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虛擬主播(這個爆紅的人工智障)
2023-06-12 15:43:41 1
《甩蔥歌》的大火,讓初音未來被我們熟知。
這個折服無數宅男的日本虛擬偶像,出道10多年在全球擁有6億粉絲,身價超6億人民幣,把演唱會開向了全球。
2017年,中國本土虛擬偶像洛天依在上海舉行萬人演唱會,預售1280元SVIP門票上架3分鐘被搶購一空,之後每年都登陸各大衛視舞臺。
當我對虛擬偶像的印象還停留在初音未來、洛天依,Vtuber(虛擬主播)已經開始在主播界爆紅了。
上個月,日本Vtuber竹花ノート發起眾籌活動,有人花100萬日元只為獲得主播餵奶獎勵。
就在最近,Vtuber鬥和キセキ的周邊眾籌達到1400多萬日元,超過了所屬公司的總資本。
是這個世界太瘋狂,還是我太落伍了!
從2016年誕生,到2018年年底,各個平臺上的Vtuber已超過6000人,市場規模在2018年達到約20多億人民幣,熱潮從日本席捲到了中國。
Vtuber作為一種具有相當大市場的亞文化模式,我們對此還一無所知!
從人工智障到百花齊放Vtuber
身穿白色粉色基調的公式服,黑色蕾絲邊的手臂套和長筒襪,頭戴粉色心形發箍,絆愛(Kuzuna AI)出現了。
2016年11月底,這位美少女絆愛成為首位以Vtuber來命名自己活動的虛擬主播,泛指以油管為平臺上傳視頻或進行直播的虛擬偶像。
首次登場,絆愛就以人工智慧自居,雖然都知道她並不是人工智慧。
在虛擬性格上,絆愛的表現與普通少女無異,好動、愛玩,樂觀積極有不失沉穩,極具獨立意識,和真人主播無二。
在視頻中也經常會出現各種沙雕操作,以及崩壞的顏藝,給觀眾留下了極具喜感的印象。
比如,絆愛在《生化危機》系列視頻中,用「花Q」回復遊戲內「fuck you」的旁白所引起的病毒式傳播,「人工智障」的魅力深入人心。
憑藉著極具特色的個人魅力,絆愛在油管迅速走紅,成為油管訂閱數最高的虛擬偶像。
直到今年4月,絆愛在油管上開設的兩個視頻欄目「A.I.Channel」和「A.I. Games」,訂閱數加起來有380多萬人,視頻總播放量達4億。
除了油管的欄目之外,絆愛還在推特、INS等網站上開設帳號與粉絲互動,發行了寫真集,還出演了電視臺廣告。
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裡,絆愛的影響力已走出日本,紅到了中國和歐美。
趁著這股浪潮,絆愛在2018年成為推廣日本旅遊「Come to Japan」的宣傳形象大使,可見這個虛擬形象的影響力有多大。
隨著絆愛的大紅大紫,不少人瞄準了這個潛力市場,日本各大集團開始斥資打造自家的Vtuber團隊。
2017年下半年,隨著Vtuber「四大天王」的崛起,一個屬於Vtuber的時代終於到來。
Vtuber四大天王是在油管上最早一批訂閱數超10萬的虛擬主播,她們分別是:人工智障絆愛、電腦少女Siro、土豪少女Mirai Akari、獸耳狐娘大叔Nekomasu,以及假酒少女輝夜月。
對,你沒數錯,四大天王是5個人(「四大天王有五個人不是常識嗎?」是流行於ACG文化圈的一個梗)。
除了油管、niconico等平臺,這些Vtuber也在各種網絡平臺上進行視頻投稿、遊戲實況和聊天直播等,並通過各種渠道和粉絲互動。
Mirai Akari是僅次於絆愛的虛擬主播,與虛擬歌姬初音未來有直系血緣關係。
輝夜月是四大天王中出道最晚,但人氣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個,在兩周內人氣迅速飆升至10萬。
電腦少女siro是四大天王這個遊戲玩得最好的。
獸耳狐娘大叔Nekomasu是個與外表截然相反,具有「反差萌」的大叔。
每個主播都有各自鮮明而且獨特的魅力,在早期吸引了大量觀眾。
Vtuber平臺登錄人數從2017年12月的170萬人次,增長到2018年5月的830萬人次。
