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什麼東西(意識是個什麼東西)
2023-10-27 10:23:33 2
這個問題現在沒有確切的答案。
我們只知道,意識並不屬於大腦的一部分,它實際上是由大腦不同的區域共同作用而產生。
研究意識的問題,一條可行的思路是,循著摸清到底大腦的哪些區域參與了作用機制,以及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來展開。另外藉助人工智慧構建出一個高度仿真的模擬大腦,也可能有所裨益。
除了這些科學實驗外,我們對意識僅從認識上是需要明確以下幾點的,以便我們清晰自己的基本概念。
1.
對意識概念定義的澄清。
物質的對立物是精神,意識不是與物質對立的概念,這一點我們往往混淆。
所謂意識是指一種主體能夠對自己、自己的認知以及自己所認知的對象進行反思並產生出主觀的覺察和體驗,認識的主體能夠進入一種「豁然貫通、大徹大悟」的境界,這個過程叫做意識,或者更精確的說法是意識過程,意識到。
把意識作為名詞來用,認為意識就是大腦的產物,或者是物質之外的另一種精神性存在,例如我們常常見到的「物質與意識」,我是比較反對這麼來說的,原因在第一點上說明了。
還有一些哲學家及科學家認為,意識是一種十分寬泛的現象,他們認為人腦中所有的「心理活動和精神活動」都是意識,例如:「意識是人類大腦反映和把握現實的心理活動和精神活動的總和。諸如感覺、知覺、表象、概念、推理、理論、假說、想像、動機、欲望、態度、目的、計劃、觀念、理想、情緒、情感、意志、體驗以及社會的意識形態和精神文化生活等等。」[
腦科學家或神經科學家則認為,意識是「有意識的主觀體驗。……一種主觀的覺察和體驗,不管它是對內、外環境的感覺體驗,或是感情和思想的主觀體驗,或只是覺察到我們存在的自身和這個自身在世界中的存在。」
雖然模糊,但基本都是圍繞著意識的內涵和外延展開的,有些也已經約定成俗了,何況我們一般也不深究,也就成了客觀現實了。這就是意識帶給我們的副產品吧,誰叫我們用意識去解釋意識呢?如果不是為了深究概念以理清思路,又有誰去關心呢,用意識這樣模糊的字眼能表明自己的觀點即可。
3.
意識的核心是對自己的明悟。
意識最基本的特徵是主體對自我的「悟」,就是主體對自我的那種「覺察和體驗」,這一點是判斷意識與非意識的試金石或分水嶺。
舉個例子:猴子水中撈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們也知道猴子不能足夠覺察和體驗自我,所以才發生撈月事情。當然這不過是個寓言故事,但卻正好說明了意識的根本問題。
猴子在湖面看到了自己的鏡像,也許會奇怪吧。網上有這樣的視頻,動物們照鏡子和嬰幼兒照鏡子起先都會害怕,然後動物會叫兩聲逃走,而我們人類會哭後去砸鏡子,然後會左右搖動不斷探視。。。這是意識的萌芽。
想像一下,一隻猴子知道鏡子裡的鏡像是自己並梳妝打扮,這是什麼情況?然後,一隻猴子看到另一隻猴子在鏡子面前梳妝打扮,然後一隻猴子看到一隻猴子在看一隻猴子在鏡子面前梳妝打扮。。。。。
有一定知識的人們知道,這不就是我們大腦抽象的思維過程嗎。對,據說人類能夠抽象6次,也許更多,記不清了。這不就是我們寫文章的時候覆雜表達句嗎,即使先前不知道的我們也會理解這個抽象過程。那麼意識是什麼也許不清楚,但意識的發展過程似乎就比較明了了。
所以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理念如此讓我們感知正確確實是有道理的了。一隻猴子只要能看到並意識到另一隻猴子是在照鏡子梳妝打扮,那麼這三個抽象就可以說意識誕生了。
4.
