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相聲的祖師爺是誰,張三祿為什麼不是祖師

2023-10-12 16:59:49 1

  在相聲界中,出名的人有很多,但是很多人都會以為張三祿是相聲的祖師,但是其實不然,張三祿並不是相聲界的祖師,所以很多人就不明白了,張三祿不是祖師那麼誰才是相聲的祖師爺呢?本期戲曲大全為你揭曉。

  東方朔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生於公元前154年,卒於公元前93年,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人。他是西漢辭賦家。漢武帝即位,徵四方賢士。他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

  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看待,不得重用,於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文章,以陳志向和抒發自己的不滿。相聲行所以尊他為祖師爺,並不因為他曾做官。而是因為他性格開朗,愛講笑話,而且很有水平。

  試舉二例:有一次,漢武帝讓他陪同到上林苑,看見一棵樹,問他:「樹叫什麼名字」他順口說:「樹叫『善哉』。」漢武帝便在樹上做了記號。幾年以後,又見到這棵樹,漢武帝再問他:「樹叫什麼名字」他隨口說:「它叫『瞿所』。」漢武帝把臉一沉:「同一棵樹,怎麼過了幾年,名字就不一樣了你在騙我。」

  他的腦子反應極快,當時也沉下了臉,說:「馬小時候叫『駒』,長大了叫『馬』;雞小時候叫『雛』,長大了叫『雞』;牛小時候叫『犢』,長大了叫『牛』;人小的時候叫『兒子』,老的時候叫『爺爺』。這棵樹也是一樣,過去叫『善哉』,現在叫『瞿所』。世上少長生死,萬物成敗,能是固定不變的嗎」漢武帝聽後覺得有理,只得一笑了之。

  相聲藝人高德光在上世紀30年代「撂地」時,曾說過一段關於東方朔的故事:一次,他陪著漢武帝賞花,看見皇上用上嘴唇去聞香味,就說:「皇上的上嘴唇可真夠長的。」皇上得意地說:「那是,人中過三寸,壽活過百歲呀!」他馬上就追問:「皇上金口玉言,使臣茅塞頓開。但臣有一事不明,還得啟奏。」

  皇上說:「講!你隨便問,朕是有問必答。」於是他問:「皇上的人中過三寸,壽活百歲。臣聞彭祖壽活八百,他的那個人中該有多長啊」皇上聽了,頓時臉色變紅:「這個……這……」他怡然自得:「您不是有問必答嗎」皇上一愣:「噢!你在這兒等著我吶。」還有,據老先生們講:每次皇上聽完笑話總愛說一句「別挨罵啦」!所以,在過去相聲的結尾時,也要由「捧哏」的說一句「別挨罵啦」!

  相聲進了曲藝園子演出,觀眾對喜歡的優秀相聲藝人給予褒獎,會送帳子,帳子上邊經常書寫「曼倩遺風」或「曼倩再世」等,這是因為東方朔字曼倩。相聲藝人雖然尊東方朔為祖師爺,但在第五代相聲藝人之後,基本無人再叩拜這位祖師爺。但第五代藝人中的代表人之一,馬三立先生就見過東方朔的塑像,並叩過頭。

  他曾對我說:「說相聲的如同唱戲的、唱曲兒的供唐明皇的塑像那樣,也供一尊泥塑或是木雕的偶像。他的相貌跟唐明皇有明顯的區別:唐明皇沒有鬍鬚,他卻有五綹鬍鬚,據說他就是相聲行的祖師爺東方朔。我見過這尊塑像,也給他作過揖,叩過頭。」

  我也問過我的老師楊少奎,還問過一些比他高一輩及同他一個輩分的多位藝人,均認為東方朔是相聲行業的祖師爺,卻又極少有人參拜。今日年輕的相聲演員別說沒有供奉過這位祖師爺,甚至不知道祖師爺是哪方的神聖。畢竟時代不同了,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結束語】相聲流傳的再多,如果基本的東西丟失了,那就不是相聲原來的樣子,所以我們還是應該保留它最初的樣子。

你可能也喜歡:


戲曲大全之評劇的藝術特點
戲曲大全:評劇唱腔的發展歷史簡介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