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文案語錄劍來(劍來小說中值得思考的道理句子)
2023-06-13 23:32:53 3
小說文案語錄劍來? 大規矩之內,要給所有人遵循本心的餘地和自由不是我陳平安刻意要當什麼道德聖賢,只求自己問心無愧,而是不如此長久以往,就會留不住人,今天留不住盧白象,明天留不住魏羨,後天也會留不住那位種夫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小說文案語錄劍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說文案語錄劍來
大規矩之內,要給所有人遵循本心的餘地和自由。不是我陳平安刻意要當什麼道德聖賢,只求自己問心無愧,而是不如此長久以往,就會留不住人,今天留不住盧白象,明天留不住魏羨,後天也會留不住那位種夫子。
以誠待人,不在事事都說破,毫不遮掩。而是不給人惹麻煩,還能力所能及,幫人解決些麻煩,卻無需別人在嘴上向你道謝感恩。」
書上學理,書外做人。
與他人爭道,總是輸贏皆有,與己爭勝,只分贏多贏少。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取捨,白首,你覺得呢?」
光看不記事,浮萍打旋兒,隨波流轉,不如人家見一是一,見二得二,再見三便知千百,按部就班,便是中流砥柱,激起光陰長河萬丈浪。
有些故事的結局,遠遠不算美滿,有情人未能成為眷屬,好心人好像就是沒有好報,有些當時並不傷感的離別,其實再無重逢的機會。有些故事的結局,美好的同時,也有缺憾。有些故事,尚未有那結尾。
於暗昧處見光明,於絕境絕望時生出希望,不會錯的。
一個家族,家風如何,一座門派,門風如何,看大人物在幾件大事上的取捨,再看他們傳道調教出來的晚輩性情,最後再看底層人氏的利益取捨習慣,高中低皆看,便很難出錯了。
一招鮮,吃遍天!和第二條有相似處,殺敵真的只要一招,一招修煉到極致,比修煉十個比較厲害殺招都有用。
第四條,修煉的確艱辛,忍著艱辛咬牙去修煉,終究只是一匠人!唯有真正享受其中,痴迷其中,仔細琢磨每一招的奧秘,方成宗師。
「練劍不用心,只是劍之奴。練劍用心,方成劍之主。」的真正含義,尋常修行者似乎很認真的刻苦修煉,但這還不是真的用心。真的用心……是真的享受劍法,痴迷劍法,拋卻一切外物,完全沉迷其中,如此瘋魔,方有大成就,方能成宗師。否則只是一個匠人罷了。
第五條,日有所進,月有所變,終有所成……
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你們聽明白了嗎?」馬教諭怒斥道,「我是讓你們要跟好的學,而不是跟壞的學。跟壞的學……只會越學越混帳
佛家有次第之說,道家有長生橋一階階、登天梯一步步的講法,我們儒家則有循序漸進的規矩,所以我得先參加科舉,至於以後能否成為儒家聖人,太過遙遠,不敢奢望。
兩袖藏清風,一肩扛明月,一肩挑紅日。
只不過以一個好結果去看過程,處處善意。以一個糟糕結局回頭看人生,處處惡意。
少年當立志,
道理,早懂,晚懂,都是懂。
堅持就是堅持,無所謂正確不正確。不要自我否定,人生就應該如同蠟燭一樣,從頭燃到尾,始終光明。」
陳淳安感慨道:「儒家治學,中正平和,方可明德。」
老人望向遠方,沉默許久,緩緩道:「賢人思慮,應當縝密。君子立言,尤貴精詳。」
陳平安有感而發,脫口而出道:「修力,一拳一劍,皆不落空,佔個理字。修心,只管往虛高處求大,於細微處問本心。」
心湛靜,笑白雲多事,等閒為雨出山來。