從反例說明一下意識的要求。
假若主體不能對自我產生「覺察和體驗」,假若主體不能「悟」到自我,那麼主體就有可能喪失意識,就有可能進入無意識或潛意識狀態。下面是我從網上搜到的案例,認為可信。
20世紀70年代,我曾接診過一位癲癇病人,他給我詳細講述了自己的一次奇特旅行。這位病人是一位煤礦工人,家住市郊的農村,有一次他領完工資準備乘火車回家的時候,癲癇病突然發作了,他鬼使神差般地買了一張去新疆烏魯木齊的車票,開始了一次奇特的旅行。那時火車的車速還很慢,從他居住的城市到烏魯木齊需要三個晝夜,在這三個晝夜裡,這位病人能夠像正常人一樣與人交談、買飯、吃飯、休息、去衛生間,在別人眼裡,他是一個與其他人一模一樣的正常人。經過漫長的旅行,火車終於到達了烏魯木齊市,這位病人也同其他旅客一樣驗票、出站,可是當他走到烏魯木齊市的大街上的時候,他感到很奇怪:我怎麼會來到新疆烏魯木齊呢?原來,當癲癇病發作的時候,他就失去了意識,在從家鄉到烏魯木齊這一段漫長的旅程中,他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度過的,雖然他也能夠像正常人一樣與人交談、買飯、吃飯、休息、驗票、出站,但是他卻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去往新疆烏魯木齊,意識不到是自己在進行這些活動,也就是說他失去了主體對自我的那種「主觀的覺察和體驗」,失去了主體對自我的「悟」。這位病人的症狀在醫學上叫作癲癇的「精神運動性發作」,這種發作往往會影響到病人的精神活動,具體到這位病人就是意識的喪失。
2007年3月,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宣布,所有處方類安眠藥都有可能導致服用者出現「夢駕」,即人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駕車上路。例如有不少美國人在服用了常用安眠藥「安必恩」後會出現類似夢遊的症狀,服用者能夠在無意識狀態下駕車、打電話、吃食物等,但他卻對自己的行為渾然不知並且毫無記憶。
另據報紙報導,山東省蓬萊市劉家溝村有一位村民童某,勞累了一天的他,晚上早早便進入了夢鄉,但他在睡夢中卻突然感到渾身發冷,當他用手去抓被子時卻抓到了水,睡夢中的他睜開眼一看,發現自己竟跳在海水之中。原來童某發生了夢遊,在睡夢中的他竟離家出走十多公裡,走進了宋營墟裡的淺海中,險些被海浪吞沒。作者在《破解大腦之謎——精神分子論》一書中將童某的行為稱之為「潛意識行為」。
第一個例子是由疾病所導致的意識喪失,第二個例子是由藥物所導致的意識喪失,第三個例子是由睡眠所導致的意識喪失,通過這三個例子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意識與非意識(無意識)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5.
對意識的進一步理解。
意識是一種湧現現象。即使怎麼研究水分子的特性也無法解釋抽水馬桶的水形成漩渦的原因,這是水分子之間在某種情境下的群體活動現象;一粒沙子的元素分析無法解釋沙堆的活動規律;空氣分子和組成也無法解釋風的形成。對了,這就是我們將意識作為一種同一層次的「物質」固化思維導致了我們對意識的難以理解。再 比如波粒二象性,量子現象是不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甚至是意識自身的陷阱造成的呢。我想即使不是,也是極為有關的。
意識的出現是進化中的必然。意識存在的目的,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幫助人類更好地適應生存。對於感官獲得的外界信息,大腦並非簡單地做出反應,而是通過整合、篩選、加工外來的信息,為人們甄別當下的現實,想像絢爛的未來提供生存支持。這個過程如上面所說有六個層次呢。如此,我們也可以試著解釋下藝術和人類的審美現象了,因為層次模糊的感知,但這種感知我們卻感知到是真實的,美於是產生。當某個事物的層次比較精確起來,美感就被冷冰冰的現實認知代替了,月亮就不再容易成為我們歌詠的對象了。這是意識的智力發展的必然過程。
人的意識首先是為生存服務的。既然是進化,那麼當下有感覺才是生物,才是有生命的人。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從哲學層面回答意識存在的意義,因為我們的哲學架在意識概念的基礎上,一種物質的思維概念模式,一種生存本能的思維習慣。六層抽象過程才是是意識,你在時間當下的維度內感知不到其他的層次,只能是最後結果的那一個「一」。所以意識才讓人迷, 也許4維生靈能解釋我們的意識吧。
意識本身就是矛盾物,無法抓取「一」個。一切哲學和思維的矛盾點就在此,而沒有這個矛盾就不會有意識。這從我們與其他生物的本質區別顯而易見,我們常歌詠草木植物、甚至生物行為的一貫性,因為它們只有一,一種生存的本能,而我們有了二,對立的二。伊甸園的傳說,上帝,老天爺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吧,人類有了自我意識後被趕出了上帝的樂園。意識是主體對自我以及非我的反思與覺悟,這是不能被允許的「量子」現象。
那麼從以上分析出發,當我們能夠創造出可以完全審視自己意識的東西,如同從研究水分子到研究漩渦形成的原理,我們可感知到自己「靈魂」的存在以解決這個二律背反的矛盾。這樣人類還真就永生了,而對記憶的內容,記憶的經歷就不再重要了,何必要輸入計算機呢,我們只要意識到自己的意識這個新的層面就夠了。當然也許我們必然要先走這一步,才能發現意識的規則,真的存在那麼一個理性世界,「靈魂」世界。至少,「靈魂」這個概念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