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勾魂牌」上的塗痕

2024-08-06 14:03:11 1

    建安縣永寧莊有一個叫王永仲的青年人,他幼年喪父,是寡母苦熬歲月把他撫養成人,後來又給他娶了媳婦。小兩口恩恩愛愛,現在小兒子已經七歲了。夫妻倆對老娘百般孝順,日子雖然貧苦,但一家四口卻是歡歡樂樂。這年的冬季,王永仲的老娘得了重病,王永仲到處為老娘求醫買藥,但母親的病卻終不見好轉。後來,王永仲聽人說南臺鎮外的的關帝廟很靈驗,凡有災難者去關帝廟祈求關聖帝君護佑,便可禳災除禍。這天,王永仲準備了供品便來到關帝廟為老娘祈禱。王永仲焚香擺上供品後,跪在紅面長髯身著綠袍的關老爺塑像前一邊叩頭—邊禱告,虔誠地祈求關老爺保佑老母親早日康復。祈禱完畢,王永仲正欲起身離去,突然從外面進來兩個面目猙獰的差役,見了王永仲不容分說便把王永仲推倒在地,將一條鎖鏈鎖住他的脖頸,一拉一推地向廟外走去。王永仲嚇得渾身顫慄,卻又不知犯了何罪。就在這時候只見那天武神威的關老爺從座上走了下來,對二差役道:「二位上差為何抓人?」一名差役回道:「乞稟大帝,我們乃是陰曹公差,此人陽壽已盡,我們奉命前來將其陰魂帶到閻王殿前受審……」那差役說罷從身上取出「勾魂牌」讓關老爺:「請大帝檢驗。」關老爺接過來一看,兩條臥蠶眉立刻倒豎起來,對兩位差役道:「此人心善守規從未作惡,又是一位孝子,其母重病在床,他死後拋下老母、妻子和幼兒,豈不是毀了這一家?閻君如此判定生死實欠公允,況且這勾魂牌上的名字似有錯訛……本帝君要隨上差親見閻君問個明白!」
    二鬼差想,www.guidaye.com這關聖帝君忠義剛烈,在世時保其大哥劉備打天下,南徵北戰過五關斬將,英名蓋世。死後封為關聖帝君、伏魔大帝,斬妖除魔仁佑大千,名貫三界,他們兩個小小的鬼差怎敢惹這位尊神?於是,便答應帶領關老爺同往。
    兩個鬼差鎖著王永仲前行關帝隨後,來到閻羅殿外,一鬼卒進去通稟。閻君聽說關聖帝君駕到,欠身離坐將關帝迎進殿內。各自落座後閻君道:「不知關聖駕臨地府來有何見教?」關帝說:「今有善男王永仲到我殿內為其久病老娘祈禱,不想被兩位陰差鎖拿,並示勾魂牌讓本帝君驗看,我見那勾魂牌上名字似有可疑,故前來向冥主請教……」
    閻君當即命鬼差將勾魂牌呈上,閻君仔細看了一遍,然後對關帝說:「此牌乃冥府鎖拿陽壽已盡之人的憑證,並非虛假。」
    關帝道:「請冥主仔細看看,這『王』字不像原筆,似有塗改,請冥主命判官拿來《生死簿》核查,以辨正、誤……」
    聽關帝這麼一說,閻君又將勾魂牌上的名字仔細看了一遍,這才發現那「王」字的一豎下面隱約有「提勾」的痕跡,便命鬼卒喚來判官。判官來至閻王殿前,閻君道:「今關聖帝君前來察看王永仲壽限一事,你速將《生死簿》呈上來,本王要親自查閱。」
    判官將《生死簿》呈給閻君,閻君按姓氏部首查到「王」姓分冊,又查到建安縣永寧莊「王永仲」的名字。條目下對其出生年月記載詳盡,並清楚標明其壽限為三十二歲,但那「三」字的筆畫很粗,與其名「永仲」二字不甚和諧。閻君仔細看了一陣後,不免心中生疑惑,聯想到「勾魂牌」上的「王」字一豎的「勾」痕,覺得這裡面可能有人做了手腳……於是,閻君便一臉嚴肅地對於判官道:「你身為陰司判吏,掌管世人生死,這勾魂牌與《生死簿》上均有塗痕,要你清楚講來。」判官一聽,臉色倏地變得煞白,撲通跪倒在閻君面前戰戰兢兢地說:「小吏罪該萬死,請冥主開恩吧……」
    原來這位判官前世是一位書生,姓於名化成,乃飽學之士,但多次科考均名落孫山,年老時貧病交加,抑鬱而死。閻君憐他才學出眾卻終生不得志,便留下做了陰司簿吏。因他文才出眾,為陰司擬文告十分得體,深得閻君賞識,後來便將其擢升為判官。這次鬼卒捉拿的壽終之人本來是一個叫「於永仲」的人,而這個於仲永正是於判官大哥的獨苗孫子!於永仲生性頑劣,吃喝嫖賭無所不為,《生死簿》上標明他的壽命是二十八歲。但於判官不忍心大哥的後代早夭斷了香菸,便想利用職權之便延長這個族孫的壽命。恰好同鄉中有個叫「王永仲」的人,《生死簿》上標明王永仲的壽命是六十二歲。於判官看了兩個人的姓名,這「於」、「王」兩個姓氏僅差一「橫」。於是,便偷偷地將勾魂牌上的「於」字下面加了一橫,使該死的「於永仲」就變成了「王永仲」。又將《生死簿》上於永仲壽限二十八歲的「二」字添了一豎稍帶一勾,成了「七」字。這樣,於永仲的壽限就變成「七十八」歲了。同時又將王永仲的壽命六十二歲「六」字的上一「點」和下面的左右兩「點」用加粗筆劃的辦法塗改成「三」字,使其壽命變成了「三十二」歲。也是事有巧合,於判官做得天衣無縫。可是,那隱隱的塗痕卻留下了後患。也是王永仲孝心感動了關聖帝君,親自過問此事,使這樁壽命作弊案得以真相大白。閻君衝發衝冠虯髯乍起,指著於判官厲聲喝斥道:「本王待你甚厚,你身為判吏,理應秉公執法,可是你卻不思報效,竟不顧陰司鐵律徇私作弊,執法犯法,豈能容得!鬼卒們,捋下他的冠帶,重責百杖,發往十八層地獄受罪!」
    懲治了於判官後,閻君根據王永仲的孝行給其增壽十年,命鬼卒護送還陽,其老母的疾病也不日痊癒,全家人過上了歡樂美滿的日子。

