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仙
2024-09-04 02:34:11
張仙,又稱送子張仙,是一個傳說中夠賜給世人兒女後嗣的道教男性神祇,類似於送子娘娘、鬼子母神,此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據《金臺紀聞》載,張仙實際是五代時期後蜀國主孟昶。「世所傳「張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挾彈圖也。初,花蕊夫人入宋宮,念其故主,偶攜此圖,遂懸於壁,且祀之謹。太祖幸而見之,致詰焉。夫人詭答之曰:「此蜀中張仙神也。祀之能令人有子。」非實有所謂「張仙」也」。後來傳到民間,人們不知其中的原因,就以為張仙為送子神。他的神像,雕塑較少,多為畫像,凡有夫婦多年不育者,便買來一張張仙的畫像供奉在家中,每日焚香祈禱,以能求得子嗣,自宋至明,江南一帶供奉甚眾,而會畫張仙的畫師往往生意興隆大發其財。
天順年間,浙江嘉善縣即有一位名叫何健的年輕的畫師非常擅長於此道,此人雖只三十出頭,他所畫的張仙卻眉目如生勃勃有神氣,不論是求子還是小兒驚啼,一經祈禱常有靈驗,因此人們皆以為神,遠近數百裡奔走相告,上門求購的更絡繹不絕,而何健也因此富裕了起來。話說離縣城東數裡地有個村子叫永安村,村子東頭住著一戶徐姓農家,家主徐大牛二十出頭,身強力壯憨厚老實,種著五畝水田,生活也能小康,三年前又娶了鄰村女子趙氏為妻,日子過得倒也和美。趙氏朱唇皓齒嬌豔如花,是十裡八鄉遠近皆知的美人,自嫁給徐大牛後每日操持家務餵雞煮飯,也是一個賢惠之妻。唯有一事美中不足,那就是趙氏嫁過來三年卻未曾育得半個子嗣,夫婦倆常為此愁眉不展唉聲嘆氣。
這一日徐大牛在田間勞作,偶聽旁人道縣城中有位叫何健的畫師所畫的張仙頗為神奇,即便不孕一經祈禱多有靈驗,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徐大牛回家之後便將此事告知了妻子,二人商議之後便決定明日一起去城中何家求購一副張仙畫像,以便能讓趙氏早日懷孕。第二日一早雞叫頭遍,二人即早早出了門,待進城一路打聽,好容易來到何健府前。不料遠遠便見門口已排起一隊,約有三、四十人,看起來都是來求畫像的。夫婦二人見狀便也排在隊尾,不多時又有人來排在他們身後,到日出二桿之時排隊的已有百餘人之多了。不多時何府大門開啟,隨即便見一個短鬚僕人出來大聲道:「排好隊一個一個來,每幅畫都是現畫,幀首題字,每幅八十文錢。」說畢便將排在第一位的人叫進去了。過了一柱香時分,才見那人手持一幀畫卷笑容滿面的出來了,僕人隨即又將第二人叫入門內,如此周而復始,到正午時分才不過進了十餘人。
徐氏夫婦見狀不由有些心急,看這樣子,到他們的時候只怕已是下午了,眼見身後有人等得不耐已然離去,說是明日一早再來,可徐氏夫婦離城甚遠,實在不想在路上來回折騰,只好飯也不吃硬著頭皮在烈日下等待。等到日頭西斜時,前面諸人終於一一叫完了,徐氏夫婦正待等僕人叫自己進去,不料僕人卻道:「我家主人有些倦了,今日不再作畫,各位請回,待明日一早再來。」徐大牛和趙氏一聽不由暗暗叫苦,這忍飢受渴等了一天,好容易輪到自己卻是這句話,莫非今天要白白辛苦不成?眼見身後其餘人搖頭散去,徐大牛卻心有不甘,上前一把拉住僕人衣袖道:「我們等了一天路途遙遠,還望小哥高抬貴手,請你家主人再畫一幅,即便多花些錢我們也願意。」僕人將袖一甩道:「你這人好不懂道理,我家主人說不畫就是不畫,為何還要在這糾纏不休?還是早回明日再來吧。」趙氏一聽心中焦急,也上前苦苦哀求,可僕人就是堅決不允。
