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清明晚十一的由來
2024-09-02 18:24:11
清明節和十月一上墳是老輩子流傳下來紀念死者的方式,那麼早清明晚十一又是怎樣一說呢?也就是說清明節應早上墳,十月一晚點上墳也可以。這有什麼來歷呢?
唐朝貞觀年間的一天,有個叫秦英的男孩在渭河垂釣,大半天過去了,一條魚也沒釣上來。此時,詹太師外出遊玩,恰巧來到渭河橋上。只見橋下清澈的水中遊魚往來穿梭,看到魚兒嬉鬧的情景,便忍不住停下腳步來,仔細觀看。誰知他的身影倒映水中,將魚兒一下全嚇跑了。正在河邊釣魚的秦英見魚沒了蹤影,氣得開口就罵。詹太師見狀,忙走下橋向秦英賠不是,說嚇跑的魚他來賠。十來歲的秦英遏制不住惱怒,哪聽得進去詹太師的話,不由分說上來就動手打,只一拳打在太陽穴上,詹太師當時就倒地身亡。
這秦英不是別人,乃開國功勳秦瓊的孫子,駙馬秦懷玉的兒子。皇上李世民散朝時,忽聽殿腳下有人哭泣,上前一看是詹妃。問其原因,方知是老太師被秦英打死了。遂傳令:「綁來秦英,推出午門斬首。」
事情驚動了當朝公主、秦英之母,她急忙到後宮拉了皇后上殿保本。二人來到金殿上一言不發,同時大哭。公主哭道:「夫君遠在邊關,兒子無人管教,撒野成性,誤傷人命,被斬冤枉。」國母哭道:「若斬了御外孫,遠在邊關平亂的駙馬兒無心戍邊,軍心渙散,誰還保你個昏王。」詹妃一看有人保本,也大聲哭道:「爹爹死得冤枉啊。」
這下難壞了李世民。秦英打死人,按律該斬,可秦家世代忠烈,駙馬又鎮守邊關,不能因斬秦英亂了軍心,使江山不保。
想到這兒,李世民撩袍端帶,走過去勸詹貴妃道:「秦英年少無知,打死太師,朕也很悲傷。但斬了秦英也難使你父復活。你若能容忍饒恕了小秦英,朕傳旨給你父修蓋一座廟堂。逢年過節,朕帶領滿朝文武,龍子龍孫都去燒香。這樣你父就是萬人敬仰的大忠臣,你就是令人羨慕的賢貴妃,名揚天下,萬古流芳了。」
詹妃聽了這話,又看了一眼皇上,心裡略略寬慰了一些。見貴妃不再哭鬧,李世民接著說:「你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念皇兒念為皇。」說罷轉回身來,喚過公主說:「你的兒子打死了太師,真把為父難壞了,斬也不是,不斬也不是。你可知,他秦門雖說是忠臣良將,打死人也該把命償。父王賜你御酒一杯,快上前哀告你姨娘。你姨娘點頭應允,方可赦免秦英。若你姨娘為父仇不肯忍讓,他秦門再有功,金殿上有王法,為父也沒有辦法。快去哀告你姨娘吧。」
公主無奈,只好放下千金架子,捧酒灑淚哀求姨娘。一旁站著君王,膝下跪著公主女兒,最後詹妃寬容地點點頭饒恕了秦英。這就是歷史劇中有名的《三哭殿》。
事情過去多年。一天,李世民移駕西宮,見詹妃獨坐落淚,便問道:「愛妃為何傷心?」詹妃嘆口氣道:「哎!今日宮中靜坐,忽然想起我那死去的爹爹,十月一日家家都上墳祭奠,我竟忘了。至今不知還有沒有人想起上香,因此落淚。」李世民聽出了言外之意,忙說:「最近邊關吃緊,奏摺不斷,朕非常忙,但也沒有忘記老太師的忠烈。今天咱一道去上香如何?」詹妃說:「今天已是十月初三,上墳人家會笑話的。」李世民說:「誒,早清明晚十一,不過初十就不晚,哪個能笑話?」詹妃聽了轉悲為喜,於是隨皇上去祭拜了爹爹。
古來皇上金口玉言,駟馬難追。這一風俗一直流傳至今,多少年來,民間仍然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