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與不倔強作文
2024-09-12 00:44:10 1
該倔強的時候倔強,不該倔強的時候,就不要倔強!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作文:倔強與不倔強,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第一篇倔強與不倔強
馮乃超的《殘燭》有這樣一句話:「我願放棄蛾的無智/委身作情熱火化的塵埃」。這句話向我們闡明了一個道理;為希望,為理想,為真理,應不屈不撓,前赴後繼,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然而,在錯誤面前,我們也應該懂得變通,不要倔強己見,一錯再錯。
義大利哲學家,天文學家布魯諾生活的年代是歐洲黑暗的時代,神學和宗教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宗教教義絕不容人有任何懷疑。布魯諾從小熱愛學習,在知識的不斷進步中開始對一直深信不疑的神學產生了懷疑。後來,布魯諾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並四處宣揚日心說。他觸犯了當時最為神聖的教會,所以,他被捕了。數年牢獄生活使他遍體鱗傷,但他對真理的倔強卻從未動搖。不久,布魯諾遭受火刑,「委身作了情熱火化的塵埃」。
同樣因積極宣傳日心說而遭迫害的還有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為了向真理多靠近一點,他們付出了一切,面對著巨大的黑暗勢力,不斷追求,半步也不後退。正是因為他們的倔強,人類才走出蒙昧,才能不斷進步。
還有,為自己的理想而倔強的阿依達,終成為著名的舞蹈家;抵抗當總統的誘惑,倔強自己的事業成為偉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忍受疾病的痛苦,倔強於科學的研究的霍金寫出了暢銷全世界的《時間簡史》……
在真理、理想面前,理應倔強追求,然而,在錯誤面前堅持己見,就不是倔強,而是倔強。然而,在錯誤的選擇之後,懂得有所變通,仍舊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19世紀50年代,一所軍校的教授為了一個「差等生」傷透了腦筋,這位教授讓同學們設計上座橋,這位「差等生」的設計圖上是綠草如茵的河岸,一座充滿浪漫色彩的小石橋,還有兩個小孩在橋上垂釣。教授命令他重畫,因那是軍事橋梁,所以他把兩個小孩從橋上轉移到了岸邊。作品又被撤回,這位「差等生」終於放棄了並不適合自己的軍校,轉而學畫,後來成為著名的畫家,他就是大畫家詹姆斯?惠斯勒。
在錯誤的選擇之後,如果他不懂得有所變通那只可能是軍校的差生,正因為他的不倔強,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第二篇倔強與不倔強
倔強是人的美德,它給人向上、堅持的含義,但不倔強卻常常被理解為怠惰,懶散之意。我只想說,不倔強是人生的另一種美態,是清幽而自然的境界。
倔強固然好,但人生並不是在倔強中度過。為某事而倔強,為某事而放鬆,才是人生。閒步花庭,看庭上花開花落,望天邊雲捲雲舒不正好印證「既來之,即安之」嗎?人生自古兩茫茫,不倔強也可以成就另一種美。
不倔強,成就「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既騎訪名山」的詩意。那個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李白,自有他的不倔強,那個「竹杖芒鞋輕勝馬」的蘇軾,自有他的不倔強,那個「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陶淵明,自有他的不倔強。我站在歷史長河邊,看著緩緩流過的歷史水滴,它們的身上自有它們的不倔強。如果李白倔強於功名,恐怕他只會成為滾滾歷史長煙中微小而卑微的塵埃;如果蘇軾倔強於官場,恐怕他不會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會有千古朗誦的《赤壁賦》;如果陶淵明倔強於樊籠之中,恐怕他不會聽見自然裡的鳥語花香,不會體驗到山中的幽靜。
不倔強成就另一種美,那份美,很自然,很清澈,很詩意。
不倔強,成就人的價值。在漫漫社會中,人人都會有立足之處,然而,價值卻在何方?不倔強,不追求,放棄那些阻礙你向前邁步的包袱,你才會成就你的價值。當我掀開歷史書,看著那充滿和氣的名字,我不夢惋爾一笑。華盛頓是美國的第一位總統,他開創了總統僅能連任兩屆的先河。當華盛頓在第二任退位後,人民依然熱情地選舉他當總統。面對他的人民,他選擇了揮揮手,然後轉身離開,回去那個久久未歸的家鄉,做一位樸素的農民。華盛頓是偉大的,他用他的舍序保護新生的美國,保持了總統無法壟斷國家的政權。不倔強就是如此,它不是真正的放棄,而一種睿智之舉,是一種無法言喻的美。
不倔強成就另一種美,是歸隱山水,是釃灑江,是轉身的捨棄。
因為不倔強,小溪可以成為汪潭,因為不堅持,雲朵可以有千變萬化之姿,因為不留戀,秋葉有離開成就春天的生機。這都是另一種關於不倔強的美。
第三篇倔強與不倔強
多年苦讀,我們倔強於倔強,只為博得一朝功名。然而,大自然往往是不倔強的,它們一切變化都順應自然,毫不堅持一種形態,所以為我們展現萬般風貌與勃勃生機。我認為有時我們不必倔強於某一方面,不堅持是一個退路,為我們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