在祖師堂以外的落魄山各處,大道修行,各行其道,但是只要進了祖師堂落了座,每個人的言語,都要思量復思量。這句話,還是就事論事,並非是我倚老賣老,針對你元寶,或是覺得小姑娘鋒芒太盛,必須壓一壓,我們落魄山,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壞規矩,如今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某些讀書人的諂媚,那真是好看得如同花團錦簇,其實早已爛了根本。這些人,一旦用心鑽營起來,很容易走到高位上去。也不能說這些人什麼事情都沒做,只是尸位素餐。世道之所以複雜,無外乎壞人做好事,好人會犯錯,一些事情的好壞本身,也會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當世人獲知消息越來越容易,能夠將一個個事實串聯成真相,並且習慣了如此,世道應該就會越來越好。
大概那就是倉廩足而知禮節。
什麼都不知道,很難不失望。知道得多了,哪怕還是失望,終究可以看到一點希望。
怕就怕一個人以自己的絕望,隨意打殺他人的希望。
當你腳不踩在平地上,你的心態也回不到平坦之處。
該吃苦的時候享福,該享福的時候就要吃苦了。
既然生在了劍氣長城,進了這座躲寒行宮,學了拳習了武,就得適應吃苦一事,學得一技之長。
天底下不是所有吃苦之事,都能苦盡甘來的。純粹武夫的那顆武膽,就只能是從苦膽之中熬出真滋味。
拳在當下,純粹武夫,必須先與己為敵。
學拳先做人,傳道授業之人,無論有無師父先生之名,一樣需要先教人,教人不是空講道理,哪怕是一個鄉野學塾的教書匠,可能與富家翁低頭哈腰的一句諂媚話,對貧寒孩子的某個斜眼、冷笑,然後被孩子們默默看在眼中,記在心裡,結果就打殺了書上的千百句聖賢教誨。
書裡書外都有道理,人人皆是夫子先生。
「拳招為下,只是說位置,某個順序,不是說不重要,恰恰相反,一切拳法都從低處起,層層拳架層層高,最終才能讓我們的拳法高高在天。
事分先後,錯分大小,都得講明白了,再來談原諒、寬恕。
人要學會自私,存有私心的人,在這個世界才能活的更好。
人要學會爭取,用心爭取的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感情……
不分男女,更是如此。
那種將什麼事都壓在心底,瞻前顧後,擔驚受怕,毫無主見的人,得不到最終的幸福。
只有拿出勇氣,努力追求,用心索取,願意豁出一切哪怕只能求個轟轟烈烈仍然一往無前的人,才有希望得償所願。
人間時時玄妙,處處被壓勝,修道之人,道法越高,腳下道路只會越來越少,山上天上則風越大。
每一個身不得已,每一次心不由己,都有可能身死道消,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與那光陰長河萬古同寂寥。
趙天籟反問道:「我若是就此身死道消,或是跌境到仙人,一個年紀輕輕且境界不夠的外姓大天師,空有其名,卻需要早早挑起許多山上恩怨,對他們師徒二人都不是什麼好事。與其被大勢裹挾其中,還不如讓年輕人走自己的道路。如此一來,火龍真人也不用對龍虎山心懷愧疚。當是一場好聚好散吧。」
天下道法,群峰競秀,各有各高。
趙天籟對那符籙於玄,對火龍真人,皆是如此看法。
許多天師府的黃紫貴人,至今仍是看不開一個「符籙」頭銜,也算情理之中,可若是身為大天師的趙天籟都要一門心思拘泥於此,龍虎山道統才是真正的危機暗藏。非是全然不爭,而是爭在大道更大處。不然若有別家山峰高起平地間,龍虎山就要一劍砍去山尖,或是一印拍碎秀木,或是那於玄一枚符籙壓山巔,火龍真人一袖移山……如此一來,浩然天下本土道統數脈,乾脆認了那白玉。
一方掙錢一方虧錢的買賣,做不長久,只是一條「流水」財路,說走就走,說沒就沒。
「劍修和武夫,到底不是讀書人,一個飛劍斬頭顱,一個撐開拳架對敵,沒什麼不敢承認的,雙方求的就是無拘無束的大自在大自由。
