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洞穴探險記

2023-11-11 22:02:12

 自古以來,洞穴一直對人類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千百年問,地球上各種膚色的民族對散布在地表各處的洞穴所包藏著的神奇的地下世界,無不充滿著夢幻般的憧憬。

  對許多人來說是夢幻一樣的東西,對洞穴探險者而言只是一種欲望:通過攀登、爬行、遊泳和潛水進入地下世界。

  尋求愉快和樂趣的人們,喜歡把這種向地球深處的探求說成是「回到母親懷抱的下意識要求。」

  美國洞穴探險家希爾茲在西部無人區的一個神秘洞穴中穿行過3個星期,他每下洞一次,都會發現許多神奇和有生命的東西。

  有一次,他在一個洞穴裡發現了一種沒有視覺的淡顏色昆蟲。這種昆蟲看來從未見過陽光,好像是洞穴中的蟋蟀,無聲無息地在洞壁上緩慢爬行,那長長的觸角猶如盲人行走時慣用的拐杖。

  在一個洞穴中遊覽一遍,就仿佛參觀了一個博物館。這些洞穴裡都有大洞套小洞,每個小洞都像是一個展覽廳。在每一個洞裡,都有如水晶般明亮的鐘乳石,它似乎是一串冰凌,孤單單地倒掛在洞頂。在一個名叫安吉爾宮的小洞中,各種生物埋在長長的莖狀硫酸鎂結晶中,像吹足了氣的玻璃一樣,漂亮極了。

  2009年秋天,3位德國探險家和動物學家施密特一起,第一次鑽進了土耳其陶魯斯山脈下一個很深的洞穴中。

  經考察,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洞穴群,裡面有世界上最長的地下河。他們還看到了水清得像水晶一樣的地下湖,一塊大得像一座教堂似的鐘乳石。他們走過高高的石階樣的陡坡,爬過巨大的巖石,攀登上筆直的峭壁,測量了高處的通道。通道裡面十分乾燥,地上鋪著細石粉,走路時揚起一陣陣白色粉末,猶如飄忽在朦朧的月光之中。

  探險家們深入紐西蘭懷託莫地區的洞穴,他們驚喜地發現,洞內螢光閃閃發亮,原來洞穴的深處生存著一種世界罕見的發光昆蟲,布滿了巖洞的四壁。

  如今,人們都知道巖石內部結構的變化按地質年代的長短而變化的,然而,這種變化異常緩慢而又不易察覺。但是,洞穴探險家和洞穴研究者走過這種巖石時,只要把手擱在上面,或者把身體鑽進小小的彎角或縫隙中,會感覺到石頭也在生長。

  就洞穴本質而言,它只不過是一個個空間而已。這一個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空間,既可以在巖石中形成,又可以在海底出現,也可以在傾斜的巨大石板下構成,或者是由火山噴發後形成。

  世界上大部分的洞穴群,都是由幾百萬年前在海底形成的大量的石灰巖沉積物中產生的。這些沉積物是無數動植物的遺骸。

  在遠古代,由於海洋的水溫高於陸地,許多動植物紛紛遷徒到海洋中生活。但是由於海水中含有碳化物,這些動植物吸收後都死了,屍體沉積在海底,日積月累便形成了一層層厚厚的既透氣又透水的石灰巖層。後來,許多這樣的沉積物形成的石灰巖露出水面,就形成了山脈。一旦水面下降,就留下了一個個洞穴。

  水不斷地浸入,但不像從前那樣有規則,所以使洞穴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形狀,有的像潺潺小溪,有的像一條大走廊。

  要是這種洞穴頂部石頭上有細小的裂縫,水會一滴一滴地滲進去。在洞穴裡空氣的作用下,水滴放出二氧化碳,使石灰石裂化。水溶解裂化了石灰巖,並予以吸收,於是在水不斷下滴的地方形成了鐘乳石。從項部垂下來的叫鐘乳石,從地下往上長的叫石筍。有時,上下的鐘乳石連接起來,就形成了粗大的石柱。有些鐘乳石很奇怪,向四面八方生長,好像在嘲笑牛頓的重力法則。

