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22:44:09 5
專利名稱: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適用於在裝載機正轉機構、反轉機構、單搖臂、雙搖臂等各種形式的工作裝置中代替傳統鏟鬥的一種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
背景技術:
裝載機是一種裝卸散狀物料的高效工程機械,它的主參數是鏟鬥裝料的額定載重量,基本參數中還有卸載高度和卸載距離。根據國家工程機械行業標準規定,當裝載機額定載重量確定後,其相應的卸載高度和卸載距離的最小值也就確定了,這是保證裝載機能夠正常工作的必備工作能力的性能參數。但在某些作業場所,有時用戶也需將物料卸放在超過額定卸載高度的位置處,而現有的裝載機卻無法滿足用戶的這一特殊需求。
通過設計加長的提升臂,以及相應改動工作裝置的其它構件和液壓缸也可以實現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的目的。但因為這僅是少數用戶的特殊需求,市場需求量不大,很難形成批量生產,從經濟效益來講,不是企業可取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而設計一種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該組合鏟鬥可在保持現有裝載機工作裝置中除鏟鬥以外其它構件不變的前提下,僅通過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鏟鬥代替現有技術的鏟鬥,以及相應的改變液壓操縱閥即可實現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包括鏟鬥和與鏟鬥橫截面形狀相仿的「L」形託架;所述託架左右兩邊框底邊的前端部通過鉸接件與鏟鬥左右兩側板的前下方相結合,在託架左右兩邊框與鏟鬥左右兩側板之間連接有左右兩隻前傾液壓缸;所述託架的後背框上設置有分別與提升臂和用於驅動鏟鬥翻轉的杆件相鉸接的結合件。
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鏟鬥在與單搖臂結構的裝載機結合時,所述託架通過設置在其後背框下方、中垂線兩側的連接孔D與左右提升臂相鉸接,通過設置在位於後背框中垂線位置處上方的連接孔E和鏟鬥連杆相鉸接。
當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鏟鬥在與雙搖臂結構的裝載機結合時,所述託架通過設置在其後背框下方、中垂線兩側的連接孔D與左右提升臂相鉸接,通過設置在位於後背框上方、中垂線兩側的連接孔E和左右鏟鬥連杆相鉸接。其中所述連接孔E也可以直接與左右鏟鬥液壓缸的活塞杆端部相鉸接。
本實用新型在託架左右兩邊框拐角處的C點與鏟鬥左右兩側板前下方的B點之間連接有左右兩隻前傾液壓缸;所述前傾液壓缸為雙作用液壓缸。
由於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鏟鬥可在保持現有裝載機工作裝置中除鏟鬥以外其它構件不變的前提下,僅通過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鏟鬥代替現有技術的鏟鬥,以及相應的將現有兩路液壓操縱閥改為三路液壓操縱閥——增加用於控制前傾液壓缸的液壓操縱閥即可實現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特殊功能。對於用戶來講只需花費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鏟鬥與普通鏟鬥、三路液壓操縱閥和兩路液壓操縱閥之間的差價,就可實現在更高位置卸載的目的。對於生產企業來講,在其經濟效益上也是可取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圖。
圖2是前傾液壓缸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組合鏟鬥的主視圖。
圖4是圖3的K向視圖(與單搖臂結構的裝載機配合使用的後背框結構)。
圖5是圖3中託架第二種實施方式(與雙搖臂結構的裝載機配合使用的後背框結構)的K向視圖。
圖6是圖3中託架的主視圖。
圖7是圖6的局部俯視圖(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實施例(附圖)作以詳細的描述如圖3、4、6、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包括鏟鬥1和與鏟鬥橫截面形狀相仿的「L」形託架3;所述託架3左右兩邊框底邊10的前端部通過鉸接件與鏟鬥1左右兩側板前下方的A點處相結合,在託架3左右兩邊框拐角處的C點與鏟鬥1左右兩側板前下方的B點之間連接有左右兩隻雙作用前傾液壓缸2;更具體說前傾液壓缸2的活塞杆端與鏟鬥1在B點用銷軸聯接;缸尾端與託架3在左右兩邊框拐角處的C點用帶關節軸承的銷軸聯接;所述託架3通過設置在其後背框11下方、中垂線兩側的連接孔D與左右提升臂7相鉸接,通過設置在位於後背框11中垂線位置處上方的連接孔E和鏟鬥連杆4相鉸接。