是覺得我太拖泥帶水了,與那狐國之主沛湘夫人,不夠殺伐果決,乾脆利落?或是覺得我對那沛湘私心過重,是因為擔心她在落魄山不討好,反而因此積攢隱患,將來諸多小意外累加,變成一樁大變故?並非如此,要真正讓人心服口服,光靠氣力和威勢是不夠的。若是落魄山是你我剛到那會兒,我當然會以雷霆之勢鎮壓種種起伏心思,但是如今,落魄山已經有底氣和底蘊,來徐徐圖之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單是我們要以此對待世界,當世界如此看待我的時候,也要理解和接受。
規矩之內,要給人心一些足夠的彈性,容得對方在大是大非兩條線之間,有些對和錯。」
知道世事的真假,會一直比較難。至於心中有無是非,跟讀不讀書,關係不大。」
柳清風點點頭,然後提醒道:「越是太平盛世,讀書人的媚態,尤其一涉官場,就會花團錦簇,讀書人的兇性,更是蘸了墨汁,躲藏極好,落筆越好,存世越久,你都要小心再小心啊。你如果不是文聖一脈的關門弟子,這些都是身外事,無須在意,證道長生,斷絕紅塵,跺跺腳,抖抖肩,山下有事,山上無事,你還是你,無事一身輕。」
進了門,是一個歷經宦海風波的大驪陪都禮部尚書,在跟落魄山山主談公事。
出了門,就只是一個遲暮之年的書生柳清風,是與同道中人說世道,聊人心。
分不清楚,是貴為一宗之主的陳平安依舊書生意氣,還吃苦不多,不懂得一個身不由己的入鄉隨俗。
分得清楚,入鄉隨俗,又不流俗。就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昔年陋巷貧寒的少年,果真遠遊有成。
師父說與己為敵,不用著急跟誰比,要今日我勝過昨日我,明日我勝過今日我,就是從這裡邊來的道理?」
陳平安笑著點頭,「可不是,不然你以為師父的道理,都是天上掉下來再給我接住的啊?
天下錢財聚散,歸根結底,不過就是四字學問,重新分配。
山上恩怨,我最怕了,不過你境界高,有自己的脾氣,我不好多勸什麼,只是浩然天下,到底不比十萬大山那邊,一件事很容易牽扯出千百事,所以前輩還是要小心些。最後說句不討喜的話,人不能被臉皮牽著走,面子什麼的,有就行,不用太多。」
李槐行走江湖的唯一宗旨,就是我不自找麻煩,麻煩也別來煩我。
是你的就好好抓住,不是你的就不要多想。 天底下沒誰是欠你的,但是你欠了別人,就別不當回事。
認定一件事,即使拿十分力氣都無法完成,也要拿出十二分力氣去努力。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人力有窮盡之時,盡力又盡心了,就不用太愧疚。
總有些人,一眼看到就會心生好感,道理都講不通。
有聚終有散,人生就是一場場折柳。 歲月長河裡,仿佛存在著一座座楊柳依依的渡口,每一段光陰逆旅當中,會有人離船而去,有人登船作伴,然後在下一座渡口又有新的聚散離別。
真正的強者,願意以弱者的自由為邊界。
混吃等死,小富即安,飛黃騰達,是因為各有各的緣法,未必有高下之分。
該是你的,就拿好別丟。不該是你的,想都別想。
修心,亦是修行之一。順境修力,逆境修心,缺一不可。
君子坐而論道,少年起而行之。
是非功過有人心,善惡斤兩問閻王。為何有此說?因為每個人的道德修養、成長經歷、眼界閱歷都會不同,人心起伏不定,有幾人敢自稱自己的良心,最為中正平和?有些違心的事情,一步都不要走出去。
看似與人為善、心腸柔軟之人,必然有一塊堅硬如鐵的心境土壤,在苦難人生中,死死支撐著那份看似愚蠢的善意。
有些事情,死了也要做。但有些事情,是死也不能做的。
我想變成一棵樹,開心時,在秋天開花;傷心時,在春天落葉。
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好的就應該珍惜,怎麼珍惜都不為過。
粗糧可以養胃,書籍可以養氣,景致可以養心。
當我們對這個世界給予善意後,如果非但沒有得到善意的回報,甚至只有惡意,這個時候,能夠不失望,才是真正的希望。
有些善意,就跟春寒料峭的陽光一樣,雖說在與不在,差別不是很大,可為什麼要拒絕呢?