正在幾人爭執間,忽聽門內一人喝道:「何人在此恬噪不休?」隨聲從門內走出一位錦袍小帽的中年人來,這人身著錦袍十指修長,一雙小眼卻很是有神,滿臉皆是不耐之色。僕人一見隨即恭恭敬敬道:「回稟主人,這二人不知好歹,非要強行買畫,我說什麼都不聽,因此在這爭執。」徐大牛一聽,方知此人即是何畫師,他性格急躁說話喜直來直去,當即拱一拱手大聲道:「何公子,我們大清早便趕遠路而來,頭頂烈日忍飢受餓直到現在,眼看就要輪到我們你卻不畫了,這個、這個……」說到這裡他略一停頓,言中不滿之意表露無遺。何健一聽不由勃然大怒,從來求畫之人還未有一個敢和他這樣說話的,他正待大聲呵斥,忽聽一個嬌嫩之聲道:「何公子,非我夫妻二人要故意糾纏,實乃路遠不及再來,還望公子能不辭勞苦再作一副,莫讓我夫妻倆空手而歸。」
何健猝聞鶯聲心中不由一動,待他轉頭循聲看去,只見徐大牛身旁卻站著一個嬌滴滴的小婦人,這婦人身姿婀娜面若桃花,猶如出水芙蓉一般,一雙水汪汪的大眼正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只將他看得神魂顛倒意亂情迷。趙氏見何健一看到自己便移不開眼睛,心中又羞又急,唯恐丈夫發怒,急忙低下頭去不敢再言。家僕見何健直勾勾的盯著趙氏,急忙在旁叫道:「公子,公子!」何健聞聲方醒過神來,回頭看徐大牛正滿臉不悅的看著自己,心中自覺失態,臉上不由有些發燙。他輕咳一聲,對徐大牛溫言道:「今日非我故意刁難,只因畫了一天腰酸腕困,實在難以再畫,即便是此時勉強下筆,恐怕也非佳品。我看不如這樣,你們將住址留下,待我明日畫好便派人送去,也可免你二位行路之苦,你看如何?」徐大牛本來心中大為憤懣,只因有求於人故隱而未發,不意何健忽出此言,一時喜出望外,當即滿臉憨笑道:「如此最好,多謝何公子。」說畢便摸出八十文錢交給僕人,又詳細告知了自己的姓名和詳細住址,這才與趙氏告辭離去。
夫婦倆自回去後在家中眼巴巴的等了兩日,卻一直未見何健差人將畫送來,第三天一早徐大牛等得不耐,便懷疑是不是何健將此事忘了,正在二人為此嘀咕間,忽聽外面一人大聲叩門道:「家中可有人嗎?」徐大牛一聽急忙上前將門打開,只見門外人正是何健的家僕。他一邊用衣袖擦拭額頭上的汗水一邊對徐大牛道:「總算是找到你了。這是我家公子專為你們畫的張仙,你們可要好生供奉。」說畢便從背後包袱中取出尺餘長的一副捲軸來交給了徐大牛。徐氏夫婦眼見畫已送來欣喜異常,急忙請家僕進來歇歇,家僕搖搖手道:「不用了。路途遙遠我還要急著回去呢。」說畢便轉身離去了。徐大牛回到屋中和趙氏一起將捲軸打開,只見幀首寫著徐氏夫婦的大名,下面還有一行小字,曰:心虔誠,事自成。中間畫著一位穿著華麗、手持弓箭向空射天狗的美丈夫,神態逼真,想來這就是世上所傳的張仙了。徐大牛不敢怠慢,急忙與趙氏一起將其掛在堂屋正中,每日早晚焚香祈禱虔誠供奉,一日也不敢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