如圖5所示,當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鏟鬥在與雙搖臂結構的裝載機結合時,所述託架3通過設置在其後背框11下方、中垂線兩側的連接孔D與左右提升臂7相鉸接,通過設置在位於後背框11上方、中垂線兩側的連接孔E和左右鏟鬥連杆4相鉸接。其中所述連接孔E也可以直接與左右鏟鬥液壓缸6的活塞杆端部相鉸接。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鏟鬥通過託架3後背框分別在D點與提升臂7鉸接、在E點與鏟鬥連杆4相鉸接,並由液壓操縱閥9來控制前傾液壓缸2的伸縮動作。當提升臂7將組合鏟鬥舉升到最高位置時,託架3與工作裝置其它構件鏟鬥連杆4、搖臂5等以及提升油缸8、鏟鬥液壓缸6、均固定不動作;控制液壓操縱閥9處於圖2的左位,此時兩隻前傾液壓缸2伸長,鏟鬥1以其前下端與託架銷軸連接處A點為支點前傾翻轉卸料。從圖1中可見此時卸載高度H2大於H1,卸載距離L2大於L1,從而可在保持裝載機現有工作裝置中除鏟鬥外其它構件及提升油缸8、鏟鬥油缸6不變的前提下,僅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鏟鬥替換現有技術的普通鏟鬥,相應的將現有兩路液壓操縱閥改為三路液壓操縱閥,就可實現在更高位置卸載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在鏟鬥低位(地面位置)裝入物料時,前傾液壓缸2的小腔充入壓力油,使得鏟鬥與託架之間緊貼,不至於發生鏟鬥裝料時前傾翻轉。此時液壓操縱閥9處於圖2所示的右位。
另需說明的是在裝載機機型確定後,該機型鏟鬥的額定載重量也就相應確定了,而本實用新型的的鏟鬥、前傾液壓缸、託架的的總重量肯定比原先的普通鏟鬥的重量大,所以為了獲取在高位卸載時有更高的卸載高度這一特殊功能,只能相應減少此時的鏟鬥的裝載量。也就是說圖1所示的鏟鬥重量與普通鏟鬥的重量基本相當,託架和前傾液壓缸的重量實際上已佔去額定載重量的一部分,所以增大卸載高度機構鏟鬥的載重量是原機型額定重量減去託架和前傾液壓缸重量後的剩餘值。因此也可以這樣講,本實用新型是以減少額定載重量(減少部分就是託架和前傾液壓缸的重量)為代價,使裝載機獲得了增大卸載高度的特殊功能。
作為企業在成批大量生產現有裝載機工作裝置的同時,僅僅只需投入少量資金、人力生產本實用新型中的組合鏟鬥來代替普通鏟鬥,並相應將控制提升液壓缸、鏟鬥液壓缸的兩路液壓操縱閥換成增加控制前傾液壓缸的三路液壓操縱閥,就可使裝載機具備增大卸載高度的特殊功能。作為用戶來講,只需花費本實用新型組合鏟鬥與普通鏟鬥之間和三路液壓操縱閥與兩路液壓操縱閥之間的價格差值,就可實現在更高位置卸載的目的。因此無論從企業(賣方)和用戶(買方),大家權衡利弊,本實用新型都不失為一個經濟實用的機械液壓機構。
本實用新型從圖1中可見還具有另一個優點它的組合鏟鬥適用於與裝載機所有各種形式的工作裝置配套使用。無論原機型是圖1所示的反轉機構工作裝置,還是正轉機構工作裝置或其它形式的工作裝置,只要託架與原機型工作裝置構件或液壓缸的聯接保持與原機型普通鏟鬥聯接一樣,那麼它既保持了原機型工作裝置的一切功能,同時又增加了在高位卸載時可增大卸載高度的特殊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其特徵在於它包括鏟鬥(1)和與鏟鬥橫截面形狀相仿的託架(3);所述託架(3)左右兩邊框底邊(10)的前端部通過鉸接件與鏟鬥(1)左右兩側板的前下方相結合,在託架(3)左右兩邊框與鏟鬥(1)左右兩側板之間連接有左右兩隻前傾液壓缸(2);所述託架(3)的後背框(11)上設置有分別與提升臂和用於驅動鏟鬥(1)翻轉的杆件相鉸接的結合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其特徵在於所述託架(3)通過設置在其後背框(11)下方、中垂線兩側的連接孔D與左右提升臂相鉸接,通過設置在位於後背框(11)中垂線位置處上方的連接孔E和鏟鬥連杆相鉸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其特徵在於所述託架(3)通過設置在其後背框(11)下方、中垂線兩側的連接孔D與左右提升臂相鉸接,通過設置在位於後背框(11)上方、中垂線兩側的連接孔E和左右鏟鬥連杆相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其特徵在於所述託架(3)通過設置在其後背框(11)下方、中垂線兩側的連接孔D與左右提升臂相鉸接,通過設置在位於後背框(11)上方、中垂線兩側的連接孔E和左右鏟鬥液壓缸(6)的活塞杆端部相鉸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其特徵在於在託架(3)左右兩邊框拐角處的C點與鏟鬥(1)左右兩側板前下方的B點之間連接有左右兩隻前傾液壓缸(2)。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傾液壓缸(2)為雙作用液壓缸。
專利摘要一種可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組合鏟鬥,其特徵在於它包括鏟鬥(1)和與鏟鬥橫截面形狀相仿的託架(3);所述託架(3)左右兩邊框底邊(10)的前端部通過鉸接件與鏟鬥(1)左右兩側板的前下方相結合,在託架(3)左右兩邊框與鏟鬥(1)左右兩側板之間連接有左右兩隻前傾液壓缸(2);所述託架(3)的後背框(11)上設置有分別與提升臂和用於驅動鏟鬥(1)翻轉的杆件相鉸接的結合件。其優點在於該組合鏟鬥可在保持現有裝載機工作裝置中除鏟鬥以外其它構件不變的前提下,僅通過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鏟鬥代替現有技術的鏟鬥,以及相應的改變液壓操縱閥即可實現增大裝載機卸載高度的目的,不失為一種經濟實用的機械機構。
文檔編號E02F3/42GK2543995SQ02229458
公開日2003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02年5月17日
發明者路昂, 齊曉瑞, 武春玲, 沈銳華, 李振通, 王平, 張秀春, 賈長海, 朱士學 申請人:鄭州鄭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