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誠信的作文
2024-09-08 16:46:11 1
我們知道,信任是建立在誠信之上的;下面用這個古時候的故事來證明一下:
魏徵曾經上書曰:「臣聞為國之基,必資於德禮,君之所保,惟在於誠信。」國君治理國家所依靠的不就是誠信?君王與眾臣之間,依靠誠信聯繫,君王如果不信任眾臣,將無法善用各人才處理國家大事,反之亦如此,眾臣若不信任君王,怎麼忠精於憂國憂民上呢?「忠」源於誠信。「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雜,必懷之以德,待之以信,厲之以義,節之以禮,然後善善而惡惡,審罰而明賞。則小人絕其私佞,君子自強不息,無為之治,何遠之有?」當上與下能以誠信互相對待,即使是小人也難以找到漏洞行違背仁義之事,賞罰分明,下屬即使席不暇暖,也會秉持為國家分憂的忠心,國家治理於此,也就足夠了。以故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可見人民如果信任君王、信任國家,那麼國家就了安定的力量。因為,人民信任國家,士氣高漲,戰爭便因對國家的忠誠而多了那幾分勝算;因為,人民信任國家,作物豐收,民間因對國家的喜愛而和樂。而那都歸功於相信誠信會驅使國家行於正道。每一個環節都是因為誠信才得以建立。反之,誠信若是有那麼一絲裂痕,便難以修補。以法律為例,「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若是執法者不以法律為公平判擇,人民是否會對法律心存質疑?法律即是因為背後那帶有強大威嚴的誠信二字,使得人民信任、安心;使得犯罪者畏懼、遲疑。當誠信從中被移除,法律不被人民所信任,天下何由不亂。因此,誠信就如同於國家的心臟,當心臟停止跳動,我們便看不見有關於它的生命性了。孔子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當人失去了誠信,未來所踏出的每一步,也都會被他所種下的果所阻擋,如同被世界區隔,得不到他人伸出的援助,看不到他人眼裡的信任。原本有的亦逐漸遠離,未來也因此失去可能性。
拋棄了誠信,還剩下什麼?誠信只是一塊基石,我相信,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用特地追求卓越,因為只要秉持著誠信,成就便會跟隨我們。因為誠信而受到的約束不僅僅來自於社會,更來自於對自我的要求以及內在的道德力量。
這約束的力量,也使我們能在面對所有事時,能夠以充滿尊嚴及自信的眼光直視前方。
因為誠信,我們才有安穩的力量!因為誠信,我們才能知道在猶豫、徘徊時,該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