不被喜歡的姑娘喜歡,是一件很傷心的事情,可天沒有塌下來,該怎麼活,還得怎麼活。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路鋪橋無骸骨。
命裡八分,莫求一丈。
真正的強者不在於什麼無敵,而在於活著,輸得再慘都別死了,而是每次都能夠站起來,再次憤然出拳出劍!
知而不行,謂之不誠。 行而不成,謂之不能。 知而行,是赤誠之心,行而能,是貫徹到底,已經很難被其他人和事影響了。 而知行合一的前提是,格物致知,將一件事研究到極致,變成自己的知識。 比如做菜,將做菜這門手藝做到盡善盡美,色香味無可挑剔;比如建築,將樓宇亭臺建得堅固美觀使用,美輪美奐,風雨不倒地震不塌;比如造船,將造船原理吃透,用料堅固,風浪不沉。 這便是格物致知,將一件東西一件事情研究到極點,明白其中所有的道理。做到格物致知,方能知行合一。
當這個世界給予自己善意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珍惜,要惜福,無論大小。
凡夫俗子不下苦功夫、死力氣去努力做成一件事,根本就沒資格去談什麼天賦不天賦。
有些人,只是夾雜在稻穀之中的一株稗草,被人看過一眼,就再無第二眼。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矣。
老天爺不給公道,沒事,我自己去要,能要多少是多少。
人生在世,很多人做很多事,吃苦就是吃苦,只是吃苦而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得看喜歡打盹的老天爺答應不答應。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輩武人,想要往上走,在登頂之前,就要去當一條路邊刨食求活的野狗!要告訴自己,要想痛痛快快活著,就必須跟天地大道爭!跟狗屁神仙爭!跟同輩武夫爭!最後還要跟自己爭!爭那一口氣!
世間父親皆英雄。
文字在有些時候,恰恰會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無形障礙。所以你以後讀書的時候,不要時時刻刻都去咬文嚼字,若是遇到了瓶頸,不妨先退一步,再登高數步,儘量往高處走一走,不登山峰,不顯平地。
開玩笑沒關係,但是切記言多必失。世間一個個文字,是有力量的。字眼組合成詞,詞彙串聯成句,語句契合成文章。大道就在其中。
有些人總是這麼不一樣,看了一眼,就能讓人記住很多年。而有些人,哪怕看了再多年,也沒在心頭住下。
不妨試試看,反正事情已經不能再糟糕了。而有些事,不是你想躲就躲得掉的。人生在世,遇到一個坎不怕,努力走過去就是了,過不過得去,兩說,你好歹嘗試過。
人情送頭牛,買賣不饒針。
有些人之間,註定只要相逢,就是對的。如果還能重逢,就是最好的。
一些美好事情,如果是在別人身上流露出來的,羨慕過後,那就去學,至於學不學得來,努力之後再說。多簡單的事情。
自童年起,我就獨自一人,照看歷代星辰。
朋友之間提謝字,多傷感情,這就跟男女之間談一個錢字,是一樣的。
人在傷心的時候,千萬不要喝酒,容易變爛酒鬼。快意的事情,可以喝酒,說不定喝著喝著,就成了酒仙。
該省之省,一文銅錢,即是家族根本。該花則花,一擲千金,根本無需眨眼。
百事忙千事憂,到頭來萬事休,天涼好個秋呀好個秋!
有些可惜,是沒辦法十全十美。有些可惜,是某些長久的遺憾。
人都會長大的,長大了之後,就會撿起一些新東西,丟掉一些舊東西,就這麼丟丟撿撿,譁啦一下子,就老嘍。
有些委屈,無論大小,只有受過同樣委屈的人,才可以真正體會。否則旁人再好的善心善意,恐怕都無法讓人真正心安。
如果你的朋友過得比你好,好很多,好到讓你望塵莫及,一輩子追不上,那麼你心裡頭會不會一點點彆扭?