  大自然出神入化的創造力,為人類留下了千奇百怪的洞穴景觀。而探究洞穴世界的真面目無疑具有生命危險,但是地洞中的神奇奧秘一直吸引著塵世間的勇士。

  第一位有名的洞穴探險者是古代東方的亞述國王薩拉馬沙三世。

  2800多年前,這位奴隸制國家的君王和一批學者鑽進了底格裡斯河的發源洞,並在洞壁上鑿刻下了不起的圖案。

  在歐洲,最早的有關洞穴探險的報告是1535年一個名叫貝特霍爾德·布赫納的德國人寫的。不過,綜合早期的洞穴探險報告分析,即使到了19世紀初葉,洞穴研究還是與迷信緊緊相連的難兄難弟。諸如把探險所得的地下遺骨研磨成粉,當作有特殊療效的「獨角獸粉」高價出售的記錄就是例證。

  20世紀初,人們開始對洞穴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然而即使在當今,洞穴探險,或者說研究洞穴學的主要力量仍然是業餘研究人員,大部分地下洞穴是由他們發現和測量的。

  為了測得在地下幾千米深處的洞口、大廳和通道的準確數據,他們忍受無比的艱辛,夜以繼日地在又黑又潮又冷的洞穴中,用凍得麻木的手指拿著汙泥斑斑的皮尺進行測量。

  地球深處的有些洞穴是非常高大寬敞的。位於義大利和南斯拉夫邊境的吉甘特洞,大得幾乎可以毫無困難地將彼得大教堂搬入洞中。美國肯塔基州的馬默斯洞竟然有360多千米長,而法國的讓伯爾洞是世界上入地最深的洞穴,目前測得已深入地表達1837米。

  洞穴探險者之所以要去發現和測量洞穴,當然並不僅僅是為了撰寫一部描述世界之最的暢銷書。他們的奉獻是為了給科學尋找道路。

  根據洞穴探險家的發現,地質學家可以研究山脈的內部結構,動物學家可以追捕研究洞穴中的稀有動物,氣象學家可以從鐘乳石研究過去年代的氣溫、水量和洞穴形成的年代,考古學家從洞穴的泥土中可以挖掘到古人的遺物,從而推進對人類學的研究。

  同時,洞穴探險不僅對自然科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現代化建設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探測地下洞穴的確切位置對於建造高大的建築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家釀酒工廠的管理大樓,突然一下子沉到了地下,因為它下面的一個空洞的頂層突然坍塌,而事先誰也不知道這幢大樓是建造在一個地下洞穴上面的。還是在美國的這個州,投資3000萬美元建成的田納西河的攔河大壩,也由於是建在一個洞穴上,結果經不起洪水襲擊,反被洪水衝塌捲走了。

  完全可以這麼說,圍繞著洞穴的「世界之最」,幾乎每創造一個紀錄的過程都凝聚著頑強無畏的探險家的鮮血和生命。

  因此,當我們在敘述洞穴探險實況的時候,不由得向那些具有獻身精神的先驅者們鞠躬致敬。

  地球上的地下洞穴絕大部分都分布在石灰巖地區,其中長度在20千米以上的有7個,最長的就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馬默斯洞。

  1809年的一天,在肯塔基州中西部的叢山峻岭中,獵人霍特欽茨正在追逐一頭負傷的熊。疲於逃命的熊突然從獵人的視野中消失了,獵人發現自己已站在一個陌生的山洞口。顯然負傷的熊溜進了山洞,獵人不甘心眼看到手的獵物失之交臂,就點燃了火把,冒著陰冷刺骨的寒氣闖入漆黑的山洞。走著走著,熊還是不知去向,而在霍特欽茨的眼前卻出現了一個廣闊無比具有許多交岔口的洞穴。獵人的偶然奇遇,喚醒了一個睡了億萬年的地下迷宮。

  消息傳播開去,招來一批批好奇的

探險者。人們發現這裡曾經是古代印第安人活動的公共場所,洞中有印第安人的火把和其他生活用品的遺蹟。

  1812年美英戰爭期間,肯塔基的軍隊在這個山洞中挖掘硝石,製造火藥。1837年,一個名叫戈林斯的商人買下洞口附近的地盤,修建了一座旅館。他指派2名黑奴對洞穴進行系統的踏勘,並且在洞口安裝了鐵門,向每個入洞者收費。1895年,這塊地盤換了新主人,是個名叫甘捷爾的企業家。

