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整體式壓線框的接線端子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08:54:21 2
專利名稱:帶有整體式壓線框的接線端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適用於直流或交流頻率0-50HZ,額定交流電壓660伏以下,額定交流電流120A以下的通用接線座,屬工業用低壓電器。
由於我國機電、船舶、輕紡等行業製造的電氣箱、屏、臺、櫃已逐步靠攏國際標準,國內歷年沿用至今的接線座,例如JD、D、B、X、JX等系列漸顯落後。為了使接線座亦能隨之步入國際標準,我國個別企業引進了西德WEIDMULLER電氣公司技術,製造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電器標準化接線座,定型為TZ20系列通用接線座。本接線座均按不同規格單體設計,故能視實際需要任意加長或組合,它的顯著特點是用戶可在不改變原設計電路的條件下,能直接改用或換用本系列接線座,安裝使用甚為方便,且電氣機械性能絕佳,價格也較同規格的AG、TD、JP、JR、JC等接線座低。但是在引進實施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問題之一是壓線框嚴重滑牙,影響了TZ20接線端子的推廣應用,因為目前公知的接線座的壓線框是以金屬薄板衝壓成型,薄板的頭尾二部份疊合,(見圖2)在疊合部份的中心處用絲錐攻螺牙,該螺牙與壓線框螺釘配合,螺釘壓緊導電片,導電片壓緊導線,以保證接線的可靠和工作的穩定,由於工藝的複雜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薄板頭尾二部份疊合僅靠衝壓固定成型,並無特殊的固接工藝,因此當壓線框螺釘旋緊時,由於導電片已壓緊導線,導電片對壓線框螺釘產生反作用力,於是壓線框螺釘對疊合的壓線框產生反推力,由於上述二片壓線框無特殊的固接工藝,於是二片薄板產生相對位移和鬆動,造成配合件的滑牙,起不到壓緊導線的效果,並由此產生一些可怕的電器事故,直接影響了該產品在電控設備中的推廣應用。問題之二是現有技術產品塑料殼的壓線螺釘孔是一園柱形園孔,市場上的螺絲刀的工作部份呈等腰梯形,因此用通用螺絲刀旋緊壓線框螺釘時,螺絲刀的大端要碰到壓線框螺釘孔的上口從而使螺絲刀不能繼續下旋,達不到旋緊壓線的目的,故只好另外製造專用螺絲刀,既費時又費錢,不附合產品通用化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使用整體式壓線框的TZ-20接線端子,它既保證了原產品的所有特點,又克服了現有產品壓線框滑牙、鬆脫,螺絲刀不能通用的缺點,達到了擰緊壓線時方便迅速,導線永不鬆脫,工作質量安全可靠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質(1)用周壁是一無縫的金屬整體式壓線框代替薄板首尾疊合的壓線框,從而避免了二疊片之間的位移、鬆動滑牙情況,增加了螺牙的有效連接長度,提高了工作有可靠性;(2)、在塑殼7的壓線螺釘孔5中,用園錐孔代替原園柱孔,緊固時用通用螺絲刀取代了原專用螺絲刀,降低了成本,提高產品通用化程度,有利於產品的推廣應用。
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接線端子裝配圖圖2a為原壓線框的主視剖面圖圖2b為原壓線框的側視圖圖3a為本技術壓線框的主視剖面圖圖3b為本技術壓線框的側視圖其圖號分別表示為壓線框1、壓線螺釘2、導電片3、導線4、壓線螺釘孔5、壓線框底部6、塑料殼7、TZ20接線端子有10A、20A、60A、143A等各種規格型號,但他們的接線方式都是一樣的,即壓線框嵌裝在塑殼中,在壓線框的底部6與導電片3之間插入導線4,壓線框螺釘2與壓線框螺紋連接,旋緊壓線框螺釘時,螺釘壓緊導電片3,於是導電片與壓線框底部緊緊將導線4夾持,以保證電器設備的正常工作。本附圖實施例是TZ20的一種20A規格,它用整體式壓線框1取代了原有技術的疊片式壓線框,在塑殼7上用錐形壓線螺釘孔5代替了原園柱型螺釘孔,這樣在工作時,可以用通用的螺絲刀代替原有的專用螺絲刀,節約了成本,方便使用,有利新產品的推廣。由於壓線框是整體式的,不會發生疊片式壓線框的相互移位造成滑牙,使導線鬆脫,發生電器事故,因此這種整體式壓線框1可謂是永不鬆脫型,他徹底解決了推廣TZ20接線端子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令人頭痛的產品質量問題因滑牙導致導線鬆脫。
權利要求1.一種帶有整體式壓線框的接線端子,包括壓線框1、壓線螺釘2、導電片3、塑料殼7,其特徵是壓線框1的孔的周壁是一無縫的整體式金屬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式壓線框的接線端子,其特徵是塑料殼7的壓線螺釘孔5為一倒園錐孔。
專利摘要一種帶有整體式壓線框的接線端子,適用於直流或交流頻率0—50Hz,額定交流電壓660伏以下,額定交流120A以下的通用接線座,屬工業低壓電器。本實用新型包括壓線框,壓線螺釘,導電片,塑料殼,其特徵是壓線框的孔的周壁是一無縫的整體式金屬結構,故不會發生疊片式壓線框因疊片相互位移,造成滑牙導致導線鬆脫;另一特徵是塑料殼的壓線框螺釘孔為一倒圓錐孔,可以用通用螺絲刀進行緊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效。
文檔編號H01R4/42GK2187843SQ9422783
公開日1995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1994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1994年3月14日
發明者王昕 , 袁賢鈞, 洪天行 申請人:王昕 , 袁賢鈞, 洪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