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鄉為話題的初三作文
2024-09-11 20:10:11 1
夜很漫長,思鄉的情緒也正在滋長,我沒有任何的一絲睡意,我的思緒會去追逐家鄉亙古燦爛的太陽,淚水悄然而逝。我想家了。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以思鄉為話題的初三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第一篇懷念故鄉的小溪
走在街上,或是外出遊玩,偶爾有一潭泉水,或是一條小溪映入自己的眼瞼時,聽著譁譁的溪水流淌聲,看著溪水流過自己身旁,流向遠方,這時我的心也伴著溪水流呀流,流到了故鄉,流到了那美麗杳遼的童年。我的思想掠過我的心上,猶如一群大雁飛過天空,飛向很遠的地方,不曾停下來……
我家門前有一條小溪晝夜不停地流著,流過村莊,流向遠方,小時候在夏天總會跑到溪水裡洗澡,溪水光滑柔軟如細膩的綢緞那麼明亮而澈清。溪水裡有五彩斑斕的鵝卵石,小魚兒在水裡跳躍著,水面起了層層漣漪,水面上落滿了我和小朋友們的笑聲,還伴著溪水流向遠方。偶爾我和小朋友也會拿著糞箕到溪水裡撮魚,水裡面的魚被我們追得亂躥亂跑,水花濺得很高,全身從頭到腳都被水花濺溼了,當時我們也還是那麼興高採烈,在糞箕裡放幾個鵝卵石,然後再把糞箕放到溪水裡,看到魚遊了進去,使勁一抬糞箕,裡面的魚才知道上當了,活崩亂跳的,真好玩,這時我們會高興得手舞足道的,大喊大叫,「快看啦,快看啦,魚被我撮到了」。當時內心的喜悅是難以描述的。
小溪裡還有鴨子在遊著,還發出歡樂的嘎嘎叫聲,溪水邊常有很多美麗的少女在洗衣服,溪水兩旁還曬著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衣服,一眼望去,這一切如美麗的水彩畫,清澈的溪水裡是那麼明眉動人,玲瓏剔透,譁譁的流水聲如切切私語,驚走了夏的炙熱,給人們灌入了一身的清涼,勞累了一天的農民伯伯在溪裡洗把臉,累意全飛了。精神也好了起來。
晚上,溪水悠悠流淌著伴著暮色的餘音和朦朧的哇鳴隨著溪水徘徊,隨著溪水湧流,「月光如水水如天」,「夜旁溪水流,錚錚如歌弦」,月光如閃閃發光的珍珠一樣,一串接著一串從空中飄落下來,灑向水面,如在夢境,猶如李太白說的「月投湖心一顆珠」溪水被月光照著就像珍珠一樣璀璨迷人。溪水的流淌聲一如少女在輕輕的甜甜的歌唱,也像戀人在悄悄私語,更如從剛琴裡彈出美麗動聽的音符一樣在四周飄散,中間又滲著我們充滿青春的金色笑聲,那笑聲留在我腦海中是永恆的,現在笑聲還回湯在水面。
那樣的日子已不會再回來了,歲月在人生裡是義無反顧,而我長大了,十多年過去了,我也經歷了太多的人生風霜,而如今小溪還是依舊那麼年輕,那麼真誠地流著,「來時舊路,尚巖花嬌黃半吐,到而今,唯有溪邊水,見人如故」也許多年以後回到故鄉,只有小溪見我如故了。站在溪邊,聽著溪水譁譁的那麼熟悉且似曾相識的流淌聲,心裡也伸起了無限的感慨,我要感謝家鄉的小溪,因為小溪給我了厚厚實實的愛,細細膩膩的情。是小溪把我養這麼大,也養肓著一寨村民。
家鄉的小溪是永恆地流著,但願這條小溪能流幾千年,幾萬年,永遠去養肓著後世人,去清爽著後世人。
第二篇懷念家鄉的雪
這冬若是在北方,那可就別具風味了。
說起家鄉的冬天,那就不能不提起那滿眼的冰雪。那冰雪給我們一種特殊的滿足感是的,沒有雪,那還能叫冬天嗎?當雪精靈飄然而至時,她們如羽毛般漫天飛舞,落在樹上,房屋上,菜地上,河流上,更落在每個東北人的心上:又一個冬天來了!不到一頓飯的工夫。地上就積了一層。這時,孩子們就會歡叫著,衝出家門,跳躍奔跑在雪地裡,似乎這美麗的冬天就是屬於我們這些孩子的。小時侯,我總是和小夥伴一起堆雪人,打雪仗,那時力氣小,堆一天也還是一堆雪,可我們仍會在雪裡瘋玩一天。漸漸長大了,有時我會靜靜地坐在窗臺邊,默默地看著雪簌簌地下著,看著雪慢慢地將山川大地裝點成銀色;有時也會走出屋子,仰起頭感受雪花落在臉上的那種涼沁沁的感覺,伸出雙手去接著那晶瑩透剔的雪花,看著她在我手心慢慢融化。家鄉的雪啊,那才叫夠味!