如果說2017年是Vtuber誕生的元年,那2018年就是高速發展的黃金之年,四大天王打下的良好基礎,讓Vtuber開始爆炸式增長。
到2018年中旬,在油管註冊的Vtuber數量就已超過三千名,總訂閱數超過了一千萬。
以貓宮、富士葵、月之美兔為首的另一支Vtuber生力軍以極快的速度增長著人氣。
比如吃雞王者貓宮日向、委員長月之美兔在訂閱數上早已超過幾位前輩。
打賞、眾籌,周邊、代言廣告及演唱會,為了宣傳Vtuber(掏空阿宅們的錢包),他們還製作了番劇《虛擬小姐在看著你》,以及今年引入B站的《四月一日三姐妹》。
一開始,Vtuber的熱度沒有在中國引起太大反響,直到神樂Mea和白上吹雪的出現才改變了這種狀況。
神樂Mea自稱是來自法國的軍服女僕,是第一位在B站開直播的Vtuber,經常在直播中直言「我很可愛,給我打錢」。
因為其見錢眼開的性格,被觀眾稱為「屑女僕」,而她的粉絲自稱為「天狗(舔狗)」,在B站粉絲數有33.4萬。
另一位白上吹雪在2019年1月底首次在b站限定直播。
明明是一隻狐狸,卻總被觀眾當成貓,開播前害羞地躲在屏幕下方。
awsl(啊我死了)的彈幕被白上吹雪發揚光大。
白上吹雪目前在B站的關注數已突破55萬,成為B站Vtuber區的扛把子。
國內最早的Vtuber是一位叫小希的少女,小希創造了「見證歷史」的時刻。
之後在各種直播中的《戰鬥吧歌姬》虛擬偶像團,算得上是業界的高水準了。
據CA Young Lab發布的統計數據,日本Vtuber到2022年預計將達579億日元。
虛擬的形象,真實的靈魂
「她不是真的,但也不是假的」一位日本網友向歐美網友這樣解釋Vtuber。
唱歌跳舞、講笑話控場,三句一個梗,五句一名言,這些個個奇才的Vtuber並非完全虛擬。
在屏幕前的虛擬形象後面,其實都是真人扮演。
Vtuber以虛擬形象為主體,通過面部、動作的捕捉,聲音處理等技術,實時傳輸到3D或2D模型上,讓虛擬人物「動起來」。
藉助社交媒體、視頻網站、直播平臺衝撞次元壁,讓Vtuber成為有自己生活、脾氣、想法的「人」。
而在屏幕後面佩戴電子儀器的人被統稱為「中之人」。
除了為堅守人工智慧的設定而否認「中之人」的絆愛,Vtuber並不介意被知道「中之人」的存在。
至於虛擬形象的聲音,既可以由直播本人「配音」,也可以通過聲音合成軟體,將聲音轉碼為某種特定的音色。
所以屏幕上的萌妹子虛擬主播,也可能是個摳腳大漢。
而狐叔Nekomasu直接以未經過處理的大叔本音說話,用的卻是蘿莉的形象,可以說是Vtuber圈中的異類了。
他在一開始就直接道出了「中之人」的感受,在直播中談論在便利店打工很辛苦之類的話題,意外地很有人氣。
在真人直播中,沒有人會願意看一個找不到工作的中年男性談論自己在便利店打工的辛勞。
可一旦經過蘿莉的形象,同樣的內容就能因為「反差萌」而變得喜聞樂見。
和真人偶像一樣,這些Vtuber身上都有清晰的「人設」。
比如以四大天王為首的絆愛,以超級人工智慧自居卻常常表現得像個智障,粉絲也樂意接受她這樣的設定。
Mirai Akari是一名擁有一套別墅、處於失憶狀態的少女,同時還是一位十足的NEET(家裡蹲)。
在眾多新誕生的vtuber新星中,沒有亮點是無法爆紅的。
為了吸引眼球,Vtuber可能是會三國語言的美少女。
被家暴的主婦。
玩《口袋妖怪》的老奶奶。
還有,穿著白背心短褲,邋遢油膩的禿頂大叔。
這位名為「田中好男」的新晉VTube作為新人出道僅一天,推特上就獲得了1W 的關注,十分驚人。
甚至可能只是一匹馬。
觀眾雖然可能因為外表被吸引前來,可如果只有光鮮亮麗的外表與設定,但中之人無趣、企劃內容糟糕,觀眾的新鮮感很快會消退。
真正讓人著迷的一定是她們外表之下有趣的靈魂,自由自在與大家敞開心扉的交流。
在這個百花繚亂的背景下,VTuber很難以一個設定就脫穎而出,很難說設定就是「主賣點」。
通常VTuber吸引觀眾的,還是外貌、設定、性格等等要素的集合,每一個要素都是吸引力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
