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還是安全 誰主導電子支付的博弈?
2023-10-12 14:44:44
3月13日,反映中國經濟發展晴雨表的金融行業爆出了一條新聞: 央行發文暫停二維碼支付業務和虛擬信用卡業務。這看似央行眾多監管業務中的一個普通文件,但卻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銀行第一次向來自市場上強勁對手的正面回擊!
無獨有偶,央行數日之後緊接再下一道文件,要求:八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從4月1日起,停止在全國範圍內接入新商戶,另有兩家支付機構被要求限期自查。仿佛一夜間,百花齊放的電子支付行業被凍結了。頓時,眾議紛紜。
以傳統金融系統為主體的一方拍手叫好。他們認為,二維碼在國際國內總體上有關技術、業務模式尚無統一的標準,存在一定風險隱患。而虛擬信用卡發卡流程缺少面籤審核環節,存在冒名辦卡情況,對實名制度將產生較大衝擊。發文暫停是對客戶金融安全的高度負責。
以新興產業企業為主體的一方則持見悲觀。他們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和行動支付以其便捷性和低成本,正成為國際國內發展趨勢。央行利用行政職權扼殺金融創新,阻擋了合理的市場競爭和發展潮流。
安全和便捷之爭
從業界分析員看,金融安全和便捷之爭不僅僅是行業間普通的價值競爭,也是中國存留的計劃經濟與市場新經濟的碰撞。
從發達國家的電子支付發展經驗看,電子支付的詐騙並非中國獨有。2001年,美國因在線信用卡欺詐造成無法追回的貨幣損失達7億美元。中國信用卡詐騙也以億元為計算單位,數額不可小覷。加上洗錢等國家金融風險,安全問題是傳統銀行業務事實上的第一準則。
除了深層次的國家安全問題,銀行間業務競爭也把便捷性也擺到了重要地位。隨著銀行業中間業務以及創新支付模式的發展,便捷性讓銀行電子支付的交易規模和利潤大幅增加,並反過來衝抵了一定的壞帳風險。
對處於初步規模階段的中國電子支付行業而言,目前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誰更重要呢?其取捨比較困難,矛盾也比較突出。業界分析人士直言:目前的雙方角力,其實是各自根本利益的大衝撞,網際網路金融等正搶食傳統銀行業存貸差業務高利潤的大奶酪!
因此,央行的「禁、限、停」文件也可以看作是銀行業自我利益的保護行為。更有評論指出,這僅僅是開始,網際網路金融等的發展必將倒逼中國銀行業深化改革。
誰將主導電子支付的未來發展
業界普遍認為,網際網路經濟的扁平化模式將把火從傳統製造業,逐步把燒到其它利潤率較高的行業,而銀行業也不能倖免。但銀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行業而言,就那麼容易被新經濟徵服嗎?
傳統金融陣營具有強大的品牌信譽優勢,其長期經營的營業網點和電子支付網點遍布全國。20多年來,在各大國有/民營銀行、聯合管理組織(如銀聯)、上下遊龍頭企業(如聯迪商用等)之間積累了大量安全、保密經驗,服務鏈穩定。而基於新型支付方式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及網際網路金融陣營藉助網絡對客戶的對接和覆蓋面空前強大,並以其高效、快捷極大地降低了運營成本,具有極強的殺傷力。兩大陣營各自優勢非常明顯,其競爭的核心就是資金的爭奪。
誰將主導電子支付的未來發展呢?其深層驅動者是客戶!
「哪裡安全就把錢放到哪裡,哪裡掙得多就把錢放到哪裡」,這就是客戶的選擇。
在銀行同業之間,哪家銀行快、利益高,客戶就會把錢存到哪家;哪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支付手段合法、更安全就會存到哪家——這就是市場細分充分競爭的必然規律。這個規律也會驅動電子支付安全的和便捷之間的互相融合,驅動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之間的融合。
行業分析員認為:未來的出路不是非左即右,而是融合發展、循序漸進。
一方面,可以借鑑國外的思路,充分利用現有成熟的電子支付網點、設備、系統和安全的標準來發展第三方支付和網際網路金融,特別是中國經歷20年成熟發展的POS終端。以二維碼應用為例,如將其與符合安全規範的POS終端整合,應有助於人行加快對於二維碼安全應用的管控。另一方面,兩大陣營應走到一起,互相合作,共同推動能實現共贏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