說起家鄉的冬天,還不能不提起那酸菜豬肉湯。取來酸菜,搞一點肥豬肉(那瘦肉我們是不要的,肥肉也不吃,只是借味),放一點調料,一鍋北方最有特色的菜就做好了。若是從前,就是一家人圍坐在火炕上,喝著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酸菜湯,那才叫舒坦。現在哪,如果是在老家,我想我們一家在這個冬天,一定是坐在溫暖如春的屋子裡,吃著媽媽做的酸菜湯,看著窗外美麗的雪景,聊著我們喜愛的話題呢!
可這南方的冬天,一沒雪,二沒那酸菜湯,再加上屋裡又不供暖,坐在屋裡瑟瑟發抖。
這樣一想,我更懷念我的家鄉了,還有那讓我魂牽夢繞的冬天了。
第三篇懷念故鄉的中秋之夜
離開故鄉屈指算來已近十年,每逢中秋月圓之夜,禁不住思緒萬千,想起遠方的父母您們身體還好嗎?沒有孩兒在身邊照料您們過得怎麼樣?
不經意間,我已過不惑之年,雖在外工作順利,生活過得殷實,而父母日漸蒼老,心中徒然升起縷縷憂傷,傷感時光荏苒,歲月匆匆。偶有與父母電話聯繫,無外乎寒喧幾句,問候幾聲,多餘的話說不出口,總是怕提起思念的話題,刺痛敏感的神經,觸碰到難以割捨的親情。父親是個性格堅強的硬漢子,剛退休那陣子,受邀於一家企業搞機械維修,因為父親是國有企業出來的鉗工,既懂機械設計又擅長機械維修,老闆給出不菲的工資。有一年,父親因身體原因準備去醫院看病,而公司制磚機器出現故障,老闆與父親商量能否先幫忙渡過這陣子。父親二話沒說,放下行李就鑽到機器下面修理,一幹就是兩天三夜,終於在第三天早上天亮之前修好了制磚機。此時的父親疲憊得倒在床上,整整睡了兩天。我至今記得那是2003年中秋前夕,媽媽從家中趕來接回父親,到了家中父親氣色緩了過來,晚上我們爺兒倆多喝了兩盅。父親對我說:在世上做人要厚道,拿人家的工資就要對得起人家。父親的善良和堅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現在回想起來,依稀記得小時候家鄉的中秋節,興許是長江以北亦或是江南水鄉的緣故,家鄉的中秋節總是充滿了無數的神秘色彩和濃鬱的鄉土氣息。還沒等天黑,很多人家早早就準備了祭月神的物件,記憶中的供品有十多種,鮮藕、鴨子、月餅、柿子、菱角、蘋果、梨、水煮花生、毛豆角、毛芋頭等等。晚飯過後,在場院中間或門口擺上小方桌或是圓桌,一一擺上供品,沏上一杯茶,點上兩支蠟燭,再燃上三柱香,等到月亮升到中天,就算是敬月光了。
中秋節能吃到好多平時不大吃得到的食品,餈巴、焦面、粘餅兒,……這種叫法只有我們江蘇裡下河地區才有的,現在聽起來依然格外的親切,格外的溫馨。餈巴也有叫油餈兒的,就是糯米粉用溫水調和後,放在油鍋裡烤到兩面焦黃,一般是一大片,然後盛到碗裡,製作工藝極簡單,但難的就是調粉這一關。焦面又叫焦銷,是米粉經過燒烤到焦黃的時候,就完成了。燒的時候火候要掌握好,一般用稻草、麥梗細火慢慢燒,鍋鏟要不停地翻炒,炒好以後盛在簸箕裡待涼透了,裝到罐裡可以儲藏很久而不變質,需要吃的時候,勺一小半碗焦面,放些紅糖開水衝泡即可,吃起來特別的香。也有小孩子用嘴舔著吃,吃得滿臉白粉,成大花臉了。粘餅兒也叫年餅,是餈巴的縮小版,就是糯米粉調和得稍硬一點,用手搓成圓形然後壓扁,一個一個放在鍋裡烘烤而成的。中秋還有一樣是必須要吃的,那就是吃湯圓,喻意著一家人團團圓圓,日子甜甜蜜蜜。
我們家因為父母都是國營企業工人,白天都是上班,平時沒那麼多時間做這些準備,只有親戚家才有的。每到中秋節,母親就做湯圓、粘餅兒什麼的,買點肉、魚,殺只鴨子,蔬菜總是要準備的,焦面一般都是親戚送來的,並不搞敬月光的儀式。但也會在門口擺張竹床,一家人坐在竹床上仰望月光,注目敬神。小時候,我們那個大院裡都是國營企業職工,四、五十戶人家都是這樣,每家每戶門口放一張竹床,小孩子坐在上面,大人忙家務活,然後就睡在露天的床上,有條件就支頂蚊帳,沒條件的就拿把扇子,驅趕蚊子,慢悠悠地過著愜意的生活。有時候會有人來說書,好多人就聚集在一起,搬來小凳子,很有秩序地坐好,說書人有說有唱,聲音抑揚頓挫,聽的人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月亮灑下冷冷的銀光,夜露漸濃,涼意漸生,這時候,說書人醒目一拍,道:「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各家大人小孩這才依依離開,散場。
過去的時光匆匆流逝,孩提時的那些無憂無慮的生活早已不在,我卻依然可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追憶少年時的單純、快樂、滿足。家鄉的中秋明月常常在我的心頭縈繞,永遠是我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