怎麼掙錢是一回事,錙銖必較,哪怕一顆銅錢都需要跟人算清楚,可是有了錢怎麼花,就看各自習慣了。像我,一年到頭確實在拼命賺錢,圖什麼?就是為了自己能夠不用在交朋友這種事上,太小氣,還要計較一個錢字。
有些事情,不去做,心裡不痛快。可有些事情,再不痛快,也只能忍著。
女子總愛在情愛一事上動腦筋,男子喜好在江山一事上花心思。
我們活在一個很複雜的世道裡,很多人的言行,哪怕是學問極高的讀書人,還是會自相矛盾,我們看多了沒甚道理的事情,難免會問,是不是書上的道理,是錯的,或者說,是那些道理還沒有說透,沒有說全。
我們該怎麼看待這個許多嘴上講道理、做事沒道理的世界?辦法是有的,一種是活得純粹,我拳頭很硬,劍術很強,道法很強,就用這些來打破一些東西。複雜問題給簡單解決掉,只要我開心就好。天地有規矩約束我,我便一拳打破,世間有大道壓我,我有一劍破萬法。哪怕暫時做到如此酣暢淋漓,可總是如此想,堅定不移,一直朝這個方向走在道路上。這種人可以有,但是不能人人如此的。另一種是活得很聰明,怎麼省心省力怎麼來,規矩二字,就是用來鑽漏洞的。
人間萬事細如毛,我有小事大如鬥。
歸根結底,長得好,無論男女,怎麼都是對的,長得不好看,大概就是萬般皆罪。
人情世情,最難講理。 因為一旦真要掰碎了講道理,好像酒水分了家,沒滋沒味。所以說世間的祖蔭福緣,哪怕送到了子孫手上,還是各人有各命,有些人抓得住,有些人抓不住,有人抓得多有人抓得少,而且這種事情,往往當事人在當下只會渾然不知,只能憑本心而為。
對世界不要失去希望,除了一定要好好活著之外,其實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當我們對這個世界給予善意後,如果非但沒有得到善意的回報,甚至只有惡意,這個時候,能夠不失望,才是真正的希望。
因為他從來懶得跟人講道理。打不過人家,講道理不管用;打得過人家,講道理好像沒必要。
男子下等眼光,只看女子臉面,中等眼光,看那身段,上等眼光,看女子神意。
一個隨便把別人當朋友的人,往往不會有真正的朋友。一個喜歡嘴上稱兄道弟的人,心裡其實沒有真正的兄弟。
一個人,哪能什麼都不麻煩別人,偶爾有個一兩次,不用太愧疚。
有些離別,就不希望再碰面,但往往在不經意間就不期而遇了。有些明明希望可以再見的分別,卻偏偏不會有再會了。
這個世界,一直虧欠著好人。對對錯錯,怎麼會沒有呢?只是我們不遠去深究罷了。嘴上可以不談,甚至故意顛倒黑白,可心裡要有數啊。只可惜世事多無奈,聰明人越來越多,心眼心竅多如蓮蓬者,往往喜歡譏諷醇厚,否認純粹的善意,厭惡他人的赤誠。
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世界就會如何看你。
苦難一事,世間何其多,有何奇怪?任何一個身世坎坷的孩子,誰缺這個?可奇怪之處,在於吃苦二字,怎麼一個吃法。人間苦難,不消說也,說不得也。
人吃土一輩子,土吃人一回。
讀過多少書,就敢說這個世道『就是這樣的』,見過多少人,就敢說男人女人『都是這般德行』?你親眼見過多少太平和苦難,就敢斷言他人的善惡?
做生意,熟人登門,絕不可以殺熟,但是也不可以不收錢,不賺不虧,是最好的。否則越做生意,就越沒朋友。你次次虧本,那人還喜歡時時登門,證明對方不把你當朋友。你次次賺得比平時還多,那就更明白了,你根本不曾將那人當做朋友,若是這般,反而爽利。若是前者,就要揪心了。
有些修士,要麼清心寡欲,不問世事,要麼恪守規矩,願意為了人間的太平,讓自己活得沒那麼痛快,不去追求絕對的自由。世間百態,各有所求,是非對錯,一團漿糊。 因為有太多人,道理只是說給別人聽的,而不是用來約束自己的本心。 山上山下皆如此。
喝了酒,就敢想不敢想的,敢說不敢說的,敢做不敢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