同类文章
鬼火鳴冤

鬼火鳴冤

    清嘉慶年間建安縣靠山莊有個叫張發的人,生得高大又性情暴躁。這年初冬的一天,張發與一個叫王全的人發生口角,三兩個回合便把王全打倒在地,王全當場氣絕身亡。在場的人急忙報告了地保,地保將張發綁縛命人看管。當時天色已晚,地保又派了兩名鄉丁看守屍體.然後親自去縣衙報案。    第二天上午,知縣

懶鬼告狀

    魯西南某地有個叫張三的懶人,冬怕雪夏怕熱,秋有蚊蟲春太溼。讓他出門幹活,他就從額角頭一直疼到腳趾頭。說來也難怪,張三的父母中年得子,溺愛嬌寵,寵得兒子三歲懶學坐,五歲懶學走,到如今只曉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日月如梭,轉眼張三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到了二十五歲,而張三的父母終年勞累,

聊齋故事:義母

    新昌縣有個向陽村,村裡住著一對母子,兒子名叫劉廣,母親姓覃。    這天天才亮,十三歲的劉廣還在睡覺,母親覃氏就把他叫了起來,塞了把柴刀給劉廣,說是已經替劉廣在學堂請好假了,讓他去山上砍柴。    劉廣揉了揉眼睛,奇怪道:「我前兩天才去砍了柴,家裡就沒有柴燒了嗎?」    「只怕過幾天要下雨

聊齋故事:夢奸

    馬三是新橋村才上任的更夫。    開始馬三怎麼都不肯答應做更夫。    村長好話都說盡了,還答應每個月多給馬三兩百個銅板,馬三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馬三二十歲,爹娘都去世了,還沒娶媳婦,膽子非常大,經常半夜到有錢人家的墳頭去偷祭品吃,可以說是最適合做更夫的人。    馬三不肯做更夫,是因

時醫

    清雍正年間,浙江嘉興有一個叫魏江的大夫,平日走街串巷四處行醫,醫術也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象頭痛風寒之類的小病吃了他的藥時而頗有靈驗,不僅如此,他在家中還開有一個藥房,如此看病抓藥都很方便。當時嘉興府的知府有一個芳齡十二的寶貝女兒,偶因受涼染了風寒,請了幾個大夫都不見效。因為府上有個小

民間山野怪談之水精

    據唐《傳奇》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達,交友甚廣。    一日,周邯見一彝人牽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集市上販賣,便上前詢問。彝人說少年水性極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潛入水中一天都不用浮出換氣,四川的河流、湖泊、深潭都被他潛了個遍,只因父母雙亡,家貧如洗,這才

民間山野怪談之半邊塔

    相傳,坐落在江西東北部的尚和村,原本是豐饒的魚米之鄉,可到了萬曆年間,卻頻生怪事,一到晚上,村子就被愁雲慘霧籠罩,時常妖風四起,飛沙走石,動不動就有百姓和過往客商神秘失蹤。    一時流言四起,民生凋敝。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請官府來調查,也調查不出什麼結果,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民間志怪故事之雞異

    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江西的一個地方發生了一場特大瘟疫,有一個村莊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著的人跑得動的都逃命去了。嶽老漢一家祖孫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僅剩下嶽老漢和一個8歲大的孫女小玉。嶽老漢已經一大把年紀了,經不起折騰,就和孫女小玉留在村裡住了下來。昔日一個人口鼎盛的大村

三連墳

    天門和京山交界的地方,有個灣子叫三連墳灣。在灣子的東頭,有座三個墳包連在一起的墳墓。每年的清明,全灣的人都要到這座三連墳前燒紙拜祭,據說這個習俗在當地已延續了好幾十年。關於三連墳的來歷,在那一帶曾流傳著一個悲壯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竟陵龐家灣有個姓龐的漢子,是遠近聞名的殺

奪命翡翠壺

    陳州有個鐵匠叫徐鐵崖,這年他突染重病,自知生命將盡,這天,他便把兒子徐小茂叫到床前,指著床頭,顫巍巍地說:「酒罈下有個木匣,把它取出來。」徐小茂很納悶,他長到30歲,還是第一次聽說酒罈下面藏有東西。他疑惑著拿來一把鐵鏟,移開酒罈,開始挖掘起來。挖了一會兒,徐小茂就愣住了,只見一塊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