其次,還有內容與互動形式的新穎,和獨特的想像力。
例如在2018年12月首次發布視頻,設定是20歲,大學2年級在讀的櫻美尤娜,她的直播方式與其他Vtuber有很大不同。
她通過24小時不間斷的直播展示自己整整一天的行動和狀態,與許多年輕人一樣,櫻美尤娜閒著沒事也會玩手機。
有意思的是,在她玩手機的同時,她的油管直播間和個人推特,都會出現她給網友發出的留言,就好像是在實時互動一樣。
實際上,「24小時不間斷直播」的櫻美尤娜,並不是唯一採用新奇的手段來進行內容創作的Vtuber。
2018年2月開始在網絡上活動的鳩羽嗣,就曾依靠各種透著一股「都市傳說」的奇怪視頻來實現圈粉,甚至還在網絡上衍生出了許多與之相關的傳言和陰謀論。
相比於傳統的二次元偶像,這種雙向互動正好打破了虛擬偶像和觀眾之間的次元壁。
可以看出,Vtuber與粉絲之間的互動方式其實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虛擬偶像/主播會是未來主流嗎?
Vtuber興起後,「ガチ戀距離」一詞也隨之流行,意思為「與愛慕對象隔著屏幕的距離」。
這種距離也意味著「隱私和安全」,現實中不敢直率表達的情感可以放心地在與虛擬偶像的互動中得到宣洩。
「永遠不會變老」、「永遠不會有緋聞」、「永遠表裡如一的純潔可愛」。
阿宅們嚮往的現實偶像不可能擁有的優點,都在二次元偶像身上都得以實現。
Vtuber在商業邏輯上的思路,與很多真人網絡主播極其類似。通過直播或者短視頻積累人氣,流量變現。
依靠廣告植入、商業代言、衍生品銷售、線下見面會、音樂發行、動畫出演、電視節目等將角色人氣實現進一步的商業變現。
Vtuber重合了偶像、傳統直播和視頻,大多數Vtuber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涉及,這些活動內容和一般的主播不會有很大的區別。
不同於真人主播,除了傳統的直播間禮物(或打賞)之外,Vtuber本身的二次元形象更加契合周邊產業。
比起真人主播,Vtuber的疲勞線也要平緩得多。
Vtuber因為有靈魂,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價值觀和人際關係,讓它們在二次元愛好者中產生強烈的文化與情感認同。
以前我不能理解那些打賞女主播的人,直到Vtuber出現後,我理解了。
受夠了三次元的苦,去二次元尋找陪伴和安慰不是很好嗎?
在現如今的年輕人中,二次元「御宅族」的比例越來越高。
線上的各種動漫、遊戲,線下的漫展、cosplay活動,二次元經濟正越來越好做。
有公開數據顯示,到2018年,國內二次元用戶規模突破4億人,其中90後用戶佔比超過60%,00後佔比近20%。
看直播的用戶,年齡在26~30歲的人群佔39.6%。並且呈現出年輕化的發展趨勢。
熱衷二次元的群體和直播觀眾群體高度重合。
即便如此,二次元依然是小眾,而Vtuber更是小眾中的小眾,傳播度很有限。
現在國內Vtuber才剛剛起步,鮮有人關注,除了B站,Vtuber能活動的平臺可能也就抖音了。
雖然Vtuber的數量很多,但能出名的卻很稀少,這點也和傳統主播行業十分相似。
一個虛擬偶像生成的技術投入達上千萬,內容產出,如一首歌的歌曲製作需要近百萬。
而如果讓虛擬偶像走出直播間去參加節目、舉辦演唱會等,成本則更高,虛擬偶像的成本完全不亞於現實偶像。
視頻也不主靠視頻受益賺錢,還是靠接廣告和打賞,哪怕是在油管也難以支撐起一個團隊,國內就更不用說了。
行業比較知名的,還是日本Activ8、ENTUM、Hololive、彩虹社幾家公司。
Vtuber未來一兩年在國內能不能形成風潮,目前還不好說。
你對虛擬主播怎麼看?
你會供養虛擬主播或虛擬偶像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