  這時洞穴內已經架起了鐵索,安置了照明設備,並且使用特殊燈泡、火炬和焰火,加上道具來渲染洞中的神秘氣氛。甘捷爾還訓練導遊講解,使這個巖洞成了他的「搖錢樹」。

  進入20世紀,世界各國的探險者和科學家開始對這一洞穴進行系統研究。1900年,肯塔基州地質局對洞內200多條不同通道、走廊、豎井、溶洞和暗河進行測繪,逐一命名。從這時候起,山洞被取名為馬默斯洞,譯意即「猛獁洞」。猛獁是更新世晚期的巨獸,取其為名,意喻洞穴之大。

  1925年,科學家柯林斯在探險中受傷,在洞中迷失了方向。當地政府組織了上千人入洞營救。可是洞穴中岔道極其錯綜複雜,人們在18天後才找到這位學者的遺體。

  1941年,美國聯邦政府收購了這塊地盤,建立總面積為207,8平方千米的馬默斯洞國家公園,進一步改善了遊覽設施。

  在這個巨大的溶洞中,各種各樣的石筍和鐘乳石隨處可見,真是一個五光十色、百態千姿的神奇世界。有一處地方凝固的石灰巖流體從洞頂垂掛下來,恰似一道氣勢磅礴的洩水瀑布,人們將它與世界著名的尼加拉瓜瀑布相提媲美,稱之為「冰凍的尼加拉瓜瀑布」。其實,溶洞中還真有幾處傾洩流水的瀑布,水勢澎湃,水花飛濺,流入地下暗河中去。

  在暗河裡,人們可以駕小舟漫遊,也可以捕撈河中的小魚,這些小魚因為長年累月生活在黑暗中,眼睛已經退化,人們叫它們「無眼魚」。由於溶洞深入地下,洞中溫度常年保持在12℃。

  1972年,有關當局公布了馬默斯洞的分布圖:總長297千米,上下5層,內有225條通道,77座廳堂,23條豎井,3條暗河,8道瀑布,2個地下湖。主通道如拱頂大隧道,寬10~100米,高4~20米,全長15千米,兩側密布岔道通向其他溶洞。

  最大的「神廟」長165米,寬90米,高40米。「星辰廳」長160米,寬25米,高20米,頂篷懸掛含錳氧化物,點綴白色石膏結晶。站在洞底仰視,洞頂猶如綴滿「星鬥」的天穹。除了1個天然洞口外,當局又增闢了3個人工洞口,分5條路線供遊人通行。

  馬默洞的長度始終領先於世界各地的洞穴,隨著勘探的繼續,1985年,宣布總長度突破361.6千米,當然這個長度並不包括尚未被勘測的支洞穴。

  除了這個最長的地下洞穴外,世界上最稠密的溶洞穴群也在美國的肯塔基州。據1972年9月由威爾科克斯率領的探險隊勘測表明,連接弗林特裡奇洞穴群和馬默斯洞穴群的組合洞穴群的總長度達531千米,規模之巨令人咋舌,故有「萬洞之地」的美譽。

  就在馬默斯洞被正式命名的那一年——1900年,在美國南方的一處山谷裡,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洞穴,這就是卡爾斯巴德洞。

  1900年的夏季,一天午後,美國農民金·懷特騎著馬奔走在新墨西哥州的哥德洛普山谷,尋找失散的羊群。忽然懷特猛地勒住馬韁繩,注視著遠處貼近地面冒出的一大股黑煙。

  他驅馬趕到近處一看,噢,那不是黑煙,而是一大群蝙蝠正從洞穴中飛出來。懷特下了馬,在離卡爾斯巴德洞口不遠處駐足觀察。沒想到他整整觀察了3個小時,最後一隻蝙蝠才飛出洞口。隨著「嗡嗡」的振翼聲消失,周圍頓時一片寂靜。此時,黑暗籠罩著峽谷,懷特不免緊張起來。他在山洞邊燃起大堆篝火壯壯膽子,時不時抓起著火的樹枝扔進漆黑不見底的洞穴。洞穴裡毫無動靜。懷特斷定不會再發生什麼意外的事情了,這才上馬回家。

  從第二天起,懷特按捺不住好奇,連續數日手持乙炔氣火炬,隻身入卡爾斯巴德洞探險,他找到了好幾個洞口。後來懷特花錢請一個墨西哥少年結伴,兩人入洞進行更加大膽的踏勘。

  他們幾乎走遍了卡爾斯巴德四通八達的主要溶洞群。有一次火炬不慎熄滅了,兩個人剎那間陷入可怕的黑暗之中。在他們耳朵邊充斥著蝙蝠碰撞鐘乳石的叮噹聲,叮噹聲接連不斷,在洞穴中引起一陣陣迴響,急得懷特和墨西哥少年幾乎快要發瘋了。懷特強迫自己鎮靜下來,趴在地上匍匐爬行,好不容易總算摸索到了進洞後沿路拋下的結為繩頭的路標,才鬆了口氣。他們小心翼翼摸索著退卻回來,爬出了卡爾斯巴德洞。

