左底梁21固定設置於左輔助單體柱墩23上,右輔助單體3的右底梁31固定設置於右輔助單體柱墩33上,所述底梁11與左底梁21和右底梁31之間均設置有變形縫4,位於底梁11左右兩端的變形縫4的下方均設置有隔震支撐結構5,所述隔震支撐結構5通過隔震支座51支撐底梁11、左底梁21和右底梁31。
[0014]在實際建造時,首先需要將建築單體柱墩13、左輔助單體柱墩23、右輔助單體柱墩33固定設置於選定的地基6上,這裡所指的地基6指河流的底床部分。結合實踐經驗,柱墩之間的間距應在30米以內為最佳。在將建築單體1、左輔助單體2和右輔助單體3設置時,需要在兩端的底梁端頭111與左底梁接縫端211和右底梁接縫端311之間分別留有變形縫4,變形縫4不僅保證廊橋可以承受地震等衝擊,也讓底梁11可以較為完整的為底梁11上方的建築提供紮實的地基。為了彌補由於變形縫4存在,所以為了更好的支撐變形縫4兩側的底梁端頭,選擇在變形縫4的下方均設置有隔震支撐結構5,所述隔震支撐結構5通過隔震支座51支撐底梁11、左底梁21和右底梁31,這樣既可以讓底梁端頭111、左底梁接縫端211、右底梁接縫端311得到有效的支撐,所述隔震支座51還可以承受轉角變形、縱向自由位移、橫向位移等來自廊橋的變形,大大增加了結構的穩定性。由於左底梁固定端212和右底梁固定端312是固定在河流兩岸陸地上的,故廊橋的實際跨度為左底梁固定端212和右底梁固定端312之間的距離。
[0015]由於本發明主要是應用於廊橋上,故在建築單體I的底梁11上可以建造觀景閣樓12,在觀景閣樓12基礎上還可以建設餐廳14,在餐廳14上方還可以建造仿古景觀建築15,以及在仿古景觀建築15上建造亭臺16。由於增設了變形縫4,就大大減小了地質變動給建築單體I上方建築的破壞力,也由於沒有了傳統的伸縮縫,可以讓底梁11上的建築更穩固。自然的,左底梁21上也可以建造左輔助單體觀景閣樓22,右底梁31上也可以建造右輔助單體觀景閣樓32。
[0016]為了讓本發明整體結構更穩固,可以選擇這樣的方案:所述建築單體1、左輔助單體2和右輔助單體3為全現澆框架結構。由於本發明的結構特點,為了保證整體性,優選為全現澆框架結構,不僅可以提高抗震能力,也為閣樓的整體穩固性提供了紮實的基礎。
[0017]為了讓隔震支撐結構5更好的固定住,可以將隔震支撐結構5固定設置於地基6上。圖1所示的隔震支撐結構5固定設置於地基6上,可以讓隔震支撐結構5為底梁11、左底梁21和右底梁31提供更穩固的支撐力。
[0018]為了簡化隔震支座51的結構,可以將隔震支座51選擇為支撐彈簧。由於本支撐彈簧應用於較潮溼的環境,此處採用的支撐彈簧優選不鏽鋼製作的高強度支撐彈簧。
【權利要求】
1.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建築單體(1)和分別設置於建築單體(1)左右兩側的左輔助單體(2)和右輔助單體(3),其中建築單體(1)的底梁(11)固定設置於建築單體柱墩(13)上,左輔助單體(2)的左底梁(21)固定設置於左輔助單體柱墩(23)上,右輔助單體(3)的右底梁(31)固定設置於右輔助單體柱墩(33)上,所述底梁(11)與左底梁(21)和右底梁(31)之間均設置有變形縫(4),位於底梁(11)左右兩端的變形縫(4)的下方均設置有隔震支撐結構(5),所述隔震支撐結構(5)通過隔震支座(51)支撐底梁(11)、左底梁(21)和右底梁(3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建築單體(1)、左輔助單體(2)和右輔助單體(3)為全現澆框架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其特徵在於:隔震支撐結構(5)固定設置於地基(6)上。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層橋梁懸伸隔震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隔震支座(51)為支撐彈簧。
【文檔編號】E01D19/00GK103603266SQ201310655196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吉翔, 傅支黔, 孫宇彤, 毛穗豐, 遊選成, 黃竟強, 陳緒剛, 胡秉偃, 吳堅, 康東 申請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