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生活交響樂》,1臺海爾冰箱帶來7大場景服務
2024-08-18 10:05:10
一臺冰箱在進入用戶家庭前,通常會經歷哪些過程呢?
在我們的認知裡,大概是該款機型的大規模量產、用戶選購下單、最終配送入戶。然而,面對用戶需求的日益碎片化、個性化,大規模製造正逐漸喪失優勢。同時,單一硬體的「匹配」,也難以真正走到用戶的心坎兒裡。
5月26日,海爾用1臺冰箱的「智造」過程,奏響了一曲獨特的「飲食生活交響樂」。並非「先量產、後下單」,而是連接消費場景,精準匹配需求:用戶參與冰箱定製,互聯工廠接到訂單自動生產。除此之外,最終配送到用戶家中的,也不止是冰箱,而是智慧廚房場景。
工廠定製生產背後:用戶是指揮家
事實上,過去「大而全」的生產弊端已經開始顯現:產品同質化、產能過剩。大規模批量化生產支撐不了「消費升級」的需求,甚至帶來了所謂的「消費降級」。相較之下,柔性智造模式可以打通產業鏈數據,直接連結用戶需求。而海爾冰箱互聯工廠所搭建的高端柔性線,僅一條就能滿足500多個型號的柔性大規模定製。
在海爾冰箱的這支「交響樂」中,用戶手機定製了1臺智慧冰箱,互聯工廠隨即接收到了訂單。伴隨機械的轉動聲,原始的板材經過門體模組、箱體模組等步驟,被輸送到成品包裝的生產線上。與此同時,上萬個傳感器保證了產品、設備、用戶之間的實時互聯,模塊化、信息化和自動化成為海爾冰箱互聯工廠的常態。用戶從只參與產品購買環節,變成了參與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等全流程。
從硬體科技到場景生態:用戶是體驗官
硬體需求的精準匹配並不是終點,相反,一場關於家庭場景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從單品到「成套化」,成為智慧家庭和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路徑。海爾、美的、華為、小米等一眾企業,都在推動家電進入場景消費時代。
以海爾冰箱為例,其實,最終配送到用戶家中的,也不止是定製化冰箱,而是一套智慧廚房場景。通俗來講,用戶在未來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新需求,已經被提前預判了。在以海爾冰箱為中樞的三翼鳥廚房中,冰箱能夠控制廚房網器、購買食材、提供健身食譜……目前,基於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三翼鳥廚房已經覆蓋「吃、買、存、做、洗、改(廚房局改)、母嬰」7大場景。
未來,在產品、場景的雙向迭代升級下,定製化、精準化的智慧飲食生活將隨著物聯網的推動走入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