不倔強不能簡單地被認為是放棄,或是頹廢,它是一種態度。面對生活,我們要去適應生活,所以不倔強為我們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去生活。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果我們一定倔強於不可現實的理想,又怎麼會達到夢想?要清楚不倔強自己的倔強不堅持自己的堅持,這才能換來多樣色彩的空間,別樣的天空。
不要留戀,不要沉醉,也不要過分倔強。談遷不倔強功名而編成了著名的《國榷》;愛因斯坦不倔強於牛頓的理論而創出了人震驚的相對論;李寧退役不倔強體育運動事業而自創品牌。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出因為不倔強,他們都為自己打開另一片天空,從而飛得更高更遠,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羅斯特,他曾是IBN公司頭號推銷員,然而他不倔強於崗位的攀升,突然辭職,一手創立起電子數據公司,最後,他的公司享譽全球,試想一下,羅斯特勇敢邁出第一步——不倔強,他放棄了高福利的待遇,不留戀已有的幸福生活,去追求另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他用行動證明了不倔強亦能走向成功,不倔強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目標。
再說麥克斯韋,他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然而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畫家,每天訓練他畫畫,但他畫的圖形全都是用三角形圓形等形式展現,父親覺得自己不該如此倔強,放任麥克斯韋學習數學而非美術,最終,麥克韋成為數學家。如果父親堅持讓他學習美術,執者的倔強,麥克斯韋還能成為數學家嗎?還會成名嗎?答案無法確定,但是我們能確定的是,因為不倔強,他找到了自己兒子夢想的彼岸,為麥克斯韋前進點亮了燈。
不倔強於倔強,放下我們身上的束縛,掙脫鎖,要勇敢地放下,自由地飛翔,用我們的翅膀去屬於自己的天空。
第四篇倔強與不倔強
曾經有位史學家,受盡凌辱卻始終不放棄,最終成就了自己的豐功業績。
曾經有位登山者,在距離珠峰距幾百米時,果斷放棄了前行的計劃,安全下山。
史學家的堅持,不僅造就了一部不朽的著作——《史記》,而且也為自己取得了流傳千古的榮耀;登山者的放棄,不僅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使自己能夠繼續自己將來的徵程,也為後人樹立一個勇於放棄的豐碑。毫無疑問,他們都取得了成功。前者得益於倔強追求,永不言棄;後者得益於順其自然,勇於放棄。
由此看來,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關鍵在於他能否正確選擇「倔強追求」和「順其自然」。
汪國真的詩中寫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詩中所體現的精神,正是倔強追求,倔強堅持。魏武帝東徵西討,縱然馬革裹屍,也絕不放棄心中的追求,才有了「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豪邁;中國外交官何鳳山,永不放棄自己對猶太人的同情與保護,才拯救了一千多條猶太人的生命;諾貝爾時刻不忘自己發明炸藥的決心,不畏艱險,才發明出威力巨大的炸藥。許多成大事者,都得益於他們的倔強堅持。
有一句箴言說得好:「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美」。古往今來,許多人因捨得放棄而名垂於世:陶淵明放棄自己的官位,不為五鬥米折腰,躬耕南陽,才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楚大夫不迷戀官場,瀟灑的吟詠「舉世渾濁而我獨清」,最終選擇抱石自沉。他們選擇了放棄,選擇了順其自然,同樣也讓自己名傳千古。
倔強堅持還是順其自然,歷史上的偉人們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倔強堅持的人與順其自然的人,都可能面臨成功與失敗,關鍵在於對自身的認識,進而才會有正確的選擇。奔跑中的羚羊,認識到自己體力好,便堅持與捕殺者拼長跑;而捕食者獵豹,很清楚自己如若堅持,會導致自己的氣絕死亡,便從容地選擇放棄。動物尚且知道如何正確選擇堅持與放棄,我們更不能在選擇中迷失自己,以至於一事無成。
登上山頂,腳下會有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但中途放棄,仍可以置身於美景之中。
走出荊棘,眼前會有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但如果中途迷失了方向,仍堅持奔波,就會失敗。
人生就是有許多十字路口,一條通往「倔強堅持」,一條通往「順其自然」,你只有在充分認識自己,縱觀全局的情況下,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