  當然懷特感到很驕傲,他覺得自己的探險十分成功。他賣掉了所有的羊群,帶領妻子兒女搬入卡爾斯巴德洞居住。懷特設計製作了一隻大鐵桶,安裝在洞口垂直升吊,作為進出洞穴的工具。

  不久,懷特和卡爾斯巴德洞的名聲已家喻戶曉。遠方近鄰都聞風而來,懷特用原始纜車接送旅客,讓他們盡情觀賞卡爾斯巴德洞那妙絕的地下世界。懷特的收益也因此日漸豐厚起來。

  後來,地方官員也趕來卡爾斯巴德洞考察,驚喜萬分。尤其是洞中成群結隊的蝙蝠飛進飛出的景觀,更是世界罕見。政府從懷特手中買下了洞穴,連同周圍550平方千米土地,開闢了卡爾斯巴德洞國家公園。

  經過多年的探險和勘測,現已測得卡爾斯巴德洞由60多個相通的洞穴組成,洞穴空間總面積為259.2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空間最大的洞穴。

  卡爾斯巴德洞分為上下3層,最深處鑽入地表面335米。洞中最大的「大屋洞」,豎洞深250米,殿堂長550米,高78米,有5個足球場那麼大;堂中有一支高20米、直徑6米的超級石筍。

  目前,進入卡爾斯巴德洞已用上現代化電梯,蝙蝠洞對面用石塊砌成了十幾排半圓形觀眾席,供觀察蝙蝠進出洞之用,這裡已是名副其實的「蝙蝠劇場」,美中不足之處在於,當年金·懷特時代,蝙蝠每次進出洞穴需延續3個多小時,蝙蝠群數額達800萬隻以上,此情此景真可謂人世間罕見。如今蝙蝠群進出卡爾斯巴德洞只需半個小時,蝙蝠也僅30萬隻,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在西班牙北部海岸的卡裡斯塔峰山坡上,有一條長3米、寬1米的裂縫。千百年來每每有石頭滾落時發出呼呼的巨大響聲,深不可測。19世紀,一個名叫卡裡斯塔的革命黨人被保皇黨人追捕逃到裂縫處。他寧死不屈,縱身跳入裂縫犧牲。從此,該山該峰該洞均以他的名字為名。

  1958年,一隊西班牙的洞穴探險家首次吊入卡裡斯塔洞。通過45米深的垂直裂隙,探險家們落腳在凸出的邊坎上,忽見洞體豁然開朗,直徑擴大到20米,邊緣還連接著一個望不見盡頭的洞穴。

  探險隊做了休整後,繼續往下深入,最後停在一大堆崩落的石灰巖屑上,個個不禁瞠目結舌。眼前展現的地下世界實在太恢宏,簡直令人難以想像。

  只見卡裡斯塔洞的主洞整體呈橢圓形,高120米、長520米、寬245米,粗粗估算,足足有8個足球場那麼大,面積為152.88萬平方米。就連馬默斯洞、卡爾斯巴德洞的主洞都難以與之相比,顯然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單洞。

  當然,卡裡斯塔的底部還有許多廊道和裂隙向四方伸展,這就足夠洞穴探險者們忙乎了。

  進入20世紀的80年代,馬來西亞木魯探險隊經過考察,發現了坐落在馬來西亞沙撈越古農木魯國家公園中的沙撈越山洞也是舉世稀有的大洞穴。當時傳出消息說,沙撈越主洞比馬默斯主洞長4倍多,寬是馬默斯主洞寬的3.5倍,高是馬默斯洞的1倍左右。在如此巨大的沙撈越洞穴中,有人估計可以同時停放7500多輛公共汽車。

  最終經過科學的測量得出詳細的數據:沙撈越主洞長達701米、寬299米、高70米左右,總面積為146.72萬平方米。看來在卡裡斯塔洞這個老大哥面前,沙撈越洞這個大兄弟,只能屈居第二了。

