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需自靜其心優秀作文
2024-08-31 02:27:11
朋友送我「自靜其心」的條幅,我很喜歡。觀歷史脈絡,看人世滄桑,藝事的研習、科學的探索、文壇的攀登、事業的成功,無不是在靜心的「溫床」上孕育種子,在靜氣的「暖棚」裡吸納營養。
關於靜的哲學,古代聖賢先哲有許多精彩的議論。老子說:「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紛繁萬物回歸根本就是靜,只有靜才能回歸生命。古人說,寧靜致遠、淡泊明志,說明人的理想和追求與寧靜是密切相關的。
關於靜的種種好處,古人似乎都講到了。筆者以為,在當今紛擾浮躁之風很盛的情勢下,自靜其心更是一種修養、一種追求、一種生活心態。
靜心好讀書。圖書館裡飛拈而出的一個「靜」字,於落針可聽、翻頁能聞的氛圍中,可以聽到人類精神世界的悸動;夜深人靜,萬物皆入夢中,與白天的喧囂告別,回書房安下心來閱讀,可以聽到學人一腔熱血的湧動。作家、學者鄭振鐸每天清晨挾書尋一靜地,孜孜相讀,夕陽西下,挾之而歸,他稱之為「人生一樂也」。人要生存、要發展,總是需要不斷補充新知識、增益新智慧的。這就需要有一點擺脫紛擾的心智,有一點拒絕浮躁的定力,能忙裡偷閒,能讓心靜下來,專心致志地讀一點書,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這無疑是令人快慰的事情。
靜心好勵志。古往今來,一些清修之士喜歡遠離塵囂,隱居山林,排除雜念,以求得心靈的寧靜。現代人不可能遠離凡塵,過隱士生活,只能自靜其心,保持一種心態的平衡和超然。只有心靜,方能使我們坦然面對一切,在各種誘惑和視覺衝擊面前,保持一種清醒、一種徹悟、一種睿智,自覺擯棄誘惑、濾防雜念、滋養靈魂,進入自我完善、人格升華的境界,最終使自己站得穩、立得住。倘若讓自己跟著「誘惑」走,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縛,纏上了「名韁利鎖」,又豈能站得住呢?
靜心好思考。船的力量在於帆槳,人的力量在於思考。拿破崙曾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有力量,一是劍,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劍更有力量。思想這個精靈與喧囂無緣,只有靜心才能悟出真諦。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提出,就經過了10年的潛心思考;黑格爾在著書立說之前,曾謝絕一切公務活動,閉門苦讀苦思6年。還有文學家的「神來之筆」,軍事指揮家的「出奇制勝」,科學發明家的「茅塞頓開」,思想戰略家的「豁然貫通」等,無不是靜心思考的結果。人都是有思維能力的,但要使這種思維能力表現得深刻有力,身處喧囂擾攘的氛圍是不行的。經驗表明,靜則安,安才可能視通萬裡,思接千載,把所做之事、所言之語用「聯繫」與「發展」之線串起來,形成較為深刻的認識,達到對事物規律性的把握。
自靜其心是一味良藥,它可以醫治浮躁、攀比、埋怨、冷漠等「現代疾病」;自靜其心又是一種追求,它可以把人們引入自律、自省、自警、自勵的境界。不難設想,倘若能修煉到官員沒有浮躁氣、商人沒有市儈氣、讀書人沒有迂腐氣等,那麼就進入了至靜至樂的境界,也就得到了靜帶來的生命之根本。
[勵志需自靜其心優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