同类文章

秘境驚魂

    1.戶外探險團    白令合上電腦,走到辦公室的窗前。霓虹初上,這個高檔辦公區裡燈火通明。玻璃窗裡,映出白令清秀卻疲憊的面容。這個雜誌社的業績曾無比輝煌,可如今,他們連房租都快付不起了。    白令想給自己放個假。這時,電腦突然響起了郵件提示音。白令嘆口氣,回到桌前點開,是一封陌生來

金沙江最後的溜索

滔滔金沙江,在高山峽谷中奔騰向前。流經鷹愁峽時最險,兩岸石壁聳立,把江水擠得濁浪排空,濤聲雷鳴。北岸是四川,南岸是雲南。為了兩岸群眾過江方便,江上架起了300米高的溜索。開溜索的,就是當年在金沙江上擺渡的艄公水上漂。水上漂從十幾歲起就跟爹在驚濤駭浪的金沙江上來往穿梭,雖然遇過險,但從沒出過事

血染白樺林

擠佔狼穴1969年秋天,大批知青到北大荒落戶,許多退役官兵也重返東北。轉業回河南固始縣大別山老家的副連長陳東平接到了命令,帶著一個排的預備役戰士趕到了黑龍江省蘿北縣。他的妻子陳菊花也帶著一歲的兒子小軍軍隨軍北上。此時的農場是兵團建制,陳東平報到的單位是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三團,也就是現在

紙甲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福建沿海,倭寇作亂。嘉靖皇帝忙傳聖旨,急調在贛南平叛的副總兵餘大猷到福建平倭。   餘大猷的弟弟餘大斌作為先鋒官果然不負眾望,巧施妙計,領兵接連打了幾個漂亮仗。倭寇頭子龜田氣得嗷嗷叫,惡狠狠地揮手說:「趕快催一催,叫山木將那批火槍用船立刻發過來!」   這個山

曾北北的眼淚

  她的名字很好聽,就如這江南山水一樣溫潤,叫曾北北。她長得也如這江南山水一樣,眉如遠山,眼如碧水,澄澈而溫婉。   她不是大家閨秀,也不是小家碧玉,而是一個劍俠。她揮別師父黃谷山人,背著削雪劍,走下碧山三十六峰,唯一目的,是尋找一個叛徒,一個多次盜取本朝機密的奸細。   他叫什麼?她問消

鋦匠奇人

 瘸三爺家住芒碭山下的五道梁,他是個鋦匠。雖然鋦匠的手藝很精湛,卻一輩子也沒娶到老婆。   別看芒碭山是個貧困山區,可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日用家什壞了,買個新的就算完事了,誰還會費事找瘸三爺鋦?一連半個月,他也沒有攬到活兒,照這樣下去,他真的快要失業了。   瘸三爺這天一大早推

離奇神動

 神動,又叫波爾代熱斯,是國際學術界對一種離奇現象的稱謂。這種現象的離奇處在於,物體會莫名其妙地自己發聲,自己移動,自己隱沒,自己傳遞信息等等。它跟人體特異功能一樣,是目前學術界解不透的一個謎。   1986年12月8日《上海譯報》上刊登過一則關於德國法蘭克福某公寓神動現象的報導。報導說:

穿燕尾服的探險者

雷克薩斯家族兩位傑出的越野代表LX和GX車型分別在今年推出新產品,雖然作為豪華SUV的典範,但它們也絕不會在越野方面做出妥協   雷克薩斯家族最新的「紡錘形」進氣格柵設計已開始逐步被運用到各個產品當中,旗艦SUV車型LX自然也不會例外,新款LX570不僅讓它與同門兄弟蘭德酷路澤之間的區分更

北極探險起點朗伊爾賓

 晚上8點半,北歐航空的飛機從挪威首都奧斯陸起飛,3個半小時後,我在睡夢中被叫醒,昏昏沉沉向外望去,午夜12點的天空依然明亮,下方乳白色霧氣中逐漸浮現出淡藍色的河流和黑色的山脈,雪都融化了,只在山陰處留下一道白色的印記。一陣顛簸後,我終於到達地球最北的民用機場。氣溫在5度左右,一進到達廳,

大堡,一次「菲」常探險

大堡的冒險項目就如同牛逼KTV點歌單,上山、下海、高空……   只要你能想像出的冒險這裡都能滿足你,   還等什麼,這個夏天就玩點刺激的吧!   從馬尼拉機場乘坐菲律賓航空大約1個半小時左右就能抵達大堡國際航空,一下機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如熱情洋溢的少女撲面而來。   說起大堡對於菲律賓其他